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
【VIP专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论文撰写规范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和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是体现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保证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1.结构与写作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包括封面、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
1.1封面要求标明论文题目、学生所在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等事项。
用我院统一规定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具体要求见“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1.2中文题目另起一页,中文题目应以简明、确切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也可以加副标题。
中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段前1行,段后0.5行,1.25倍行距;“学生”、“专业”、“指导教师”小四号宋体、段前、段后0行,1.25倍行距。
1.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中文摘要与关键词”与“中文题目”在一页上,“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摘要”两字中间空四个汉字,也就是在中文状态下按四次空格键。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三号,1.5倍行距,段后10磅,段前为0。
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
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单位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安徽农业科学格式要求

安徽农业科学格式要求1.引言1.1 概述在安徽农业科学领域中,准确的格式要求对于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布来说至关重要。
正确的格式不仅使得文章更具可读性与规范性,同时也方便读者快速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加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性。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安徽农业科学的格式要求,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撰写科研论文时遵循正确的格式。
首先,对于论文的整体结构,应遵循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的组织方式。
引言部分应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等内容,旨在引发读者对于主题的兴趣并明确论文的目标与导向。
其次,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包括多个要点。
在每个要点中,应清晰地阐述研究的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及其分析等。
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论文的内容,可以添加必要的图表、表格或其他辅助材料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或实验结果。
此外,还应合理引用相关文献,以加强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性。
最后,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的部分。
总结部分要简明扼要地回顾研究目标、方法和主要结果。
展望部分则可以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可行性分析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等。
通过完整的结论部分,读者可以对整个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安徽农业科学对于格式要求的准确遵循是科研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正确的格式要求下,论文才能更好地传达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结果,进而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在撰写安徽农业科学领域的论文时,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格式要求,提高论文的质量与学术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的部分。
在安徽农业科学格式要求中,文章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要章节和子章节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主要章节和子章节的标题、编号和排列顺序。
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进行编号,并通过缩进或不同的字体大小来表示不同层次的章节。
2. 章节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可以提及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顺序。
农业科技论文编写规范

W rtng Rul sf r Ag i ulu a ii e o r c t r lThe i ss
Y u - h n , U H ipn ,HA GJ - u n L u ja , N Q n — i I o c e g D u- igZ N n h a ,I -u n A ig x S i S u
农 业科技论 文编 写规 范
康 锁 成 , 慧平 , 金 焕 , 素 娟 , 清 秀 杜 张 李 安
( 山西农业科学》 《 编辑部 , 山西 太原 0 0 0 ) 30 6
摘
要: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 理论性 的文字总结 。一篇好 的科 技论文应 当是主题鲜明 , 重点突 出; 论证
严密, 前后贯通 ; 语言精炼 , 表达准确 ; 符合现代出版物对科技论文在标准化 、 规范化方面的各种要求 。编辑 T作实践发现 , 科技人员所撰写的论文 , 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 的问题 , 或 比如 : 题名 不准确 、 醒 目, 不 或过 于 冗长 , 或过于简短 ; 摘要过于简单 , 或过于繁琐 ; 正文结构混乱 , 层次不清 , 观点不 明, 病百 出 ; 语 图表堆积 , 读
者无文可读 ; 数字用法不一致 ; 计量单位不符合法定要求 ; 汉字书写不规 范 , 标点符号用法不恰当 ; 考文献 参
标注方法和著录格式混乱等等 。为了能给科技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提供参考 , 仅就农业科技论文 编写过程 中 的一些规范化问题进行介绍 。 关键词 : 农业科技论文 ; 写作 ; 规范化
