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风格

定 的音乐体裁 内充满 了无 限的艺术表达 的 内涵 ,乐 曲风格含蓄 、深
沉 ,体现 出思想性和技术性 的高度统 一。勃拉姆斯 身处在浪漫 主义
时代,却将浪 漫主义抒情性 和古典主义 曲式巧妙 的融合在一起 。这
涵 和手 法 的创 新 ,值 得 我 们 细 细 品位 和 感 悟 。 ■
位 伟 大 的浪 漫 派 的 古 典 音 乐 家 , 以其 独 特 的 风 格 , 作 品 中 深 刻 的 内
( 9 3 )小 节开 始的B 段 ( 见谱例9 ) , 音乐如梦如歌 ,曲调优 美、 亲切 ,是充满 浪漫主义 色彩的华彩 乐段 。右手是 由琶音音阶 乐句和 带装饰音 乐句 构成 。演 奏时,琶音 的演 奏要求速度 、准确度和 清晰
度 。 装 饰 音 要 弹 得 清 晰 、 流 畅 。旋 律 优 美 华 丽 ,装 饰 音 与 旋 律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整体 。
季 》中主要是速度 和节奏这两个音乐元素 。不同的音乐 内容采用 了不
的事情 ,用音乐将每个 月份 的故事 呈现 出来 。这 部钢琴 曲结合 了俄
国的诗歌和 十二个 月份 的特 点,用动听的旋律将 每个月份 的特 点展 现 出来 。这部作 品的浪漫主义气 息十分浓厚 ,应 用极具 民族特 色 的 词 汇和文 化来展现 不同季节独特 的魅力 。柴可 夫斯基在进 行音乐创 作时 ,特 别注重音 乐的想象力 ,在音乐 的创作 中大量 的加入 自己丰 富的想 象,在音 乐的旋律 中展现 了整个俄罗斯 人文风情 。在 曲调 的
三 .从钢琴小品中体会勃拉姆斯音乐创作风格
通过分析勃拉姆斯作 品1 1 9 的 四 首 钢 琴 曲, 我 们 感 受 到 勃 拉 姆 斯
参考文献 :
柴可夫斯基四季文字赏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文字赏析
《四季》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组钢琴曲,共十二首。
这组作品以描绘一年四季的变化为主题,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对其中几首曲子的文字赏析:
1. 《春之颂》:这是《四季》中的第一首曲子,以春天为主题。
开头的旋律轻快活泼,如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是春天的热情在燃烧。
整首曲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2. 《夏夜之梦》:这首曲子以夏天的夜晚为主题,音乐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开头的旋律如同夏夜的微风,轻轻拂过湖面,带起一阵阵涟漪。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是夏夜的热情在燃烧。
整首曲子充满了诗意和梦幻,展现了夏天的浪漫和激情。
3. 《秋之歌》:这是《四季》中的第三首曲子,以秋天为主题。
开头的旋律悠扬而深沉,如同秋天的落叶,静静地飘落在地上。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悲凉起来,仿佛是秋天的哀愁在心中回荡。
整首曲子充满了忧郁和感伤,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美。
4. 《冬日之舞》:这首曲子以冬天为主题,音乐充满了寒冷和孤独的气息。
开头的旋律冷峻而坚定,如同冬天的寒风,刺骨而冷酷。
随后,音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是冬天的热情在燃烧。
整首曲子充满了力量和决心,展现了冬天的坚韧和不屈。
总的来说,《四季》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部杰作,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四季的变化和生活的美好。
柴可夫斯基四季总谱

柴可夫斯基四季总谱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总谱是指他的作品中与四季相关的音乐作品
的集合。
这个集合包含了他创作的四个小提琴协奏曲,分别代表了
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以下是对每个季节的详细解释:
1. 春天,柴可夫斯基的春天代表了生机勃勃和新生的季节。
他
的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春天》,以其明快的旋律、欢
快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音乐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曲子
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的情感。
2. 夏天,柴可夫斯基的夏天描绘了炎热的季节和大自然的力量。
他的第二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夏天》,通过强烈的音乐表
达了夏季的热情和活力。
这首曲子充满了激情和动感,展现了大自
然的壮丽景色和无尽的能量。
3. 秋天,柴可夫斯基的秋天代表了收获和变化的季节。
他的第
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秋天》,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旋律,描绘了秋季的美丽和多样性。
