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为平台

以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为平台
以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为平台

以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为平台

促进大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XX市XX区第三大学区是由学区长学校XX小学、副学区长学校XX小学、XX小学、XX 小学等四所学校组成。学区成立以来借助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平台,充分发挥大学区协作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以学区“工作制度化、发展网络化、师资优质化、活动一体化、教研整体化”为主体的大学区管理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建章立制、固本强基,夯实校本研修运行基础

学校以科学制定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研修网络。

1.健全机构,完善各项制度,统筹规划校本研修工作。

在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重视和指导下,以XX小学为基地学校,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组织和引导作用,成立了学区工作领导小组,并科学制定了《学区教学管理制度》《学区教师培训制度》《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制度》等相关制度,用以指导各校研修的具体工作。

2.实行两级管理,确保学区工作顺利开展。

为规范全学区教研工作的管理,我们设置了两级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区级管理,建立第三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会议统筹安排学区教育、教学活动。成立了第三学区业务研修组,由各成员校的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组成,具体负责学区内业务研修工作。二是实行校级管理,各成员校成立校本研修机构,由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和各教研组长组成,具体落实学区的各项研修任务,组织本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二、加强培训,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了打造一支综合素质精良的教师团队,我们努力拓宽教师培训途径。

1.联手集备,借助网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建立学区内集体备课制度,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学区内各校的优质资源,拓宽教师备课渠道。一是统一四所学校的集体备课时间;二是由基地校牵头,以学科为单位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围绕教研主题开展集体备课;三是开辟网络集体备课新渠道。学区各校建立学科集体备课QQ群,在网上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

2.示范引领,线上研讨,把握校本教研发展方向。

为了能更好的把握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教研主题,并与其他三所学校领导商讨、交流,明确教研重点。例如:借助“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平台,由基地校引领全学区做了“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表达效果”一课多研教研活动,录制了教学视频在全学区带领教师观看,组织教师线上观摩研讨。在此引领下,四所学校的“明确目标、扎实训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全面铺开。

3.名师辐射,成立团队,推动校本培训纵深发展。

学校建立了名师、骨干教师成长档案,要求他们要充分发挥带头、辐射作用,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提供一篇优秀教学案例、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名骨干教师带好一名青年教师),发挥课堂教学排头兵的作用。同时我们借助学区培训的平台,将学区内优质教师资源整合,每个名师成立学科研究小组,组建研讨微信群或QQ群,以“点”带“面”,逐步创建了“引领一一实践一一理论提升一一再实践”的培训模式。

4.跟踪培养,网络反馈,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开展新教师拜师学艺活动,实行“每周听课制”,每周学校领导都深入到新教师班级进行听评课,狠抓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日常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和各项竞赛成绩的关注,及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反馈,达到时实监督和提升的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学校领导和新教师实行“导师带徒”,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结对子”,老教师和新教师“手拉手”,

狠抓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重视研修、同伴互助,打造全体教师

E时代发展平台

我校立足实际,不断总结和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为教师搭设E时代专业发展平台。

1.搭建互联网+教研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一是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由基地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上挂牌课,学区教师在线观摩研讨,实现发挥课堂教学引领作用;二是开展“明确目标、扎实训练”为主题一课多研校级校本教研活动,每个年组确定组级教研主题,探索出具有第三学区特色的研修模式,即"两线一一四同一一一模。""两线''即区级的教研主题和组级的教研主题。"四同” 指同步管理、同课多研、同伴互助、同步提升。“一模”指建构一种结合教研主题研讨出来的教学模式;三是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启航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课多研组级教研竞赛。推选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研组在全学区亮相展示。

研修模式

第三学区教研研修模式

2.实施送课交流线上线下研讨,发挥名优辐射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区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我们打破校际限制,通过开

展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师徒拜艺等活动,促进学区整体的共同发展与提高。每年教师节前夕,

学区都会开展“学区联谊兄弟帮扶”送教活动。学区教师分年段参加汇报课观摩,建立专业对口师徒交流团队群,互相交流提高,并通过活动增进了学校与学区,教师与名师的联系。

3.拓展网络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基地校学校是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我们在学区内确定了远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组建了区

I

四所学校的教学管理QQ群,学区通过Q Q信息平台对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跟踪,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讨,确定教研主题,解决教师的教学疑难,开辟了校际间沟通的新渠道。

