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终审稿)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终审稿)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终审稿)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是什么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与行政管理区别

(1)语义差异:

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的政策,注重的是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办公室管理。

公共管理包括公共行政的这些方面,强调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并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2)主体拓展不同: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狭义的行政机关。

公共管理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政府组织、政党组织、社会组织。其中,政府是核心部门,行政机关则是政府的核心。

(3)客体的细分:

行政管理把自己的管理客体定位于与私人事务相对立的社会公共事务(基于二分法)公共管理把客体细分为公共事务、半公共半私人事务(基于公共物品、混合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分类),这些事务需要多种主体共同管理。

(4)管理手段的不同:

行政管理:法律

公共管理:市场化

3、与企业管理的不同

(1)管理的主体不同。私人管理的主体是私人部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2)管理的对象不同。私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其私人组织内部事务,公共管理则不仅针对公共部门,也针对私人部门。

(3)管理的目标不同。公共管理是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目标多元化,私人管理主要所示私人利益目标,利益最大化。

(4)管理方式不同。私人部门主要是市场化方式,市场机制;公共部门则复杂得多,是政治议程,公共选择。

(5)管理运用的权力不同。一个是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一个是私权力,但具有自由竞争性。

4、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

(2)公共管理的客体: 一是社会公共事物;二是公共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

(3)公共管理的手段多样化: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4)注重管理外部环境,强调战略管理,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变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

5、公共管理为什么是一个整合的概念

(1)公共管理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公共管理在“什么”和“为什么”层面上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层面沿袭企业管理。

(2)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转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内涵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公共部门管理理念的根本变革。

6、公共管理力图解决的3个问题:

(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但要管的好一些。

(2)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

(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7、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般是指20c80s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有两方面,它们分别是经济学理论和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学理论:

管理主义对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管理作为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具有共通性,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则,既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

经济学理论:

以布坎南为代表,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c40s末,到60s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1)公共选择理论。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

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2)代理理论。政府是受托人即代理人,公众是委托书人。

(3)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为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部门角色及特征

1、市场失灵的表现

(1)公共物品供给失灵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免费搭车”、“公地的悲剧”

(2)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消除外部性的政府对策:外部性的内在化:补贴或收税费.

(3)信息性失灵

(4)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6)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2、政府的职能:

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社会资源配置功能

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理由是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完善。

参与方式:一是通过预算拨款直接提供国防等纯公共产品,或通过发放补贴与私人部门共同提供准公共产品;二是征税实现外部成本内在化;三是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或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规制。

(2) 收入再分配功能

市场机制所决定的收入分配是初次分配,其结果不能体现公平,还需要通过公共部门建立起再分配机制对这种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协调,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3) 宏观经济稳定功能

公共部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干预经济运行,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3、政府失败(政府失灵)的含义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4、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的政策偏差与低效率

一是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即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指政府做出决策的时限和效率的限制。

(2)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

(3)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4)寻租及腐败

寻租活动,是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谋取自身经济利益而对政府决策或政府官员施展影响,以争取有利于自身的现分配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5、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理性经济人假定

(2)缺乏竞争,没有动力(成本与收益分离)

(3)时滞效应

(4)有限理性

第三章公共管理主体—非营利组织管理

1、非营利组织含义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缩写为NPO)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和互益活动的社会组织。

也称为“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为NG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 )等。还有称“慈善机构”、“免税组织”、“基金会”、“公益团体”、“公民社会组织”等。

2、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的萨拉蒙归纳六项特征:

(1)正式组织:它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有一定的组织章程和制度。

(2)非政府性:在体制和组织上独立于政府之外,并不隶属于国家的政府和行政体系,是以契约为基础的自愿合作、独立自治的社会组织。

(3)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财产基础是基于捐赠的公益产权。但可收费,收入用于组织的基本运作,不得在出资者、经营者之间进行分配。

(4)自治性:自己控制自己的活动,具有内部治理程序,不受外在团体控制。

(5)志愿性:组织的、服务的、活动的志愿性。

(6)公益性: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3、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第一类:是依照法律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 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

基金会: 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各种民办的学校、医院、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社区服务中心(站)、职业培训(介绍)中心、研究所(院)、文化馆(所)、体育馆等。