这首曲子充满了温柔和深情,带
给人们一种宁静和思索的感觉。
4. 冬天,柴可夫斯基的冬天代表了寒冷和沉寂的季节。
他的第四首小提琴协奏曲,也被称为《冬天》,以其寒冷而神秘的音乐形象,描绘了冬季的冷酷和孤寂。
这首曲子充满了冷峻和神秘感,给人们带来一种冷静和沉思的氛围。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总谱是他对自然界四季变化的音乐描绘,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作品,柴可夫斯基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也成为了广大听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冰雪主题创作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冰雪主题创作分析郑轶超 王阔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要:柴可夫斯基1876年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Op.37b ),以十二个月及其典型的事物与活动作为主题进行 创作,其中《一月-炉边》《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诞节》共同描绘了俄罗斯冬天的景色。
本文通过对上述三首小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主题发展手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思维特点。
关键词:曲式结构 和声与调性 主题发展手法 创作思维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046-03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咅乐社会活动家,生于贵族家庭,10岁开始学习钢琴和 作曲。
1877-1890年获梅克夫人资助,摆脱繁重的教学 工作,专心从事创作。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作 曲家,咅乐领域里的各种体裁和形式,他几乎没有一样不涉足,并且在其中留下了许多堪称典范的作品。
在众 多俄国作曲家中,柴可夫斯基同样为大型交响曲这一 体裁创作了久负盛名的优秀作品,这使他超越前辈和 同代人在咅乐会文化中享有国际声望。
从创作风格来 看,柴可夫斯基更注重挖掘人们内心的世界,强调咅乐应该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他的咅乐语言和艺术 技巧方面更多吸收了俄国民族民间咅乐元素,借鉴了 古典时期咅乐流派的咅乐成果。
钢琴套曲《四季》创作于1876年,属于莫斯科创作时期,这是应杂志《小说家》的约稿而完成,包括12首, 让人联想到一年中每个月典型的事物与活动。
柴可夫 斯基并没有花费很大力气在这部作品上面,因为当时 创作这部作品只是为了糊口,每月为杂志写一部分。
但 是作品结构完整,脍炙人口,得到众多演奏家的青睐。
虽然钢琴套曲《四季》只是柴可夫斯基为了生计而创作的钢琴小品,但是作品的主题构成要素、曲式结构、调 性布局、和声语汇、创作技巧等方面足以看出作曲家缜 密的创作思维和高超的作曲技术。
柴可夫斯基与其钢琴组曲《四季》

柴可夫斯基与其钢琴组曲《四季》简介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最著名的俄国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激情、浪漫和感性而著称,而钢琴组曲《四季》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组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代表一季。
构成第一部分:春天《春天》是《四季》中最为流畅和轻盈的曲子之一。
乐曲开始之前,演奏者会发出一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音乐,表达了春天来临的美好感觉。
这段音乐后面紧接着一首快板,流畅自然,演奏者需要通过速度和技巧来表现春季的活力和喜悦。
第二部分:夏天《夏天》是《四季》的荧光部分之一,充满了激情和热情。
乐曲开头通过酷烈的琴声来表达夏天的烈日和热情的气息,接下来又通过优美的音符和流畅的旋律来描绘草原和海滨的美景。
第三部分:秋天《秋天》是《四季》中沉稳踏实的部分之一,它采用了柔和的乐器声音来表达秋季黄叶缤纷,人们沉思、特别的感觉。
乐曲开头由柔弱的小提琴、大提琴及牧歌舞曲引领,如同一个人在秋天走过乡村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渐渐地靠着树翘起腿,惬意地享受秋日的暖阳。
第四部分:冬天《冬天》是《四季》中最为优美和感人的部分。
乐曲由小提琴和钢琴一起演奏,形成柔和而又温暖的音乐氛围。
钢琴部分缓慢朴素,由小提琴在此基础上展开华彩琴音、强节奏的赞美,整个乐曲表达了开挂的冬日景象,晶莹的雪花铺满整个山野,而人们却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摆脱寒冷、迎接新生的希望和梦想。
影响《四季》被广泛地认为是柴可夫斯基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妙的曲调,更是因为它通过音乐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自然之美。
