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合集下载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_CF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5-Fu_CF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紫杉醇脂质体(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生产, 规格 30mg/瓶 , 批 号 : 050501)135mg/m2, d1 给 予 , 溶 于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中, 静脉滴注(静滴)3 ̄4h; 亚叶 酸 钙 200mg, 静 脉 滴 注 2h, d1 ̄5 给 药 ; 5-氟 尿 嘧 啶 600mg/m2, 于亚叶酸钙给药后静脉滴注至少 4h, d1 ̄5 给药, 每 3 周为 1 个周期。第 2 周期化疗结束后 2 周 复查 CT, 判断符合手术切除标准的患者即进行手术。
CHEN Xiao-bing, ZHANG Bin, GAO Xiao-hui, et al.
摘 要: [ 目的]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 5-氟尿嘧啶(5-Fu)/亚 叶 酸 钙(CF)新 辅 助 化 疗 方 案 对 胃 癌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应用 TUNEL 检测凋亡率, SP 免疫组化方法检 测 增 殖 率 和 survivin、bcl-2 及 bax 表 达 情 况 。 [ 结 果 ] 给 予 新 辅 助 化 疗 后 胃 癌 细 胞 凋 亡 率 28.87%±3.05%, 增殖率 37.26%±2.06%, survivin 表达阳性率 43.08%, bax 表达阳性率 47.69%, 与化疗前相对指标比较( 13.76%±2.37%、56.17%±1.26%、72.31%和 23.08%) ,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结论] 以紫杉醇脂质体+ 5-Fu/CF 作为胃癌术前辅助化疗方案, 可以明显提高胃 癌细胞凋亡率和抑制其增殖率,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 survivin 表达和 bcl-2/bax 比例有关。 关键词: 胃肿瘤; 紫杉醇; 脂质体; 5-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242( 2008) 08- 0711- 03

药物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药物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药物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细胞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机制,对于维持组织内正常的细胞生长和分化至关重要。

药物作为影响细胞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会对细胞凋亡途径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药物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机制,并举例说明不同药物在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作用。

一、药物的直接调控作用1. 药物的抗凋亡作用许多药物通过直接抑制细胞凋亡途径中的关键分子,发挥抗凋亡作用。

例如,某些肿瘤抑制剂针对细胞凋亡途径中的Bcl-2家族蛋白进行直接抑制,阻断凋亡信号的传导,从而促进细胞存活。

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剂也通过干扰细胞凋亡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凋亡,达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效果。

2. 药物的促进凋亡作用另一些药物则通过直接刺激细胞凋亡途径,促使细胞进入凋亡状态。

例如,化疗药物顺铂通过与DNA结合,引起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类似地,某些植物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也可直接影响细胞凋亡途径,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

二、药物的间接调控作用1. 药物的抗氧化作用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例如,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通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

2. 药物的激活凋亡信号通路有些药物虽然不能直接调节细胞凋亡途径中的关键分子,但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来间接影响细胞凋亡的发生。

例如,激动剂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触发下游信号的传导,进而导致细胞凋亡。

这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常被使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不同药物的作用示例1. 阿司匹林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研究发现其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凋亡,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2. 顺铂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顺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复制和修复过程,引起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

化疗对癌细胞的伤机制揭秘

化疗对癌细胞的伤机制揭秘

化疗对癌细胞的伤机制揭秘癌症是指体内某些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失调,形成恶性肿瘤的一类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化疗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癌症的手段。

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达到减少或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然而,化疗药物对人体而言是有副作用的,对癌细胞的伤害机制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探讨化疗对癌细胞的伤害机制,从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和耐药性等方面来揭示。

化疗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伤害癌细胞。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在体内维持细胞数量的平衡,同时也是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重要手段。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细胞凋亡途径,如改变细胞内的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被激活。

此外,某些化疗药物还可以直接损伤癌细胞的DNA,触发细胞凋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的引起不仅可以减少癌细胞数量,还可以阻断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此外,化疗药物还可以通过损伤癌细胞的DNA来对其产生伤害。

