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牡丹江市观光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所 属地进行住宿 、 度假 和游乐 , 提升他们假 期生活
的价值 ; 三则游客 可以走进农 民的生 活 , 直接 了解 农 民质朴 的生活方式 ,体验悠 闲 自得 的 田园生 活 ,
休 闲的生活方式充满 着强劲 的现实 需求。 观光休 闲农业 的 出现恰恰 迎 合 了城市居 民对 休 闲的生活方式 的需 求 。 所谓 观光 休 闲农业是指利 用农 村基础设施 和农 业生态资源 ,依托农 业产品 、
第 2卷 1
第6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u n o M d n n U ie s o r a f u a j a g n v r t t i iy
Vo1 1 o. .2 N 6 J . 20 2 un 1
2 1 年 6月 02
文章编号 :10 .7 7 (0 2 60 3 .3 0 88 1 2 1 )0.0 90
业 态恰 好迎合 了都 市居 民的需求 ,由此带动牡丹 江市观 光休 闲农业 快速发展 。然 而 ,牡 丹 江市观光休 闲 农业在 其发展 过程 中存在诸 多问题 ,需要 寻找对策给 予解 决 ,因此 ,本 文从探讨观光休 闲农 业功能 出发 , 对牡丹 江市观 光休 闲农 业现 状进行 了介 绍 ,客观 地提炼 出存在 的 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 出解 决问题 的对策,
亮点 ,农 民增 收的新依托 ,农业 发展的新方 向。
( ) 闲功能。完善的观光休 闲农业具备旅 一 休
游业 的六大要 素 ,即游 、购、娱 、食 、住 、行。一
单 调 ,“ 久在 樊笼里 ”的都市居 民 自然产生 “ 复得 返 自然 ”的欲 望 ,他 们 向往 近距 离地接近大 自然 ,
品位 的条件 , 因此 , 城市居 民提高幸福指数 的潜在 需 求正在形成 。 旷 日持久 的城市喧嚣 、 紧张和忙碌 的生活令人 身心疲惫 , 狭小 和灰色 的城市 空间使人感到压抑 和
山西省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LI Na
(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n o mi c C r o p s , S h a n x i Ac a d e my f Ag o ic r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F e n y a n g S h a n x i 0 3 2 2 0 0 )
境 等方 面 发挥 了积 极 的作用 。 2 山西省 休 闲农 业的 发展 模式 山西 省 休 闲农 业 的旅 游 、 观光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发 展 模
前, 美 国 等发 达 国家 的 休 闲农 业 己经 进 入 其发 展 的最 高 阶 段— — 租 赁 。 而在我 国, 在 2 0世 纪 8 O年 代深 圳 市 举 办 的 “ 荔枝 节 ” 上, 体 闲农 业 作为 一 个新 兴产 业 出现 , 随 后逐渐 地 在 全 国各 省市 得 到发 展 。 直到 2 0 0 5 年 1 0月党 中央提 出 “ 扎 实推 进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 中。 休 闲农 业 才被 作 为一 种 新 型 农业 发 展模 式 , 在 全 国 各地 尤其 是 离城 市 较近 、 交通 便 利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模式研究——基于“内循环”为主体的视角马银戌 田 铭(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 要:论文基于翔实的普查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河北省11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基础、环境基础、资源基础、设施基础和人力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全面提升和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熵值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重点课题(201806002)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3.0118-06一、引言休闲农业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人群的娱乐休闲需求,合理利用农业农村的资源,是一种具有集农业生产与观光价值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此可以满足游客多种娱乐休闲需求[1]。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疫情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多方面打压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今后经济工作主基调。
对于具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内循环”发展能力的重要领域和基本保障[2]。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看依然只是农业大省,还没有发展成为农业强省,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支撑较弱、科学规划不足从而市场竞争力较弱。
尽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发展活力[3]。
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作者:张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4期[摘要]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命脉与亿万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
因此,保障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很好的作用与效果,对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家有关部门及政府应把发展农业重视起来,关注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本文中,本人就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进行浅谈。
