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原理》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原理》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原理》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第一次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二、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5.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6.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答:对。

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鲍姆嘉通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

他认为以往的以往的人类知识体系有个重大的缺陷:即缺乏对于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

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感性认识还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去研究。

因此,他提出应当有一门新学科来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和理性认识一样,也能够通向真理,提供知识。

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至1750年他特地从希腊文中找出了“埃斯特惕卡”来命名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

至此,美学作为一门西方近代人文科学诞生。

范鲍姆嘉通的意义不仅在于命名和提出建议,而且为美学学科的建立付出毕生精力[2]。

1742年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这门新课,在1750年和1758年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和第二卷。

在《美学》中他实现了学位论文中的建议,驳斥了十种反对设立美学的意见,初步规定了这门科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跨领域合作
未来的艺术将更加注重跨领域合作, 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将共同创作,融合 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这种合作将带 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作品。
地域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地域的艺术 将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艺术风格。这种地域特色将为艺 术带来更加多彩的面貌。
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升
情感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 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们 在情感的交流中的规律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01
02
03
04
内容与形式是艺术美的两个基 本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
渗透。
内容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 包括主题、情感、思想等,是
艺术美的核心。
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 包括语言、结构、技巧等,是
主观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和精神追求,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艺术美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这些形象可以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它们通过形态、色彩 、声音、节奏等手段来塑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作品能够生动 地再现现实生活或表达内在情感,让观众通过感官的感受来 领悟作品所传递的美感。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目 录
• 艺术美的特征 • 艺术美的规律 •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 艺术美的价值与意义 • 艺术美的未来发展
01 艺术美的特征
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艺术美是主观的,它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并受到个人 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艺术美的主观性表现在作品中所呈现 的意象、情感和思想都是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艺术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和 理解。

模块六:艺术美

模块六:艺术美

我们的观点
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相融、物我同 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而这个意象世界又是人的生活 世界的真实显现。 就这一点来说,自然美和艺术美是 相同的,都称作美。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 手中之竹,他们都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 造。他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并没有谁 高谁低之分。
04 艺术美的 高级审美要素
意蕴 意境 典型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 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 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 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 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 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 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 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 刻画得淋漓尽致。
04 艺术美的 高级审美要素
意蕴 意境 典型
《致橡树》
《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 爱情诗。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传统爱情观念 进行反思与批判,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爱情观,代表 着中国新时代的女性的“人”的意识的觉醒。
❖ 诗以“不,这些都还不够 ”为分界线分 为前后两层:
❖ 第一层:宣告了自己不愿意为男性的附庸, 表达了对世俗的爱情观的否定。
意蕴 意境 典型
三个特征: (1)情景交融。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 景和事物是情感的载体。意境就在于 “化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
(2)含蓄。将深厚的情思深藏在含蓄的 艺术形象之中,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引发人的无穷联想。
04 艺术美的 高级审美要素
意蕴 意境 典型
春怨(金昌绪)

美原 第二章:艺术美

美原 第二章:艺术美
上海世博馆建筑艺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赏
(九)戏剧 戏剧是指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 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 表演。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 或“演员艺术”。戏剧作品总是由一 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 成的。
(十)工艺 工艺品主要以色彩、结构和形体造型 来表现一定时代民族的宽泛而朦胧的情感 气氛。它一般不是再现、摹拟客观对象, 即使以现实对象造型,也是把对象当作情 感的外在形式而已,所以说工艺美术品是 人的本质感情对象化的产物。 欣赏山核桃工艺品视频
艺术美的本质及其特殊问题
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美的本质及其特殊问题
(一)艺术美的本质 1、艺术美的概念 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就其内容 来说, 它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美以 及相关的丑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就其 形式来说, 它是艺术家在熟练掌握艺术媒 介物质(语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 形体等等)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
2、艺术美高于生活
美:就是一种典型化
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典型化 概括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文学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具有描写现实、 表达思想的广阔可能性,它所反映的范围更 为广阔。文学用形象的语言,通过暗示、叙 述、描写、象征等手法,在人的头脑中引起 某种视觉和听觉形象。
(四)音乐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 感的艺术。它是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 态。它和绘画、书法等不同,是利用特定音 响的变化和情感的对应关系,反映社会生活, 并且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用联想和想象 来唤起情感意象。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 也能够提升人的审美,音乐教育成为了审美 教育的重要手段。

简述艺术美的特征

简述艺术美的特征

简述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美的特征如下:
(1)形象性。

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有一定欣赏价值的艺术形象。

(2)主体性。

指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而不是简单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

艺术美融人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从而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3)审美性。

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一、统一与相容
艺术美一方面要求多种部件、元素由统一的原则统括起来,这种统一体现为一种协调、融合、适度的搭配,要求不同元素之间有着协调的表现形式,从而使之产生一种美的氛围。

二、整体的完备性
艺术美的整体完备体现到作品的细节处理,在表现形式上要求不留离散,重点和零星都要统一到一个中心思想,从多个面向出发将人物、空间等都细致完整地表现出来,并充分体现出该作品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三、灵动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美的表现方式的灵活性。

