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红曲中桔霉素的发酵,分离,纯化现状与改良

桔霉素
1.4桔霉素的发酵 桔霉素的发酵 研究结果表明, 在液态培养时, 提高通风量会促使桔霉素 的生成。对于通风量和搅拌转速来说,前者的影响更大。因 此在足溶氧需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低通风量。较高的 氮源含量, 会强化桔霉素的生成; 在液态培养基中,不同的氨 基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谷氨酸和丙氨酸可强化桔霉素的 生成, 而缬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可消除桔霉素 的生成。在液态培养中, 苹果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谢产 物。分批补料(葡萄糖) 情况下, 苹果酸积累, 桔霉素大量产 生。
桔霉素
1.3桔霉素的毒性 桔霉素的毒性 桔霉素(Citrinin)是一种真菌毒素,具有肾毒性, 也被称为肾毒(nephrotoxin)。它是真菌产生的次 生代谢产物,对肾有毒害作用。桔霉索能减少肾 皮质和肝细胞中线粒体磷酸化的效率,抑制与呼 吸链有关的几种酶系的活性,减少线粒体基质中 的钙离子水平,影响膜转移和氧化还原系统,可 引起肾脏肿、尿量增多、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 变性坏死等症状,属于中等偏剧毒
总结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色素, 红曲色素符合食品着色剂“天然、营养、多功能”的 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对红曲色 素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生产的产品存在成分不明 确、质量不均一等问题,进一步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 从分子水平上对红曲菌产色素、桔霉素等代谢产物进 行调控,发展液态工业化生产工艺,开发生产成分确 定、性能优异、色调多样的色素产品,将是红曲色素 研究的发展方向,另外建立色素成分检测方法,加强 红曲色素安全性研究,建立国际适用的红曲色素质量 标准将是红曲色素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重要保障。
红曲色素的前景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产生的红色天 然色素。因人工合成红色素具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 危险,其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天然红曲色素日益受 到国际市场的重视。目前红曲及红曲色素主要应用于 酿酒、酿醋、食品着色及肉类的保存、制作腐乳等, 目前国内将其用作酿造红曲酒的糖化剂,年需求量超 过1万t。
水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脂溶性衍生物的制备的开题报告

水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脂溶性衍生物的制备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红曲菌是一种发酵食品中常用的微生物。
其中,红曲菌中含有一种水溶性的红色素,被称为水溶性红曲红色素,该色素具有一定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作用。
同时,这种
色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油脂等物质结合生成脂溶性的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在食品、
药品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
因此,对水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分离纯化及其脂溶性衍生物
制备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工程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项目旨在通过优化水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分离纯化方法,明确其结构和理化性质,并研究其脂溶性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为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红曲菌中的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并对其进行纯化和结构鉴定。
2. 通过酯化、乙酰化等化学反应,制备水溶性红曲红色素脂溶性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3. 对脂溶性衍生物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其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室分离纯化红曲菌中的水溶性红曲红色素,采用色谱技术分离,基于分光光度法等理化分析手段确定其纯度以及结构。
2. 对水溶性红曲红色素进行化学反应,如酯化、乙酰化等,制备其脂溶性衍生物,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3. 在食品、药品等行业进行应用前景研究,包括抗氧化、降血脂等方面。
五、研究意义
1. 丰富水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应用形式,拓展其产业化应用领域。
2. 对水溶性红曲红色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为该色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 通过研究红曲菌中的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及其衍生物,促进传统发酵食品产业的发展。