第二类 (1)草根民间组织,包括:工商登记(企业)

(2)无法人地位(单位下属组织、社区公益性组织、农村非营利组织)

第三类:准民间组织(转型中的事业单位、业主委员会、网上社团等新型组织)

4、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历史因素在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中,志愿组织的成长比政府要来的更早

市场失灵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反映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政府失灵政府的行为必须获得多数的支持,而非营利组织能为少数人提供政府不愿意或未能提供的服务

社会多元需要社会许多改革发起于非营利部门,非营利组织在提高多元与自由主义的价值上扮演相当重要角色

团结一致非赢利部门是在诸多个人主义者的民主社会中,借着行为的整合表现团结一致的一种机制

5、非营利组织的功能

(1) 提供公共产品和物品,以弥补政府缺陷

(2) 促进经济增长,更合理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3) 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

(4) 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并弘扬互助协作的精神。

(5) 开展跨国界的活动,发挥非营利组织对国际事务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

6、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充分。非营利性组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和民主的发展程度,是公众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工具。据统计,我国每万人拥有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数量为家,美国为家,法国则高达家。

(2)功能角色混乱。原本代表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因为与权力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导致明显官方化和行政化。

上海:%的协会负责人由业务主管单位委托或兼职;湖北:某市有行业协会177家,党政机关干部在其中兼职的120家,占行业协会的68%,兼职干部244人(2006)

(3)经费不足。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非营利组织,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根据2000年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的非营利性组织将它面临的主要是经费不足。

(4)能力不足。能力不足一方面是筹资能力不足,有90%组织年支出额在50万以下,5%左右组织年支出额在1000元以下,年支出额在100万以上的组织不到2%。再者是自身素质不

足。第三是自身管理落后。内部管理缺乏规范,组织章程贯彻不到位,非民主化现象比较明显。

(5)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公众的需要。功能结构不合理:非营利组织一般分为政治型的(各种人民团体)、业务管理型的(各种行业协会)、利益代表型(代表某群体利益如企业家协会)、公益服务型(弱势群体保护协会)、文体联谊型(围棋协会)和学术交流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据调查表明,当前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术交流团体,占总数的48%,其次是业务团体,占28%,利益代表和公益型的分别占约6%,非营利组织的功能结构同社会总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公益服务团体所占比例较大

(6)政策法制缺陷

7、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措施(基于与政府关系)

(1) 鼓励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1.政府应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与作用,鼓励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应注意摆正自己与政府的位置

(2) 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营利组织发展

(3) 政府制定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

1.改革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制度

2. 取消“挂靠制”保证非营利组织民间性等特性

3.建立监督与评估政策

(4)非营利组织积极加强自身的建设

第四章公共组织管理

1、官僚制的含义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同时指的是政府的组织机构,是公共行政系统以效率为中心而进行的一种组织设计。它的宗旨是注重行政管理的效率、严密的组织设计、严格地依法办事、专业化的官员队伍。

2、官僚制的特征

(1)规范化:正式建立的持久而统一的规则系统。

(2)分工:有明确职权范围的行政机构。

(3)等级化:组织结构内部具有确定的权力职位层次,形成严密的指挥系统。

(4)考试录用:所有人员都经过培训、教育或正式考试的技术资格选拔。

(5)管理职业化:管理人员从进入,到认知过程及其退出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薪金根据

“地位”、职责(“等级”)而定,能够依靠这一职业生存。

(6)非人格化:“依法行政”、公私分明,“政治中立”。

(7)书面化:文书和档案管理。

3、官僚制的负面作用

(1)对规则和程序的过分追求,导致僵化,适应性差。

(2)严格的分工使工作枯燥,并增加协调困难

(3)信息失真,抑制下级的积极性

(4)非人格化使组织氛围压抑,成员间的疏远和不和。

(5)书面化导致公文旅行,信息流通缓慢

(6)形式主义

官僚制最初设计和使用的初衷是效率和公平,而历史的发展却使它成为效率和追求效率的最大障碍。再者,官僚制与民主之间存在一些冲突。

4、推动官僚制变革的影响因素

(1)技术变迁

(2)环境的急剧变化

(3)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4)第三部门的崛起

(5)人口构成的变化

5、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官僚制(官僚制过时了吗)

