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简介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耳穴压豆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的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平衡、促进健康的效果。

随着该疗法的普及,为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运用,制定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耳穴压豆疗法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它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

接着概述该疗法适用于哪些范围,并对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进行总体概述。

随后,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制定耳穴压豆疗法准入标准的过程与机构。

最后,我们将解释说明具体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医学基础知识要求与能力评估标准以及运用耳穴压豆器材技术评估标准等几个方面在内的耳穴压豆疗法准入标准。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概述和解释说明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使读者对该疗法在不同方面的要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通过总结结论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该疗法应用水平和疗效提供指导和建议。

2. 耳穴压豆疗法简介2.1 定义和原理: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耳廓上压迫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内部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耳廓上有数百个与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2.2 发展历史:耳穴压豆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耳部与全身各个器官相联系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耳穴压豆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2.3 应用范围:由于其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耳穴压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不适,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障碍、慢性疼痛、失眠等。

同时,耳穴压豆疗法也常被用于健康保健和预防保健领域,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平衡等。

耳穴埋豆法

耳穴埋豆法

THANKS
感谢观看
耳部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部瘙痒、闷 胀等不适,可适当调整埋豆位置 或刺激强度。
01 02 03 04
局部红肿
若埋豆部位出现红肿,可能是过 敏反应或感染所致,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就医处理。
全身症状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 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 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就医处理 。
疗效评估标准
痛经治疗案例
针对痛经患者,选取子宫、卵巢、内分泌等耳穴 进行贴压,可缓解经期疼痛,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
糖尿病治疗案例
通过刺激胰、胆、内分泌等耳穴,可调节糖尿病 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07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耳穴埋豆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肾上腺穴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隆起的尖端,具有抗炎 、抗过敏、抗风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过 敏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皮质下穴
在对耳屏内侧面,具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 与抑制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 眠等症。
03
埋豆材料选择与准备
Chapter
埋豆材料种类及特点
01
02
03
王不留行籽
为传统耳穴埋豆常用材料 ,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 痛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疾 病的治疗。
02
准确取穴
根据病情和穴位图谱 ,准确找到相应穴位 进行埋豆。
03
轻重适度
进行埋豆刺激时,应 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 整刺激强度,避免过 重或过轻。
04
留置时间
埋豆后可留置数小时 或数天,具体留置时 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和 体质而定。

耳穴ppt课件

耳穴ppt课件
多项研究表明,耳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提高睡眠质量,对于短期和长期的失眠均有显 著疗效。
耳穴治疗在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临床试验表明,耳穴治疗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 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轻度焦虑和 抑郁的患者效果更佳。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治疗的机制
目前对耳穴治疗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 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特殊人群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治疗环境
治疗反应
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免风 吹和寒冷刺激。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感或明显疼痛,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方法
日常护理
保持耳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清洗和用力
搓揉。
饮食调理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 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04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感冒的耳穴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感冒时,可以选择耳穴中的肺、咽喉等穴位进行按压刺激, 以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同时,可以配合其他中医治疗方 法如拔罐、艾灸等,加强治疗效果。
失眠的耳穴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通过耳穴治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耳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耳部穴位刺激 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疗效迅速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 应用于临床。
耳穴按摩法
总结词
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耳穴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无创伤 、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耳穴压豆的作用及功效