红曲色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红曲色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目录摘要 4一、绪论 51.1 红曲色素概述 51.1.1红曲色素来源 51.1.2红曲色素主要成分 51.1.3红曲色素结构特点 51.1.4红曲色素性质 61.2红曲色素的应用 61.2.1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61.2.2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71.2.3在酒类中的应用 71.2.4在腌制蔬菜中的应用 71.2.5在面制品中的应用 71.3红曲色素发展状况 7二、实验部分 82.1红曲霉提取分离 82.1.2实验方法 92.1.3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92.2红曲色素在红曲霉中的提取 92.2.1传统乙醇提取法 102.2.2微波辅助提取法 102.2.3超声辅助提取法 102.2.4超临界Co2萃取法 112.3红曲色素分离纯化 112.3.1硅胶板薄层层析法 112.3.2柱层析法 112.3.3高效液相色谱法 122.3.4高速逆流色谱法 12三、结果分析 133.1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不同的色素组分 133.2色素组分的结晶纯化 153.3最终样品纯度检验和鉴定 163.4总结 21四、展望: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4红曲色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戴亭亭1201精细化工摘要: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发酵生产的天然食用色素,其作为添加剂在食品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红曲色素的结构组成、主要对红曲色素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弱极性分离溶剂系统正乙烷-醋酸乙酯-甲醇-水,得到6种色素组分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产率达到了85%,另外得到的6中色素组分的摩尔吸光系数概括为13333、14871、9390、10360、27621、29849L/(mol.cm)。
在最后有对红曲色素的一系列方面进行展望,目的是为了更近一步的研究红曲霉素。
关键词:红曲色素分离纯化高速逆流色谱Monascus pigments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was studiedDaiTingting1201精细化工Abstract: Red pigment is a natural food coloring from red Aspergillus fermentation, which is used as an additive in food product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a very good prospect.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e red pigment structure composed mainly red pigment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study, separate screening weakly polar solvent system n-hexane - ethyl acetate - methanol - water to give 6 kinds of pigment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solvent system partition coefficient, the yield reached 85%, while the resulting pigment component 6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summarized as 13333,14871,9390,10360,27621,29849L / (mol. cm). Finally, there are a series of aspects of the red pigment were prospects, the purpose is to research one step closer to the red Aspergillus.Kevwords: monascus pigments;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绪论1.1 红曲色素概述1.1.1红曲色素来源红曲色素是一种以玉米、大豆、大米等作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如:发酵培养、提取、浓缩、萃取、浓缩、精制租后得到的纯天然的红色色素,它的商品名为红曲红,另外它具有天然色素的一般特性,当然它除了具有天然色素的一般特性以外,它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首先它作为一种色素,就应具有色素必要的着色性,此外,它拥有抗菌的功能,还具有保健的功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它具有天然、安全以及多种用处的特点[1]。
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纯及红曲色素测定

收稿日期:2002-11-23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纯及红曲色素测定毛瑞丰(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南宁530004)摘 要:从广西武宣红糟酸制作所用发酵剂——红曲米中分纯得到11株红曲霉纯培养。
经摇床发酵后,测定发酵液色价,获得一株发酵液色价为131155Λ m l的菌株。
介绍了菌种分纯及色素测定的方法。
关键词:红曲霉;菌种分纯;红曲色素;色价中图分类号:T S2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73(2003)01-0029-021 前 言 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发酵而制成的紫红色米曲。
我国民间生产红曲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世纪的宋朝。
红曲分为库曲、轻曲和色曲三种。
库曲主要用于酿制黄酒、果酒、药酒;轻曲主要用于酿造腐乳、酱菜、果酒、药酒、食品着色。
色曲主要用于食品着色。
据文献记载,红曲产地分布于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台湾等省,并以福建古田红曲最为著名[1,2]。
笔者自1994年起,开始研究广西圣堂山大瑶山地区一种民间食品—红糟酸,发现在广西的武宣、象州、金秀、桂平等地均存在红曲的制作及应用。
我们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本文是从广西武宣红糟酸制作所用红曲米中分纯红曲霉,并研究其产色素能力的研究报告。
2 材料与方法2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721型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恒温摇床,其它常规微生物学及化学实验器材。
212 培养基21211 活化富集培养液 12°B x米曲汁900m l、乳酸7m l、无水乙醇100 m l,于0101M Pa灭菌20分钟,使用时以无菌操作加入30ppm链霉素。
21212 分纯培养基 即在上述活化富集培养液中加入2%琼脂。
21213 米曲汁琼脂斜面 即上述分纯培养基去除乳酸、无水乙醇、链霉素。
21214 发酵种子培养液 12°B x米曲汁、加蛋白胨011%,调pH=610。
分装70m l培养液于250m l三角瓶中,121℃灭菌30分钟。
红曲霉的分离及其红曲米的生产

# 讨
论
单孢子分离技术中最关键的是要得到足够稀疏 度的孢子溶液, 最好是每个培养皿中孢子的数量不
・& &・
贵 州 化 工 / 0 1 2 3 4 05 3 ? L 1 D 7 B = 8 K 0 > 6 9 ;
作者简介
& " " (年 &月 第* "卷第!期
(收稿日期 & ) " " # , ! ! , ! !