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疗药物可以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导致DNA的断裂和损伤。

一旦DNA受损,细胞内的修复机制就会被激活,尝试修复DNA并维持细胞的生存。

然而,化疗药物可以加大DNA的损伤程度,使细胞无法及时修复,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

这种对DNA的损伤是化疗对癌细胞产生伤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癌细胞的耐药性也是导致化疗难以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癌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获得耐药性,从而可以抵抗化疗药物的作用。

一种常见的耐药机制是通过细胞膜泵质子位移,从细胞内将化疗药物排出。

此外,癌细胞还可以通过产生过多的解毒酶或异常表达药物靶点,来减少化疗药物对细胞的伤害。

耐药性的出现使得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大打折扣,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化疗对癌细胞的伤害机制是多方面的。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化疗药物可以直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通过损伤DNA,化疗药物可以阻断癌细胞的复制和修复过程,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与肿瘤诱导

细胞凋亡与肿瘤诱导

细胞凋亡与肿瘤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受控的自杀程序,可以使异常细胞死亡,保护正常组织的稳定性。

然而,许多肿瘤细胞中却存在着对细胞凋亡的异常反应,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了解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调控是防治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

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在广义上是指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是一种受控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细胞凋亡可由内部或外部信号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步骤引起,这些步骤包括细胞凋亡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分子。

而细胞凋亡通路又可分为内源性(线粒体依赖性)和外源性(细胞膜死亡受体(DR)依赖性)两类。

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的起始步骤是线粒体内的凋亡诱导因子(cytc)释放到细胞质中,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9,促进casp3的活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在外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中,是细胞表面的DR蛋白通过与其配体结合,从而激活信号转导途径,激活casp8,同样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信号分子包括Bcl-2蛋白家族、BH3蛋白、XIAP和SMAC等。

肿瘤细胞凋亡的异常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被广泛认为是维持机体稳态平衡并消除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凋亡信号通路出现了异常反应,导致肿瘤细胞的不死和增殖。

肿瘤细胞凋亡异常机制有很多,包括细胞凋亡通路上游因子、细胞凋亡通路主要组件和细胞凋亡自动消除负重(阻隔)等。

一般认为,肿瘤细胞凋亡异常是多因素、多环节的。

典型的减少凋亡信号的机制包括Bcl-2及其家族成员的过度表达、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分子发生变异等。

其次,凋亡信号传递途径下游的casp3和casp7的降低活性也会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此外,肿瘤细胞凋亡异常还可以通过p53信号传导通路、抑癌基因与Onco淋巴瘤抗原及其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凋亡自动消除因素等机制形成。

肿瘤细胞凋亡异常的治疗策略针对肿瘤细胞凋亡异常机制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肿瘤关键蛋白靶点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化学疗法对肿瘤的影响

化学疗法对肿瘤的影响

化学疗法对肿瘤的影响肿瘤是一种由恶性细胞组成的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化学疗法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疗法对肿瘤的影响,包括其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方面。

化学疗法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这些抗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肿瘤细胞,如阻断DNA合成、调控细胞周期以及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

其中,化学药物通过干扰DNA合成,从而阻断癌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抑制其生长和分裂。

化学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或消除肿瘤细胞,并防止其扩散到其他部位。

然而,不同类型的肿瘤对化学疗法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有些肿瘤对特定药物敏感,而对其他药物抗性很强。

因此,在制定化学疗法计划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化学疗法通常被用于治疗初期或晚期的肿瘤,或者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化学疗法还可以在手术前用于缩小肿瘤的体积,以便更容易进行手术切除。

化学疗法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患者需要耐心等待并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尽管化学疗法对肿瘤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脱发、疲劳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性的,并随着治疗的结束而逐渐缓解。

为了减轻副作用的发生和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采用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方法。

此外,化学疗法还可能对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

造血系统受损可能导致贫血、易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消化系统受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和食欲不振等问题,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导致感觉异常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症状。

在化学疗法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这些副作用带来的不适。

总的来说,化学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化学药物能有效减少或消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标。