这部组曲激发了无数音乐家和听众们的爱好,受到了各界的欢迎。
总结作为一个经典的音乐作品,《四季》不仅仅是柴可夫斯基的杰作,同时也是音乐铭刻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赋予人们力量。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欣赏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欣赏四季是⼤⾃然赐给我们⼈类最美好的礼物,对于四季的描述也⼀直是艺术家刻意着墨的地⽅,这其中要以⾳乐表现得最为优美,最为浪漫,也最容易引起⼈们的共鸣。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是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名作,也是⾳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套曲,以⼗⼆⾸乐曲来表现⼀年四季中⼗⼆个⽉的各种情景。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幅”。
作于1876年。
应友⼈主办的⽂艺⽉刊副刊⽽作,全曲由⼗⼆⾸附有标题的独⽴⼩曲组成。
每⾸⼩曲与⽉刊逐⽉发表的⼗⼆⾸诗篇相呼应。
这些诗篇⼜与⼗⼆个⽉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
其中第六⾸《船歌》和第⼗⼀⾸《雪橇》最为流⾏,第三⾸《云雀之歌》及第⼗⼆⾸《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1、《壁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不太快,⽤琶⾳造成幻想⽓氛。
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壁炉⾥的微⽕即将熄灭,蜡烛⾥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2、《狂欢节》February—Carnival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
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氛。
“在欢腾的狂欢节,酒筵多么丰盛……”——普·维亚杰姆斯基3、《云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旋律轻捷灵巧,展现云雀欢唱的春⽇情景。
“鲜花在⽥野上随风摇晃,到处⼀⽚明媚的阳光。
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阿·马伊科夫4、《松雪草》April—Snow Drop节奏⾃在,情绪柔和。
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旁。
……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滴泪珠⼉还在流淌,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阿·马伊科夫5、《⽩夜》May—White Nights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
浅析柴可夫斯基《四季》之音乐风格与教学运用价值

[ 3 ] 赵屏 国. 柴 科夫斯基钢琴套 曲 《 四季》的演奏与教 学. 北京 : 人 民音 乐 出版社, 2 0 0 5 . 作者简介 :杨皓云 ( 1 9 8 4 一 ) ,台湾 宜兰人,常州工学院讲师 ,主要研 究 方 向:钢琴演奏 与教学 。
浪 漫乐派 时期 的音乐 中,和 声处理手法 最典型的特征 是从功能 性和声 到色彩性和 声的过渡倾 向,而和声 的色彩性是指通 过变化和 弦来达到音 响的 『 视觉 可感性 J, 柴可夫斯基 喜爱使用 不协和和 弦来
增 强 音 乐 的色 彩 变 化 。
如 ( 四月一松雪草),柴可夫斯基 以松雪草当作 四月 的主题 即在 于 ,松 雪草 ( no 皿 c H e H H K ) 为俄罗斯最早报春 的植物 ,象征着春 天的 来 临 ,而俄 罗斯一年 中有很长 的时间 皆是寒冷 的冬天 ,因此春 天的 来临,使人们的情绪格外欣喜 。 三 、结语
( 三 ) 了解 异 国 风俗 文化 《 四 季 》这 套 作 品 的独 特 之 处 即在 于 ,柴 可 夫 斯 基 以十 二 个 月 完 整 呈 现 出俄 罗 斯 的 自然 景 色 、 人 民 的 生 活 及 节 庆 活 动 。 学 习 者 在 弹奏 《 四季 》 时 , 除 了音 乐 上 的学 习 之 外 , 也 是 认 识 俄 罗 斯 风 俗 文 化 的 良好 机 会 。
( 一 )简洁的 曲式与多样化体裁 的学 习与 掌握 《 四季》 的曲式结构 多以单三段体 ( s i m p l e t e r n a r y ) 或复三段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典范——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审美特征研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1]吴金华(1963~),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
[1]保罗·亨利·朗格著、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4月,第721页。
