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现状的分析及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我国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等农业观光项目,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田园风光、新鲜农产品、农耕文化等农业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地区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

2.农业观光项目单一。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观光项目主要以采摘、体验农耕文化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化,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3.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部分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合理,农业观光项目的规划粗放,缺乏规划设计,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服务水平不高。

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农家乐和农业观光点的服务质量不过关,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分析1.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对中西部地区休闲农业的关注度,引导和鼓励中西部地区积极开展休闲农业项目,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拓宽农业观光项目内容。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拓宽农业观光项目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采摘、体验农耕文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丰富内容,打造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

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规划设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扬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扬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扬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体验田园生活的新选择。

扬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适宜发展休闲农业。

但目前,扬州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发不足等。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都具有积极意义。

加强对扬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推动扬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0字】1.2 问题现状扬州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在取得一定成就的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休闲农业项目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

很多农业景区的发展模式比较类似,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部分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存在浪费和闲置的情况。

一些农田、农房等资源闲置在那里,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农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在休闲农业方面的人才匮乏。

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支撑,难以推动休闲农业的深度发展。

部分农业景区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扬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字数:213】1.3 意义休闲农业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其意义重大。

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休闲农业可以丰富农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活动有助于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休闲农业还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扬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镇级)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镇级)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镇级)一、引言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近年来在我镇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增加,休闲农业在我镇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本报告将对我镇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发展现状1. 休闲农场数量迅速增加近五年来,我镇休闲农场的数量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趋势。

主要体现在传统农业企业逐渐向休闲农业转型,新增了大量的休闲农业场地。

通过梳理,我镇目前已经拥有休闲农场超过200家,覆盖了面积约1000亩的土地。

2. 休闲农业项目多样化休闲农业项目的多样化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除了传统的观光农场、采摘园外,还出现了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等新型项目。

这些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休闲的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径。

3. 休闲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我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包括景区导览、旅游交通、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

休闲农场主动融入当地乡村旅游合作社,多方合作共同发展,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尽管休闲农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土地资源的利用并不够合理,部分地区农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 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需要提升目前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在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些休闲农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农业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水平亟待完善。

3. 休闲农业创新发展需予重视随着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休闲项目的创新发展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急需推动农产品加工、农村民宿等多元化发展,增加休闲农业的盈利途径,提高农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四、发展建议1.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相关部门应当对休闲农业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造成浪费。

2.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对休闲农场的服务质量监管,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注重游客体验,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

2024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当下旅游市场的热门发展方向之一。

休闲农业指的是人们在城市生活压力下,选择到乡村地区寻找放松和休闲的体验,参与农业种植、养殖、采摘等活动。

乡村旅游则是在乡村地区提供旅游景观和文化体验。

本文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该市场的认识。

2. 休闲农业市场分析2.1 市场规模休闲农业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追求与自然亲近的休闲方式。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结合了农业和休闲的新兴形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据统计,休闲农业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到XX亿元。

2.2 消费群体特征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家庭和年轻人。

他们对于农业生产及其过程的好奇心和参与度较高,愿意亲自动手体验农业活动。

此外,一些中老年游客也喜欢到乡村地区寻找宁静和闲适的生活环境,并参与农业体验活动。

2.3 发展趋势未来休闲农业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休闲农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

需求的增加将推动休闲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

3. 乡村旅游市场分析3.1 市场规模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也逐年扩大。

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乡村旅游以其舒适、安静和回归自然的特点受到了众多游客的欢迎。

据数据显示,乡村旅游市场的年增长率已达到XX%。

3.2 旅游产品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主要包括景观观赏、农业体验和民俗文化体验。

游客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参与到农业生产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并参与到乡村居民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

这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增进对乡村地区的了解和认同。

3.3 发展前景乡村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乡村地区的资源独特且丰富,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政府也已意识到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该市场的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乡村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巴中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巴中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巴中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有着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巴中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就巴中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巴中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条件不便利,公共设施不完备,限制了休闲农业项目的投资和发展。

2. 产业结构单一。

巴中市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导致休闲农业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3. 缺乏品牌和市场推广。

巴中市休闲农业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4. 农民素质和意识有待提高。

巴中市的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导致经营水平不高,限制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5. 相关政策支持不足。

巴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政策和扶持政策,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限制了休闲农业的投资和发展。

2. 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广泛推广巴中市的特色农业产品和农业品牌,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转型发展,加大多元化农业的发展,打造休闲农业的品牌和特色。

4. 加强农民培训和意识提升。

组织和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业务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鼓励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的经营和管理。

5. 完善政策支持措施。

制定相关的休闲农业发展政策,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投资和创业环境,提供相关的财政、税收和土地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讨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概述及解释说明

