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的评价:后印象派画家被视为现代艺术 的先驱,他们的作品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表达, 为后来的现代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06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现代意义
对当代艺术的启示与影响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对色彩运用的创新,启发了当代艺术对色彩表达的探索。
后印象派强调个性表达和主观感受,对当代艺术中个体意识的表达有重要影响。
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与影响
简介:后印象派是印象派之后的一个重 要艺术流派,其艺术家们在绘画技法、 色彩运用和构图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艺术风格: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强调个 人主观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注重对物象 的变形和夸张,以及对色彩的运用。
代表人物:梵高、高更、塞尚等。
影响:后印象派对后来的现代艺术流派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表现手法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基石之一。
后印象派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拓展了绘画语言:后印象派强调色彩和笔触的表现力,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重视个体感受:后印象派画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对现代艺术中个体意识的崛起 有重要影响。 推动抽象艺术发展:后印象派对形状、色彩的独特运用,为抽象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启发现代艺术思潮:后印象派对形式和内容的探索,对后来的现代艺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印象派的作品多以自然风景和日常生活为主题,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而后 印象派的作品则更注重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主题较为深沉和抽象。
创作理念与追求的比较
印象派追求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印象派注重自然和客观的再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后印象派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表 达
后印象派注重表现内在精神和个 性
05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比较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一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风格特点?二、新课讲授课题一一印象主义绘画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
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
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
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
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
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 点彩画法。
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分析: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PPT教学课件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思考题
问题:印象派有哪些画家? 问题:印象派对美术史发展具有什么的重
大意义? 推荐书目
《印象画派史》(英国)约翰·雷华德 著 《梵高传》 (美国)欧文·斯通 著 《艺术家通信录》(美国)赫谢尔·奇普著
46
推荐书目 《印象画派史》(英国)约翰·雷华德 著
8
《福列斯---贝热尔酒吧》
9
《吹短笛的男孩》,
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 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 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 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 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 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 暗部,
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 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 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 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 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 三度空间的深远感。
《梵高传》 (美国)欧文·斯通 著 《艺术家通信录》(美国)赫谢尔·奇普著
47
21
玩纸牌的人 塞尚(法国)
22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23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 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 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 《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 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 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 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
15
16
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
17
18
红磨坊街的舞会
雷诺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说课稿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学问点,可能在学问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
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纳了情境法、嬉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踊跃性,同时将学生的留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一下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从而体会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通过探讨、观赏、情感体验等方式,驾驭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提高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养成对美术浓郁的酷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了解印象主义的、产生、开展,以及艺术特色。
理解印象主义在绘画史的历史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一)教法提问法、讲解并描述法一一通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问。
