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标准(9.24)

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标准(9.24)
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标准(9.24)

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标准(9.24)

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研制目的

《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标准》研制的目的是服务于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的发展,促进音乐课程教学内涵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实现音乐(舞蹈)教师自身教学素养与能力提升;

(二)为音乐(舞蹈)教师制定职业技能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三)为音乐(舞蹈)教师培训机构设计培训课程提供依据。

二、主要依据

(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

(二)《教育部关于推进艺术教育发展在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六)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相关国家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

(七)教育部考试中心《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文件

(八)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面试部分)

三、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音乐(舞蹈)教师职业技能结构划分;指标体系建立;具体评测要点阐述及权重分析。

四、指标体系及评测方式

评测以等级方式进行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按照百分制进行评测:

四-1、江苏省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技能指标体系

四-2、江苏省中小学舞蹈教师职业技能指标体系

中职教师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2013年试行)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

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 发展。 (三)能力为重 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 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 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 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 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教资《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资《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

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记忆口诀:321——3爱2人1终身 这一大段,综合素质可以材料分析每年都考,必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常考题型:选择题) 工作方针 ①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对应的地位要梳理清楚,选择题考点。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王仑 (大连教育学院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职业学校教师是一种需要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及长期广泛学术准备的专业。目前,其职业内涵和特性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应有的认识和承认,但是,从事此专业的教师的质量有待提高,表现为教师专业对口率不高、双师型比例低,不仅陈述性知识需要重组与更新,而且更缺乏程序性知识,所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训任务还很重。“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基于上述考虑,必须开发一种层级分明、操作性强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学校教师研训工作提供依据。 一、关于编制《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说明 能力是指个体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面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其是以“动能”的形式存在的。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能结构。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管理,获取该职业的最佳活动效率,以经济、技术、教育科学和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对实现职业学校教师领域重复出现的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等方面内容作出综合性规定,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即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确定职业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研训工作目标的基本依据。研训目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师专业能力现状。

由于教师这种“专门职业”(即“专业”)与“一般职业”(即职业)有种种差异,所以本《能力标准》称作《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而不称作《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为依据,按照导向性、整体性、可测性原则,选取最能反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特点的主要项目并结合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的教师导向于既可以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可以从事专业实践指导的“一体化”教师,分为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三个层级。与此对应,《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也分为三个层级,即一般教师应具有的能力标准;骨干教师除应具有一般教师的能力标准要求外,还要具有带上标为“☆”的标准;专业带头人除应具有骨干教师的能力标准要求外,还应具有带上标为“★”号的标准。 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设有3个一级指标,编号为:1,2,3;设有7个二级指标,编号为1-1,2-1,……,3-4;设有27个三级指标,编号为1-1-1,1-1-2,1-2-1,…….,3-4-1;共有内涵100个,以(1),(2),(3),……(100)等表示。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见下表:

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素质

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素质 【摘要】我是一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使我了解了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成功地实施教育,有力的提高教学质量,则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这一话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影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新生质量、教学设施及实训条件,师资水平。毋庸置疑,在生源素质下降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本身的职业素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具有:学习目的多样性、基础差异性、专业模糊性、需求实用性、兴趣选择性、心态自卑性。因而在教学时就必须要注重以下的特点:定向性、直接性、兼容性与职业性。 1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1师德高尚,言传身教,具备“关键”能力 热爱教育事业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执著地追求事业的成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欠缺的学生存在环境适应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少沟通与合作意识、很难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有的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2专业功底扎实,注重实践应用能力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能进行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同于普通教育,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而在教学时就必须要注重以下的特点:定向性、直接性、兼容性与职业性。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着重于实际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我校各专业的理论、实操比至少都达到了1:1(有的专业实操甚至还超过了理论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性色彩也十分强烈,所以,专业功底扎实,熟悉生产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就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文化基础理论抑或教授技术专业理论,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应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通俗化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应了解专业发展历程及关注前沿动态,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3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我们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考试 试题及答案 招考教师试题 2009-08-30 17:42:48 阅读201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业务考试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5.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A)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而照亮了别人…… 谈到教师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对教师无私精神的赞美。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是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近几年有些地区屡次出现教师遭受不公平待遇;教师被羞辱等等现象,似乎在提醒着我们这光辉的职业正被黑暗给一点点吞噬了。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已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已的法律地位。这时认真学习《教师法》有法律武器捍卫我们的权利显得刻不容缓。 但是,教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已的义务。通过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更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已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自已,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

长,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支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已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并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016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④从一点一滴做起; 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 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 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 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完整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一) 职业理 解与认 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 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 对小学 生的态 度与行 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 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 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 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王仑 (大连教育学院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职业学校教师是一种需要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及长期广泛学术准备的专业。目前,其职业内涵和特性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应有的认识和承认,但是,从事此专业的教师的质量有待提高,表现为教师专业对口率不高、双师型比例低,不仅陈述性知识需要重组与更新,而且更缺乏程序性知识,所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训任务还很重。“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基于上述考虑,必须开发一种层级分明、操作性强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学校教师研训工作提供依据。 一、关于编制《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说明 能力是指个体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面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其是以“动能”的形式存在的。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能结构。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管理,获取该职业的最佳活动效率,以经济、技术、教育科学和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对实现职业学校教师领域重复出现的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等方面内容作出综合性规定,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即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确定职业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研训工作目标的基本依据。研训目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师专业能力现状。