[关键词] 农业经济现状措施浅谈[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16-0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也随之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在短暂的高速增长之后发展速度变开始进入滞缓状态,虽然国家政府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仍有很多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本文将对农业中各个领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下面,笔者就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土地资源严重紧缺,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为止,我国并未建立健全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相关部门对农业的投入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大都使用了很长时间,有些工程超过了服务期限,无法应对气候等的变化,造成了农业抗灾能力下降的现象。
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农业技术作为武器,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来看,我国农业技术仍处于较落后阶段。
譬如,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方面,我国仍未达到低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滞后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落后于科技研究,许多科研结果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中。
大连安波发展休闲农业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 O O CA D S CA E E O ME T C N MI N O ILD V L P N
VO 1 . o 5 L. O N . MAY. 0l 2 2
大连安波发展休 闲农业 S T分析与对策研究 WO
农业 产 品奠定 坚实 的基础 。 3交通 区位优 势 . 安波南 距 大连 机场 10公里 , 距沈 大 高速 公 5 西 路3 O公里 , 距黄 海 大道 3 里 。大 连至 安波 一 东 0公 级路 ( 唐线 改 扩建 工 程 ) 期 工 程 已经 通 车 , 兴 一 缩 短 了大连 和安 波 的距离 , 省 了大 连至 安波 的行 车 节
休闲农业是指通过对 田园景观、 农村生态 、 农
业生产、 农家生活 、 民俗文化等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 向人们提供观光 、 度假、 疗养、 习、 学 购物等休闲产 品 的一种 现代 农业 经 营 方 式 。2 1 00年 中央 一 号 文
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 进一步夯实农业
农村发展基础 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 出: 积极发展休 闲农业 、 乡村旅游 、 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 , 拓展非 农就业空间。大连安波镇发展休 闲农业 , 要坚持 以
邓 小平 理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入 三 重 深
安波镇党委和政府 高度重视 乡村休闲农业旅 游的发展 , 认真做好创建特色旅游乡镇工作 , 成立 创建领导工作小组 , 镇党委 书记 亲 自担任组长 , 制
订了《 安波镇 创建特色旅游 乡镇工作实施方案 》 , 围绕“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 村容 整洁、 乡风文 明、 管理民主” 的目标要求 ,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同时 , 安波镇劳动力资源丰富 , 发展休闲农
宁波市休闲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休 闲农业 是 指 以农 事 活动 为基 础 ,以农 业 生产 经 营为 特色 ,融 合农业 和 旅游 业 ,利用 农业 景 观和 农村 自然环境 ,结合农 业 生产 经 营活 动和农 村 文化 生 活等 内容 ,吸引游 客前 来观 赏 、品尝 、购物 、习
以及 天宫 庄 园 、四季 山庄 等一 大批 点 ,不仅 成为 宁 波市 、浙 江省 乃至 全 国休 闲农业 旅 游 的标 兵 ,还提
细分 析 开 发 经 营 休 闲 农 业 的优 劣 势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对 策 与 建 议 。
关键 词 :休 闲农 业 ;发 展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F4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20 4 —3 5 89 1 ( 0 0 0 . 3 0 2
了以滕 头村 为代 表 的依托 自然 优 美 的 田园 景观 ,集 国际时 尚与 中国经典 乡村 文化 于 一身 ,为 游客 提供
休憩 、度假 、娱 乐 、餐饮 、健 身 等多种 服 务 的休 闲
真正 把发展 休 闲农业 摆 到议 事 日程上 来 。
1 现 状
度假 模式 。以大 桥生 态农 庄 和宁 波都市 园 区为代 表 的展 示 和推广 现代 高效 农 业 ,集生 态 、科技 、休 闲
游 的 品质 化 发展道 路 。 目前 ,有些 示范 点开 始在 全 国崭 露 头 角 ,如 被 授 予 全 球 生 态 5 0佳 、世 界 1 0 0
佳 和 谐 乡 村 的 滕 头 村 , 被 评 为 国 家 4 级 旅 游 景 A
宁波 市休 闲农业 旅 游 的整体 服务 质量 较 高 ,游 客 满意 度较 好 。据统 计 对食 、住 、行 、游 、购 、娱
乡村振兴视角下休闲农业扶贫的问题与对策——以发展茶文化旅游为例

2020年第1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建设‘美丽湖南’视阈下的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扶研究”(项目编号:18B55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妃(198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讲,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10日。
湘西是湖南省旅游资源最为集中之处,这里山河毓秀,人杰地灵,除了悠久的湘西赶尸文化闻名天下之外,这里的茶文化也深厚凝重,茶楹联、采茶调、三茶六礼、三道茶等远近闻名。
只是这些年来,湘西虽一直在发展旅游产业,但是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度不足,无形中降低了休闲农业扶贫的力度。
找到其中影响因素,对于湘西旅游文化和茶文化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1乡村振兴和休闲农业扶贫的关系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涉及到居住地、从事行业以及行业主体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即让农民通过科学种植以及农业产业调整实现富裕,让农村得以稳定发展。
这便是我党提出的“三农政策”。
三农政策目的是为了振兴乡村经济,使得农村九亿人口可以摆脱贫困,并激活农村人口的创业意识,积极地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为现代农业打下基础。