官僚制的产生背景与中国行政改革的环境具有相似性。休斯认为,一个社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首先是由该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其政治文化背景决定的,其次才是人们自觉选择的结果。中国行政模式的选择,必须要符合中国的行政环境。

即使在新公共管理盛行的今天,官僚制也仍有其存在的理由。

从组织结构看,金字塔型的层级是官僚制度最重要的特征。

从管理方式看,只要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的最重要的主体,行政管理就仍然是凭借政府的权力而施行的带有强制性的管理。

从组织文化看,现代官僚制强调法律,理性(法规)等,这些精神依然有其价值。

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官僚制,不足在于:

(1)缺乏现代理性精神,即法治精神、科学精神(理性、法律制度)

(2)离依法行政的要求尚有很大距离,人治色彩仍然浓厚

(3)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

中国行政模式:以官僚制为主的多元模式并存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6、企业型政府的反思

政府再造的指导思想是:以企业家的精神改革政府。

企业家就是运用创新创造出最大限度的效率和成果的人。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与效率

“企业型政府”是一种区别于官僚制政府、具有企业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动力理念的政府。

其核心特质在于:创新、为顾客服务、成本效率

重塑政府

——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

把企业家精神引入政府管理,树立"顾客至上"的新理念。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非划桨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竞争性的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讲究结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分权化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第六章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以政府等为代表的决策主体运用被赋予的公共权力区分社会利益需求,协调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方略。

2、政策问题的含义

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某种条件或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补偿。

3、公共政策的性质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2)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3)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4)公共政策的强制性与合法性

4、政策问题的认定

(1)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

(2)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与明显的政策需要。

(3)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因何产生

政府绩效评估缘于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弊端

自上而下命令式的管理

对程序而非结果负责

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性

政府拥有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

公众对政府的绩效没有发言权

政府不知道自己的绩效底线是什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新公共管理者认为有二:

一是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民营化应运而生。

二是实施绩效评估,把政府工作置于阳光和公众的视野下,使政府成为一个对结果负责和对公众负责的政府。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3、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多元性

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对于这些多元目标的选择和权重排序,往往受到价值观的左右和权力因素的干扰而难以形成共识。

(2)产出的特殊性

其一,政府的产出具有无形性。

其二,政府的产出具有间接性。

(3)劳动的密集性

政府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政府管理主要靠管理主体的劳动过程来实现,机器代替劳动的作用十分有限。

(4)评估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

评估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是导致政府绩效评估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评估内容上,重经济发展,轻社会民生服务。

二是从评估形式上,重绩效评估,轻绩效管理。

三是从评估主体上,重内部评估,轻外部评估。

四是从评估结果运用上,重评比评优,轻绩效改进。

五是从评估体系上,重指标体系,轻制度建设。

5、改进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思路

系统构建,把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再造的有力武器

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建设

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

进行组织再造,推动地方组织机能的变革

配套制度改革。

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

1、公共危机的定义

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它侧重于强调事件的规模和影响程度,是对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构成威胁。

2、公共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不确定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

(2)紧迫性:应对和处理行为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

(3)破坏性:对社会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公众性: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舆论高度关注

(5)传播性:不翼而飞,迅速传播,加重事态,添油加醋

3、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民航,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事故;工矿企业,建筑,机关事业单位发生的事故;水、电、气、油,通讯、信息网络;特殊公共设施事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对社会公众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疫情大事故;重大动物疫情等。

(4)社会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例,涉外突发事件,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

4、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5、应急管理的过程

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6、政府危机公关

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协调的方法去应对和化解危机,帮助组织控制事态、解决矛盾、处理纠纷、化解冲突、引导舆论、维持关系、争取支持、重建信心、挽回影响、重塑形象。

7、公共危机沟通的原则

第一,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

第二,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11);

第三,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

8、我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一案三制”建设: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

(1)应急预案体系:

国家级专项预案25件、国务院部门预案80件、省、市、企事业单位等

(2)应急体制: 2007年8月30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应急机制:预测预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决策处置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善后评估机制

(4)应急法制

第十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民营化含义

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包括营利和非营利)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