由于教师这种“专门职业”(即“专业”)与“一般职业”(即职业)有种种差异,所以本《能力标准》称作《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而不称作《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为依据,按照导向性、整体性、可测性原则,选取最能反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特点的主要项目并结合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中的教师导向于既可以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可以从事专业实践指导的“一体化”教师,分为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三个层级。与此对应,《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也分为三个层级,即一般教师应具有的能力标准;骨干教师除应具有一般教师的能力标准要求外,还要具有带上标为“☆”的标准;专业带头人除应具有骨干教师的能力标准要求外,还应具有带上标为“★”号的标准。 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设有3个一级指标,编号为:1,2,3;设有7个二级指标,编号为1-1,2-1,……,3-4;设有27个三级指标,编号为1-1-1,1-1-2,1-2-1,…….,3-4-1;共有内涵100个,以(1),(2),(3),……(100)等表示。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体系见下表: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 培训学员使用手册 目录 一、说明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户注册与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基本信息和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资料修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密码修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消息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培训班报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我的培训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我的日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培训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作业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 讨论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说明事项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包括6类用户,分别是学员、培训班负责人、机构、管理部门、教育部、系统管理员。学员是指参加国培计划的院校教师;培训班负责人是机构分配的用来进行培训班管理的人员;机构是指培训项目的具体申报和实施单位,如示范校、骨干校、企业等;管理部门为省厅或区域培训中心。 本手册为面向培训学员用户的使用说明文档。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平台功能以及参加培训的操作流程。现需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1)在撰写本手册时,所使用的数据均为测试数据,不代表或部分代表某个学员的数据。您在使用平台时,请认真填写相关数据。 (2)使用本手册时请您留意内容中的加粗部分。

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摘要

教师法》学习资料 1、《教师法》共九章四十三条,重点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待遇、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等方面作出了规 2、《教师法》总则第 2 条规定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里所指的“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员。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基于教师的特定的职业性质而产生和存在的。 4、《教师法》第7 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教育教学权。② 、科学研究权。③ 、指导评价权。 ④ 、获取报酬权。⑤ 、民主管理权。⑥ 、进修培训权。 5、《教师法》第8 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②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③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④ 、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⑤ 、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⑥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6、教师的资格和任用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教师法》在第三章对教师的资格条件、认定办法、过渡办法、职务制度、聘任制度等几个方面作了规定。 7、教师资格的构成要件。 (1) 国籍。 (2) 品德。

(3)学历。 (4)业务。 (5)认定。 8、教师聘任制度必须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聘任双方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聘任双方都有约束力。 9、教师考核的内容: 《教师法》第22 条规定考核的内容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四个方面。 10、教师的待遇是指教师的工资、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的总和。《义务教育法》学习资料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涵义、特点和意义 1 含义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义务教育具有: 强制性、免费性、国家性的特点。 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1)实施义务教育,是强国富民,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2)实施义务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 (3)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二、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一)义务教育的目的: 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条) 二)义务教育的步骤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内容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为特定的道德规范体系;(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是造就一代新人,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迅速成才,而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地去培养和造就学生。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体现和专门要求,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从内容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组成的。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境界的高层次性是指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总是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出于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层次性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 (6)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兹举性。意识的自觉性是指教师因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职业道德意识上的更高的自觉性。道德意味着牺牲,价值取决于奉献,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性是由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的。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8)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严格性。 (9)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2)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教师面临着道德冲突,具体有:①行为取向上的利益冲突;②行为表现上的角色冲突;③行为动机上的心理冲突。(3)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4)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5)对社会闻名的示范功能。(6)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

职业学校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职业学校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职业学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高起点、高素质、高境界的特殊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必须超过其他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所以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要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兴教”的根本在于“兴师”,“兴师”的源泉就在于塑造教师高尚的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笔者认为职业学校教师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1 职业学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不少教师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教师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淡化,对教学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经常出现随意调课、停课、课堂上不讲课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进取精神,知识陈旧,方法僵化,教学效果差,如此等等现象都丧失了作为教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自觉地把握自己,而不让浪潮冲垮。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正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受益终身的。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的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求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形象。 2 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使命感,有同学校共命运的责任感、紧迫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职学校很多教师,特别是外聘教师,都存在着雇佣思想,抱着打工的态度,得过且过,工作被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其实大家同在一个学校工作,就好比大家同乘一条船,大家只有都抱着主人翁的思想,齐心协力共撑船,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风浪中化险为夷,乘风破浪,才能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走上教师岗位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 得体会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而照亮了别人…… 是啊,教师是神圣的,当我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向往。作为学生的时候学习《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了,才知道教师也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 通过学习,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他们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它才能够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当然,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处处“身为正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教书的学习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有人说,你要教学生一滴水,你就应有一桶水;如果要传授一条江,那么你的胸中就应容纳百川,就是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教”中“学”,“学”中“教”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教学过程中,向其他同行虚心请教也不失为一种途径。在教学中,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

2019年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一) ——教师职业道德 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学生的权利保护这一节需要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的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遁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认识。从教师职业与社会的关系和教师职业内部的关系这个广义的理解看.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包括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时的情感体验。当教师将职业道德认识付诸职业实践时.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付出的要求,也在道德实践时感受到这种情感付出后的满足感。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教师没有职业之爱,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行为上的体现。教师的行为自觉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当教师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责任”时.教师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行为约束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准则下。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小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201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院校(机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贯彻落实《专业标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认真制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各地、各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学习宣传活动,帮助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具体措施。依据《专业标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内容和指标。 教育部 2013年9月20日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 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现就计划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系统设计、多措并举、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11-2015年,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

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支持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支持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 加强基地的实训条件和内涵建设,完善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培养培训体系。 三、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各级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一大批“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按照中央、省(区、市)两级组织的方式,中央财政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中主要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各省(区、市)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划,创新制度机制,努力提升本地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2.财政引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和教师个人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3.突出重点,强化激励。各省(区、市)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着力解决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薄弱等突出问题,特别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以及中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将重点向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且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机构倾斜。 4.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