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其中,以细胞凋亡调节为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细胞凋亡是人体细胞自行死亡的一种方式,而细胞凋亡调节则是通过控制这种死亡方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细胞凋亡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合理且必要的生理过程,它在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维持正常细胞生长发育表现出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调控细胞生命周期,避免某些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从而导致疾病。

而在某些病变状态下,机体失去了对细胞的控制,导致某些细胞不间断增殖,形成了肿瘤。

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酶的方式将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降解。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利用PARP等核酸酶来降解DNA,从而让损坏或代谢异常的细胞自行死亡并被排除体外。

二、近些年来,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三种方式。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抑制剂作用来干扰肿瘤细胞的DNA修复、结构调节和其他组成成分,从而扰乱肿瘤的生命周期和调整凋亡程序。

目前,常用的药物类别包括Bcl-2蛋白抑制剂、caspase酶抑制剂、核酸酶抑制剂等。

其中,Bcl-2蛋白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并激活细胞增殖;caspase酶抑制剂可以抑制caspase酶的激活并阻止细胞凋亡;核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DNA降解的程度,减少程序性死亡程度。

不过,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不可忽视。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毒性反应,损伤患者的肝、肾、心等器官,抑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防止药物的过量用于和副作用发生。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将特定的DNA或RNA序列导入细胞内,使用固定方式激活或调节凋亡程序。

与药物治疗不同的是,基因治疗更加直接且针对性。

它可以针对某种遗传缺陷或生化途径缺陷,从而调整凋亡程序。

而在基因治疗中,病理基础和重要的药物的基因在mRNA和物理化学参数等的特征,已经成为许多新型细胞目标药物研究中的重要参考点。

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关系

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关系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我毁灭的一种方式,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细胞凋亡具有自身调节和自我清理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死亡途径。

它在维持机体生态平衡、控制组织和器官大小、修复受损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一方面与细胞凋亡的异常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是通过自身遗传程序和调节因子的调节和控制来实现的。

这个过程包括细胞外信号(如TGFβ、TNF等)的诱导,及其调节因子(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等)的参与。

而且不同的细胞凋亡通路也具有特异性和重叠性。

例如,线粒体途径中的Bcl-2家族,在胚胎发育、淋巴细胞发育、神经细胞发育等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细胞凋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用一种通用方法来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

因此,在治疗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时,目前的策略主要是扰乱细胞凋亡通路的平衡,使其倾向于增加或减少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肿瘤在细胞凋亡方面的表现比较复杂。

一方面,某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和辐射等治疗手段比正常细胞更加抵抗,这种抵抗可能与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例如,许多肿瘤细胞都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控制因子来实现无限增殖。

另一方面,一些肿瘤细胞也可以利用凋亡途径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和生长。

比如,HER-2/neu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中,Bcl-2家族成员Bcl-x(L)可以保护肿瘤细胞免受细胞凋亡的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肿瘤细胞的细胞凋亡途径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等多个方面有关。

另外,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细胞凋亡途径,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在细胞凋亡途径中广泛存在的caspase家族,可以通过相应的药物来激活或抑制。

某些化合物(如TRAIL、alemtuzumab等)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入细胞凋亡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此外,一些化疗药物(如顺铂、紫杉醇等)也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凋亡途径,来达到治疗效果。

氟脲嘧啶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氟脲嘧啶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氟脲嘧啶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梁辉;陈国玉;俞学明;冯振卿【期刊名称】《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1(8)2【摘要】目的 :研究 5 氟脲嘧啶 ( 5 FU)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规律。

方法 :37例胃癌患者术前静脉滴入5 FU 150mg/ (kg·d) ,术中取胃癌组织标本 ,应用3′ OH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AI) ,与非化疗组比较。

结果 :术前应用 5 FU组总的TUNEL指数为( 13.6± 4 .2 ) % ,对照组总的标记指数为( 9.4± 6 8)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对早期胃癌的诱导作用强于进展期胃癌 (P<0 .0 5)。