借助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平台开展大学区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舞台和方向,实现了连片教研构建教研网络的特色教研目标,在实践中探求,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最终实现教学均衡发展。

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类型

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 现在,世界上的知识总合每3~5年就翻一番,lnternet几乎正在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这样就出现了信息时代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一功能强大的资源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并尽量避免信息过载。 由于种种原因,在教育领域中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因为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方式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在将来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新的资源。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由于lnternet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比较复杂,教师在把它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方面缺乏经验,不清楚通过网络究竟能够获得多少信息。另外,尽管年级较低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不能判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价值;而年级较高的学生和教师一样,可能具备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但是缺乏运用Internet的经验。这样就产生了3方面问题: (l)Internet上的哪些资源可以用于教育的目的? (2)如何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3)怎样确认所获资源的可用性? 一、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尽管相对于Internet上的所有信息,教育信息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相对我们的需要来说已经是足够多了。面对这么多的教育信息资源,为了便于查找,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我们把网上教育信息资源划分成下列8大类: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电子百科、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和电子论坛,如图2-3-9所示。下面简要地介绍每一类资源的特点、内容、质量及对不同任务的适用性和使用费用。 (一)电子书籍 现在网上电子书籍的类型主要是那些名家的经典著作,如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文电子书也不在少数,如北极星书库(hltp://https://www.360docs.net/doc/8c304667.html,)收集有数千种中文书籍。 目前,使用网上的电子书籍通常是免费的。然而,随着读者越来越多地利用网上资源以及相应的有关版权法修改的问题,预计将来有可能实行收费制度。事实上,国外正在形成网上电子书出版业。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电馆〔2013〕40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工作,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结合我市实际,在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鄂尔多斯数字教育云平台,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自主学习、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不断努力探索,为努力推进我市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面,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资源和服务,构建本地化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探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

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三、区域试点工作容 (一)建设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通过软、硬件建设,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录播系统的建设,完成国家要求的精品课程、学校优秀课例、优质课程的录制。由此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丰富资源容,促进资源建设;通过点播、直播增加教研手段;通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功能,建立起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二)充分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推送资源、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名师”导学、网校选课、网校辅学、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10种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 (三)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探索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校试点工作重点容(主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校本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教研模式创新探索;信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构建完善的教与学网络环境,建设具有我区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并规范建设罗湖教育网上的教学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科网站建设与运行要求 学科网站的建设要与学科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为核心力量,以收集、加工整理和再编辑修改等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建设积累与学科课程教与学有关的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1、各学科网站由区教育研究中心各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组建队伍体系,各学校要大力支持被选入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有关工作。 2、学科网站统一采用局教育信息中心开发的框架式内核技术平台,便于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维护管理,要求统一链接在罗湖教育信息网主页。 3、学科网站栏目设置要有利于学科教师教学交流,并引领教改的新方向。 4、各学科网站要落实专人承担超级管理员职责,各栏目也可落实专人负责和维护运行,学科教师都有上传和使用资源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全区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建设并使用网站资源。 5、学科网站要建立长久日常运行的人员机制,每周有新的资源及教改信息发布。 6、课程资源应按年级、主题、章节等模块划分,逐步实现全系列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在学科网站上共享。 7、以收集、加工、整理和再编辑修改等多种途径积累资源,要以形成全学科、适用于各年级的体系资源为建设目标。 8、鼓励原创资源的开发,对提供原创资源优秀者实行奖励机制。 9、上传的资源标识清楚(名称、创建者/出版者、内容介绍、类型),尽可能按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元数据资源规范编码整理资源。 二、学校特色资源库及专题学习网站建设要求 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资源积累,对已有的教育资源内容进行整理、加工,按照资源建设标准进行分类、编目入库。具体要求如下: 1、学校的各类资源统一挂接于学校网站,学校网站统一链接到罗湖教育网,实行资源共享。 2、学校要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和专题学习网站,如围绕校本课程改革、校本培训和特色教育等主题,建设有特色的专题资源。 3、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及其他学科专题研究,充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资源积累。