讨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_概述及解释说明

讨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融合了农业、旅游和休闲娱乐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逐渐增长,休闲农业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休闲农业活动,城市居民可以亲身参与农耕体验、采摘果蔬、观赏风景等,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休闲农业的定义和背景,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成功案例。

在第三部分中将重点讨论存在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探讨,涉及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建设以及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和培训水平。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将总结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休闲农业的个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2.1 定义和背景:休闲农业是指农村地区基于农业资源、特色产业和乡村文化,以提供农村旅游、观光度假、参与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乡村休闲生活的追求,休闲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发展趋势:当前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首先,多元化体验。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休闲农业正朝着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方式发展,例如采摘水果、亲子游乐、DIY手工制作等。

其次,融合产业。

休闲农业逐渐和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例如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与娱乐产业结合,打造主题公园;与健康养生产业结合,在乡村建设养生度假村等。

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

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

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
休闲农业是以农村为主要载体,将农业与现代化服务、休闲观光等结合起来的发展形态。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并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休闲农业园区。

但是,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提升。

一、南京休闲农业的现状
1.南京休闲农业资源丰富,但规模较小。

南京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合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

但是,目前南京休闲农业园区规模不够大,未能有效吸引游客。

2.南京休闲农业项目单一。

目前南京休闲农业主要以观光旅游和采摘体验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南京休闲农业的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参差不齐现象,有些园区服务较好,但也有一些园区服务较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南京休闲农业的提升对策
1.积极引进投资。

南京可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农业品牌,引入投资并参与合作,共同打造南京休闲农业的品牌形象,拓展多元
化的休闲农业项目。

2.开发多样化产品。

南京休闲农业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开发,
例如文化体验、休闲住宿、农副产品等,拓展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3.提升服务质量。

南京休闲农业可以通过与旅游部门合作,提高
员工服务水平,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和培训计划,提升整个休闲农业
服务质量。

4.推行互联网+休闲农业。

南京休闲农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建立休闲农业电商平台,推广线上预订、支付、评价等服务,增加游
客便利性和体验感。

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在福州市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休闲观光为主题,融合了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等元素,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形态。

它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本文将分析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产业发展现状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目前,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农家乐、采摘园、生态农庄、乡村旅游等。

农家乐是农民家庭把自家农舍改造成供游客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服务场所,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乡土风情和农业劳作。

采摘园则是农民种植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游客可以自行采摘并享用新鲜的农产品。

生态农庄以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为主题,为游客提供一系列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原生态体验等服务。

2. 优势资源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

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乡土文化,这为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底蕴。

福州市的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田园风光宜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农业生产。

福州还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也为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存在的问题尽管福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部分农家乐和生态农庄的设施陈旧,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游客体验欠佳。

一些农业资源利用不当,导致农业产能低下,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乡村环境治理不到位,存在农村垃圾问题和农村环境污染。

二、发展对策1. 提升服务质量针对农家乐和生态农庄的服务质量问题,可优化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

鼓励农家乐和生态农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设施设备,提升宾馆、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

推进休闲观光农业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元化发展,提升游客体验,增加游客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现状的分析及发展建议——以腾冲市为例摘要:在社会经济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农家乐”作为休闲农业的基本形式得到蓬勃发展。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使农民创收、提高农民就业率、加快改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转变方式,是适合城乡消费习惯的新趋势的前提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农村新型产业。

我国的休闲农业大多发生在农村和郊区等远离城市的地方,投资者大多数为当地居民,他们以当地自然的景观、传统文化习俗和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吸引消费者并向消费者提供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活动。

而休闲农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和影响,产生了一系列如卫生问题、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些曰益显现的问题如不引起开发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将严重影响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平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采取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

所以,本文认为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相平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采取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部分来论述这一问题。

首先,从理论上梳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然后通过腾冲市的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研究腾冲市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最后对腾冲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腾冲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发展建议一、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1、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

进入21 世纪,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回顾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兴起阶段(1980 ~ 1990年)。

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90 ~ 2000年),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开始改变,在解决温饱之后,有了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要求。

同时,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农民扩大就业,农民增收提到日程。

在这样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开办了以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

第三阶段:规范经营阶段(2000 ~ 2010年)。

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二是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三是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四是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五是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2、发展现状(1)休闲农业分布变化和新格局的形成休闲农业开始阶段都是分布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而现在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

在大城市,也从近郊区向中、远郊区发展,从而形成了休闲农业分布的新格局。

(2)休闲农业从依托城市向依托景区发展。

过去一些旅游景区主要是从自己本身考虑发展,现在一些景区开阔了思路,把景区旅游延伸到农村,实行景区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自己发展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业,发展农业和休闲农业,走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3)休闲农业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展。

