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不停跳心内直视治疗房间隔缺损32例临床分析

不停跳心内直视治疗房间隔缺损32例临床分析

3 2 不 停 跳 存 在 的顾 虑 与 问题 .
() 野 回血 多 。 由于 未 阻 断 冠 状 动脉 血 流 , 1术 整 个 手 术 过 程 中 从 冠 状 静 脉 窦 和 左 心 房 始 终 有 血
心 内主要 操 作完 成 后 即开始 升 温 , 心脏 手术 完 毕 即 可停 机 , 不需 作 辅助 循 环 。转 流 时 间 2 ~9 n 3 9mi ,
量 缩短 手术 时 间 , 整 吸 引 强 度 可 减 轻 血球 破 坏 。 调
( ) 生 气 栓 危 险 。 合 并 左 向 右 分 流 畸 形 者 术 中 有 3发
mi, n 4例 患 者 出现 轻 度 血 红 蛋 白尿 , 后 2 术 4 h内 消失 。1 6例使 用小 剂 量 多 巴胺 或 多 巴 酚 丁胺 进 行 辅助 治疗 , 脑 气栓 、 心排 及严 重 心律 失 常发 生 , 无 低 痊愈 出院 。随访 心 功能 均在 Ⅱ级 以上 , 超声 心 动 图 复查 无残 余 分 流 。
慢 性 胃 炎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提 示 差 P d .5 ,
志 ,0 3 2 ( )56 20 ,3 1 :-.
参 考 文 献
[] 许国铭. 1 重薪 认 识 、 入 研 究 胃食 管 反 流 病 [ 3 中华 消 化 杂 深 J.
[ ] 王 吉 耀 主 编.内科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0 5 2 M] 北 人 20 :
3 讨 论
3 1 不 停 已 点 . 优
() 1 避免 和 减少 心肌 损 害 。心脏 不停 跳 心 内直
视手 术不 阻 断冠 状 动脉 血 流 , 心 肌得 到持 续 氧合 使
AS 或 伴 有合 并 畸 形 确 感 手术 有 困难 者 , D, 或缝 合

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体会

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体会
对心肌 保 护 的 实验 研 究 [] 中 华 胸 心血 管 外 科 杂 志, J.
2 0 , 7 2 : 6—9 . 0 11()9 8
收 稿 日期 :O 2一O —2 20 8 1
成 人 房 间 隔 缺 损 手 术治 疗体 会
韦恺 。 昌林 谢
( 西 百 色地 区 人 民医 院 , 江 民族 医 学 院 附 属 西 南 医 院 外 科 , 西 百 色 5 3 0 ) 广 右 广 3 00 关 键 词 : 房 问 隔缺 损 / 年 期 ; 外 循 环 ; 脏 外 科 手 术 ; 疗 学 成 体 心 治 中图分类 号 :R 5 . 6 4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 0 2 0 —0 0 —0 01 8720 )5 76 2 19 9 5年 1月 ~2 0 0 2年 1 共 收 治 1 月 8岁 以 上 成 人 房 间 隔 缺 损( 称房 缺) 人 2 简 病 6例 。 术 无 死 亡 。现 将 我 们 的 临 床 经 验 手 和体会报告如 下。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 2 6例 中 男 1 2例 , 1 女 4例 ; 龄 1 - 2 年 8 4岁 1 6例 ,5 2~ 4 2岁 1 。 均 于 胸 骨 左 缘 第 2 3 间 闻 及 2 3 Ⅵ及 W ie w r J h l y& S n n , 9 6. 5 l o s I c 1 8 3 4—3 5. 5
[ ] 梅举 , 宝仁, 家麟, . 3 张 朱 等 心脏瓣 膜病 巨大左 室的外 科 治 疗 经 验 [ ] 中 华 胸 心 血 管 外 科 杂 志 , 94 1 ( ) 2 9— J. 1 9 , 0 4 :8
参考 文献 : [ ] 龙 国粹 , 1 程群 立, 中学, . 李 等 重症 心脏瓣 膜病瓣膜 替换 9 5 例 [] 中 华 胸 心 血 管 外 科 杂 志 ,9 2 8 1 :7 9 J. 19 , ( ) 1 —1 .