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综述

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综述 一、综述题目: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二、引言: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做为一种时代最前卫的标志,它将引领社会生活方式全新的变革。我们的教育信息技术也在这场一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普及的风暴中不断演变和发展,而且现代化教育理念也在网络时代的召唤下逐步深入人心。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环节,教学资源库建设无论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还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摘要:在这个网络时代背景下,教育资源库建设作为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环节,资源库建设项目开展过程和最终的成效势必对校园信息化进程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施案例层出不穷,这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起着积极地作用。虽然我国在相关研究起点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程度相对滞后,但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吸取国外先进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开拓创新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我国教育改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无法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岛”、建设规划混乱、资源信息服务意识差、资源脱离教学活动切实需求、社会公共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也不断地浮出水面。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对现今高校资源库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个性化信息资源推送机制、教学资源共建社区和相关奖励机制、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相互结合、有意识利用社会商业资源、改善用户资源体验等相关应对策略。 四、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教育信息化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先对较早,特别 在英美这些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建设已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资源开发标准 和实施管理的相关模式。具体有以下特点: 1)资源库的信息元导向型管理和运用模式:在国外很多国家已建立相 关的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这些信息平台 不是具体资源导向性的,而是把网络上分布各个不同资源站中相关 的信息链接以教育资源元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为前来搜 索的用户提供信息搜索和链接导向功能。 2)重视教育资源标准化研究:早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就发现资源 标准化建立的重要性,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纷纷建立起了规范 的资源开发和管理标准以此规范资源库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并促进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参引格式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参引格式 新知识、新成果的出现不可能不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教育界是保存、组织、传递和发展人类知识和成果的中坚力量,所以教职员工和学生需要经常性参考借鉴他人成果为自己的授课、学习、科研等活动服务,特别是在发表学术研究成果,撰写科研论文时,需要经常参考和引用他人的文字、图象等诸多材料。过去这些材料主要以印刷品为媒介,比较固定,容易确认和记录。但在因特网上,信息资料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处于自由游动独立存在的状态,来来去去,网址也经常发生变动。所以参引网上信息资源有一些不同于印刷文献的特定的格式。 众所周知,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通讯协议包括E-mail、FTP、WWW、Telnet、Gopher、Newsgroup等。此外,光盘(CD-Rom)也能够提供丰富的从网络上下载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从信息本身的角度而言,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和在纸张上出现没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对原先是以印刷品的形式出现,后来才登入网页的期刊杂志、书籍手册、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引用时区别不大。 对绝大多数印刷文献而言,引用时的格式基本相同,只是在表述时次序略有不同而已,基本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章或作品题目、出版地点、出版者名称、出版日期、引文出处、页码等。有些引用还会注明出版的媒体。而对于网上资源来说,有些内容不再存在,或者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例如:作者姓名在因特网上可能只是作者的登录名或者化名;文章题目可能是文件名;出版地点换成了协议(protocol)或网址;至于出版时间(指网页上作者所写的日期),能够确认的或许只是它被使用的的那个时段;在因特网上,不管文件长短,一个网址往往只有一页,所以不可能象印刷文献一样标明页码;并且由于绝大多数网络浏览器、文字处理软件、文件编辑程序都提供查询某个字或某个词组,因而在数字化文献中标明某一注解的确切出处则显得多余。 在印刷文献中,参考书目、注释或文中注释通常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参考文献页码。在数字化文献中,这些信息可能消失。例如:在电子文献中注释通常只有作者的名字,如果不清楚作者姓名,只注明文件名称。对科学文献而言,如果没有具体出版日期,文献的上网日期或进入该网页的日期应该注明。 在注明印刷文献中的引文时,如果同一文献出现多次,没有必要重复作者姓名,只需注明引文页码。但在电子文献中,因为没有页码,有的只是虚杠,所以重复作者名字恐怕是唯一可以指明注释确切出处的方法。 目前信息大国美国比较认同的是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提出的MLA格式和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提出的APA格式。MLA格式一般用于文学作品,而APA格式则被广泛用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界等。 在电子文献中罗列参考文献从格式上讲和印刷文献没有很大不同,只是改动或增加了一些内容,其基本格式如下(以APA格式为参考):

最新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方案(1)教学教材

兴华中学关于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 实施方案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是学校快速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质量和丰富的各类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中软件建设的核心,它能满足教育教学及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因此,我校特制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努力加强学校网络资库建设为依托,实现德育教育活动网络化,教育活动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小班化、高质量具有特色的示范性学校”, 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发展创新的原则,关注资源、关注绩效、关注道德,充分发挥资源库建设的实用价值,做到快速有效,为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师生的德格和才格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技术支持:** 资料审核:** 三、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及分类:

