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精)
免疫诊断防治

溶血空斑
检测:B细胞的抗体产生功能
30
溶 血 空 斑 实 验
溶血空斑
31
免
疫
预
防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1.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2.人工免疫:主动、被动免疫
32
•概念:
一、人工主动免疫
用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接种机体,使之产生 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疫苗(一)传统疫苗:41(四)生物应答调节剂: BRM,具有促进或调节免疫功能的制 剂,通常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无影响,对免 疫功能异常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促进 和调节作用。
1.BCG、短小棒杆菌、细菌或真菌的多糖成分 2.胸腺肽: 3.转移因子: 4.免疫核糖核酸:
42
(五)免疫抑制剂:
化学合成: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琼脂
Ab NS
10
(3)对流免疫电泳:
方法和原理: 双扩+电泳
Ag
Ab
NS
11
(4)免疫电泳
原理:电泳后双扩 应用:血清蛋白种类分析
12
3.免疫标记技术:
标记物: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等
特点:敏感性高,定性、定位、定量
13
(1)免疫荧光法: FITC、PE 应用: 检测CD分子;传染病 和自身免疫病诊断。
MTT (噻唑盐)
线粒体琥珀脱氢酶
甲臜颗粒 (紫蓝色)
27
淋 巴 细 胞 增 殖 实 验
3H-TdR掺入法
氚标记的胸 腺嘧啶核苷
丝裂原
MTT
用酶标仪 测定细胞 放射能 培养OD值
28
2.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TL
标记
待检
《免疫学防治》课件

麻疹疫苗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 染病,通过接种麻疹疫苗,麻疹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
制。
流感疫苗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 吸道传染病,通过接种流感疫苗 ,可以降低流感的发病率和严重
程度。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案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药物 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进展。
淋巴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 分泌抗体或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
效应细胞作用
效应细胞发挥各自的作用,如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并 分泌抗体,杀伤性T淋巴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密切接触并 诱导其凋亡。
免疫记忆
部分淋巴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当相同 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 胞,快速启动二次免疫应答。
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免疫细胞的疗法,通过基因工程 技术将T细胞改造为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 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05
总结与展望
免疫学防治的总结
免疫学防治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免疫学防治是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的关键手段,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或调节免疫反应, 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02
免疫学在疾病防治中的应 用
疫苗的研发与接种
疫苗的研发
疫苗的研发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 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激发人 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接种
疫苗的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 手段,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以 保护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免疫学诊断与防治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正常人血浆丙种球蛋
白、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动物免疫血清使用前,应询问病史,做皮试,如阳性 可使用脱敏方法。在注射丙种球蛋白时亦应注意观察。
注意早期和足量
只有在毒素尚未结合组织细胞前使用抗毒素,才能发 挥其中和毒素作用;若毒素已与组织细胞结合,抗毒 素就不再发挥中和毒素作用。
化学合成药物: 左旋咪唑 西咪替丁
(2)免疫抑制剂
适应症: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等
化学合成药物
烷化剂抗肿瘤药物
抗代谢物类抗肿瘤药物 激素 真菌代谢产物 环孢素 FK-506 传统中药
复习题
名词解释: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简答:
试比较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3、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ing techniques)
为了提高单纯的抗原和抗体检测的灵敏
性,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标记上示踪物质,
通过检测标记物,间接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
常用的标记物有酶、荧光素、放射性核
素、胶体金及化学发光物质等。
荧光素
免疫荧光法 酶免疫测定(EIA)
酶
标记物
放射性核素
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张永慈 23542520
免疫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凝集反应、沉淀
反应与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二)熟悉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的方法;T 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 (三)了解B细胞功能测定;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二、教学内容 (一)抗原抗体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二)免疫细胞的检测 (三)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7章 免疫诊断与预防

2、免疫抑制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超敏反应、自身免 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炎症等。
1、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IPA):是增强、促进和调节机体 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主要用于恶性肿 瘤、免疫缺陷病和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抗体,分子疫苗 细胞因子:IL-2,干扰素 生物应答调节剂:能促进或调节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 转移因子:存在于人和动物白细胞中的可透析小分子物 质 ,能将供 体所具有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 ,从而提 高受体的免疫功能。TF属多肽类物质 卡介苗 胸腺肽 真菌多糖 中草药
2、类毒素(Toxid)
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 性减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 白百破:白喉类毒素+ 百日咳杆菌死疫 苗+破伤风类毒素
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或细胞因子,使机体获得 特异性免疫力。可立即获得,但免疫维持时间短,2-3周,多用 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第七章 免疫学诊断与预防
第一节 免疫诊断
一、抗原与抗体的检测
二、淋巴细胞的测定
三、诊断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免疫防治
一、免疫学预防 二、免疫学治疗
第一节 免疫诊断
一、抗原与抗体的检测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可逆性 比例性 阶段性
一、体外免疫学检测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可逆性、比例要适宜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防治是使用免疫学的方法,借助生物 制品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 防治疾病的目的。
人工自动(主动)免疫 (疫苗、类毒素)
免疫预防
免疫防治
免疫治疗
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免疫增强疗法
利用免疫学进行防治和诊断方法