32例高龄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体会

32例高龄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体会

32例高龄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高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

方法:32例高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50~68岁,平均(56±3.2)岁。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32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房颤25例。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42.1±15.8)mmHg。

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修补,术中在心脏跳动下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决定是否对瓣膜进行处理。

本组中21例行三尖瓣Devage成形,10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交界区修补。

在心脏跳动下动态观察各瓣膜手术成形效果。

结果:32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探查和手术成形治疗操作简单;有利于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术后恢复。

【主题词】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方法2009年1月~2009年8月,我们共收治高龄房间隔缺损患者共32例,全部采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0~68岁,平均(56±3.2)岁。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于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2~3/VI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动脉瓣第2音亢进伴固定分裂。

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9例。

中央型房缺20例,上腔型房缺8例、下腔型房缺各4例,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4例,部分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6例,房颤23例。

心胸比率0.58±0.47。

心脏彩超示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32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42.1±15.8)mmHg。

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护理配合

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护理配合

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护理配合
李润丽
【期刊名称】《智慧健康》
【年(卷),期】2022(8)18
【摘要】目的讨论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护理配合。

方法选取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实行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全程护理配合干预,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在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上,实验组数据表现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的麻醉反应、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96.67%)优于对照组(80.00%),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3.52±1.78)分高于对照组(83.85±1.33)分,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实行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患者中使用全程护理配合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4页(P165-168)
【作者】李润丽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体会
2.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体会
3.舒适护理配合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4.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5.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护理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心律失常,我院2007~2009年8月期间共收治重症心律失常病人110例,经过系统的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2009年我院收治心律失常病人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5岁,室性快速心律失常58例,完全性房室性传导阻滞26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5例。

方法110例病人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结果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治疗护理,110例患者住院8~24d,平均16d,均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

3心律失常的观察正确选用监护导联多年来,临床上习惯使用二导联作为常规监护导联,因为此导联P波较清晰。

但选用V1导联,能提供较多信息,更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①V1导联能在左、右室异位激动时根据QRS的主波方向作出鉴别。

②容易区分左右束支阻滞图形。

③心房激动在右胸导联上最清楚。

容易鉴别异位P和窦性P波。

正确安置监护电极一般安装三个电极(LL、LA、RA)。

阳电极(RA)放在V1处,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阴电极(LA)放在V3或V4处,即胸骨左缘第2肋间;零线(LL)放在左肩或V5、V6处,即左锁骨中线第5、6肋间。

安装部位的皮肤应保持清洁,以便更好的接触电极。

强调监护护士的责任,认真做好24h动态心电图监护和心电图的观察记录监护护士实行轮班制,严格交接班。

每个监护病人每天应常规记录一段监护结果。

遇有异常随时记录后附在病历上,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心梗病人还需动态观察记录心电图全图结果,以便了解心梗病人病情的演变情况。

心律失常者也须每日做心电图,以便了解心肌的供血情况和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的部位、原因。

加强对夜间心律失常的观察夜间入睡后,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心肌兴奋性降低,心率相对减慢。

病态窦房综合征、传导阻滞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低氧血症类病人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和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常是心脏病人夜间猝死的主要原因。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心内直视下修补手术的比较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心内直视下修补手术的比较
摘要 : 目 的 比较 房 间 隔缺 损 介 入 治 疗 与 外科 治 疗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行 介 入 治 疗 的 6 0例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 AS D) 患者( 介入组 ) 的 临 床 资料 . 并 与 同期 行 外科治疗的 6 0例 先 天 性 脏 病 ( A s D) 患 者( 外科组) 的临床资料相比较。结果 AS D 介 入 组 在 全麻 、 CP B、 输血、 住 院 时 间和 缺 损 直 径 等 方 面 明 显 优 于 外 科 组 。 但 其 治 疗 费 用明 显 高 于 外 科 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结论 与外科传统手术治疗相 比, 先 天性 心脏 病 介 入 治 疗 具 有 成 功 率 高 、 并发症 少、 采 用 全 麻 的 比例 小 、 无
参 考 文献 :
【 1 ] 庞汝彦 我 国助产行 业的现状 和发展[ J l 中华护理教 - g, 2 0 1 0 . ( 7 ) : 2 9 3 [ 2 】 李一美, 方晓红 , 耿筱红, 等 产前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 育对 自然分娩 的影响卟 中国妇幼
保健 . 2 0 0 8 , 2 3 ( 2 4 ) : 3 3 7 7 — 3 3 7 8
治疗指 南》 的适应证 , 无 明显禁忌 证I I 。其 中男 3 4例 , 女2 6例 , 年龄 5 — 3 4 ( 1 8 . 4  ̄ 7 . 2 ) 岁, 体重 2 0 ~ 7 4 ( 3 2 . 6  ̄ 1 1 . 5 ) k g 。随机选择 同期在心胸外科行 外科治 疗的6 o例先天性心脏病 ( A S D ) 患者作为外科组 , 两组在年龄 、 性别 、 体重和病 情 等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均P > 0 . 0 5 。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查房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查房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 冥想等
提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正确信息,减 轻患者的担忧和误解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他们的 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 治疗
家庭支持与社会适应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社会适应: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的生活变化,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术后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心脏破裂:术后注意心脏杂 音,及时发现异常
术后心理问题:术后加强心 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心包填塞:术后密切观察心 电图,及时发现异常
心律失常:术后注意心率、 心律变化,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术后注意下肢静 脉血栓的预防,必要时使用
抗凝药物
术后出血:术后观察出血情 况,及时处理
心功能不全:术后注意心功 能变化,及时处理
吸氧:根据病情 需要,合理使用 吸氧设备,保证 血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监测: 密切观察呼吸频 率、节律、深度 等指标,及时发 现异常
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 新,减少人员流 动,避免交叉感 染
循环系统监测
0 1
监测心率、血压、心电 图等指标,了解心脏功 能
0 4
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 肺部功能恢复情况
02 术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 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 肉、豆腐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保持水分摄入,避免脱水,促 进新陈代谢
活动与休息
术后早期: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 动
术后中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 跑等