1、意义: 随着Internet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学校资源的建设,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搭起了有利的平台,然而,学校网络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对学校更快的发展搭建了有利平台。 2、分类: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2)、试题库 (3)、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4)、案例 (5)、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6)、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7)、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措施研究-精品文档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措施研究 由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教育公平性的缺失,从而会造成教学质量存在区域性、地域性、国际性的差异。但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促使区域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且信息交流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果在其中加入教学信息资源,则良好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就会得到一定的分享与传承,如近几年国内外大学公开课的开放,已然成为大学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改革的重点方向,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及提高整体性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 传统教育环境下教育失衡问题的分析以及教育信息化改 变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限制等原因,教育资源的建 设和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失衡,比较明显的为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化的发展,这就造成仅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以及相关教育物质设施的建设,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调拨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旧有一些偏远地域不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且也投入了一定的资

金,但是由于地方配套条件等原因,教育失衡的问题仍旧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因而,如何开发新的教育技术措施完成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成为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首要问题。 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下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有效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Internet ,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形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具有较大的关联性以及共享性,即用户在进行知识检索时,虽然获取的信息内容较为零散,但是整合起来的知识却具有完整性以及权威性,同时为了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分配,一些学校也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吸取并对学生进行分享,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2.1 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的分享与存储形式相对于其他教育信息资源分配模式来讲,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分配模式更为便捷化,且信息资源的格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分享以及存储形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如从传统的文本格式转换为视频格式、动画格式、促使教育信息资源更为直观且便于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吸收。同样,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分配时增强了一定的时效性,同时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只要具有网络,用户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课堂上都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取到优质的教育信息资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快速入门操作指南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快速入门指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目录 导读 (3) 第一章如何登录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5) 第二章栏目设置 (6) 第三章教师工作室介绍 (8) 3.1成果展示 (8) 3.2资源分享 (8) 3.3教师工作室的搜索 (8) 第四章网络资源存储功能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我的文档 (11) 4.2 我的备课本 (13) 4.3 直达班班通课堂 (16) 第五章教学教研应用功能介绍 (18) 5.1教研应用功能 (18) 5.2课件制作工具 (21) 第六章空间应用功能介绍 (24) 6.1 日志 (24) 6.2 相册 (24) 6.3 好友 (25) 6.4 说说 (25)

