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观后感
电影寒战观后感

电影《寒战》观后感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它刚刚上映的时候,那会儿陪同学去看的,看完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总的来说感觉挺不错的,情节紧凑,氛围紧张,还不错吧。
没想到几年之后回过头来竟然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一、法治精神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它们实行的是和大陆完全不同的制度,它们和我们的社会似乎截然不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1997年回归祖国的英属租借地,它实行的是和英国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它所实行和适用的是普通法,我们又称判例法,在电影《寒战》中我们多次听到剧中角色提到香港的普通法,香港的法治。
其中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尤为清楚,当剧中刘德华饰演的保安局局长参加新闻发布会时提到“我知道现在的新闻已经到了什么都可以问什么都可以写的地步,但不要忘了香港的法治精神”。
他说的这句话一个提到了新闻自由,另外一个就是法治,电影中的人物常常会把法律赋予他们什么样的权利或者职责挂到嘴边,在我们的习惯和映像中,这似乎十分别扭,或许是我们潜意识里还没有真真正正把法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我们在遇到侵权或者其他问题时首先下意识地回避司法救济,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最终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这里我想问,为什么我们的法律意识不高以及法治精神为什么尚未得到完全贯彻?首先,我们看一下我国的宪法。
我们都知道宪法是根本法,是母法,可是宪法大多数时候只存在于理论文字层面,实践中运用宪法解决纠纷或者司法的几乎没有。
我国也还没有违宪审查制度,可见宪法的实际操作性非常差。
我想这可能是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全民法治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国法律体系庞杂,各类法律、法规层出不穷,普通群众的确难以搞清其中奥妙。
法治精神应当融汇在一个社会的血脉中层层流动给予社会生机与活力,而现阶段我们的水平还不足以达到。
二、分权制衡,界限分明电影从多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香港成熟的制度体系,各个部门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制衡。
廉政公署与警务处甚至于保安局都是相互独立的,互相之间监督制衡。
寒战的观后感

寒战的观后感电影《寒战》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动作悬疑片,它不仅令人屏息,还通过复杂的情节和出色的演技带来了许多思考。
影片展现了警察与罪犯之间的较量,以及政府机关内部的斗争,呈现了一个充满危险和谜题的世界。
首先,电影展示了现代警察面临的挑战。
主要角色之一的警司(演员A)在阻止一起劫持事件时无意间获得了犯罪分子的支持。
他必须在保护市民的同时,处理来自上级警官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挣扎。
这种内外夹击的情况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个警察常常面临的困境。
其次,电影展现了政府机关内部的权力斗争。
高级警官和政府官员之间的阴谋不断浮出水面,他们不顾法律和道德规范,只关心自身的利益。
这种体制内的腐败和权力斗争令人感到恐惧和愤怒。
观众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在最高层次的决策中,道德和公正也常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
此外,电影中的悬疑情节令人屏息。
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猜测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秘密,剧情的复杂性和转折令观众保持紧张和专注。
这种紧张感使得观影体验更加引人入胜,让人全神贯注地思考和解读每个细节。
影片还通过出色的演技为观众呈现了真实而有力的角色。
演员们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主角警司的犹豫和坚持,还是反派角色的狡猾和冷酷,都让观众感受到每个角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他们的表演为影片增添了层次和魅力。
总而言之,电影《寒战》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真实的角色和演技,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成为一部值得观赏和思考的电影作品。
它提醒了观众关注政府机关的腐败和权力斗争,以及警察面临的挑战。
这部电影让人深思,也点醒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觉醒和思考。