Ab t a t T e i w t gi t u u e e r h r s l i e n u g . q ai e e i h v la e n e r - s r c : h s r i s os m p r s a d t ss a e ce r h mea d r ma k s i n sn t a i f h t a l c s sr t r u n r u d n e t e iw, o c s n x c n u g n o l eu l s n a d rq i me t s b e o u , t c g me t o n s di n i d ve c n iea d e a t a g a ea d c u db p t al t d r ur f i a g a d i f l o a e e n - i s e yt e mo e u l ain I u d t n p a t e s mep o lm e en t e k n r cs n t a t e toln / o t i e u d b d r p b i t . n o r i o rc i , o r b e w r oi d l e u p e i u 8t ci o gs r t l , h n c o e i s c i e r v o h t to s l/v r lb r t b t c, o f s e ts sr cu e u ce ro i in ln a emi a e , a g h r / r w n s mie a o i eo e ea o ae a sr t c n u i t t t r , n l a p n o , a g g s k s lr e c a sd a i g , x d n n- mp a v e u u t t b ri e u u i e a u n n t t e t u l a in sa d r , o s n a e h n s r sw t g a d p n t ai n ma k , e s , n n f d me s r gu i me t h p bi t t n a d n - t d r l ie ewod r i n u cu t r s 1 i i so wi c o a C i n o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科学论文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而科学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
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3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主要内容包括: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2)

中国农业科学论文格式(2)关于中国农业科学的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内容提要:20世纪上半叶,农业科技作为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结合体,得到了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积极推动,在改良传统农业的进程中,随着农业教育发展、农学家群体出现、农业学术社团诞生、农业学术刊物出版、独立的农学研究机构建立等体制化要素的具备,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初步确立,为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体制基础。
关键词:近代/农业科学/体制化作者简介:杨珉,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江苏南京210095;朱世桂,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研究员,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江苏南京210095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发轫于清末民初,开始有农事试验场、农业学术团体、大学农业研究机构出现,初成于1932年后以中央农业实验所为代表的一批官办农业研究机构的陆续成立,其建立与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的最终形成。
一、农业教育的专门化和职业化中国农业科技体制化确立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农业科学教育体制的建立。
清末,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击下,为谋救亡图存,朝野改革舆论高涨,要求改革旧科举教育制度,革新教育,普兴学校,广育人才。
在此情形下,清政府参照日本、欧美各国教育状况及课程设置,建立各级学堂并且提出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课程标准。
农业科学教育因此出现。
中国近代农业教育最初发展起来的是实业农业学堂,早在1897年,力图改革的光绪帝就曾下诏令兴农学,命各省督转劝谕绅民兴办农务学堂[1]。
到1901年,在清末状元张謇等人的建议下,刘坤一和张之洞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欲修农政,必先兴农学。
”[2]此建议受到清政府赞赏,此后清政府相继制订了一些具体措施。
到1903年,兴办农业学堂成为一项重要国策,管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国计民生莫要于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利而无一弊。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1.论文(设计)撰写的基本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数据准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文字简炼,文句通顺、文图规。
2.论文(设计)撰写的规:要按学院统一规定的格式撰写(见附件2)。
对不符合规格式要求的论文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重写,否则不予评阅。
3.论文(设计)撰写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要求:1.答辩委员会的组建:以系主任为领导的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三至五名,秘书一名(可由委员兼任),负责主持本系(部)的答辩工作。
聘请1-2名校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答辩委员。
根据工作需要,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3—7人,设组长1人,秘书1人(可由答辩教师兼任)。
答辩委员会应在答辩前2周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2.答辩程序:(1)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前,学生应将毕业论文(设计)整理装订成册,送指导教师评阅。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认真审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出成绩并写出评语交答辩小组。
其论文经指导教师评阅通过后,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未通过审阅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
(2)答辩前,各系要先公布参加答辩学生、出场次序和时间。
(3)答辩时,学生要对论文(设计)作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自述报告。
答辩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容提问,考核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核论文(设计)的真实性。
答辩小组秘书要与时准确地作好答辩记录(见附件3)。
(4)每场答辩结束后,答辨小组要与时合议,本着公正的原则评定出学生的答辩成绩。
并填写《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登记表》(见附件4)。
(五)成绩评定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分为优秀(相当于百分制90分以上)、良好(相当于百分制80-89分)、中等(相当于百分制70-79分)、与格(相当于百分制60-69分)和不与格(相当于百分制60分以下)五个等级。
农学论文格式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农学专升本、农贸、农技、种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论文格式1. 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字,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题目应表述课题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要求尽可能简练。