导读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近期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按照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统一部署,初步建成汇聚、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通过引进、整合、征集、购买和制作等方式,建立公益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平台汇聚呈现合作资源提供商以及教师上传的有偿资源、应用以及服务,构建资源超市有偿交易平台,支持用户持有积分进行使用。平台充分利用教师常态化教学教研的成果,建立资源共享、审核、遴选、评估、反馈等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生态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能便捷地调用平台资源,提高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为每位教师、教研员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并提供丰富插件化的应用,方便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构建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年轻骨干教师,在工作室中开展教学研讨、在线答疑,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实现开放互通。通过省级实施方案制定的统一建设标准,构建开放平台,实现各级平台与空间的互联互通;通过集中建设和统一部署,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化共享。 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应用。平台提供智能语音播报服务,实现有声阅读教学内容、教育动态、教学心得等信息,让教育信息有声化;平台利用语音识别和音视频检索等技术,支持用户通过语音命令代替录入文字实现资源检索资源、互动交流,并实现快速准确地定位到需检索内容在音视频资源中的具体位置,丰富用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需求差异或资源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 协作教研的现状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偏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学校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家校沟通的现状 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 短信通知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教育局系统以及中小学校的网站由于建设的历史原因,通常存在着各级网站孤岛分散建设,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困难;信息化投入少,信息技术维护人员能力低,网站更新、内容运维情况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成本高;网站水平 参差不齐且升级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很高 基础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本地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教学指导与服务系统,注重课程文化建设与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覆盖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 1)为教育局提供可以随时查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单位)的行政管理、教学规划、教学质 量、资产经费、办学绩效和发展趋势,支持区域化、智慧化的行政事务网上办公和信息发布。2)为学校领导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平台,掌握学校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 题、及时调整、辅助决策、节省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供区域办学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 3)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资源的共建共享环境,与家长实 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使区域范围内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全方位的促进和提升。 4)为学生提供丰富、精粹、便利的共享学习资源,可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通过区域范围 内的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探究能力。 5)为家长提供可以与学校(教育单位)实时沟通,及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教育情况 和活动信息的平台,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成长。 6)为社会大众提供政务公开、教育招生、行政审批、咨询投诉等教育信息服务。基础教育 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2. 系统规划框架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发表时间:2005年6月26日作者:泉州市第二实小来源:本站原创阅读:185次 泉州市第二实小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学校校园网于2000年9月建成开通。整个校园网有三台服务器,三十多台学校管理、教学用计算机。学校内所有的教室、办公室都有校园网的信息点;学生电脑室的120多台计算机也接入了校园网。三台服务器,分别作为校园网的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VOD服务器和资源库等用途。我校通过2M 光纤专线直接接入因特网,校园网的主干使用CISCO Catalyst 3524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拓扑结构为星型结构,100M交换到桌面。并已有了满足两个班学生同时使用的两个电子网络教室,二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学生电子阅览室,一个软件制作室,一个校园电视台。在软件建设上,经过多年积累,我校已拥有包括各年级各学科、各种载体的软件资源,软件资料库已经初具规模。 网络是建成了,但如何发挥其作用呢?针对目前应用的主流还是集中在通过制作课件来改进教师教学的呈现方式,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教育网络资源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我校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以争取有跨越式的发展。 一、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 有了科研课题,你必须去研究,只有去研究,你才会有成果。为了使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学校利用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人格教育环境》为依托,积极探索,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能力。其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营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运用各种媒体协调教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道德品质。 2、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 3、进行视频案例的制作、分析、反思,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4、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课题在省电教馆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根据本校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构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它在结构上是培养目标和信息技术条件的整合;功能上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与适应社会环境的统一;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是以学生的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为主。由此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健全学生人格教育的模式。 如:课题组成员组之一的艺术组的老师,充分利用一、二年级班级有计算机的优势,给学生练习提供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如:美术作品欣赏、舞蹈欣赏、卡拉OK演唱的等内容,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还结合多媒体开展了"韵之旅"民乐欣赏音乐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课题组成员之一的数学组,设计的《小小导游员》一课,教师先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泉州丰富的旅游信息,同时让学生通过交互研究自己选择旅游路线,并设计最佳旅游方案。活动中学生要考虑时间安排、资金开支、体力消耗等多种因素,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如: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课《小小设计师》,抓住生活实际问题,对新房子进行房间铺砖和室内摆设这两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原则,在房间铺砖问题的解决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计算来选择合适的砖,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室内摆设问题的教学上,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与室内摆设相关的资料在PhotoShop环境中模拟设计室内摆设,使学生个性张扬,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发现不足,促进今后的进步。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课题组的各成员小组正逐渐走上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的路。在科研实践

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办法》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解决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软实力均衡发展”为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面对面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的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本土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培养。首先对全校一线教师开展“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使用的全员培训,使100%的教师熟练利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100%的教师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中注册有自己的帐号,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参与共建共享。 其次,加强教育学校行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同度,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校行政参加区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与利用的专项培训。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学处每天登陆“宝安教育教学资源网”检查督促

本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与“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等本土资源以及专题网站资源的建设。 1.组织信息科组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培训。 2.发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宝安特色教学资源库”以及“宝安优质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原创的课件、素材、课堂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少于1件。 3.要求教学处每学期至少要录制5节学校优秀课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严格把关,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尊重知识产权,质量并重,有计划地上传资源。 4.鼓励教师建立专题学习站点。 (三)充分发挥我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1.加强对帮扶学校的教师信息教育技术水平的培训。 2.加强与帮扶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交流。 (四)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地更新、充实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具体要求见学校校园网建设和维护方案) 三、组织与分工: 组长:蒋坚城负责策划、监督工作 副组长:刘小江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余文雄负责方案的实施工作 组员:何锦冰刘佼廖俊才涂序卓各科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年度推进计划,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