过去休闲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休闲农业已不满足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内容,在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农家乐的同时,还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位、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4)休闲农业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过去,休闲农业很多是自发发展的,没有经过规划论证,经营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各地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都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农业旅游和民俗旅游的评定标准,有的对农家乐和休闲农庄还制定了星级标准。

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评出一级、二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点),使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5)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密切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村建设与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等各项工作开展,使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二、腾冲市休闲农业现状的SWOT分析(一)内部优势分析1、地理位置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腾冲境内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明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激烈碰撞中生成。

有人说站在高黎贡山之巅,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洲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度大陆。

,西邻缅甸,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达148.075公里,从腾冲到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

腾冲市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县城海拔1640米。

2、气候条件良好腾冲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又是干、湿区的分界线,全年适于旅游观光。

3、文化底蕴深厚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案、铜鼓凝集着两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石雕佛像,闪烁着中原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

在古老的侨乡和顺,还有一座建于1928年,至今仍然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

4、旅游景区多腾冲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并且规模宏大、景观神奇、世界罕见。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腾冲不但造就了蔚为壮观的火山群、地热群,还生成了诸如火山奇观――神柱谷、火山堰塞湖湿地――北海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低温温泉暗河――坝派巨泉和黑鱼河等一系列地质奇观。

(二)腾冲市发展休闲农业的限制因素和主要劣势分析1、劳动空心化严重。

现今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占农村劳动力的49%左右,且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使农村失去了创造力和活力。

发展休闲农业需要的服务人员也相对缺失。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农村青壮年缺失导致的劳动力空心化和务农人员老龄化现象明显,这些现象均不利于腾冲休闲农业的发展。

2、部分农村道路情况不佳,城市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有些农村的道路并不好,只是到达景区的路好,除景区可以承接大规模休闲观光旅游人员外,其他区域尚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腾冲市休闲农业的大规模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城市边缘的不断扩大,对农村土地的不断占用使农村弱势传统民俗文化遭到城市强势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入侵。

城市边缘的不断扩大使城市建筑不断占用农田资源,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性破坏,同时城市外迁型企业未经处理地排放污水和有害物质,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本源性破坏。

3、有些农家乐在硬件设施和环境质量方面都有所欠缺,同时,作为从第一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的大跨度行业,农民在角色转变上难免存在不足。

由于旅游产品属于无形性产品,同时兼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这使得游客对服务的期望值较高。

现今从事农家乐餐饮服务的大多是当地的农妇,服务员大多为直系亲属或者朋友邻居。

这些人基本上都未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在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方面大打折扣,只能依靠憨厚的气质和淳朴的态度和得到游客的体谅和喜爱。

所以在农家乐的开发和管理中,加强对经营业主的岗前培训和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较之于城市偏低,科技文化水平的落后会阻碍村农家乐的长足发展。

综合看来,目前开发的休闲农产品类型单一、主要以农家餐饮为主,缺乏特色精品项目。

所有的主题活动最后都变成吃饭、打牌、钓鱼等千篇一律的活动,严重影响游客的重游率。

其实更多的人希望除了吃饭打牌之外,能参与一些增长知识的且有主题有特色的娱乐项目,如蕴含民俗文化特征的户外活动,包括水稻耕种、树木栽种或是富有文化内涵的专题活动等等。

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包括六大项,即吃、住、行、游、购、娱,而农家乐要想留住客人的心也应该具备这几点特征。

但现有的农家乐里只有小部分经营户可以提供住宿,但是住宿质量也是不尽人意。

不是环境太差城市人无法接受,就是装潢太豪华失去了农村应该有的纯朴风格。

由此可知,要提高观赏的档次,让游客产生归属感与参与感,最后心中带有留恋感,才能将游客的重游率提高。

只有将旅游生活和农民生活相结合,提高旅游者在农事过程中的参与性,将本地生态自然环境与本农庄的特色相结合,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取得创新,打造个性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和休闲农业,增强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让休闲农业得到长久发展。

(三)外部机遇分析1、行业发展潜力十足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自然景观为城市游客提供相应的农业经营活动,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体验型观光采摘、劳作休闲,农民利用身边的农业资源摇身一变成为农场老板,不仅让农民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更是充分利用了农业闲置资源。

休闲农业让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成为旅游业中的新宠。

将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利用广阔的农村田地有所创新的作为,借助农业的力量谋求经济的发展,使两者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得到共同长足的发展。

2、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上指出,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大大促进农副产品的就地销售、就地增值等效益的实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