(二)学法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势必前提”,因此我主要采纳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索分析总结进展构思设计,即“直观感受法”、“效仿迁移法”。
六、说教学打算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七、说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授课之初,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带入情景。
引起学生爱好,有身临其境之感。
导入新课。
播放莫奈作品《印象•日出》视频短片,画面中旭日东升,渔船缓缓驶出,天水交融,大家看了作品后有什么感受?(烟雾迷漫,瞬息即逝)顺势导入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二)新课教学1.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导入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有了必须的思索。
由此切入主题。
师:画面中的作品就是闻名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提问:说说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出示作品《玩纸牌的人》画面中的主体是两个下棋的人,初看之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后印象主义有什么特点呢?又是谁的作品呢?学生答复,老师总结:凄凉与苦痛。
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那为什么这两个画派被称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呢?我们首先要了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风格。
1、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绘画多以神话、宗教、历史或贵族生活为题材。
2、虽然画家在创作前可能会到戶外写生取景,但他们都喜欢回到画室才進行绘画创作。
3、当时的画家除了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各自有不同的固有色外,绘画时还会在物体受光较少的部分加上黑色或褐色,以营造黑暗的调子变化。
在红色上加上黑色或褐色营造红袍下的暗面效果在手部加上黑色或褐色來营造阴影的效果这就是传统绘画的写实风格。
印象派就是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现状,走向了革新。
作品大多是在室外对景写生而成,突破了西方几百年来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习惯。
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1874年4月,莫奈等一批青年画家,在巴黎了借用一位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
这幅画就是其中的一幅。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所以完全要靠印象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他们,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这个画派随之诞生。
莫奈《鲁昂大教堂》1892——1933《鲁昂大教堂》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系列,都是差不多在教堂正面角度的地方画的,但是莫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去描绘不同光线下的鲁昂教堂,充分表现了印象派注重瞬间的感受,注重对光线的描绘,不同天气情况下,教堂呈现出这几种不同的色彩。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日 出 印 象
·
1872
, ,
,
, ,
,
,
多午 年 这物 所 进 达、 间 大象 谓 入 傍 , 概, 的 次晚 对 是在 “ 年 的的 同 莫不 组 代 描阳 一 奈同 画 , 绘光 干 晚时 ” 莫 。下 草 年间 , 奈 , 垛 作、 就 创 物 , 品不 是 作 体 画 中同 画 了 所 家 的的 家 若 呈 分 一光 在 干 现 别 个照 同 组 出 对 特下 一 作 的 在 色, 位 品 不 不 。所 置 , 同 同 比作 上 即 色 季 如的 , “ 彩节 多面组 ,的 幅对画 任早 画同” 职、 作一。 。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
莫奈 :克劳德· 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弗尔渡过。代表作 品有《日出· 印象》《干草垛》《阿尔让特伊大桥》 《阿尔让特伊的帆船》《鲁昂大教堂》《睡莲》
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
红磨坊街的舞会
雷诺阿
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
▪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 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 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 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 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后印象派从此诞生。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代表画家塞 尚、高更、梵高
《福列斯---贝热尔酒吧》
《吹短笛的男孩》,
▪ 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 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 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 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 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 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 暗部,
▪ 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 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 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 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 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 三度空间的深远感。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 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 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 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代表画家马奈、 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 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 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 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 出·印象》而得名。
保罗·塞尚