它不是学术分析的结果,也不是严厉的程式化,而是有活力、有因人而异的表现形式。

艺术性充满活跃的思想,划分出各种部件、元素的除却,支配和组织之间的平衡,从而为艺术构成形式注入活力。

四、差异性的对比
对比在艺术表现上提供明显的趣味,两个差别元素会产生一种印象性
的图画。

艺术作品有时需要强烈的差异、反向对比,以增加表现效果;有时候又能采用细微的差异,以营造出安稳中蕴涵着优雅节奏的感受。

五、含蓄的细微之处
艺术美是一种在表现形式上的精准的表达,它只有在精致、细节全面
完备的情况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含蓄的细微之处体现在把各
种表达方式精心组织,细致的手法把复杂的东西清晰的表现出来,自
然而优美的形象彰显出真实的精神。

美学

美学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5.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7.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资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8.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

艺术美的突出特征

艺术美的突出特征

艺术美的突出特征
1. 独特性: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外形、样式、语言、音乐等特征,使它们突出在艺术领域中。

2. 真实性:艺术品可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感受到艺术作品独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气息。

3. 表现性:艺术品通过艺术表达,彰显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人们感觉到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艺术技法:艺术品通常会运用各种艺术技法,如画笔的运用、音乐的编曲、舞蹈的舞步设计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美感。

5. 色彩、形态和构图:艺术品通过丰富的色彩、形态和构图等各种手段来表现主题和情感,使其更具观赏价值。

6. 充满生命力:艺术品能够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作者的想象和美感,使观众感受到艺术品的生命力和灵魂。

7. 传承创新:艺术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艺术领域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因此,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艺术美的形象性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或者换句话说,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所谓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

普列汉诺夫曾经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

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塑造视觉形象,音乐塑造听觉形象,戏剧、影视塑造综合形象,语言艺术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学形象等。

但无论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美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19世纪末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应邀为去世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创作雕像,罗丹为此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甚至专程去找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裁缝,经过这样艰苦的创作准备,罗丹终于有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在深夜穿着睡袍写作的形象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摈弃了一切细枝末节,将大文豪的手和脚都掩盖在长袍之中,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雕像的头部,尤其是巴尔扎克那双炯炯有神、气宇不凡的眼睛,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众不同的气质。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朴实、简洁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大文豪内在的精神气质,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的高峰,使这座雕像成为世界名作。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共性,从而使得艺术美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艺术美中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和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阿Q这个人物身上,不仅具有活生生的个性,还有反映他所处的特定时代整个民族的国民性特点。

在阿Q这个典型人物形象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会使人震惊,使人猛醒。

(二)艺术美的主体性
艺术美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主体性。

如前所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毫无疑问,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但是,这种反映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所以,主体性作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但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而且体现在艺术欣赏中。

一方面,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于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正是艺术创作的这种能动性,使得每一件艺术作品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烙印。

艺术创作更具有独创性的特点,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

或许这正是艺术生产的产品和物质生产的产品二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特征。

每一件优秀的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

由于艺术的独创性,甚至面对同一个题材,作家艺术家们也完全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来。

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散文家同游秦淮河之后,各自写出一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两篇散文不但取材范围相同,时间地点相同,甚至命题也完全相同,但这两篇散文却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都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名篇。

正是由于两位作家面对同一景物时,由于不同主体的审美感受不同,艺术风格上的追求不同,才使得这两篇打上了创作主体烙印的散文具有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另一方面。

艺术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特点。

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尤其是艺术鉴赏,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不同,使得审美感受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也打上了欣赏主体的烙印。

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经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三)艺术美的审美性
艺术美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也使得艺术美与自然美区分开来。

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艺术的
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艺术贵在创新,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然而,不管怎么变化,艺术的形式美都不能脱离艺术的内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正在于它鲜明生动地体现出内容。

就拿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来讲,这座历时15年、耗资巨大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刻意追求造型美和形式美。

它远看像是一支迎风扬帆的船队,近看又像一组巨大的贝壳,从空中飞机上望下去又像是一朵巨大的白荷花,真是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和别具匠心的造型美。

与此同时,作为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悉尼歌剧院又体现出具有当代色彩的建筑理念,成为著名的环境艺术或有机建筑的典型作品。

它的设计师、丹麦建筑学家伍重认为,现代建筑应当从属于自然环境,推崇“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仿佛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一样。

在海滩上设计建造悉尼歌剧院,不管像帆船、贝壳,还是白莲花,都与大海的万顷波涛融为一体,展现出“有机建筑”的魅力。

悉尼歌剧院这个例子充分证明,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与此同时,艺术美的审美性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正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艺术作品中了。

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需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

艺术中的“善”更不是什么道德说教,而是要通过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化善为美”。

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并不拘泥于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冰海沉船事件,而是将在巨型游轮上邂逅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作为主要线索,重点表现在即将沉船之时,男主人公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恋人,自己却不幸遇难的故事。

这部影片正是通过爱情片与灾难片的结合,并且充分运用了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努力打动人们的心灵深处对于真善美的渴求,从而在全世界赢得了亿万观众,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收益。

显而易见,艺术的审美性是艺术作品具有巨大魅力的根源。

经过长期的人类艺术活动实践,人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丰富无比的艺术作品。

中外许多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等都对艺术进行过体裁和分类研究,根据当时的艺术实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原则或具体分类,如中国古代文论《毛诗序》对中国古典艺术区分为诗、歌、舞三种不同艺术种类,古希腊亚理斯多德根据艺术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区分了绘画与音乐、悲剧与喜剧、史诗与戏剧等。

到近现代,艺术分类理论已较为成熟,形成了从不同方面、为不同目的的艺术分类体系。

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根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

据此我们可以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表情艺术(音乐、舞蹈)、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下面我们分别探讨一下这五种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