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

合集下载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背景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或医院环境因素导致的新发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挑战。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施的简单策略。

团体标准的重要性团体标准是指由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

它具有以下重要性:1. 统一标准:团体标准为所有医院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使得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得以一致和统一执行。

2. 提高质量:团体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3. 降低成本:团体标准的实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带来的额外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的问题,从而降低医院的经济负担。

实施团体标准的简单策略为了确保团体标准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1.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该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团体标准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只有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施团体标准。

2. 规范操作: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团体标准的要求。

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强化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这能够帮助医院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4. 提供资源:医院管理部门应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团体标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施团体标准,医院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为了简化实施过程,医院应采取培训和教育、规范操作、强化监测和提供资源等策略。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团体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一、背景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了提高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二、目的1.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确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3. 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感染防控意识。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四、团体标准内容4.1 组织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感染管理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2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4.3 感染监测医院应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包括感染病例报告、感染发病率统计、感染病原体监测等,掌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4.4 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与教育,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4.5 感染暴发事件应对医院应制定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感染暴发事件监测、报告、调查、处理和总结机制。

4.6 持续改进医院应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感染管理效果,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五、实施与监管1. 中国医院协会负责制定、更新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2.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管。

3. 各级医院应根据本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六、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中国医院协会负责解释。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医院协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团体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一、前言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医院协会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感染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指导。

二、标准内容
2.1 组织管理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

2.2 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2.3 感染监测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监测工作,建立感染监测信息系统,对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分析和反馈。

2.4 感染暴发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建立感染暴发报告、调查和处理机制。

2.5 人员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的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2.6 质量改进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活动,持续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三、实施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确保各
项措施的落实。

同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
染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促进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附则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中国医院协会所有。

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以上就是关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团体标准》的文
档内容,希望能对您的需求提供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以指导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工作。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确立规范的管理标准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本标准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确保医院感染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内容1.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和领导-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协调和监督;- 确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设立医院感染报告机制,确保医院感染的及时报告和跟踪。

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操作规程;- 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等基础工作,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 制定和推广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南,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4. 医院感染培训与教育- 开展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其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5.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改进-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 建立医院感染改进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医院感染管理的不足之处。

结论本团体标准旨在推动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通过制定和实施本标准,我们相信医院感染管理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通过制定这一标准,协会希望提高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背景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感染控制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并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为了提高中国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中国医疗机构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感染控制。

标准内容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控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制定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制度。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洗手和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3.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水平。

5. 设施与设备:医疗机构应确保设施和设备符合感染控制要求,包括空气净化、医疗废物处理等。

6. 患者参与:医疗机构应促进患者参与感染控制,提高患者对个人卫生和感染预防的认识。

实施与监督中国医疗机构协会的团体标准感染控制应由医疗机构自行实施。

协会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通过制定团体标准感染控制,中国医疗机构协会致力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疗机构应积极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并不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概述本文旨在从中国医院协会的视角,探讨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感染管理在医疗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方面达到一致性和高水平。

重要性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南,可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方面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2.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可以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和报告等,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规范的感染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4. 提高医疗机构声誉: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度,吸引更多患者的信任和选择。

实施策略为了确保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顺利实施,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建议:1. 制定统一标准和指南:中国医院协会可以牵头制定一套统一的感染管理标准和指南,包括感染预防、感染控制、感染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了解并正确执行感染管理的要求。

3. 建立感染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和监督感染管理工作,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4. 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5. 加强设施和装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设施和装备的清洁和消毒管理,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结论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机构声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院协会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团体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以确保医疗机构在感染管理方面达到一致性和高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

团体标准: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关于感染管理的团体标准。

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实施的重要工作,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标准内容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管理责任医院应建立和完善感染管理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层应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确保资源和支持的充足性。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定期进行感染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同时,要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疫情,保障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沟通。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器械消毒与灭菌等。

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4. 患者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入院评估、感染风险评估、隔离措施的执行等。

要加强患者的宣教和指导,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设备与设施管理医院应加强设备与设施的管理,确保其洁净、安全和有效。

要建立健全的器械、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防止感染源的产生和传播。

6. 职业暴露与防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医院应提供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疫苗接种、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等。

结论中国医院协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医院应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前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一系列感染管理团体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导。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1.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调查和处置等。

3. 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感染管理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医疗机构应开展全员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与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加强手卫生管理,确保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

4. 医疗机构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抗菌药物相关性感染。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与灭菌工作。

6. 医疗机构应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分析感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与调查1.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感染病例。

