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九学习目标根据地图和文字描述,说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与特点。
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本性,明确战争的性质。
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话题导入,以其空前的团结,让世界其他大洲的国家羡慕不已。
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在欧洲酝酿出了人类在当时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欧洲乃至世界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通过现在已经发生的大事来探寻过去的历史。
讲授新课 1.介绍一战的背景。
2.介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3.展示图表,介绍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提问:英、美、德等国工业生产所占比重的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4.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提问:表格说明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5.展示漫画和材料,介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6.归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重点介绍英德矛盾。
7.以图例归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介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
提问:这些国家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目的是什么?8.播放视频:《一战前巴尔干形势》,提问: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9.展示地图,讲述巴尔干半岛错综复杂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实力的变更,必然要求国际秩序重新洗牌。
接示战争的非正义性。
矛盾。
10.介绍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提问:如何看待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林的刺杀行为?11.展示材料,回答2个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024版教案部编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德国企图攻占凡尔登要塞, 法军顽强抵抗,成为战争 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
英法联军发动大规模攻势, 双方伤亡惨重。
东线战场局势变化及影响
东线战场概况
俄国与德国、奥匈帝国在东线展开激 战。
布鲁西洛夫攻势
俄国退出战争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政府宣布退出 战争,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俄国发动大规模攻势,一度取得优势。
VS
领土纷争问题
战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等条约的不公 平性和不合理性,导致了许多领土纷争问 题。这些问题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 际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影响
01
经济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使得各国经
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02 03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德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卷 入战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各国备战情况与战争不可避免性
各国备战情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都在加紧备战,扩大军队规模,提高武器装备水平, 制定作战计划等。
战争不可避免性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和军事同盟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突发 事件的影响,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
教案部编历史九下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目 录
• 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及原因 • 战争进程与主要战役 • 各国在战争中表现及角色转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与影响 • 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与启示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及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
1 2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 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
难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
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
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
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
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
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
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
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呢?
师:多媒体出示材料,通过介
绍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思
考。
生:阅读材料,明确本节所要
学习的内容。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呈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讲授新课:(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阅读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有关情况。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某个行业的原料产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殖民地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尤其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
2.多媒体展示《英德法美比较表》,启发思考: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 战败国的处理: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战败国面临领土割让、赔款等问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 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和平的珍贵: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推动国际关系的缓和和和平运动的发展。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战争原因、过程、影响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影响和战后世界的历史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战后初期的世界等。
(2) 案例研究法:教师将选取一些关键战役和事件,如凡尔登战役、巴黎和会等,让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7. 例题7: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等。
8. 例题8: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战争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9. 例题9:请简述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二、探究新知(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教师提问:简述欧洲列强的结盟与对抗。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教师引导: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展示:材料一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
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
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y,迎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
后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
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材料展示:1913年英、法、德、美的比较(注:英法为老牌殖民国家、美德为后起的国家)
项目英法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24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879年,德奥结盟,1882
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
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
后一种评价是正确的。
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
是正义的,但从整体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灾难,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
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
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
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
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