[2]施昌东《“美”的探索》,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8月,第291页。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典范——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审美特征研究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以其丰富而又短小精致的内容,在世界钢琴文献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欣赏与学习的价值。
作品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音乐界人士的青睐,成为许多中外杰出钢琴家的保留曲目,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规定曲目。
一部并无艰深、华丽技巧的钢琴小品却有如此高的学术地位颇为耐人寻味。
本文以《四季》为例,探讨有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问题,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它有别于文艺史问题的探讨,意在寻求作为钢琴小品是如何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成为钢琴音乐美学典范的答案。
作为文艺的流派运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18、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内容,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显示出各自的历史局限性[2]。
所谓浪漫主义,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强调主观性、追求理想、抒发个人情感。
第二,对大自然的赞美常打上个人的印记。
第三,特别重视从民间文学、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中汲取素材。
所谓现实主义,引用恩格斯的话:“照我看来,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从这两条基本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浪漫主义主观性较强,侧重于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与想象;现实主义则客观性较强,侧重于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柴可夫斯基一生都保持着敏感的态度,情感十分丰富。
他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忧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本人不太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独特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题材和深厚的感情。
我们能够从他的音乐中洞察到感情痛苦的心音,而且也能够感受到他当时那个时代所发出的痛苦呻吟,也涵盖了他对俄罗斯的深厚情感。
笔者以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为研究案例,深层次地分析了《四季》的音乐题材特征,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这首钢琴套曲。
一标题音乐的杰出代表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季》钢琴套曲,其副题名字是“性格描绘12幅”。
他所创作的这部作品是人类钢琴音乐题材中的重要精品。
《四季》中的12首曲子分属于12个月,体现了俄罗斯当时的生活风俗、气候以及自然风光,富有强烈的诗情画意特色,这首乐曲的整体风格是自然纯朴、清新恬淡,不但素描般地刻画了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面,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这首音乐具有显著的俄罗斯情调,既质朴又非常优美,不但存在着开朗般的欢乐,而且隐隐地表现了淡淡的忧伤。
从这12首作品来看,所拟定的每首乐曲标题都带有季节性特征,这种音乐以及文学的巧妙组合形式,不管是当下抑或是之前,这种创作钢琴音乐的方式都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从标题音乐的具体发展过程来看,西方著名音乐家李斯特把标题音乐界定为“展示文学概念、讲述故事或者描绘相关场景、画面的相关器乐作品”。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贝多芬创作的《田园交响曲》具有较强的描述性,而且还能够带给听众纯音乐的强烈愉悦,被看做是标题音乐的最佳典范。
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和柏辽兹等诸多作曲家早在19世纪已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标题音乐,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交响曲》以及《堂吉诃德》等。
