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民歌赏析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篇一: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大地上流传。
民歌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多种多样,如《青藏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几首优秀的中国民歌,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它们的美妙之处。
第一首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由李健演唱,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歌曲。
歌曲以高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向往。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高耸入云,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青藏高原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第二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由王洛宾演唱,是一首经典的民歌。
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遥远地方的向往和思念。
遥远的地方可以是远方的故乡,也可以是心中的追求和梦想。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遥远地方的向往,表达了人民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首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由张信哲演唱,是一首极具影响力的歌曲。
歌曲以豪放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表达了人们对黄土高坡的热爱和感慨。
黄土高坡是中国最著名的地貌之一,它广袤无垠,被誉为“中国的脊梁”。
这首歌通过表达对黄土高坡的热爱,表达了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以上三首歌曲是中国优秀民歌中的代表,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民歌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今后的生活中,民歌将继续传递着人民的心声和美好的祝愿。
篇二:中国优秀民歌赏析民歌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歌的种类繁多,有的地方民歌高昂激越,有的地方民歌轻柔婉转,每一首歌曲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乡韵悠悠——中国优秀民歌赏析《茉莉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曲调悠扬动听,歌词简洁易懂,描写了茉莉花的美丽和纯洁。
这首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常被用作各种场合的背景音乐。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赏析

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山歌:劳动中产生的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 小调:在民间流传较广、比较规整的民歌 号子:集体劳动中协调步伐、激发劳动热情的民歌 儿歌:儿童日常生活中传唱的民歌
02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 式与特点
THEME TEMPLATE
音乐形式
音乐结构:中国传统音乐通常采用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注重旋律和 节奏的和谐统一。
稻壳学院
中国古代民歌 与传统音乐赏 析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代民歌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与特点
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作品赏 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赏 析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的 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的 影响与启示
01 02 03 04 05 06
01
03
中国古代民歌的代 表作品赏析
THEME TEMPLATE
《诗经》中的民歌
作品来源:《诗经》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前11世纪 至前6世纪)的诗歌。
民歌特点:多以四言 为主,普遍运用 “赋”、“比”、 “兴”手法,以风、 雅、颂划分。
代表作品:《关雎》 、《蒹葭》、《采采 蘋》等,反映了那一 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春江花月夜》与《渔舟唱晚》
添加标题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以春江、花月、夜景为背景,表达了 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旋律优美,婉转悠扬。
添加标题
《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景象,表 达了宁静、温馨的情感,音色悠扬,节奏明快。
添加标题
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采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运 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张弛等, 表现出曲中离别和思念的情感。《渔舟唱晚》则以悠扬 的旋律和节奏明快的音型,表现出渔舟晚归的生动场景。
中国民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中国民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一、嘹亮奔放的豪情中国民歌中常常流露出嘹亮奔放的豪情。
民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情感。
例如《红旗飘飘》展现了革命热情的激昂,充满激情和力量;而《大海啊故乡》则传递出强烈的家国情怀,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些民歌抒发了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柔情似水的思乡之情中国民歌中流淌着柔情似水的思乡之情。
民歌常常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例如《茉莉花》唱出了游子思乡的心声,使人回味无穷;而《雨蒙蒙》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令人沉醉其中。
这些民歌以其绵柔的音乐和深深的情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三、悲怆凄美的离别之情中国民歌中抒发了悲怆凄美的离别之情。
民歌往往以对亲人离别的痛苦和哀伤为题材,表达了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例如《采茶歌》描绘了劳动者外出打工的离别之情,歌声凄凉而悲怆;而《霓裳羽衣舞》则表达了对父母的离别之情,展现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些民歌以其深情款款的旋律和悲切的歌词,将离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四、忧愁萦绕的爱情之思中国民歌中流淌着忧愁萦绕的爱情之思。
民歌以其充满忧伤和无奈的旋律,表达了爱情的困惑和痛苦之情。
例如《阿里山的姑娘》讲述了一段深深的爱情故事,充满忧愁和思念;而《采莲曲》则展现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让人动容。
这些民歌以其悲切的歌声和挥之不去的忧愁,勾起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综上所述,中国民歌以其丰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和细腻的旋律,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嘹亮奔放的豪情、柔情似水的思乡之情、悲怆凄美的离别之情和忧愁萦绕的爱情之思,无一不描绘了人们对祖国、亲人、爱情等的深深情感。
这些民歌通过音乐的力量,将人们内心最真实、最深沉的情感呈现给世人,让我们在跨越时空的交流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