通过观看《寒战》,我深有所感,对这部电影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它提供了一个反思现实的机会,让我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警惕政府机关内部的不公与腐败。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动作悬疑片,更是一次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警醒。
我相信,这样的作品将会持续引导观众思考并反思社会问题,以期我们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
【寒战】观后感

《寒战》观后感观看电影《寒战》之后,感觉似乎《寒战》有一个开创新局面的勇气。
虽然依旧是经典的双雄设置,但可能是史上警匪片中职位最高的双雄了一一警务处两大副处长。
既然以高端人物作为主角,格局显然要更大,尽管切入点依然是一个具体的案子。
事实上,冲锋车被绑到最终被歹徒劫走赎金的前半部分,节奏用凌厉”形容都有点不够分量,戏剧冲突的小小高潮接二连三,信息量和转折点多到让观众实在是有点应接不暇。
可以说,这样的叙事节奏本来就是一种创新,快到了连人物关系交待都被很巧妙地埋在了一些细微之处,目的当然还是在于节省篇幅。
这样的做法到底优劣如何,是否太过rush导致意蕴不足,这都是创新之下可以探讨的话题。
但不管怎么说,前半部分我是全神贯注的。
事实上,更大的创新在于,不同于传统警匪片的内核永远是善恶缠斗,本片中的歹徒成为了被虚置的第三方——虽然从能力上来讲,他们其实好像比以前片子的歹徒都强大。
前半部分对峙的两方,其实是行动组的鹰派李文彬,和管理组的鸽派刘杰辉。
而他们所分别代表的价值观念一一分歧点在于警队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什么样的方式发挥作用。
显而易见的是,导演组合在这里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而且是以一种充满自豪感的方式:香港能成为亚洲最安全的城市,靠的是法治精神,也就是刘杰辉所代表的价值理念。
随着办公室”叛乱"以刘杰辉的抢班夺权胜利告终,他获得了警队其他人的支持,证明了法治观念在香港的深入人心。
虽然欠缺了一些所谓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的探讨,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比较,没能深入挖掘制度是否合理。
仅仅是充满自豪感地说,虽然这次任务失败了,但香港赖以成为並洲最安全城市”的核心理念没有丢。
这也是全片所洋溢的一种强烈的对香港的法治的自豪感的表现。
劫案结案之后的部分,没有了前半部分的快节奏吸引眼球,主创很聪明地以悬念抓人。
ICAC的介入,让我们也跟让人毫无好感的愣头青李治廷一样,先怀疑刘杰辉,继而李文彬,到底哪个才是坏人?后半部分主打的内核,在我看来,是体制内的办公室斗争。
《寒战》中关于廉洁观后感

《寒战》中关于廉洁观后感《〈寒战〉中的廉洁观后感》《寒战》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对廉洁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从刚开始看的时候,警务系统内部的那种紧张气氛就扑面而来。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廉政公署介入调查寒战行动时,双方那种你来我往的交锋。
看到这里我感觉,在一个庞大的公权力体系里,廉洁就像一把高悬的剑,随时衡量着每一个人的行为。
影片里最震撼我的场景,就是那些双方互相怀疑、互相试探的情节。
比如说,刘杰辉在面对种种内部压力和狙击时,坚决不让步,坚持公正廉洁地处理每一个线索。
那种不被外界干扰,坚守正义底线的态度,真的很难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会面临很多诱惑和压力,或者来自各方的干扰,但是秉持廉洁,就像他在电影中一样坚定,才能不被污浊所侵蚀。
当时我就想到,在实际的工作环境或者社会体系里,廉洁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不贪污,还意味着要在面对权力的争斗、利益的纠葛时,始终坚守公正。
回想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各个部门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都隐藏着对权力和利益的博弈。
若其中有某个环节没有廉洁的约束,整个体系都可能会陷入混乱。
影片中廉政公署毫不留情地对警务系统内部进行调查,这个情节让我明白廉洁的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在一个体系里,如果没有像廉政公署这样独立的监督者,只靠内部的自律是很难做到完全的廉洁公正的。
就像是我们在生活的各种团体里,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可能就会出现各种不公平或者腐败的现象。
好比一个小社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大家的监督,也许就会滥用社团经费为自己谋利。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是一种力量。
它能够让一个体系稳定、公正地运行,也能让公众对公共机构充满信任。