2、民营化的主要形式

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Contracting Out)、业务分担(Load Shedding)、共同生产(Co- Production)或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3、公共服务民营化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民营化使国有资产流失

使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失却

引发腐败问题

公共责任的缺失

裁员问题

4、如何防范

1. 树立民营化信心。这是实施民营化的最重要前提,否则,民营化过程注定会失败。

2.对全过程作出明确的责任分工。民营化是极端复杂的过程,需要权威、专家、资源。

3.对民营化项目设定清晰的目标。

4.选择合适的民营化形式。

5. 进行必要的立法改革。

6.为民营化过程设定清晰、透明的良好程序,包括竞争性招标、通告、标价和竞标者公示、监督等。

7.聘用职业评估专家,评估待售资产和企业的价值。

8.解除来自组织内部的阻力。通过允许内部成员与外部企业公平竞争,妥善安置被裁人员,设置再培训项目,保留养老金,提供社会保障,发掘成员的企业家潜能,帮助再就业等方法,善待组织内现有成员。

9.克服来自公众的障碍。民营化并不意味着一切由市场定价,还有其他形式,如必要时可对消费者提供的各种补贴。应努力消解公众对民营化可能伤害弱势群体的担心。

10.向公众普及民营化方面的知识。让公众了解什么是民营化,为何要实施民营化,民营化如何推行及可望解决的问题,民营化的长、短期效果如何,民众从中获得什么收益等等,获得公众的支持。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是什么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与行政管理区别 (1)语义差异: 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的政策,注重的是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办公室管理。 公共管理包括公共行政的这些方面,强调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并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 (2)主体拓展不同: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狭义的行政机关。 公共管理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政府组织、政党组织、社会组织。其中,政府是核心部门,行政机关则是政府的核心。 (3)客体的细分: 行政管理把自己的管理客体定位于与私人事务相对立的社会公共事务(基于二分法) 公共管理把客体细分为公共事务、半公共半私人事务(基于公共物品、混合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分类),这些事务需要多种主体共同管理。 (4)管理手段的不同: 行政管理:法律 公共管理:市场化 3、与企业管理的不同 (1)管理的主体不同。私人管理的主体是私人部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2)管理的对象不同。私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其私人组织部事务,公共管理则不仅针对公共部门,也针对私人部门。 (3)管理的目标不同。公共管理是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目标多元化,私人管理主要所示私人利益目标,利益最大化。(4)管理方式不同。私人部门主要是市场化方式,市场机制;公共部门则复杂得多,是政治议程,公共选择。(5)管理运用的权力不同。一个是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一个是私权力,但具有自由竞争性。 4、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 (2)公共管理的客体: 一是社会公共事物;二是公共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 (3)公共管理的手段多样化: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4)注重管理外部环境,强调战略管理,实现由向外的转变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 5、公共管理为什么是一个整合的概念 (1)公共管理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公共管理在“什么”和“为什么”层面上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层面沿袭企业管理。 (2)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转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涵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公共部门管理理念的根本变革。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知识点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1.选择,填空 (1)古典学派理论。弗里德里克·泰勒为代表。古典学派关注焦点是“效率”和“经济” (2)行为学派理论。梅奥著名霍桑实验,证实人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生产效率取决于士气高低,用“社会人”概念取代“经济人”,将非正式组织概念引入管理学。(3)决策学派理论。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开端。主张以满意取代最优。 (4)系统学派理论。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巴纳德认为,组织是协作的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联系。 (5)新管理主义理论包括:企业再造理论、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 (6)政府失灵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 (7)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得人。 (8)交易费用理论关注焦点: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 2.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的定义: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政府失灵的定义: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寻租的定义: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是用较低贿赂成本获取较高收益或超额利润的活动。 3.简答 1.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得人。它认为,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两个市场组成。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方法和基本假设统一分 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即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民主选 票寻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拆除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传 统壁垒。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集体决策理论,具有 三个规定性:集体性;规则性;非市场性。 2.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的重要差别(了解):① 经济市场交易私人物品,交易媒介是货币;政治市场交 易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选择媒介是公共选择 工具:投票、利益集团、代议制、政党、政府等。②市 场交易是在单个人和单个厂商间进行;政治市场交易是 在集团、政党间交易;③经济市场交易是自愿平等等价 交易;政治市场交易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强制性。 3.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启示(了解): ①用经济学方法和假设研究政治,建立严谨的有关政府 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学研究提供了经济学视野 和新的研究途径;②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过程得矛盾性、 投票制度的虚伪性、少数利益集团对决策过程操纵性的 分析引发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带来的种种弊端的 反思;③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改 革政治先改革规则、市场失灵根源是现行法律-政治规则 失灵,使公共管理从规则制度创新层面研究。 4.权力寻租与贪污腐败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权利寻租只是谋取经济利益,而贪污腐败还 有用权利帮助他人谋取非法利益和用权利压人。 2).寻租有可能合法,而腐败本身就是一种违法。 联系:.都是通过权利谋取经济利益。寻租可以导致腐败, 寻租是腐败的根源,所以就有了寻租性腐败。 4.案例分析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站 2007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为了缓解环境污染 问题,将在六里屯新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站。海淀区市 政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发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选址、 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规划意见书等已经获得有关部门批 准。方案公布以来当地居民强烈反对,担心垃圾焚烧产 生的二垩英会使环境恶化。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无法 实现二垩英德在线检测,更难做到超标后的及时处理, 同时对报告中的民意调查产生质疑。鉴于相关方面的强 烈反对,国家环保局建议该项目在进一步环评论证前予 以缓建。 阐释上述案例中体现了公共管理学的哪些理论? 1.利益集团理论 该案例中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利益集团:以环保局为代 表的主建方,和以当地居民为代表的反对方,主建方拥 有更强的势力,是地位特殊的行政机关,掌握行政资源, 拥有信息优势和专业的人员,能够很好的聚集本集团的 利益诉求,对公共选择有较大影响力, 反对方,人数上占优势,实际上人多力量小,在整个博 弈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主建方在相当程度上左右者着 项目的决策。 2.寻租理论 在本案例中,环保局官员掌握审批权,具有稀缺性和排他 性的垄断,这一特权所能带来的垄断利润正是一种租金, 各方会对此展开寻租。 3.委托一代理理论 环保局作为政府部门,扮演着市民的环境保护代理人的 角色。作为代理人的环保局拥有比居民更多的信息优势, 而居民相对地处于一种“无知”的状况,不能了解或不 能真实地了解实际情况。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环保局 有动机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夸大有利的信息,操 纵和影响着评估工作。正因为如此,此专家对环评结果 的表示质疑。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选择填空 1、以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 发表为标志,公共管理研究进入学科前期——行政学阶 段。 2、公共行政学科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是政府机构的运行 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政治与行政的关系。 3、罗森布罗姆认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取向 的多样性。它与私营部门管理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公共性。 4、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汇总