然而从上述音乐作品来看,均属于“大部头”的重大交响乐。
类似于这种12首性格小品的“小不点”标题音乐组合而成的钢琴套曲《四季》则非常少。
但是柴可夫斯基本人在著名文学作品的强烈感召下,借助钢琴音乐这种表现形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处在这片辽阔大地上的广大俄罗斯人诚挚、宽厚而深沉的民众性格,表现出了革命主义者和当时的农奴专制以及沙皇专制所开展的激烈斗争,社会文化方面也出现了勃勃生机。
从此种视角分析,《四季》的深刻含义属于抒情化的俄罗斯器乐风景画以及标题音乐的巧妙结合,也是非常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当然它也涵盖了柴可夫斯基此前在该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二非歌唱性因素的彰显从《四季》来看,既有一些歌唱性旋律属于优美抒情的,如《六月—船歌》,也有一部分非歌唱性特征的特性旋律,比如在《二月—狂欢节》中旋律出现了快速音型化的特征,《三月—云雀之歌》属于分解和弦的旋律,《五月—清静之夜》借助琶音弹出了装饰性旋律,《七月—刈者之歌》中通过主和弦持续的办法进入的相关旋律等。
上述非歌唱性要素均渗透在旋律中,不但很好地充实了旋律自身的表现色彩,而且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与旋律自身的歌唱性因素密切结合,为塑造《四季》的音乐形象贡献比较大。
三浪漫主义风格与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密切结合了解相关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创作背景,也是我们进行审美的第一要素。
柴可夫斯基恰恰响应了这种呼唤,积极地将俄罗斯悠久的音乐传统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多种风格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创作钢琴音乐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以及强烈的诗情画意特征,它深深地立足于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对各种音乐风格而言,其归宿在于寻求审美的本质需求。
从美学视角分析,这个阶段的钢琴音乐反映了“悲剧美”的统一以及“意境美”的精髓。
从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来看,体现出了下列两个最显著的特征:深层次的抒情特征,以及浓郁的戏剧性特征。
“意境美”具有显著的抒情性特征,抒情性最为显著地表现在它的旋律上,柴可夫斯基也被叫做“旋律大师”,他所创作的各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旋律,线条悠长委婉,运动也显得跌宕起伏,音调十分自然、亲切,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从柴可夫斯基的这首钢琴套曲来看,是情景交融中的具体典型,这也是表现民族化风格的重中之重。
柴可夫斯基在作品中融入了独特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曲调,很好地反映出了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风格,具有流畅宽广的旋律,气息十分悠长,也十分自然、朴质。
柴可夫斯基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深刻地表达了对俄罗斯人民、乡村美景、劳动生活以及节日风光的热爱,将普通人的日常感情状况通过钢琴音乐的语言诚恳朴实地刻画出来。
从这首钢琴套曲来看,柴可夫斯基通过描述本国一年中的12个月,用音乐这种独特的人类语言向听众展示了俄罗斯的民族特征以及自然风光。
全套曲目按照俄罗斯12首诗歌以及12个月的具体季节特点进行创作,作品中各首乐曲的标题表明了这首乐曲的气氛、主题形象以及基本情绪。
从《四季》来看,它反映出了能够表现各个月中人们和大自然之间的关联,大自然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温馨欢乐以及生活情趣。
在此基础上,柴可夫斯基深入地思考了人类的劳动和生存。
比如,在作品《二月—狂欢节》、《一月—炉边》、《十一月—雪橇》、《六月—船歌》以及《十二月—圣诞节》等歌曲中,都是以活动或者季节性习俗作为自身标题,而且能够很好地嵌入作曲家对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的无限憧憬以及对人类理性理念的无尽思考。
除此之外,作品也描绘了大自然中的静物以及动物,比如《三月—云雀之歌》、《五月—清静之夜》、《四月—松雪草》以及《十月—秋之歌》等。
此外,还有不少歌曲展示了人类生活的情趣,比如《六月—船歌》;而且还在《八月—收获》、《七月—刈者之歌》以及《九月—行猎》中,刻画了俄罗斯人民当时的具体劳动场景。
四严谨的曲式结构真正的艺术作品肯定存在着深邃的人文思想内涵以及巧妙的艺术形式,恰恰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让音乐这种艺术体现出了让人震撼的强大魅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四季》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不但成为了出色的音乐作品分析教材,而且在很多音乐院校将进行作曲主课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也会选择《四季》作示范。