民族歌曲的曲目赏析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有着独特的旋律和歌词,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民族歌曲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蒙古族的经典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歌曲中融入了蒙古族传统的马头琴和喉音,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草原的气息和蒙古族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跑的快乐和自由,以及他们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藏族的经典民族歌曲《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悲壮的歌词而著称,它表达了藏族人民对青藏高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韧。
歌曲中融入了藏族传统的唱诵和乐器演奏,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高原的气息和藏族人民的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在苍茫的高原上奔跑的勇敢和坚毅,以及他们对家园的深情眷恋。
除了草原和高原,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其他民族的经典歌曲,比如汉族的《茉莉花》和朝鲜族的《阿里郎》等。
每一首民族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它们通过不同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通过赏析这些民族歌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和坚韧。
总的来说,民族歌曲是各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
通过赏析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和坚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们能够对民族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中国民谣赏析

中国民谣赏析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都有四盘菜,公社日子赛神仙。
这首民谣所反映出的是中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首民谣表现出农民对公社生活的崇尚和享受,一味的推崇着全面平等、衣食无忧的完美生活,殊不知人民公社所带来的严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三四十年代住草房,五六十年代盖瓦房,七八十年代换砖墙,九十年代变楼房,家家明亮又宽敞,人人心里喜洋洋。
这首民谣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发展变化,从三四十年代的草房,逐步变为砖瓦房,最终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就是说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富裕出的钱也越来越多了,生活条件自然越来越好了。
这首民谣以十年为一期限,赞扬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肯定了国家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相应政策与法规。
3.种田不征粮,免费上学堂。
不离北京近,公路挨厨房。
处处耸红楼,家家酒飘香。
神州农家乐,亘古破天荒。
这首民谣意在200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的问题上。
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中央惠农政策的逐一落实以及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
种田不再用交公粮了,农民也不用再交农业税了,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使得孩子们上学不再用交学杂费了,农民曾经面临的几大难题都已逐一成为现实。
再偏远的山区,也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愿望。
乡村里的人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每天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4.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不坏,七十年代也还可爱,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
这首民谣强烈的谴责了环境污染这一严重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发展也越来越快了,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起来,时刻困扰着人们。
这首民谣形象的演绎出了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同一地区的水质变化,本可以淘米洗菜的可饮用水,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已经物是人非了。
水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它是生命之源。
余光中《民歌》赏析

余光中《民歌》赏析余光中《民歌》赏析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民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1、余光中《民歌》原文】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醒也听见梦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也听见笑也听见【2、余光中《民歌》赏析】台湾当代诗歌的发展,从50年代至70年代,经历了一个之字拐的形态,先是承继五四新诗余绪,然后是现代主义风潮,最终回归中国诗歌传统,走上了中西融汇的道路。
这方面,余光中是一个代表性的诗人。
《民歌》是他70年代的重要作品。
余光中的诗是承继五四新诗起步的,50年代投入现代主义诗潮,后来又转而回归中国古典传统,最后他选择了一条中西融汇、古今结合的诗歌道路。
《民歌》这首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就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探索和追求。
诗人对西方文学有很高的造诣,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深厚的'功底和修养。
因而,他能在东西参照中看待中国文化。
所以,他的诗的回归不是形式的,而主要是基本的文学精神和民族魂魄的血统。
正如他自己说:“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这首《民歌》就是在传统与自我、个性与共性的交融点上表现和歌唱了中华民族雄强自主、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的构成,是历史的,也是自然的。
因此,诗一开始就从我们民族的发祥地写起。
正是那莽莽的黄土地养育了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这首“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民歌。
它自诞生以来,响彻华夏大地,“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这里的民歌是我们民族起源时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它有最古老的自然源流。
正如人们所说:“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民族精神的演化,是从原始的自然理想而进入到社会文明的人文系统。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