03
02
疫苗研发周期
疫苗的研发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包括临床前研 究、临床试验和生产审批等阶段,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疫苗接种计划
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通 过免疫规划项目免费为国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免疫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或增强肿瘤细 胞的免疫原性来达到治疗目的。
利用免疫学进行防治 和诊断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免疫学基础 • 免疫防治方法 • 免疫诊断方法 • 免疫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免疫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及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
免疫疗法的发展
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 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患者 的生存率。
免疫疗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探索免疫疗法与其他肿瘤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肿瘤治疗的综合效果。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创新
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疗法
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
感染性疾病免疫疗法
利用抗体或免疫调节剂来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流感 等。
免疫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预防接种策略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疫苗接种效 果制定预防接种策略,包括接种 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接 种途径等。
免疫预防
通过免疫接种计划,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检测与防治(全科医生培训) ppt课件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 现沉淀物称沉淀反应。 ★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比浊法
ppt课件 6
3.中和反应 如抗“O”试验 4.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素、酶、同位素等标记抗 体或抗原用以测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的 技术称为免疫标记技术。常用方法有 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 疫检测技术等。 特点:敏感、特异、快速,能定 性、定量、定位。
2
免疫学诊断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ppt课件
3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 检测的原理
1. 已知抗体测抗原(多用于定性)
2.已知抗原测抗体(多用于定量)
ppt课件
4
(二)常见抗原抗体反应的种类
1.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 体结合后形成凝集团块称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ppt课件 7
★免疫荧光技术
★酶免疫测定法(ELISA) ★放射免疫测定法
★斑点金结合试验 ★免疫印迹法
ppt课件 8
渗滤法、层析法
二、淋巴细胞的测定
(一)T细胞总数及亚群的测定
(二)T细胞功能的测定 1.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形态学方法、3H-TdR掺入法等。 2.细胞毒试验 3.细胞因子测定
ppt课件 9
38
接种剂量次数 量较大,2~3次 副作用 免疫效果 较大 较差,维持 数月~数年 疫苗保存 较易保存
ppt课件
ppt课件
39
13
一、人工免疫的概念及种类
人为地给机体输入抗原 以增强机体 的免疫功能,或直接输入免疫血清、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检测与防治(全科医生培训)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免疫 反应的机制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防治。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和 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 因子等。
鼓励基层医生与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多 学科协作机制,共同解决复杂病例的诊疗问题。
提升临床决策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基层医生在面对复 杂病例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临床决策的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培训重点内容
免疫学基本概念
包括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免疫学检测技 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3
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 保免疫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升基层医生对复杂病例处理能力
加强复杂病例识别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基层医生对复杂免疫学病例的识别 能力,减少漏诊和误诊。
强化多学科协作意识
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01
预防措施
02
03
04
避免接触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治疗(如脱敏疗法 )
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如改善生 活方式、增强免疫力等)
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探讨
移植排斥反应定义
移植物中的抗原刺激受者免疫系 统产生的免疫应答,导致移植物
功能丧失或受者组织损伤。
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第一节 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