▪ 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 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 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 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 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 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 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 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 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设计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欣赏?评述1课时马小静教材在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分三个专题分别介绍“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是以这三个部分为主线,贯穿每个流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分析系统学习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相关内容。
, 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注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注重主观表现的。
2、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3、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并能加以辨析。
,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比较法辨析各绘画流派的风格特征2、学习把美术流派放在历史背景中去分析理解美术与历史的关系,更深刻解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变革的精神2、学习印象派逆流而上、绝路逢生的创业精神a) 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并且能够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b) 能够理解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末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为什么发生在19世纪末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老师:好的,讨论到此结束,我们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一下小组意见。
学生:印象派画家的画颜色更鲜艳……学生:印象派画家画的人没有传统画家画的像…………大家总结的非常好,但是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19世纪中期欧洲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但是到了19世纪末就180?大转弯转变到了印象派,是什么让它转变的如此迅速呢?想知道吗?好的,我们下面就来学习一下印象派的由来印象派的产生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第一,照相机的发明,照相机的发明达到了写实的极限,是对传统绘画的绝对挑战;第二,浮士绘传入欧洲,浮士绘的传入欧洲后,它艳丽的色彩主观的表现手法在在一定程度了引领了欧洲。
艺术家的向现代绘画转变。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印象派的由来。
首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印象派之前,欧洲的传统艺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2008-10-26 13:03:48 作者:江苏省南通中学艺术学科陈旭来源:网络文字大小:【大】【中】【小】[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 学生在欣赏印象派绘画的同时,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了解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2. 欣赏体会印象派中的三种不同倾向的风格,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三种倾向印象派绘画。
2. 感受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师: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至今令人难忘,那就是——?生:《千手观音》(异口同声)师:看来《千手观音》真的有很大的魅力啊!那好!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舞蹈片断)师:同学们都沉醉于优美的舞蹈中了,不过有件事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演员上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服装?生:黄色的、金色的。
师:那么为什么在舞蹈的过程中服装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呢?生:因为舞台灯光的关系。
师:对了。
物体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原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那么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物象的固有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位画家画的草垛系列组画。
(播放幻灯片,配乐《月光曲》)师:从刚才的欣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秦郭艳:黄色的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的照射下颜色发生了变化!师:在常人眼中,黄色的麦垛在这位画家的笔下竟然呈现出这样多的色彩变化,多么奇特的绘画风格啊!在十九世纪的画坛上,就出现了一批标新立异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印象主义。
而刚刚欣赏的草垛组画的作者就是印象派的领袖——莫奈。
那么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以及其后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各自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这堂课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19世纪西方绘画史上的这个重要的变革时代。
(出示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2. 讲授新课(1)印象主义师:1874年,莫奈与他的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们联合举办了一次画展。
画展中,他的一幅绘画特别的引人注目。
(展示《日出·印象》)师:请一组同学用很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觉和印象。
生:朦胧、虚幻、色彩很美、看不清、模糊、有意境。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能够得知有些同学并不是很喜欢这幅画。
而事实上这幅画在展出时也是备受嘲讽的,有人批评画家拿了一幅未完成的画来展出;有人甚至更恶毒,称这群年轻的画家是一群疯子。
师:其实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幅画,它真的是那样另类,不能让人接受吗?生:(略)师:这幅题为《日出·印象》的风景画用一种崭新的绘画风格描绘了港口太阳初升与水面的景色:水中反映着太阳和天空的颜色,水和天在朦胧弥漫的朝雾中融成一片。
水中的船只和远处的景色都处在若明若暗,似有似无之中,变化万千,给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
这在以前的官方保守古典主义的绘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也难怪一些人会觉得不习惯。
有一个美术评论家借用这幅画得标题,嘲笑年轻的画家为“印象主义”。
西方美术史上重要流派印象派的名称由此而来。
师:印象派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用一种崭新的绘画技巧来描绘他们眼中的美好事物。
在法国,有一座哥特式的卢昂教堂引起了莫奈的兴趣,他曾在三年内画了50幅卢昂大教堂。
同学们有了刚才欣赏草垛组画的经验,你觉得莫奈会怎样描绘这座教堂呢?生:我觉得他会用很多鲜艳的色彩来描绘。
师:庄严的哥特式教堂在他的眼中成为了一簇充满着色彩旋律的光的结晶,看了令人目眩。
建筑本身的结构似乎被一层厚厚的光所包裹。