・# &・
贵 州 化 工 ? = < N P 7 =G P F > < : 9 ; Q 8 O = 4 R S T
# & & %年 #月 第" &卷第!期
红曲霉的分离及其红曲米的生产
, , , , " 税小波 ! " 杨国彬 ! " 梁宗琦 # " 刘爱英 # " 雷帮星!,
( 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 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 贵州贵阳, ; ! $ % % & & ! ’ # $ % % & & # % 贵州大学—赤天化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贵州贵阳, ) " $ % % & & ! ’ 摘 要 根据红曲霉菌的性质, 用双抗淀粉培养基从红曲米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红曲霉菌株 (! " # $ % & ’ % ) , 用该菌种生产的红曲米色泽为紫红色, 总色价为! / 。 ( ) ! * " &+ ,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 分离 红曲色素 中图分类号
0 . / # % $ 1
文献标识码 2
文章编号 ! ( ) & & ’ 3 / * ! ! # & & % & ! 3 & & # & 3 & "
红曲霉洛伐他汀的液态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研究

红曲霉洛伐他汀的液态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研究陈景智;王力超;李亮;叶秀云;林娟【摘要】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红曲霉R”-30的洛伐他汀产量,并通过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的洛伐他汀.研究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培养基初始pH 值、接种菌龄、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速以及温度等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对发酵液中洛伐他汀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甘油30 g/L,黄豆粉15 g/L,ZnSO4·7H2O 6.6g/L,KH2PO4 0.17 g/L,MgSO4·7H2O 1.5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0,接种龄64 h,接种量8%(体积分数),温度30℃,转速150 r/min,装液量50mL/25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12d,洛伐他汀产量达615.3 mg/L,比优化前(312 mg/L)提高了97.2%;发酵液经NaOH碱提,柱层析分离纯化后,洛伐他汀纯度达93%,得率达45%.【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9(045)002【总页数】8页(P31-38)【关键词】红曲霉;洛伐他汀;培养基;发酵条件;分离纯化【作者】陈景智;王力超;李亮;叶秀云;林娟【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16;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16;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16;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16;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16【正文语种】中文红曲,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古代食疗两用的中药材[1],红曲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红曲色素、氨基丁酸、洛伐他汀、麦角甾醇等[2],还含有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酯化酶等多种酶类物质[3-5],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红曲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红曲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摘要】[目的]对红腐乳中的红曲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方法]根据红曲菌嗜酸、耐乙醇的生长特性,用含乙醇的麦芽汁、含乳酸的大米培养基分离红腐乳汁中的红曲菌,并用对数稀释平板法进行纯化。
纯化后的红曲菌显微观察确定其属别。
依照其在MEA培养基上25℃培养的菌落形态特征鉴定到种。
[结果]从红腐乳中分离的两个菌株经鉴定M-1属丛毛红曲菌(M.pilosus),M-3属红曲红曲菌(M.anka)。
[结论]红腐乳中分离的纯培养为红曲属真菌。
【关键词】红曲菌;分离;纯化;鉴定Abstract:[Objective]To isolate,purify and identify Monascus strains from red furu.[Method]Based on eosinophilic and ethanol tolerant characteristics of Monascus,st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ed furu by culturing on malt juice medium containing alcohol and rice medium containing lactic acid.Strains were purified using logarithmic plate dilution method,and then determined genera according to their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y culturing on malt extract agar medium with temperature of 25 degrees Celsius,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o species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nies.[Result]M-1strain isolated from red furu was identified as Monascus pilosus and M-2 Monascus anka.[Conclusion]Strains isolated from red furn are Monascus fungi.Key words:Monascus;isolation;purification;identification红曲菌隶属真菌界(Eumycophyta)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子囊菌纲(Euascomycetes)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菌科(Monascaceae)红曲属(Monascus)[1],具有防腐,解毒;消食活血、健脾燥胃之功效[2]。