而且它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出发,在面对诱惑和威胁时,都能坚定自己内心的准则,像电影中的主角们那样,即使在重重困难和阴谋面前,也能维护廉洁的底线。
电影寒战观后感

电影寒战观后感电影《寒战》观后感电影《寒战》是一部刺激、紧张而充满悬疑的警匪片。
这部电影由邱礼涛执导,梁家辉、郭富城、黄秋生、舒淇等优秀演员共同出演。
该片于2012年上映,曾获得了多个奖项和良好的口碑。
本片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描述了警察与犯罪集团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通过展现警方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犯罪分子的狡猾手段,影片成功地传达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紧张气氛。
观众在整个片中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同时也对人性和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亮点是角色的刻画。
主演梁家辉饰演的警察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通过出色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固执、冷静、勇敢且不择手段的角色形象。
梁家辉在片中的表演令人震撼,他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充分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
此外,影片中的动作戏份也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巧妙地使用摄影技巧和特效,将警匪追逐场面展现得惟妙惟肖。
每个动作戏都充满了紧张和刺激,让观众跟随角色的脚步一同感受到了动作场面的火爆与危险。
《寒战》并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它也深入探讨了权力与利益的纷争。
影片中,主要角色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威胁,还要应对来自内部的复杂关系。
他们在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同时,也在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影片通过展现这种权力斗争的黑暗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影片中的台词也令人难以忘怀。
通过对话中的犀利言辞和情景的张力,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心理状态。
这些台词既展示了角色的智慧和机智,又揭示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总的来说,《寒战》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电影。
它不仅在动作场面上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刺激,还通过对警匪斗争和权力纷争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正义与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成功地展示了导演的才华,演员们的出彩表演,以及制作团队的卓越工作。
作为观众,我深深被这部电影所吸引,整个观影过程充满了紧张刺激和情感共鸣。
影片中复杂的角色关系、扣人心弦的剧情以及令人难忘的台词都让我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
寒战观后感

寒战观后感寒战观后感寒战观后感1看完影片《寒战》,颇有感触!故事虽然讲述的是警察智斗匪徒的故事,结局也依然是好人战胜坏人,但这不是重点,本片最吸引我的是片尾李Sir对刘Sir说的一段话:“第一法则,做上司的永远不会追出来找下属,只有下属出来找上司”。
表面看这句话是说上司有至高的权利和尊严,不论对错都不应该对下属认错,但其实在片中这是一句反话,退休的李Sir对刘Sir这样说意在肯定刘Sir的工作能力。
结合到我们的工作实际中,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公司要上下团结,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第一句台词总结出二个字“谦虚”。
第二句:“你毫无实战经验,可是这一点反而成为你的优点,可以宏观的去看一件案子”。
这句话延伸的意义在于实践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因为有经验就过分自信,主观意断。
同样,没经验也不要紧,因为只要你够细心,够认真,努力全面的去做事,把公司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按原则办事,一定可以达到目地。
这句台词总结出二个字“努力”。
下一句是这样说的:“在不触犯法律和滥用了职权的情况下,警察部每一个部门,廉政公署,包括保安局,都成为你破案的工具”。
这句话阐释的是,工作不光要努力,还要有计划和方向,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公司每一个部门都有其重要的用途,不能忽视某一部门或某一职位,没有职位的高低,只有贡献的多少,学会激励同事、下属,用好的方式,对的态度安排工作和制作计划,从而形成团队的合力,充分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