5 FU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 :术前应用 5 FU辅助化疗可明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药物疗法;细胞凋亡;末端标记;胃癌;治疗【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冯振卿【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京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05【相关文献】1.顺铂和氟脲嘧啶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舌鳞癌的临床应用 [J], 曾贺;颜雨春;后军2.氟脲嘧啶脂质体注射液取代5-氟脲嘧啶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胃癌近期疗效的评价 [J], 刘巍;吕雅曹;王瑞琴;王力利3.抑制polo-like kinase-1基因表达对5-氟脲嘧啶及顺铂体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J], 兰斌;刘炳亚;陈雪华;瞿颖;张晓青;蔡劬;朱正纲4.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J], 刘集鸿;许岸高;沈剑刚5.5-氟脲嘧啶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J], 刘海峰;刘为纹;房殿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梁辉1,陈国玉1,俞学明1,冯振卿2(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21例胃癌患者术前静脉滴注52氟尿嘧啶150m g /k g ・d ,术中取胃癌组织标本,应用3′2OH 末端标记法(T UNE L )检测细胞的凋亡率(AI ),与非化疗组比较。

[结果]术前应用52Fu 组总的T UNE L 指数为(8.6±3.8)%,对照组总的标记指数为(5.4±2.6)%,差异有显著性(P <0.05);52Fu 诱导作用与细胞分化有关。

52Fu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术前应用52Fu 辅助化疗可明显诱导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药物疗法;氟尿嘧啶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01)04-0231-02T he E ffect of Preo p erative Chem othera py on Cell A p o p tosis in Advanced G astric CarcinomaLIANG Hui ,CHEN G uo 2y u ,Y U Xue 2m in g ,et al.(The Fir st A ff iliated H os p ital o f Nan j in g M edical Univ er sit y ,Nan j in g 210029,China )收稿日期:2001-03-27目前临床胃癌仍以中晚期为主,为提高胃癌的切除率,改善预后,临床上倡导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其中术前化疗受到广泛关注,术前化疗主要用于中晚期胃癌,而化疗药物对于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的途径。

体外细胞培养验证了多种药物和理化因素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术前应用52氟尿嘧啶(52Fu )诱导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国内未见报道。

本研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规律,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随机进入术前化疗组(术前化疗+根治术)21例。

化疗组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4.6岁。

对于肝肾功能异常,恶液质,未能根治以及重度贫血,年龄>70岁的患者不入组。

所有病人术前均经病理确诊,术后有病理诊断,临床资料完整,均为腺癌。

52Fu 应用方法:按150m g /k g ・d 计算用量,以0.25g 为最小剂量单位,静脉滴注至术前一天,病人最长滴注5天。

1.2DNA 原位末端标记法(T UNE L )[1]术中标本切下后即取癌组织,以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 。

试剂盒购自博士德公司,严格按说明操作。

1.3凋亡指数计算(AI )随机记数5个高倍镜的肿瘤细胞共500个,计算每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即凋亡指数(AI )。

1.4统计学方法各组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 检验。

2结果2.1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观察HE 染色下,凋亡细胞散在分布于胃腺上皮内,表现核固缩、碎裂。

末端标记后,凋亡细胞核呈棕色或棕褐色,多位于核膜上,或形成凋亡小体,部分胞Abstract :[Pur p ose ]T o stud y the effect of p reo p erative chem othera py on cell a p o p tosis in advanced g astric carcinom a.[M ethods]52Fu 150m g /k g ・d w as adm inistered intravenoul y p reo p eration 21p atients.T he a p o p tosis index of g astric carcinom a cells w as evaluated b y in situ T UNE L and com p ared betw een p re -and non 2chem othera py g rou p .[Results]T he AI w as (8.6±3.8)%in p re 2chem othera py g rou p and (5.4±2.6)%in controlg rou p .T here w as si g 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wo g rou p s (P <0.05).T he induction of a p o p tosis b y 52Fu w as associated w ith dosa g e and g rade.[C onclusions]T his stud y su gg ests that the a p o p tosis m a y be induced b y p reo p erative adm inistration 52Fu in advanced g astric carcinom a which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 pp lication.K e y w ords :g astric neo p lasms ;a p o p tosis ;dru g thera py ;fluorouracil[1][2][3][4][5]浆散在阳性。