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https://www.360docs.net/doc/8c304667.html,发稿日期:2010-6-28 【打印文章】【字号大中小】【关闭窗口】 ?【搜索关键词】: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投资策略分析预测市场调研发展前景决策咨询竞争趋势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协同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而应该是软硬件的协同作用,如果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因此,建设适应网络环境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并不能与硬件的信息化保持同步,这影响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发展。因此,本文中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作简单的分析,并对影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因素进行简要剖析。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并对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环境平台,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不足

?我国教育资源建设从早期资源素材的建设发展到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直至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然而,教育信息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学支撑系统软件与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等,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教育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等等。教育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广泛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本文介绍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教育信息资源,它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案例、教学软件、网络课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教育信息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学习网站、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有支持某门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专业资源库;很多高校的网络学院提供的网上远程授课资源及辅导资料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切成果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但是在一片繁华现象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育信息资源从整体上来说不够丰富,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在看似丰富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重复,大同小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水平不高,特别是符合课程改

一、网络课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快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资源,特制定《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一、建设原则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包括:(1)适切性原则:在对教师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成人认知方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等研究成果为依据,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2)前瞻性原则:本着信息技术动态发展的观点,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要体现超前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以及教师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3)实用性原则: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应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必须符合信息技术特点,体现技术的应用性,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公开征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500学时数字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研修工具等。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资源种类与基本要求 (一)资源种类 2013年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重点建设的种类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和研修工具。 1.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培训活动的总和。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2.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在记录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典型意义事例及相关信息的资源。概括来说,典型案例有两类,一类是培训案例,可用于培训者总结培训教学经验,开展培训研究,促进培训水平提高。这一类培训案例需要包括培训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有的还包含专家、培训学员点评)。另一类是应用案例,可用于培训学员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激发培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微课”资源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一、填空 1、按照出版形式分,印刷型文献分为()()()种类型 2、图书类型()() 3、期刊类型()()()()()()()() 4、特种文献资料包括()()()()()()()七种类型 5、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种类()()()() 6、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包括类型()() 7、数字馆藏建设政策模式()()()() 8、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层次()()()() 9、图书采访人员素质要求()()() 10、电子出版物按载体划分为()()()()() 11、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 1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内容()()() 二、名词解释 13、信息 14、经济资源 15、信息资源 16、文献形信息资源(文献) 17、图书 18、连续性出版物 19、特种文献资料 20、数字化信息资源 21、文献资源建设 22、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23、知识经济 24、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规划 25、重点藏书 26、一般藏书 27、国家图书馆 28、公共图书馆 29、高等学校图书馆 30、图书选择标准31、文献交换 32、电子出版物 33、互联网出版 34、书目数据库 35、特色数据库 三、简答 36、信息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37、文献级别划分 38、信息资源建设的内涵 39、信息资源建设支撑理论包括 40、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4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42、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43、只是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4、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环境 45、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发展的特点 46、国外出版发行状况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7、网络书店兴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8、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仓鼠政策 49、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50、数字馆藏建设内容模式 51、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5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意义 53、现代信息资源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四、论述 54、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 55、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56、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 57、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特点 58、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 59、当代中国文献采访理论 60、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1数字时代读者阅读及信息检索方式变化分析 数字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普及,数字媒体阅读终端广泛应用,数字信息覆盖了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化阅读渐渐成为受众的首要选择。阅读载体已不仅限于纸质,各种“屏幕”正在成为新的主流载体,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的人群急剧增长,正颠覆着传统的“阅读”概念。 2014年4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结果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已经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从2009年到2013年,国民数字阅读接触率呈逐年上升态势(见图1)【2】。“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方便随时随地阅读”、“方便信息检索”,也是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 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整体网民规模一直趋于增速发展的态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艾家凤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针对如今数字时代读者阅读及信息检索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以“为用而藏”建设纸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一站式检索共享平台。 关键词: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15)06-86-05 Research on University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Digital Era AI Jia-feng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244000,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digital era,the way people read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are changing radically.In order to exert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function in digital era,on the foundation of demonstra?tion research,it put forward that 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hould aim at“col?lecting for using”,achieve the goal of resources sharing and construction together and build one-stop re?search platform. Key words:digital era;university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4-12-21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148);2014年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14GH054) 作者简介:艾家凤(1968-),女,安徽繁昌人,副研究馆员,法学硕士. - -86 DOI:10.13833/https://www.360docs.net/doc/8c304667.html,ki.is.2015.06.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