这第一句台词总结出二个字“融通”。
再看下一句“我一直怀疑你的工作能力,是我太主观了”。
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不可以从个人角度,个人利益看待问题和排挤他人,先有集体利益,方有个人利益,个人感情不可以带到工作中去,公私要分明。
这句当然说的是“原则”。
最后一句“所有战争都是非必要战争”。
通过这句话透析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商场如战场”,不论公司有多强,做的有多大,都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打有把握的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最后我同样也为这句台词总结四个字“防微杜渐”。
寒战的观后感

寒战的观后感寒战的观后感【九年级观后感作文:《寒战》观后感】主旋律电影,其实每个国家都有,只是呈现出的风貌不尽相同,使用的手法、展现主题的方式跟国别、地区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意识形态。
我们见惯了本土直白的主旋律电影,因为缺乏叙事手法上的灵活性和人物塑造上的真实性,大多难以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多遭诟病。
主旋律电影完全可以拍得生动、贴近人心,甚至很商业。
不知道香港电影人是否受到过主旋律电影的困扰,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拍主旋律电影的主观想法,笔者看过的港片算不上很多,认真思考了一下过往的港片,没有发现哪部像《寒战》这样有如此浓重的主旋律气息。
对港片为求内地发行经常做两个结局的事印象深刻,当年《无间道》刘健明从电梯走出的一刻,他到底是被识破身份还是继续在警察局卧底?内地版是前者,似乎这种主旋律的处理才是善恶有报的最好诠释,而港版是后者。
也因此,内地版的故事被打了结,无以为续,而港版可以在人物命运上进行更深刻的探讨,发展成了《无间道》三部曲。
虽然给《寒战》贴上了主旋律的标签,但它一点都不难看。
影片走的是香港警匪片的路子,观众可以看到的正面交锋多数时候发生在警局内部,从一开始,影片就交待了警局各种分支机构的核心人物,他们在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以各自职务范围内的权力进行着制衡,并且一直在维护并宣扬着“香港是最安全的城市”这样的名号。
寒,即为冷,《寒战》里的正面交锋集中发生在人物之间,更清楚来讲,也即他们所代表的部门之间,同室不操戈,他们只在职权范围内彼此制约,从而影响决策走向。
首先,很佩服编剧对香港警察机构体制的熟稔;其次,通过全片的灌输,观者最终也可以得出香港警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权力机构内部彼此独立、相互制衡的判断,这是一种无形的灌输,在观看警匪较量、判断幕后主谋的愉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生发了出来。
牵涉其中的众多正面人物,除了克己奉公的正面形象以外,每个人身上也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或张扬或隐忍,各个不同,各个精彩。
寒战观后感精选

寒战观后感精选《寒战》是一部由郭富城、梁家辉和李治廷等主演的动作犯罪电影,影片剧情精彩,画面精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一起来看看吧!在电脑里搁置了许久的《寒战》,终于今夜做个了断。
其实是因为电影路人评价一直都不错,再加上明星云集,总想找个良辰美景焚香沐浴然后欣赏,其实现实是就着刚学会的番茄鸡蛋炒面搞定的。
这部电影看角色是警匪片,其实更像是一部男人间"权利的游戏"。
两位警署副处长在面临升职竞争的关键时候,以大香港为背景,以劫匪劫持警车为借口,明暗手段轮番上阵进行了一场"宫斗"大戏。
所以电影里面的警察和匪盗是一个身份下的两种面孔,演给不同的人看。
如今香港电影式微,从前的小打小闹高朋满座,现在一拍电影往往港星云集,眼花缭乱,好像努力维持《无间道3》那场回光返照的狂欢。
烟花那么灿烂,可背后是落寞。
可叹。
作为一个女汉子,男人间的权利相争真真比过家家怨妇间的宫斗戏强百倍,后者争的头破血流也就为一个把你看轻的男人,前者纵横捭阖图的是整个天下!这格局,这风景,即使风再大,那也要站在200多米高的警署大楼观景台上。
所以电影的框架设定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走心的,前半段梁家辉和郭富城两位老戏骨飙戏很爽,后半截李治廷、彭于晏明暗交替一波三折过瘾。
不过一部电影能成为经典,拿做饭类比的话,它还需要刚合适的配料以保证味道恰好的层次感。
可惜《寒战》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中间加了太多不相干的配角人物、情节,逻辑上有头没尾,观感会因为这些多余的琐碎丧失了中心流畅度。
比如开头酒驾的男子,比如莫名其妙逼供情报科总监等等。
其实反过头来想想,现在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双方都更多的聚焦于碎片化信息和表达,而其实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花时间铺垫起来的冲突。