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控制导向转向公共治理。 2、以公民本位取代政府本位。 3、由内部封闭走向外部开放。 4、从追求效率转变为强调责任。 从“公共性”的本质内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传统社会学中公私概念只是反映了不同人群的集合状态或规模大小,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在其中的相对性和相应的占有形态和活动内容。作为现代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与国家及其职能的发展演变相联系,分权制衡和专业化分工已经奠定了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基础。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2、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 3、多元制衡与意志自主。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与实证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1、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适宜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参与社会治理 2、现代公共事务日以专业化和复杂化,促使政府部门需借助非

政府公共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管理任务3、人们对政府职能在认识上的转变,促成了公共管理主题的多元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对独立性、志愿公益性、非营利分配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 1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2消除各种外部效应3防止滥用垄断优势4客服信息不充分5保障收入分配公平6纠正不合理的偏好7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组织效率2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府体制改革3消除政府寻租和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公共权力(不同于私人权力)的本质特征:公共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垄断性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公共权力的授权必然伴随着公共责任的确定,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应该统一。如果公共权力偏离公共责任,就会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背离了公共利益目的,公共管理主题运用公共权力谋取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7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 A.60 B.70 C.80 D.90 2. 以下哪项不属于管理主义理论的主张? A.强调管理的重要性,让管理者对结果承担责任 B.进行明确的绩效考核,使其结果量化且可衡量 C.重视企业式的管理风格 D.分权化改革 3. 据井敏副教授所讲,以下哪项不属于新公共管理的优点? A.提供了新的理念 B.提供了新的方法 C.提供了新的用人理念 D.提供了新的机制 4. 以下那位美国总统曾指出,美国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财政赤字,但面临的更大的赤字是信任危机。 A.老布什 B.克林顿