在三农乡村振兴政策下,我国抓住了基层经济发展的关键,形成了由下而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保证中国快速稳健发展。
这其中休闲农业扶贫工作将农村旅游作为扶贫致富的具体抓手。
休闲农业涉及到了当地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包括农村的风俗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
可以说,休闲农业是将农村资源整合以后,向游人提供独特旅游服务的一种经济模式[1]。
2湘西休闲农业扶贫当中茶文化发展现状提起湘西,很多人都知道张家界、凤凰山等知名的国家5A 级风景区,实际上湘西州还是全国文明的茶叶产业基地,但和湘西自然景观旅游相比,湘西茶知名度却相对不足。
在湘西休闲农业扶贫工作里,虽然很重视茶叶扶贫,但相对比来说,只是将其作为经济因素加以看待,并没有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导致茶文化在乡村休闲项目当中植入不够充分,其只是碎片式存在其中,没有发挥出其深厚历史积淀以及独特的文化感召力。
桂林发展休闲农业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 : 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 营形 态。 休 已成为桂林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文在分析桂林休 闲农 业 本 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 对桂林休 闲农业的发展 方向和对策措施提 出几点建议 。
关键词 :休 闲农业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2 . 3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 3 4 2 1 )2- 9 - 3 0 3- 7 【0 2 0 - 0 9 0 4 0
“ 十佳休闲农业名节” 称号, 获奖数 占全区总量 的六分之一。
1 . 规模 大, .2 1 发展 快 到 21 年 , 0 1 全市共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园、 闲农庄 、 休 农业观光采摘园、 农家乐 5 2 3 个, 比上年增加 8 个 , 3 增长 1. %, 8 9 农业 生态旅游 产业接待人数 63万人次 , 4 6 同比增加 13 3 万人 , 增长 2 . %, 5 9 实现收入 7 6 0 . 亿元 , 5 同比增加 1 6 . 亿元 , 5 增长 2 %, 6 从业户数达到 3 4万户 , . 7 同比增加 0 2万户 , . 3
日,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创新发展大会 ” “ 在桂林市召开 , 桂林市休 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成效和做法得到 了与
会 40多名代表的高度肯定和称赞 。 0
1 . 构架好 , .3 1 线路精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 一核三区” 为发展框架 : 以雁山区为核心( 辐射七星、 叠彩、 秀峰、 山四个城区和临桂、 象 灵川两县 )以阳朔( , 辐射恭城 、 平乐、 荔浦 )兴安( 、 辐射资源 、 全州、 阳) 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及意义 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2、休闲农业的特性 1)休闲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级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企业。 2)休闲农业是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3)休闲农业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 4)休闲农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年四季不同,有旺、淡季之分,无法连续生产。 5)休闲农业具有市场性,其市场目标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 6)休闲农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 1 回归自然的机会。 3、休闲农业的功能 1)经济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 2)游憩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3)社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 5)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 6)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7)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 4、休闲农业的意义 1)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3)休闲农业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2 4)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背景与需求分析 1)都市化社会的出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客源。我国城市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0年的663个,城市总人口3.879亿,城市化率为30.4%,其中,2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 13个,占2%;100-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27个,占4%;50-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53个,占8%;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218个,占33%。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由于受到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希望到农村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据北京市调查,每年有67.3%的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区旅游3-5次。全市有15.3%的市民到郊区旅游5次。由此可见,城市人口增加,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2)、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达347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已达12638元,人均消费支出12200元。