第十二章免疫学应用免疫学原理不仅揭示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免疫学相关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生物活性物质测定、生物制品的制备和检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一、免疫诊断与检测(一)免疫血清学技术诊断与检测1.疾病诊断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寻找致病因素,或者确定发病后特异性产物。
微生物及寄生虫分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他们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取患病动物的组织或血清作为检测材料,利用适当的血清学试验,能够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微生物或寄生虫抗原,确定他们的血清型及亚型,或者检测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疾病进行确诊。
目前,诊断用抗原已从微生物和寄生虫抗原扩展到肿瘤抗原等多种。
通过免疫学诊断,不仅能考查动物个体某一时间点所处的病理发展阶段和免疫应答能力,而且能通过对群体材料的定期检测,揭示全群动物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判断群体对某一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对该病在群体中流行的可能性做出评估,即所谓流行病学分析。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中和试验、标记抗体技术等,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此类诊断。
随着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血清学诊断还可以用来检测植物体内的病毒等微生物抗原,诊断植物疾病。
2.妊娠诊断动物妊娠期间能产生新的激素,并从尿液排出。
以该激素作为抗原,将激素抗原或抗激素抗体吸附到乳胶颗粒上,利用间接凝集试验或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孕妇或妊娠动物尿液标本中是否有相应激素存在,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根据反应类型和条件不同,这些反应在室温下经过3~20min就能观察到结果。
另外,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也可用于妊娠诊断。
3.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利用血清学技术,尤其是酶免疫标记技术和放射免疫标记技术,可以检测出ng(10-9g)及pg(10-12g)水平的物质,实现对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其他方法难以测出的微量激素、白细胞介素(IL)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量测定。
4.物种鉴定免疫学技术还可用于揭示不同物种之间抗原性差异的程度,作为分析物种鉴定和生物分类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免疫检测法(RIA)
酶免疫检测法(EIA) 免疫荧光检测法(IFA)
液相(ELISA)、固相(免疫组化技术)
间接荧光法
直接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
间接ELISA 双抗夹心法
BAS-ELISA法( biotin-avidin-system,生物素-抗生物素 系统 -ELISA法):敏感性更高。用于抗原抗体以及 DNA 、 RNA的检测。
4、免疫比浊法(immunonephelomtry):快速简便。用 于血清IgG、IgA、IgM、 补体C3、C4含量测定
(三)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1、50 %补体溶血试验(CH50测定) ——血清总补体量测定 试验原理?
2、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检测抗原或抗体。 原理:用已知的指示系统检测试验系统是否结合补体进行诊断
(二)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 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1 、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 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2、间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 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应 抗 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3、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抗原与单价抗体(不完全抗体)结合不出现凝集块,再 加入抗球蛋白后即形成凝集块。 用于检测抗Rh抗体以诊断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抗体混于琼脂凝 胶中制板
沉淀环
环的直径与抗原 含量成正相关
2、双向免疫扩散(doule immunodiffusion):常用于抗 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组成和两种抗原相关性分析。
一致
不一致,有多种成分
部分一致
3、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常用于血清蛋白种类分析,以观察Ig的异常增多或缺失。 如骨髓瘤及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1)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的群、亚群。
用CD3、CD4、CD8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 相应抗原
正常人PMB中T细 CD3+ ——T细胞,计算T细胞总数。 65~75% CD4+ —— CD4+T细胞,计算CD4+T细胞数。 胞占 + / CD +约为1.5~2 CD + + + 4 8 CD8 ——CD8 T细胞,计算 CD8 亚群T细胞数 计算CD4+ / CD8+比例
直接凝集
直接凝集
红细胞 乳胶颗粒
间接凝集
类风湿因子检测 妊娠试验
(二)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可溶性抗原(免疫球蛋白、细胞裂解物、组织浸液 等)与相应抗体结合, 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出现不 透明的沉淀物。多在半固体琼脂凝胶上进行,形成白色 的沉淀。 1、单向免疫扩散(single immunodiffusion):常用于测定 IgG、IgM、IgA、C3、C4等。
应
1、利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用
(1)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相应抗体以辅助诊断疾病: 伤 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AIDS病等。
(2)检测自身抗体——诊断自身免疫病:SLE、类风 湿性关节炎等 2、利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1)鉴定病原菌:诊断疾病
(2)检测肿瘤相关抗原:检测甲胎蛋白以诊断肝癌
(3)检测血型抗原、HLA抗原:鉴定血型,亲子鉴定 (4)检测药物半抗原: 确认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
卵白及某些微生物中的蛋白质
( 1)
( 2)
抗原包被
抗细胞因子的抗体包被 ( 3)
( 4)
用于效应细胞分泌的单一细胞因子的测定,也可测定分泌 特异抗体的B细胞的频数。
放射免疫检测法(RIA):灵敏度达pg水平。常用于微量物 质测定,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孕酮等激素、吗 啡、地高辛等药物以及IgE等。
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制作
Copyright 2009
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二、淋巴细胞的测定
三、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来自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的 特异性 (1)特异性 (2)可逆性 亲和力(affimity)与亲合力(avidity) ——抗体抗原之间的结合力大小。 结合力大则亲和力强 ,不易解离,反之则然。 (3)适宜的条件 免 疫 学 诊 断 2、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见性 抗原抗体按适当比例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现象。
1、T细胞功能测定
(1)T细胞增殖试验(淋转):丝裂原、抗CD3单克隆抗体
等能非特异地激活T细胞,使之发生转化增殖,计算淋 巴母细胞转化率(正常值65~80%) 。
①形态学观察法
②3H-TdR渗入法:用液体闪烁仪测定样品的β射线放射活性 ③MTT法 (2)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LMC)
——检测CTL、NK、 LAK、TIL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用mIgM、mIgD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外 正常人外周血中 SmIg+ 细胞占 周血B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已检测B细 8~12% 胞的数量
(2)磁珠分离法:用抗CD4交联的微珠可将T细胞 中的CD4+T细胞与CD8+T细胞分开。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流式细胞仪
(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能分离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并确定其分子量,常用于检测 多种病毒的抗体或抗原,如抗HIV抗体的检测。
二、淋巴细胞的测定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
1、淋巴细胞的分离:外周血葡聚糖-泛影葡 胺密度梯度离心法
单核细胞 白膜层 淋巴细胞 B T
吸附分离
过尼龙毛柱分离
2、淋巴细胞的类型鉴定: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检测、 记数
检测系统:待测样品 和已知抗原(或抗体) 补体
指示系统:SRBC和溶血素
溶血—阴性;不溶血—阳性
(四)免疫标记技术
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借以提高免 疫学诊断的敏感性
放射性同位素: 酶:辣根过氧化物 125I、131I 酶、硷性磷酸酶
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黄 绿色荧光)、藻红蛋白、 罗丹 明(红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