C.小布什

D.奥巴马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据井敏副教授所讲,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包括以下哪些条件? A.全球化 B.信息化 C.“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崛起 D.西方政府面临新的困境 2. 新右派即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其核心要素是()与()。 A.政府 B.市场 C.个人 D.第三部门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崛起有关。 正确 错误 2. “共治”理念强调,公共管理不应该是政府一家的事情,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体都可以参与公共管理。 正确 错误 3. “改革决策程序,以多中心的方式安排决策机构”是管理主义理论的主张。 正确 错误 4. 信息化会影响政府的行为方式。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后答案

《公共管理学》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p4) 2、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生产管理计划担当流程学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p20) 3、“新公共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p17) 二、选择题 1、1887年美国学者(d)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p13) a。古德诺b。斯坦因c。泰勒d。威尔逊 2、德国学者(a)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p14) a。马克斯·韦伯b。古德诺c。法约尔d。赫伯特·西蒙 三、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担当流程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未分选的学科,它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是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和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3、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虽同属管理领域,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但二者在管理的目的、管理的限制因素、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绩效评估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4、“新公共管理”运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也就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彻底走出财政危机。 5、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基本研究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计划担当流程分析法等。 四、论述题 1.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要点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担当流程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供应链及采购管理内容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启示:论述要点:第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第二,把员工食堂就餐制度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政府内部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第三,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恶性膨胀的趋势出现,要求把政府预算与政府工作的绩效联系起来,对政府进行效能监督;第四,倡导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选择机械品质检验员知识导向的价值,即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企业家精神。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整理

二、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A.公共政策途径 B.企业管理途径(p25) 2.公共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公共服务包括通过公共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而提供的: 【1】基础公共服务 【2】经济公共服务 【3】公共安全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p6) 3.公共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1】将私人企业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但要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2】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但并不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与政府管理并不是等值概念。 【5】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原因有哪些? a.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公民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b.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c.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转变的促成。 2.现代国家政府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总统制政府【2】内阁制政府【3】委员会制政府 3.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有哪些? A.满足多元化的公共需求 B.满足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 C.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D.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E.促进公共道德建设简 1、市场机制的缺陷 【1】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2】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3】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4】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5】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二、简答题 1.公共安全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1】主体的多样性 【2】处置的时效性 【3】过程的阶段性 【4】手段的强制性 【5】技术的专业性 2.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 【1】灾害减除【2】防灾准备【3】灾害应急【4】灾后恢复 二、简答题 1.公共服务与民生的关系有哪些?(P186-P187) 1.民生是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与内容 2.公共服务是保障和发展民生的途径和载体 3.民生与公共服务统一于公共管理主体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有哪些?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P37) 答:三个阶段,即: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2、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P39) 答: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1) 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及活动特点,即:1、广泛性;2、针对性;3、中介性。二是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4、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P51) 答: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合理局面;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3、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 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P57) 答: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 6、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83) 答:1、利益选择性;2、目标指向性;3、权威约束性;4、功能多极性;5、动态发展性。 7、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P89) 答:1、问题搜索;2、问题界定;3、问题表述;4、问题感知。 8、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2) 答: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9、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P93) 答:1、确立政策目标;2、拟定政策方案;3、评估政策方案;4、择优政策方案。 10、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P96-98) 答:(一)政治因素分析: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再次,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二)行政因素分析:1、政策执行机构;2、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3、政策执行的资源。(三)沟通因素分析: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其次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第三要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 11、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P101) 答: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12、公共组织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P118-119 答: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组织目标;4、职能范围;5、机构设置;6、职位设置;7、权责分配;8、规章制度。 13、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20-121 答: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 14、公共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类型?P122-124 答:根据权力或职能的分配方式,公共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线式结构; 2、职能式结构; 3、直线-职能式结构; 4、矩阵式结构。 1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怎样的?P126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 2.(有差异或不同) 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 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8.(等级控制)(网络) 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