比如张准先生编著了《配器》教材,在选择“配器布局”的过程中,将《六月—船歌》当做了分析实例。
从《音乐作品曲式分析》的具体课程教学来看,如果在汗牛充栋的音乐文献中挑选旋律风格、曲式结构、织体写法以及和声语汇等均独具特色的相关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以及教学,就会显得极端困难,然而从《四季》所创作的12首作品来看,因为其曲式结构严谨而完美、存在着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的多样化形式,使其变成了《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补充教材。
五音乐个性化中的民族性色彩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柴可夫斯基内心深处蕴藏着浓厚的民族感情,他高度关注俄罗斯本国的民间曲调,而且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民间曲调。
然而,他还富有成效地跳出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狭窄范围,从当时西欧快速发展的音乐历程中汲取尽可能多的养分,努力地分析其他国家的音乐创作技巧,使其和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具体表现方式巧妙地衔接起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一般来说,我通常会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对我所喜爱的那些民歌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整体而言,我创作的音乐体现出了鲜明的俄罗斯因素,也就是运用了和民歌存在一定亲缘关系的和声手法以及旋律,这是因为我就在偏僻的内地长大,从很小的年纪开始,就领略到俄罗斯民歌那种富有特色、难以言传的美,也是因为我自己对能够表现俄罗斯的所有因素都非常热爱的原因。
言而总之,因为我自己是真正的俄罗斯人。
”在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大量作品中,都将俄罗斯民间音乐当作创作的主题,然而却并不是简单地从主观上使自身所创作的音乐风格适应民间音乐的语言,因此柴可夫斯基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民族乐派的钢琴作曲家。
我们可以透过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及其所表现的个性,来审视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
从《十一月—雪橇》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来看,它以一首知名的俄罗斯民歌的特定主题作为旋律的主干,这种旋律是欢乐愉悦的,夹杂着俄罗斯古老民歌中比较普通的五声性音调,很好地刻画了在俄罗斯广袤的原野上很多马拉着雪橇快速地向前奔驰的行程化场景,我们可以从这些乐曲中体验到栩栩如生的乡土气息以及俄罗斯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从他的作品来看,调性布局运用和声大小调以及自然的交替使用以及混合,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这部音乐作品的内涵,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众所周知,俄罗斯人民能歌善舞,音乐以及舞蹈充满了他们的生活。
在《四季》的二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以及十二月中,都在不同程度地有效地运用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节奏。
从《四季》中的《二月—狂欢节》这首乐曲来看,我们能够从这种曲调中体验到人们在节日里开怀畅饮、载歌载舞的热辣、欢腾景象。
著名作家阿萨菲耶夫曾经这样写道:“在俄罗斯的各个节日里,街道非常拥挤,到处都充满了不逊的、热情的以及俏皮的举止,人们的挑逗也是诡计多端的、狡猾而细密的耳语以及始终重复着相同的快要被踩烂了的特殊节奏音型,显得鲜明、风趣以及色彩斑斓。
事实上,就像是器乐作品的多种音画那样,和诗人相比,柴可夫斯基更像极了一位感情非常丰富的风俗画作家。
”结语柴可夫斯基是世界浪漫主义音乐的最佳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来自他个人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的思考以及热爱。
从钢琴套曲《四季》来看,也属于表现俄罗斯当时现实主义理念的代表性作品,柴可夫斯基通过如诗如画的音乐语言,向广大观众和听众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特殊发展经历的生活画卷。
他黯淡、忧郁的感情色调,也很难彻底地掩盖作曲家在如歌一样的音乐旋律中向往美好的炽热感情、赞美大自然的积极心态,以及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
柴可夫斯基独具特殊魅力的音乐下,蕴含着俄罗斯民族特殊的民族文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