耳穴压豆的作用及功效
促进生殖系统功能
通过刺激与生殖系统相关的耳穴, 可以改善生殖系统功能,缓解生殖 系统问题。
03
耳穴压豆的功效
缓解失眠
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 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调整作息习惯
耳穴压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使睡眠时 间更加规律,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缓解精神压力
失眠往往与精神压力有关,通过耳穴压豆可以有 效地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减轻失眠症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耳穴压豆适用于多疾病,如头痛、失眠、高血压、糖尿病 等,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
禁忌症
但对于一些急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皮肤破损等患者,应避 免使用耳穴压豆治疗。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脏 病患者等也不宜使用此法治疗。
02
耳穴压豆的治疗作用
平衡脏腑功能
临床应用效果
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耳穴压豆能 够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 解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疾病康复。
案例分享
案例一:治疗失眠
经验分享:通过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深度。
心得体会: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耐心和坚持,同时注意调 整生活习惯和心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减轻便秘
促进肠道蠕动
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 减轻便秘症状。
调整饮食习惯
耳穴压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从而 改善便秘症状。
缓解精神压力
便秘往往与精神压力有关,通过耳穴压豆可以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 ,从而减轻便秘症状。
减轻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缓解疼痛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 腹:腹腔盆腔病的配穴。 胸:胸痛、肋痛、神经痛、乳腺炎。 颈:落枕 地腰椎、胸椎、颈椎:相应部位疼痛。
三角窝
神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镇静、安神、 消炎、止痛。
子宫(耳轮缘内侧中点):妇科病。 下脚端(对耳轮下脚、耳轮内侧交界处):内
脏的解痉、镇痛。
耳屏
外鼻(外侧面的中央):过敏性鼻炎。 咽喉(内壁上1/2):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耳穴压豆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通过在耳廓穴位上压贴各种药离子,是局部 产生酸麻涨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疏通气血、 调节阴阳、防止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的→遵照医嘱选取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 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导经络,调整脏腑气血 的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已达到防病治病的目 的。
。 内分泌代谢性病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 各种慢性病症:肢体麻木、便秘。
耳穴治疗的禁忌症
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 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外耳患有病症,如炎症、溃疡、湿疹、冻疮破
溃等。
耳穴选穴的原则
辩证选穴(皮肤病取肺) 对症选穴(月经病取子宫) 经验选穴(神门安神、耳尖退热) 按病选穴(胃病取胃)
耳穴选穴的原则
按相应部位取穴 按脏腑辩证取穴 按经络辩证取穴 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按临床经验取穴
消毒物品
操作流程:
物品准备→核对患者→评估患者→评估环境→ 选取穴位→开始治疗→整理床单位→记录时间 →解释及注意事项→操作完毕
疗程与转归 慢性病一般每周贴耳穴3次(隔日换一次),每次用一侧耳穴,两
耳交替运用。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休息10天。 急性病每日貼压1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4-7次为一个疗 程,或视病情而定。 即时效应:症状立即好转。 延缓效应:治疗之初没有反应,1-2个疗程之后,症状逐渐好转。 短时反跳反应:治疗之后起初症状反而加重,然后逐渐恢复。 无效反应:经几个疗程(一般次10次为一个疗程)仍未见效果, 敏感点匮乏,改用或加用其他治疗。 不良反应:偶尔过敏反应。立即停止。

采耳资料

采耳资料

目录第一篇:基础知识-----------------------(掌握内容)一:采耳简介二:耳部解剖三:耳周穴位四:采耳工具及作用五:基本功练习六:耳病的病因七:耳病的危害八:耳病的分类第二篇:操作技能------------------初级(掌握内容)一:观耳方法二:耳洞分类三:采耳手法四:基本流程五:采耳三大原则六:正常耳朵采耳法1:干性耳2:中性耳3:油性耳第三篇:操作技能------------------中级(掌握内容)一:常见耳病采耳法1:耳垢栓塞2:外耳炎/ 游泳耳第四篇:操作技能------------------高级(了解内容)注明----------------------------不需要处理,可建议去医院看耳鼻喉专科。

一:复杂耳病的判断1:中耳炎2:鼓膜穿孔3:美尼尔氏病4:耳鸣第五篇:操作技能、耳穴疗法---特级(了解内容)一:耳穴疗法简介二:耳穴位置图三:耳穴疗法工具四:耳穴疗法的治疗病症五:耳穴疗法的操作方法第六篇:常见问题的处理---------------(掌握内容)一:工作心态二:推销技巧三:耳朵里经常痒是为什么?四:怎样保养耳朵?五:多久挖一次耳朵比较好?六:意外事故的防范七:意外事故的处理第七篇:采耳师岗位工作流程图------(掌握内容)第一篇:基础知识-------------(掌握内容)一:采耳简介:采耳即为掏耳朵,古来有之!是采耳师利用各种采耳工具对耳洞内外进行刺激,使人在酥痒和紧张之后获得享受与放松!它除了有清洁耳洞的功能外,还能起到减压和享乐作用。

二:耳部解剖:1:外耳组成:A:耳廓B:外耳道作用:具有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声音并导入外耳道;能使声音增强,保护中耳和鼓膜。

2:中耳组成:A:鼓膜B:中耳腔C:听骨作用:把声波传送到内耳;平衡内外压力的作用。

3:内耳组成:A:半规管B:前庭C:耳蜗作用: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内耳将中耳传来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电冲动传送至大脑。