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纯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纯及抗菌作用的研究毛瑞丰;黄丽;仁绍坤;王瑞恒【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031)004【摘要】对广西武宣一带的红曲米中的红曲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8个纯培养.初步鉴定分属3类:MR1,MR2,MR5,MR6,MR8属于M.ruber类(红色红曲菌);MR3,MR7属于M .purpureur类(紫色红曲菌);MR4属于M.pilosus类(丛毛红曲菌).以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s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为供试菌,运用滤纸片法对红曲霉培养液的抗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红曲霉的培养液对细菌的抗菌效果明显,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能力较强;而对酵母和霉菌则无抗菌效果.获得了抗菌效果较好的3个红曲霉菌株作用.【总页数】3页(P319-321)【作者】毛瑞丰;黄丽;仁绍坤;王瑞恒【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红曲米中七株红曲霉纯培养的分离鉴定 [J], 毛瑞丰;楚文靖;王瑞恒;仁绍坤2.红曲米中红曲霉的分纯及红曲色素测定 [J], 毛瑞丰3.纯相ZSM-11分子筛在双模板剂水热体系中的合成及表征研究 [J], 吴岚;王晓莉;李福祥;吕志平;薛建伟;阎子春;窦涛;FYFE C A4.贵州省稻谷、玉米、小麦中霉菌相及黄曲霉毒素B_1分布的研究 [J], 王瑛;魏桂兰;曾家敏5.高纯氮中微量CO、CH_4、H_2及CO_2分析方法的研究 [J], 金美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傅慧华
摘要:红曲霉属真菌门(Eumycophy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红曲霉属(Monascus)。
红曲霉是腐生真菌,生长的最适pH为3.5~5,能耐pH3.5,尤嗜乳酸。
生长温度为26~42℃最适温度32℃~35℃,能耐10%乙醇。
红曲霉以其能产大量的天然红色素而受到关注。
长期以来,国内外微生物工作者对红曲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的酿酒、制醋、着色剂以及进行关于生产淀粉酶、糖化酶等的研究与探讨。
而对于药用及其他用途仅停留在《本草纲目》、《兽医本草》中的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外微生物学家才开始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近年来,对红曲霉中功能因子的分子结构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红曲米;红曲霉;酵母菌;分纯;
1.菌种分离
1 实验材料
1.1 红曲米:取自广西武宣地区,是居民制作红糟酸所用的发酵剂。
1.2 培养基:①孟加拉红培养基②PDA培养基③营养琼脂④营养肉汤
1.3无菌生理盐水
1.4其他实验用品
试管,三角烧瓶,量筒,玻棒,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2.实验步骤
2.1培养基的配制
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药品放入三角瓶中,其中营养肉汤1.8g,营养琼脂0.33g,孟加拉红3.16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并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包扎,于115℃高压灭菌20分钟(由于当时疏忽导致灭菌温度没有达到121℃)
2.2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Nacl0.85g加水100ml后加热溶解,包扎于115℃下灭菌20分钟,
2.3其他工具灭菌移液枪头,移液管等
2.4无菌检查将无菌的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培养基放入37℃恒温箱中,孟加拉红培养基放入28℃恒温箱中培养24-28h,无菌生长即可
3细菌分离
将无菌培养基加热溶解后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每皿厚度应为15-20mm,待冷却凝固后取2-3颗红曲米,采用点植法将之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贴上标签,其中孟加拉红6皿,PDA3皿放入28℃恒温箱中培养,其余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28h观察结果
4观察结果
72个小时后观察的现象 28℃ PDA3皿生长正常,孟加拉红6皿生长;37℃PDA3皿较28℃生长得快,营养琼脂6皿生长较慢或基本不生长,营养肉汤两个三角瓶其中一个产气泡,都有浑浊现象
5酵母菌的观察及分离培养
接种一周后发现有类似酵母菌生长,经显微镜观察后初步确定为酵母菌。
于超净工作台将孟加拉红培养基中得酵母菌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基,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后观察,生长状况良好
6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接种2周后于超净工作台取未染杂菌的红曲霉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PDA培养基后于28℃恒温箱中培养24-48h后观察,红曲霉基本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