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该如何进行处理

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该如何进行处理

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该如何进行处理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应激和创伤,在此之后出现心律失常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情况。

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且恰当的处理。

首先,要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这通常需要依靠心电图(ECG)等检查手段。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处理方法会有所不同。

如果是轻微的、短暂的心律失常,比如偶发的早搏,且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不需要立即进行特殊处理,但需要密切观察。

医生会增加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了解心律失常是否自行消失或加重。

对于较明显的心律失常,如持续性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就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如果是心动过速,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减慢心率,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严格按照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防止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的情况相对较为复杂。

如果是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或术后的身体应激反应导致的短暂性心动过缓,且患者的血压稳定、没有头晕等症状,可以先观察。

但如果心动过缓导致了明显的低血压、头晕甚至晕厥,可能需要立即使用药物(如阿托品)来提升心率。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来维持正常的心率。

心房颤动是手术后另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对于新发的心房颤动,如果持续时间不超过 48 小时,且患者没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可以尝试进行药物复律,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等。

如果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 48 小时,或者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在复律之前需要先进行抗凝治疗(如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以预防血栓脱落导致的栓塞并发症。

心室颤动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并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08-20T11:08:52.40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导读]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

结果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各组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

【关键词】:成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简称房缺,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左右。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近年来我国房间隔缺损发病率增多,病情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较易发生心律失常。

我院对房间隔缺损的40例成年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后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43.61±12.93)岁,平均体重(59.81±13.65)kg。

术前对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心/胸比值(C/T)平均(0.63±0.15)。

入选患者房缺损直径在2.6~4.6 cm范围内,29例实施直接缝合,31例接受人工补片修复。

本组患者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平均56.7岁。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中度低温(27~28℃)体外循环下进行, 并使用冷停跳液保护心肌。

术后持续心电监测1~5 d,严密观察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

针对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

1.2.2治疗方法
1.2.2.1扩血管处理。

本组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要先接受扩血管治疗,根据病情患者确定药物剂量,患者分别接受扩血管药(口服)或硝普钠(静脉输液)治疗,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及不良反应[2]。

1.2.2.2心律失常处理。

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具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高血钾或酸中毒、血钾过低、心动过速等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律失常类型统计
本组全部康复出院。

6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过一次心律失常,4例患者发生2次,2例发生2次以上,总本组心律失常总发生次数35例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0%(27/60)。

35例次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17例次(48.5%),心房颤动7例次(20.0%),室性早搏6例次(17.1%),其他类型5例次(14.3%)。

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年龄和房室缺损直径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9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18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7例;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20例;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成人房缺往往经历了较长的病程,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手术年龄,术后并发症增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本次研究中,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45.0%,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50%左右),本院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降低[3]。

研究对象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该年龄段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约占老年患者的64.3%(18/28);年龄<50岁的32例患者中,心律失常例数仅为9例,百分比为28.1%(9/28)。

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心律失常例数可知,随年龄增长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

研究中还发现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

同时本次研究建议,心率失常的对症治疗方法为:
(1)窦性心动过缓:抑制心脏传导药物停用,立即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1.0 mg)。

(2)高血钾或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排钾利尿剂。

(3)血钾过低:血钾<3.8 mmol/L时,需立即补充氯化钾。

若患者易发生室性早搏,应在补钾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2 mg/kg,用药后,注意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4)心动过速:首先应排除低钾、缺氧、高热等干扰因素,然后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推注心律平35~70 mg或5%100 ml的葡萄糖加105mg心律平静脉滴入(缓慢)。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可参考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4]。

参考文献
[1]董旭中,张尔永,董力,等.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中华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3(1):4.
[2]金梅,韩玲,丁文虹,等.先天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579例病例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15(2):135.
[3]张南滨,汪曾炜,费诚鉴.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处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9(2):91~93.
[4]赵荣,易定华,李彤,等.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6(2):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