中医耳穴全息分布

中医耳穴全息分布
耳穴的分布与人体各部位相对应,如耳垂对应头面部,对耳轮对应脊柱等。
不同耳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病症,如神门穴主治失眠、心烦等神经系统疾病。
耳穴与全身的对应关系
01
耳穴与全身各部位存在对应关系 ,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以调节相 应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2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生理功 能上,还与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耳廓形态、颜 色等变化来诊断疾病。
05 耳穴全息治疗的实践与应 用
耳穴治疗的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耳穴定位
根据全息理论,确定耳穴的位 置,常用耳穴包括心、肺、胃
、神门等。
消毒
对耳部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
贴压法
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贴压物 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贴压
物,刺激耳穴。
疗程安排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合适的疗 程,一般以7天为一个疗程。
01
预防保健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如头痛、失眠、颈
椎病等,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02
诊断辅助
中医耳穴全息理论可以作为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通过观察耳朵上穴位
的变化,可以判断相应脏腑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03
治疗方法
中医耳穴全息理论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
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适应症选择
耳穴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 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用, 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
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情况, 如严重器质性疾病、炎症 等,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 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刺激 或不良反应。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等症状。
联合治疗方式
1 2
针灸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艾灸法,增强治 疗效果。
中药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艾灸法,提高 疗效。
3
其他疗法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如推拿、拔罐等,通过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增 强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评估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如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 注意过敏:如果患者对中药或艾条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就医。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防火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远离易燃物品,确 保室内通风良好。
急救准备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形成更完善 的治疗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在预防保健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艾灸法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案例和经验,为推广应
毛巾或纸巾:用于清洁和保护操作区域 。
镊子或钳子:用于夹取艾条。
艾条:选用优质艾绒制作,长度适中, 便于手持和操作。
酒精灯、火柴或电子点火器:用于点燃 艾条。
操作步骤
清洁耳部
用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耳廓表面 ,保持干燥。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耳穴 进行压豆。
操作步骤
• 放置压豆:用镊子或钳子夹取准备好的中药小布 袋,贴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手指按压片刻,使 其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门(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
耳轮穴位(一)
结节(在耳轮结节下 方耳轮处) 轮1(在耳轮结节 下方的耳轮处) 轮2(在轮1区下 方的耳轮处)
轮3(在轮2区下方 的耳轮处)
轮4(在轮3区下方的 耳轮处)
耳轮穴位(二)
耳周
耳舟相当于人体上肢: 1.指 2.风溪 3.腕 4.肘 5.肩 6.肩关节 7.锁骨 功能主治: 相应部位疾病; 过敏:主要为腕和风溪
面下1/2处,又名下 屏)
对耳屏
相当于头部: 1.额 2.颞 3.枕 4.皮质下 5.对屏尖 6.缘中 功能主治: 各类头部疾患
缘中(对耳屏游离
缘上,对屏尖与轮屏 切迹之中点处,又名 遗尿点)