演员演技都很棒!这个片子中那种同事的信任以及执法人员刚正不阿敢于反抗权威的精神打动了我,大到香港最有权力的人,小到一个小小的巡逻警察,全心全力服务于工作的态度是让人动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战》观后感
《寒战》通过一场并不复杂的绑架案,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人性与体制的博弈,为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成功与弊端提供了最直观的形象说明,权利、人性与体制都具有非常不可靠的特质。
那么说下个人寒战观后感吧。
权利、人性、体制这三者构成现代社会的重要方面,权利刺激人性为了自己而作出各种利己的举动,在前工业社会中对这种利己欲望的克制主要靠道德和社会舆论,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社会舆论的力量相对弱化(貌似众声喧哗,实则彼此消解),个体的利己主义行为则主要靠体制来制约。
一句话,前工业社会的主流观点相信人性是善的,所以只需要不断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即可,也有强大而固执的社会思潮在背书;而后现代社会的主流观点认为人性是可以光明正义利己的,所以单靠个体自觉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故需要体制加以制约。
编剧、导演陆剑青、梁乐民更多是通过李治廷饰演的张国标来实现对未来的信任,梁家辉显然是现实的保证。
对于以音乐为特长,以物理为专业的李治廷来说,踏进影视领域或许是一种偶然,当初凭《岁月神偷》一举斩获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和最佳电影歌曲两项大奖更多的是被看作是一种幸运,毕竟那是一种近乎本色的演出,许多人可以凭一部电影出名,但一辈子也就一部电影。
《岁月神偷》中的罗进一更多的是李治廷的自然原色,自己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
然而,《寒战》中的李治廷已经褪去了初出茅庐时的青涩感,尽管不是故事的主角,但
却是构成故事重要的一环,而与梁家辉、郭富城的同台飙戏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被关注度。
其实香港演绎界从来都不缺帅哥型男,远的自然如现在仍在场的老四大天王,这次《寒战》中就到场了两位;而近的则有后越之秀余文乐等,当然如果不那场风波,陈冠希应该也会被提起,当然由帅哥升级为陈老师的冠希现今更有名,但不是演艺。
之所以提起这两位,因为谈到《寒战》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自然是它与《无间道》的比较。
而除了对比当家演员之外,新人的比较也是个让大家都兴奋的话题。
相较而言,余文乐、陈冠希当初作为《无间道》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卧底,其青春帅气的形象对于充满暴力的黑社会与警察的斗争是一种缓释,让观众能从视觉的冲击中暂时缓和一下,当然两人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
对于新人而言,在众多大佬云集的电影里,只要表现正常就可以算及格。
然而,《寒战》中李治廷的表现却超出了观众的预期,可以说给了大家一份意外地惊喜。
在与郭富城、梁家辉的对手戏中,既没有新人的窘迫感,也没有为了突然对方的主角地位而刻意暗淡自己的锋芒,而是始终持一种淡定的自尊,甚至这种自尊中还有某种让人说不出的骄傲的成份。
就其所塑造的形象而言,张国标作为留美归来的公务员,其身上充满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但同时又有西方文化中特有的理性方式。
因而,这就使得这一形象既冲动又缜密理性,同时还有独特的想像力。
李治廷是主动过河的卒子,也是一盘很大的棋中的棋子,但更多是正义的化身。
从文化观念上讲,张国标推崇地是美式制衡政治,讲求法律的超然性。
因而对于警署内
的人事变动有着很强的警惕性,务必要求这种变动具有合法的程序。
同时,对于公务员本身,按照美国文化的基本理念实行有罪推定,即任何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在对待公职人员时必须首先假定他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规划自己的行动。
正是出于这种思维,张国标对于先后代理警署的两大巨头刘杰辉(郭富城饰)、李文彬(梁家辉饰)都不信任,极力想找出他们背后的阴谋手段。
同样,对于其他的相关警员他也是保持高度警惕,或许可以说,在他眼里以往象征正义的警察们都是一些不得不提防的对象。
这种阴谋论的思维让他无意之间成为破局的关键要素,通过与刘杰辉和李文彬的心理交锋战,李治廷向观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然,作为故事本身这两场心理战本身其实是并不符合程序精神的,作为一直推崇程序正义的张国标而言,自身的行动恰恰是对程序正义的反讽。
尽管故事揭秘之后确实让大家看到内部的黑手,而且也确实如张国标所猜想的那样,警司内部充满了各种利益的纷争。
但是,尽管他猜对了故事的结局,却没有猜对故事的主角,真正的斗争并没有发生在两位大腕身上。
而且,最后的揭秘方式与其说是程序的正义,不如说是科技的胜利。
通过《寒战》让我们认识了李治廷的实力和潜力,也让我们在思想深处感受到程序本身的重要性及其机械之处。
可以说,《寒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李治廷,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本身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