2.作者(小4号楷体字)作者只写学生姓名3.院(系)专业(5号楷体字,加括号)4.摘要:(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宋体,行间距最小值20磅,与正文对齐)应简明扼要,紧扣主题。
简要概述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
摘要字数一般应有200-400字。
5.关键词:(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宋体,中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
一般不超过5个。
6.英文题目(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7.作者英文名字(小4号Times New Roman,格式为WANG Xiao-san)8.院(系)专业英文(5号Times New Roman,加括号,例子:Agriculture 2002-2of Agronomy College)9.英文摘要(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间距固定值20磅)10.英文关键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中间用分号隔开)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一般与中文对应翻译。
11. 引言(引言部分“引言”两字不能出现)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
简要概述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向、思路及方法等。
具体格式为:【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本研究奠基人及起始时间。
作者A用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进展□□□□□□作者B□□□作者C□□□。
【本研究切入点】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空白点或薄弱环节□□□□□□主要介绍本研究是在什么基础上启动的。
所有前人研究中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或曰尚有研究空白,或者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启动了本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文献格式

中国农业科学文献格式
中国农业科学文献格式一般遵循以下要求:
1. 书面文献(图书、论文、报告等)的格式:作者. 文献标题[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例如:李明.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论文].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2. 期刊文献的格式:作者. 文献标题. 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张三,李四.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农业科学,2021,59(1):10-18.
3. 会议文献的格式:作者. 文献标题. 会议名称,会议年份,会议地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例如:王五,赵六. 农业科技创新与中国农村发展战略. 第十届中国农业科学大会,2019年11月4-7日,北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102-108.
4. 报纸文献的格式:作者. 文献标题. 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钱八. 我国粮食储备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报,2021年3月10日(第2版).
以上为一般情况下的农业科学文献格式,实际撰写时还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在正式写作中,不应出现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话等直接识别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农业科技论文的完全规范格式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二、目录。
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三、摘要。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
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四、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五、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六、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八、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农业科技论文赏析强化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增效摘要:推广农业科技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活质量。
本文简要回顾了恩施州农业科技推广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效益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问题不断显现,现对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回顾,对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初略分析与广大同仁商榷。
1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多年来,恩施州农业科技不断创新,良种不断更新换代,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使粮食单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通过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通过种子包衣、轻简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劳动强度不断降低;通过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1.1 技术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从种植玉米地方品种到品种间杂交种再到单交种,从推广高秆水稻品种到矮秆品种再到杂交种,从单作到间作套种,从水稻水育秧到旱育秧,从露地玉米到玉米地膜覆盖,无论是品种的改良还是栽培技术的改进,每次创新粮食单产都有很大提高。
1.1.1 杂交良种普及,粮食单产提高恩施州从1976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到1985年达到3.7万hm2,水稻单产从每公顷2985kg提高到4905kg。
在杂交玉米推广之初,农民形象地说:“老品种,鸡脑壳,种一坡,收一箩”,从196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品种间杂交种,到1976年杂交玉米推广面积达到6.81万hm2,玉米单产从每公顷1335kg提高到2115kg[1]。
到2010年全州水稻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955kg,玉米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100kg,普及推广杂交良种意义重大。
1.1.2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玉米单产提高1984年恩施州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到1985年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提高到3240kg,比1983年的2460kg增长了780kg,农民总结为:“杂交种盖地膜,苞谷托托像牛角” [1] 。