对屏尖(在对
耳屏游离缘的尖 端,又名下丘脑 、平喘)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
侧面,又名兴奋点, 主治失眠、多梦、神 经衰弱等)
疾病; 热病:主要为耳尖及轮1、轮2、轮3、轮4 脑血管疾病:主要为结节
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
端处,多为放血疗法中使用,主治
热病)
外生殖器(在对
耳轮下脚前方的
耳轮处) 尿道(在直肠上
方的耳轮处)
直肠(在耳轮脚 耳中(耳轮脚处,又 及前上方的耳轮 名膈点、神经官能 处) 症点,主治:膈肌 痉挛、黄疸、出血 性疾病、皮肤瘙痒 症)
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 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
外耳(在屏上
切迹前方近耳 轮部)
屏尖(耳屏 游离缘上部 尖端)
肾上腺(耳屏游 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各类炎症 性疾病、低血压 症、过敏性疾病 )
心脏点(外耳与
渴点中点部位)
渴点(在
耳屏外侧 面上1/2处 ,又名上 屏)
外鼻(耳
屏外侧面 中部)
饥点(在耳屏外侧
指(耳周上 方)
肘(腕区下 方,又名睡 眠诱导点)
肩关节(肩 区与锁骨区 之间)
锁骨(肩区 下方)
腕(指区 下方)
肩(肘 区下方 )
风溪(耳轮结节前 方,指区与腕区之 间,又名过敏区, 主治:各类过敏性 疾病)
对耳轮上脚
相当于人体下肢: 1、趾 2、跟 3、踝 4、膝 5、髋 功能主治:相应部位疾患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
相当于人体躯干: 1.腹 2.腰骶椎 3.胸 5.颈 6.颈椎 功能主治: 相应部位疾患
4.胸椎
腰骶椎 (腹区 腹(对耳轮体 后方) 前部2/5处)
胸椎 (胸 区后 方)
胸(对耳轮体前 部中2/5处)
颈(对耳轮体前部 下1/5处)
颈椎(颈区 后方)
三角窝
相当于盆腔、内生殖器: 1.降压点 2.内生殖器 3.便秘点 5.盆腔 功能主治: 内生殖器疾患 神门:失眠、多梦、痛症
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 及部分耳轮
小肠(在耳轮
与AB线之间 脚及部分耳轮
的后1/3处) 与AB线之间的
中1/3处,主治
:消化不良、
腹痛、心律不Βιβλιοθήκη 齐)大肠(在耳轮脚
及部分耳轮与AB 线之间的前1/3处 主治:便秘、腹 泻、咳嗽)
阑尾(小肠区
与大肠区之间)
耳甲腔
相当于胸腔: 1.口 2.食道 3.贲门 4.脾 5.心 6.肺 7.气管 8.三焦 9.内分泌 功能主治: 相应脏腑的疾患
耳舟(对耳
轮与耳轮之 间的凹沟)
耳甲腔(耳轮脚 以下的耳甲部)
屏轮切迹(
对耳屏与对耳 轮之间的凹陷)
耳轮尾(耳轮下
缘与耳垂交界处)
三角窝(对耳轮 上下脚之间构成 的三角形凹窝)
耳甲艇(耳轮 脚以上的耳 甲部)
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
耳轮脚之间的 凹陷)
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
屏之间的凹陷)
耳轮
主要穴位: 1.耳中 2.直肠 3.尿道 4.外生殖器 5.肛门 6.耳尖 7.结节 8.轮1 9.轮2 10.轮3 11.轮4 功能主治: 相应部位的疾患:如直肠主治各类直肠
对耳轮下脚
相当于人体臀部: 1、臀 2、坐骨神经 3、交感 功能主治:相应部位疾患 内脏疼痛:主要为交感
膝(对 耳轮上 脚的中 1/3处 )
髋(对 耳轮上 脚的下 1/3处)
趾(耳尖下方的对 耳轮上脚后上部)
跟(对耳轮 上脚前上部 )
臀(对耳轮下脚
踝(趾 、跟区 下方处 )
交感(对耳轮下 脚末端与耳轮内 缘相交处,.主治 :各类内脏疼痛 ,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
耳轮(耳廓外 缘向前卷曲的 部分)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 的隆起处)
耳轮脚(耳轮深 入到耳蜗的横行 突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 软骨的皮垂)
对耳轮上脚(对 耳轮向上的分支)
对耳轮下脚(对耳 轮向下的分支)
耳屏(耳廓前面
的瓣状突起,又
称耳珠) 对耳屏(耳垂上
部与耳屏相对的隆
起)
耳轮结节 (耳轮外上方稍
肥厚的结节状突 起,又称达尔文 结节)
4.神门
神门(在三
角窝后1/3上部 ,主治:失眠 、多梦、痛症 、耳针麻醉等 )
盆腔(在
三角窝后 1/3下部, 又名腰痛 点)
坐骨神经
降压点(三
角窝前1/3上 部,又名角窝 上)
内生殖器(
三角窝前1/3 交感 下部,又名子
宫、精宫)
便秘点(在
三角窝中1/3处 ,又名喘点, 角窝中)
耳屏
1、外耳 2、外鼻 3、屏尖 4、 肾上腺 5、咽喉 6、内鼻 7、饥点 8、渴点 9、心脏点
艇中(在小肠区
与肾区之间,又名 脐中、腹水点)
胰胆(耳甲艇
的后上部)
肝(在耳甲
艇的后下部, 主治:肝炎、 月经不调、情 绪抑郁、目病 等)
胃(耳轮脚消失
处,主治:胃痛、 消化不良、牙痛、 失眠等)
输尿管(在肾区 与膀胱区之间)
艇角(在对耳轮下脚下方 前部,又名前列腺)
膀胱(对耳轮
下脚下方中部 ,主治:膀胱 炎、腰痛、后 头痛)
耳穴简介 及
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
• 常用耳穴的定位 • 耳穴压豆的方法 • 常见病的应用
人的耳朵是一个非常 神奇的地方,如果我 们把耳朵上的主要穴 位连起来,其形状恰 似倒置于子宫中的胎 儿。
头部朝下, 臀部及下肢朝上, 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我们一般把耳朵划分为三大区域—耳 垂、耳蜗、耳轮。耳朵下部的垂下部分 称做“耳垂”,接近耳孔,形状内凹的 那一圈部位称做“耳蜗”,耳朵的外圈 就是软骨部分称做“耳轮”。
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
后部,主治:头痛、头 晕、失眠、哮喘、晕动 症、美尼尔等)
颞(在对耳屏外
侧面的中部)
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
前部)
耳甲艇
相当于腹腔 1.膀胱 2.肾 3.胰胆 4.肝 5.胃 6.小肠 7.大肠 8.艇中 9.艇角 10.阑尾 11.十二指肠
功能主治: 相应脏腑的疾患
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 部,主治:肾病、耳病 、哮喘、各类虚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