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有其中的四幅,你们能不能将其按照某种顺序重新排列一下?生:(排列顺序)师:你为什么这样来排列?生:我是按照时间来排的。
第一幅是清晨,因为是一种带蓝的冷色调,还有一些朦胧感;第二幅是白天,有阳光的感觉;第三幅是正午,觉得画面很亮,光线特别强烈;最后一幅是傍晚,有晚霞照在上面。
师:说的非常好!组画的用笔看似狂放不羁,实际上是画家在长时间观察后才落笔的。
当画家完成卢昂大教堂连作时,视力几乎不能恢复。
师:法国作家莫泊桑在一封信中曾经记载了他所目睹的莫奈在绘制“连作”时的情景:“我常常跟随莫奈寻找他的印象……说实在,他不再像是画家,倒像是一个猎人。
孩子们给在他的后面,携带五、六幅取材相同,但表现着一天中不同时间和不同效果的油画。
他根据天色的变化,把这些画布接过来轮流地画着。
画家就这样坐在对象前面,等待着阳光和阴影……。
”可见莫奈的作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
师:好!我们再以浏览的方式欣赏一组印象派的绘画,在欣赏的时候,酝酿这样一个问题——印象派画家到底追求着什么?(幻灯片,音乐起)师:通过刚才分析与欣赏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我想大家应该对印象派的绘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现在我们结合大屏幕上的传统绘画与印象主义绘画的区别,你们能不能对印象主义绘画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
我们现在分成四组,在讨论时,可以拿出小纸条将讨论的要点记一记,最后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好!开始讨论!(讨论结束后,1—4组代表发言,给予掌声)师:4组代表讲的很好!印象主义绘画摆脱了精细刻画每一细节,尽力交待清楚自然万物形状的传统绘画的束缚,从画室内完全走出来,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觉放在首位,将画家对物体在光线中微妙色彩变化的感受和描绘作为其追求的目标。
就像4组代表讲的那样,印象派画家追求光与色的表现,从而使绘画发生了伟大的变革,具有清新、明亮、丰富多彩的特点。
但是这样的画真的就完美无缺了吗?生:通过与传统绘画比较,发现印象主义绘画的物体轮廓有些模糊不清。
师:在印象派画家看来,世界上的任何具体的事物只是传达光与色的媒介罢了。
物体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将对于光与色的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印象主义绘画不宜近看,宜乎远观。
这就是为什么刘海粟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举办自己深受印象主义风格影响的作品时,特地在展览会的说明书上规定:要离画十一步半的距离欣赏。
(2)新印象主义师:通过讨论总结,同学们对印象派的绘画的认识又加深了。
现在出现在屏幕上的这幅画叫做《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你们觉得它是印象主义的绘画吗?生:不是,是新印象主义。
师:哦?看来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了。
好的,我就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印象派。
生:(介绍新印象主义)师:很好,非常详细了。
同学们在了解了点彩派绘画的技法之后,能不能说说你对新印象主义的这种绘画方式的看法?生:我觉得用点画出来的画不会很清晰。
生:我觉得方式很机械,作画速度一定很慢。
师:对了。
这种机械的画法毫无激情与个性。
据说这幅《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整整花了画家一年的时间。
大家都说出了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优点?生:我想优点就是颜色很鲜艳吧。
师:对了,颜色不经调和,并列在一起,很好的提高了色彩的明度。
(3)后印象主义师:虽然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都突破了传统固有色的观念,以崭新的绘画技法表现着不断变化的光与色,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其绘画重形式轻内容的局限性渐渐引起了一些曾经拥护印象派的画家们的不满与反对。
他们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瞬间印象的描绘,而应该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
画史上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画家。
师:塞尚就是后印象派画家中极具代表性的。
他的静物画最能体现他的艺术追求。
如果将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与一幅传统静物画和一幅印象派静物画相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他的追求是什么呢?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生:(略)师:《苹果与桔子》是他油画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它既不同于印象派单纯以色彩对比取胜,以不同于古典派以平稳的构图和物体的质感取胜。
他曾说:“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幅画充分的展示了他的这一理念。
白色桌布与鲜艳水果的强烈对比,反衬出冷暖的色彩关系。
画中的物体在他的眼中都被概括成一些几何体,并有意进行艺术变形。
简洁的笔触、单纯的色彩、交错的线条组成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这里表现的再也不是可食用的水果,而是具有坚实、沉稳永恒的实体。
用色彩来造型,进行艺术变形,几何程式,正是由于他的这些艺术贡献深深的影响了现代派的绘画,所以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同学们是否有些审美疲劳了呢?现在调节一下,我请一位同学来完成这个拼图游戏。
生:(同学自告奋勇,一位同学40秒完成)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谁?生:凡高!师:看来同学们对凡高是非常熟悉的。
凡高也是后印象主义的杰出代表。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请一个同学简要的介绍一下凡高这个人。
生:(介绍)(大屏幕上出现一幅幅凡高自画像,音乐)师:在其坎坷的一生中,他只卖出过一幅画《红色的葡萄园》。
为了加深对凡高的认识,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凡高的影片。
(2分钟)师:在影片的最后提到人们把向日葵和所有可以找到的黄色的鲜花放在凡高的棺木上,为什么呢?生:凡高喜欢向日葵和黄色的花,画过向日葵。
师:世上有许多的花朵,比向日葵美丽,香味浓郁的花太多了,为什么凡高会这样热衷于描绘向日葵呢?生:向日葵像太阳一样象征着光明,画家这些黄色的花表达了他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说得好!这些融入画家情感的炙热的黄色,洋溢着生命的感觉。
师:除了《向日葵》,同学们还熟悉凡高的哪些作品?生:《星月夜》。
师:这幅画堪称凡高绘画中的精品,初中时已经学过,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在凡高所有的作品中还有一幅极其重要的绘画。
针对这幅绘画,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幅画描绘了哪些景物,你能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吗?(2)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幅画的用色和用笔有什么特点?绘画给你怎样的内心感受?画家借这幅画想要表达什么?大家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师:《麦田上的鸦群》是凡高自杀前的最后一幅油画作品。
在长条形的画布上,翻滚着浓云的天空,呈现深不可测的蓝色,鸦群只是一些浓重飞动的黑线构成,下面金黄色的麦田滚着波浪好像就要燃烧起来。
强烈的色彩与狂放的笔触,个人一种震动感。
麦田上的黑色的鸦群,远处的下坠的残阳,好像又不详之兆,凡高似乎预感到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并用画笔记下了这种忧伤与绝望。
终于,在这片恐怖而悲凉的土地上,画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师:在《向日葵》中,他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星月夜》,他表达自己内心的烦躁不安;在《麦田上的鸦群》中也同样得表达出自己的绝望、悲凉、孤独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