恩格尔系数降至32.2%。这些城市人在满足吃、穿、住基本需求以后,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而且这一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大,成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游客。 3)、休闲时间的增加。我国1995年就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三个“长假日”制度(五一、十一、春节),这 3 样我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114天(含周日)。其中,学生和教师则全年约140天,公务员及外企管理人员,全年约124天。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赋闲在家。这些休闲假日就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时间保证。 4)道路与交通的改善。一般说,农业休闲旅游大多数是短途旅游,以自驾车为主。目前城市私人汽车迅速增加,为城市人外出郊区旅游提供了交通条件。比如,北京市2004年全市私人汽车保存量129.8万辆,按北京市户籍人口计算,每100人保有私人汽车11辆,而且目前每天仍以1000辆汽车的销售量在增长。私人汽车的增加,促进了北京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日渐成熟,尤其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时机已经到来。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尼、莫利托研究认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休闲产业将是21世纪的动力产业、朝阳产业。 三、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十分重视,并推出了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措施 1、国家旅游局加快促进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并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的调研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 4 指导规范》,于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 2002年初,国家旅游局正式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并发布实施《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为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工作,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提供了依据。 2004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从接待人数、旅游效益、产品、设施、管理、经营、安全、可进入性,发展后劲等十个方面,在全国评造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6年初,国家旅游局将今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要求各地率游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将“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2006年7月,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议推出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文化丰厚。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2、休闲农业旅游正在全面起动,休闲农业旅游热正在兴起。 1)广东省旅游局在广州市中山堂举行了“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启动仪式,为乡村旅游鸣响了第一枪。旅行社组织2000名乡村旅游大军奔赴省内各地乡村观光旅游,尽享农家之乐,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浙江省旅游局在杭州市富阳龙门古镇举行了“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开游式,提出“游览浙江山水,体验乡村新貌”作为今年浙江省发展旅游的主题,各旅行社策划设计了众多的旅游精品路线,采用了景点、田园区、农庄、古村落相结合的形式,让游客欣赏秀丽的山水,感受山乡古村的原始淳朴。 3)湖北省旅游局在武汉市举行了“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启动 5 仪式,提出今年旅游工作要发挥优势,服务“三农”,大力开展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并推出了生态旅游、会议商务旅游、农事体验旅游、科普教育农业旅游四条品牌乡村农业旅游路线,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 4)贵州省旅游局在安顺市天龙古镇举行了“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首游式,拉开了全省乡村旅游活动的序幕,展示了“新农村、新时尚、新体验”的内涵,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乡村农业旅游活动。 5)四川省旅游局在成都市举办了“四川首届乡村旅游节”,展示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的乡村旅游。国家旅游局还为四川省颁发了“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称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6)上海市旅游委员会举办了“百万市民郊区游—2006年中国乡村游?上海首游式活动”,出台了:上海建设现代农业旅游服务集聚区,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06-2008),推出10条农业观光旅游专线,并提出上海市郊区旅游要向休闲度假基地方向发展,重点扶持和发展农业旅游。 3、休闲农业协会组织的建立 北京市成立了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湖南省、山西省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浙江省成立了休闲观光农业领导机构、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了乡村休闲游领导机构。这些行业协会组织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四、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