胃癌术前化疗组总标记指数为(8.6±3.8)%。

细胞分化程度与诱导凋亡的关系,52Fu 用量与凋亡率的关系以及肿瘤浸润与诱导的关系见表1、2、3。

3讨论52Fu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胸腺嘧啶,破坏DNA 稳定性的作用,52Fu 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诱导程序性死亡而实现,探索52Fu 诱导在胃癌凋亡的规律,有助于指导术前化疗。

本研究显示52Fu 术前应用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率,而且52Fu 对分化较好的细胞诱导作用较强,对于分化差的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的诱导与非化疗组比较无明显增强(P >0.05),体外细胞培养证实[2]52Fu 诱导作用与凋亡基因bax 激活有关,在胃癌组织中,癌细胞分化越差bax 表达越弱,bax 表达阴性则化疗耐药明显[3],本组标本仍较少,但也表现出明显的趋势,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即恶性度越高化疗效果越差。

本组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诱导作用不同,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0.05),是否与化疗持续的时间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52Fu 诱导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本组当52Fu 总量>3.0g 时与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低剂量组与非化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Inadan [4]就裸鼠内移植胃癌细胞株进行52Fu 诱导,发现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增加,至48小时达38%凋亡率,不仅有总剂量依赖性也有时间依赖性。

提示临床应用52Fu 诱导凋亡应持续给药,而且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达到目的。

52Fu 半衰期10~20分钟,持续24小时滴注可能获事半功倍效果,是否有总量的上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众所周知肿瘤负荷与化疗效果负相关,即肿瘤越小,效果越好。

本组化疗显示肿瘤侵犯越深广,52Fu 诱导作用越弱,肿瘤细胞群是由敏感的和耐药的克隆混合组成,晚期肿瘤凋亡率低,考虑是否与耐药克隆增强有关;同时也说明肿瘤细胞自然凋亡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晚期由于肿瘤细胞自身凋亡基因的改变,外在表现为耐药基因表达改变,而早期化疗介入可能更有利于诱导凋亡,术前化疗可能阻断耐药克隆的发展,增加化疗敏感性。

也证实术前化疗对于残存的微小病灶诱导作用更强,有助于减少胃癌的腹腔转移与复发。

化疗中联合用药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5],不同药物在基因的不同表达阶段发挥作用,或者由蛋白至基因的反馈途径而相互影响,但多种药物术前化疗可能副反应增加,而对如期安全进行手术造成影响。

本组病人均能耐受化疗,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是主要的副反应,短期即可控制和恢复,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因此术前应用52Fu 是安全有效的。

术前化疗与术后化疗的作用和机理可能不相同,术前诱导癌细胞凋亡过程中,如何提高术前化疗的诱导作用,以及凋亡基因在凋亡过程中的改变,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Sasano H ,Y am ak H ,Na g ura H.Detection of a p o p totic cells in c y tolo gy s p ecim ens :an a pp lication of T dT 2m ediated dUT P 2biotin nick end labelin g to cell sm ears[J ].Dia g n C y 2to p athol ,1998,18(6):398-402.潘超,冯振卿,彭韬,等152氟尿嘧啶诱导胃癌SG C 2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20(3):163-165.M u g urum a K,Nakata B ,H irakaw a K,et al.p 53and Bax p rotein ex p ression as p redictor of chem othera p eutic effect ing astric carcinom a[J ].Gan T o K a g aku R y oho ,1998,25(3):400.Inadan T,I chikaw a A ,K ubota T,et al.52Fu 2induced a p o p to 2sis correlates w ith efficac y a g ainst hum an g astric and colon cancer x eno g rafts in nude m ice[J ].Anticancer Res ,1997,17(3c ):1965-1971.金懋林1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0,5(3):140-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