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有一首题为《女娃担水》的民歌:红格丹丹太阳落西山,十七八的女娃把水担;小担儿闪,担钩钩响,快步来到井台儿上。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东照西照没有个人;手摇桶摆挹起猛然闪出个“冒失鬼”!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他一把拉住奴的手。
奴要喊来他不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洋冰糖甜,浑身上下热汗淌!哎哟哟,哎哟哟。
邻居家干妈来得巧,他一骨碌爬起大跑了。
赏析:这是一个美好的黄昏,十七八岁的女娃挑着走在通往水井的小路上,铁质的担钩发出“叮当,叮当”的声响。
女娃的心情轻松而快乐。
“不觉得刮风树影影动”的异常,在女娃娃的心头罩上迷团,“东照西照没有个人”使“轻松而快乐”的心情顿然消失,一种惊慌,甚至是手摇桶摆挹起一担水”,渴望发生,又害怕发生的的事情终于发生:在她的面前!“冒失鬼”、“勾魂鬼意”,而在陕北民歌以及日常生活中,却是女性对自己称谓,类似现代男女青年约会时,男的拥抱或者亲吻女友时,姑娘佯作生气,或者不愿意,撒娇地说“你真坏!”、“讨厌”,他扳转奴的肩膀亲了个嘴既描绘他们之间拉扯的状况,还有一层引深的含意,她从未体验过的那种事情,今天注定是躲不过去了。
在她的潜意识中渴望那种“体验”。
可是,这种“体验”的突然降临,又使她惊慌失措:“奴要走来他不让奴走,一把拉住奴的手;奴要喊叫他不让,给奴嘴里塞了一块洋冰糖。
”尽管她渴望与异性的交合,尽管她心中明白,这个事情的发生已成定局,但她反反复复地表白:她要走,她要喊,这个事的发生,是“冒失鬼”的强迫而致,这种“表白”是对自己的“理智”的交待,对社会传统观念的解脱”一个“甜”字,道破她显她潜藏在心底的意识。
即将发生之际,“得巧”还是“来得真不是时候”?“他一骨碌爬起来大跑了”,是“庆幸”,还是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讲解:XX
6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 民歌形式,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其歌词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在陕 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 曲子”。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 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 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 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 兴叠字和衬字。
中国经典民歌
2021/3/10
讲解:XX
1
中国民歌欣赏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组成部 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就 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2021/3/10
讲解:XX
2
民歌概述
民歌:指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 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 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 结晶。 民歌的特点:短小、生动、纯朴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川江号子的演唱是一领众人的,领唱者又叫“号工”,也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和声部 的交接也因劳动条件而异,《平水号子》、《下滩号子》是唱完一句再交接的,《见 滩号子》句幅渐缩,交替渐紧,到了《上滩号子》和《拚命号子》时,交接非常紧密, 甚至领和重叠,和部又出现了呼哨,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的多声部合唱织体。整个 号子的音乐丰富多变,有很高的艺术性。
2021/3/10
讲解:XX
3
2 经典曲目:
1 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过程歌唱的曲子,是人 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紧张的 劳动、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以 吆喝、呐喊的特点。它不仅起着统一劳动 节奏、统一劳动步调的作用,而且具有振 奋劳动者精神、激发劳动者热情、鼓舞劳 动者个金的功能。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多 为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另外,还有齐唱 或独唱等形式。
小调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演唱目的
服务劳动鼓舞 斗志
抒发感情
用于表演
2021/3/10
讲解:XX
11
2021/3/10
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 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 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 种唱法。 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风 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犷一些的特点,南方民 歌则要委婉灵巧的特点,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 一些,平原地区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
讲解:XX
12
2021/3/10
原生态唱法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最初源 自于我国民间极少数人的口中,但分布广泛。 之后又数次成为央视青歌大赛的亮点声音,并 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的发声原理是新生儿 的哭声,该哭声的发声位置恰恰是在人体的胸 腔,于是原生唱法就成为了人类唯一的原自然 声发声方法。
原生态唱法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 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 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 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 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
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 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 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生活、 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 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广泛地展现着各 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地反映着人民 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基本内容可分为 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
2021/3/10
讲解:XX
5
1 是人们在山野里劳动时歌唱的曲子,歌 词一般为即兴创作,题材极为广泛,看 山唱山,见水唱水,歌词质朴、率直, 内容多以反映劳动的欢悦、青年男女纯 真的爱情为主。
2 山歌艺术表现三个特征:1、感情抒发直畅性;2、编 唱形式自由性;3、形式手法单纯性。
3 北方山歌:陕北“信天游”;甘肃、宁夏、青海“花儿”;内蒙 古“爬山调”;山西“山曲”。
2021/3/10
讲解:XX
9
1 是一种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故有“里 巷之曲”之称。小调又叫“小曲”,它 主要产生于民间生活与风俗活动过程中。 小调的内容题材相当广泛,并渗透到社 会的各个角落。咏唱历史故事传说、描 述自然风光、抒发离情别愁、表现男女 青年的爱情是小调表现的重要内容。
2 小调的曲调抒情、流利,感情委婉、细腻,结构规整、 均衡,节奏匀称、整齐。
2021/3/10
讲解:XX
7
1 兰花花 2 走西口 3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 赶牲灵 5 五哥放羊
2021/3/10
讲解:XX
8
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 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 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创共享 的民歌。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 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 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 后)。“花儿”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 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四川民歌《平水号子》 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东北民歌《哈腰挂》
2021/3/10
讲解:XX
4
川江船夫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是汉族民歌,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 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川江船夫号子》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扬动 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险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 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 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拚命号子》。
3 北方小调:茉莉花调、剪靛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对 花调。
南方小调:江浙小调、闽粤台小调、湘鄂小调、西南小调。
2021/3/10
讲解:XX
10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体裁 区别 演唱场合
演唱风格
演唱形式
劳动号子
山歌
劳动场合 山间、田野、 牧场
坚毅、质朴 粗 旋律舒展 犷、豪放
一人领众人合 辰, 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 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 起兴作比。
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 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又如: “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 (那个)难呀难也不难。”“起”是一样 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