目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仍是恩施州高海拔地区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3 育秧方式改进,水稻单产提高恩施州1988年开始试验示范旱育早发育秧技术,到1994年推广面积达到5.13万hm2,水稻单产从1987年的每公顷4290kg提高到1994年的5100kg。
旱育早发育秧技术提早了分蘖时间,提高了成秧率,确保了基本苗,促进了水稻单产的提高。
1.2 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茶叶、烟叶、药材、水果、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业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1.2.1 茶叶面积逐年扩大解放初期恩施州仅有衰坝茶园0.26万hm2,产量820t,到2011年恩施州茶园面积扩大到6.03万hm2,产量达到5.29万t,农村经济明显好转。
1.2.2 油菜面积逐年增加1949年恩施州仅有油菜种植面积0.89万hm2,1978年扩大到1.83万hm2,2011年扩大到4.96万hm2,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1.2.3 养殖业不断发展玉米、马铃薯、红苕等作物单产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1.3 技术改进降低了劳动强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农村劳力老龄化现象普遍,须降低劳动强度,才能解决农业生产所需劳力矛盾。
通过推广轻简栽培、机械化操作等技术,大大缓解了劳力问题,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1.3.1 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1998年恩施州玉米种子就实现包衣率100%,水稻种子包衣率60%,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
农民形象地说:“玉米种、穿红衣、鼠不啃、鸟不啄、苗子齐、大托托”。
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既保证了苗齐苗壮,又减少了用药次数;既降低了用种量,又减轻了劳动强度;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仍是恩施州重点推广的一项实用技术。
1.3.2 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优质油菜免耕稀植栽培是恩施州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地区特点探索出来的一种油菜轻型简化栽培新技术,采取提早播种、培育壮苗、稀植栽培等措施,在前作收获后,不耕整土地直接栽植油菜,省去耕地、整地等环节,通过免耕,实现劳动工序的简单化、劳动强度的轻型化,达到节本、节劳、增产、增效的目的。
2005年开始试验,到2009年全州推广面积达到1万hm2,恩施州农技推广中心对巴东县随机取样测产验收,每公顷产量达到3220.5kg,比常规种植每公顷节约耕地、整地、移栽等劳力120个以上,每公顷增收油菜籽1200kg左右。
[2] 免耕栽培技术在水稻、甘薯等多种作物上进行了推广应用,可减少水土流失,节省劳力,达到既解决劳力矛盾问题,又促进增产增收的目的。
1.3.3 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机种、机收工作,到2011年恩施州水稻机收面积达到3.6万hm2,占全州水稻面积的50%以上。
水稻机插机收、茶叶机采等技术正在大面积扩大,马铃薯机播等技术正在积极试验示范,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强度将进一步降低,农民所得实惠将进一步加大。
1.4 技术更新提高了生活质量1.4.1 优质品种推广2001年恩施州引进优质水稻品种金优117试验,到2005年恩施州累计推广金优117达到4.33万hm2,每公顷单产8250kg,比金优58增产8%左右,累计增产稻谷2.6万t,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达3700余万元。
金优58、金优117等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使农民对水稻品种的需求由高产抗病转为优质高产抗病,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1.4.2 清洁能源利用恩施模式就是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模式。
沼气开发利用是恩施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沼气利用改善了农村厕所、厨房环境,减少了对森林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1.5 盲目推广教训深刻1956年未经试验示范,恩施州引进银坊等粳稻品种推广834 hm2,每667m2平均单产100多公斤,比籼稻减产50%左右[1]。
2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年来,恩施州各级农技推广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从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情况来看各类问题逐步显现,亟待解决和改进。
2.1 土地流转不规范《半月谈》记者调查:当前,不少农区的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耕地面积的30%,但是相当部分在亲朋好友间流转,没有签订必要的流转合同,没有确定流转时间,导致种植大户不敢改善基础设施,不愿加大农业投资进行统一经营,结果“规模田”变成了“应付田” [3] 。
恩施州情况也是如此,土地流转不规范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业资源的长效利用十分不利,阻碍农业科技的发展。
2.2技术研究不全面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恩施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扩大面积的同时,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没有跟上,茶叶、柑桔、梨、白柚、白术、百合等经济作物病虫害均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品质。
2.3 成果转化不灵活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始较晚,加之长期受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影响,完整的农业技术市场尚未建立健全。
多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然以各级政府的农技推广部门和政府指导强化推广为主,市场介入相对较少,推广人员和成果使用人员缺少应有的积极性,缺乏有效的促进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2.4 推广体系不完善2006年3月湖北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原农技、农机、特产站整体转制为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即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
个别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不积极,对稳定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2.5 推广经费不充足当前,新品种的推广主要依靠种子企业的宣传,新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农技部门试验示范,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推广经费不充足,导致新技术推广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没有充分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