2.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病例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完善感染管理措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1. 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感染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感染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感染管理水平。

五、附则本团体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中国医院协会适时修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本标准,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以上就是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感染管理团体标准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hospital——Part 4-8: Medical management——Management of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与定义4 关键要素5 要素规范5.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管理机制5.1.1 管理组织5.1.2 制度建设5.1.3 管理机制5.1.4 风险管理5.2 医院感染监测5.3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3.1 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5.3.2 重点环节医院感染防控5.3.3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5.3.4 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防控5.3.5 其他重点工作5.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5.4.1 质量控制要求5.4.2 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文献前言《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患者服务——第3部分:医疗保障——第4部分:医疗管理《中国医院质量管理第4部分:医疗管理》包括以下部分:——第4-1部分:医疗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第4-2部分:医疗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第4-3部分:医疗管理医疗技术管理——第4-4部分:医疗管理医疗风险管理——第4-5部分:医疗管理药事管理——第4-6部分:医疗管理器械管理——第4-7部分:医疗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第4-9部分:医疗管理危急值管理——第4-10部分:医疗管理病案管理——第4-11部分:医疗管理医保费用管理——第4-12部分:医疗管理临床研究管理——第4-13部分:医疗管理患者健康教育——第4-14部分:医疗管理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第4-15部分:医疗管理应急管理本标准是第4-8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医院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院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李六亿、付强、巩玉秀、吴安华、张流波、王力红、宗志勇、胡国庆、侯铁英、倪晓平、索继江、杜明梅、姚宏武、刘月辉、刘丽华、刘谦。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机制、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等各要素的管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分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分册。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分册。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 50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7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T 50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T 510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11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防控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 525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WS/T 508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47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WS/T 591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92 医院感染防控评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6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3年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9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9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年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原) 2015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 2001年?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原) 2013年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3.2 医院感染管理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活动。

3.3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关键要素医院感染管理关键要素见图1。

图1 医院感染管理关键要素5要素规范5.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管理机制5.1.1 管理组织5.1.1.1医疗机构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5.1.1.2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医院感染管理职能部门(或专职人员)、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5.1.1.3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药事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教育、防保、基建、后勤等部门。

5.1.1.4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设置范围应涵盖医疗机构内全部临床科室的病区和门急诊、医技科室和其他辅助诊疗科室。

5.1.2 制度建设5.1.2.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5.1.2.2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医院感染防控分级管理制度;b) 医院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c)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d)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e) 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f)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g) 器械/操作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教育制度;i)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j)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k) 医疗机构内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l)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制度。

5.1.2.3 医疗机构应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方案、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等可操作性文件。

5.1.3 管理机制5.1.3.1医院感染管理各级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履行相应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5.1.3.2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

5.1.3.3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诊疗与防控多学科协作机制。

5.1.3.4 条件允许时,宜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医院感染防控基本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5.1.3.5条件允许时,宜建立以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主动引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落实感染防控基本措施。

5.1.4 风险管理5.1.4.1 基本要求5.1.4.1.1 医疗机构应依据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度,依托本机构各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

5.1.4.1.2 制定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全院层面、科室(部门)层面或项目层面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5.1.4.1.3 通过风险评估查找本单位医院感染的关键风险点,明确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5.1.4.1.4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感染风险应对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5.1.4.1.5 通过监督和检查,评价感染风险控制情况。

5.1.4.1.6 做好沟通与记录,定期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以体现持续改进。

5.1.4.2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范围5.1.4.2.1 全院层面:重点关注感染高风险环节,如清洁与消毒灭菌、手卫生,隔离、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无菌技术操作、安全注射、医疗废物管理等;重点关注具有感染率高或引发感染风险高等特点的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病房及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部(室)、产房、母婴同室,急诊科及其病房、口腔科门诊,介入手术室, 检验科(含临床实验室)、输血科,内镜中心(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药剂科静脉配液中心、营养室、洗衣房、垃圾站、污水处理站等。

5.1.4.2.2 科室层面:重点关注高度易感人群,如高龄老人,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癌症,血液病、放疗、营养不良等患者。

5.1.4.2.3 项目层面:重点关注可能引发感染风险高、感染后果严重的项目,如手术等有创操作、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抗菌药物使用、血液透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诊疗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等。

5.2 医院感染监测5.2.1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合理设定监测指标,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5.2.2医疗机构应开展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遵循WS/T 547的要求。

5.2.2.1 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改进诊疗护理工作,以预防控制感染,为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5.2.2.2医院感染监测的其他要求遵循WS/T 312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