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讲解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讲解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讲解导语: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学科,通过使用各种影像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的情况。

循环系统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医学影像学在循环系统检查中的应用及一些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一、心脏影像学检查1. 超声心动图(简称超声)超声心动图是最常见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技术实施,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观察。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的大小、功能和血流速度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心脏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图像。

通过心脏MRI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心室壁厚度、心脏瓣膜情况等,对检测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有较高的准确率。

3. 电影式冠脉造影术冠脉造影术是一种介入性心脏影像学方法,用以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堵塞或狭窄。

医生通过将導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对比剂,然后通过X射线来观察动脉的情况。

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准确定位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措施。

二、血管影像学检查1. 血管超声检查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血管进行实时观察。

这种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技术,可以观察到血管的形态、血管壁的厚度、动脉硬化及栓塞等情况。

血管超声检查对于动脉硬化、深静脉血栓和血管瘤等疾病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 磁共振血管造影(简称MRV)MRV通过磁场和无创静脉注射的对比剂,可以对血管进行成像。

这种方法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的整体情况,对于检测静脉血栓、动脉瘤和其他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三、心肺功能检查1. 肺部CT扫描肺部CT扫描是观察肺部解剖结构和病变的重要方法。

通过肺部CT 扫描,医生可以观察到肺部的大小、密度和形态,对于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反映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循化系统的定义、常见技术、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与手术中的应用, 以及医学影像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循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心脏
结构: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功能: 循环输送氧合血液。
血管
结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功能:输送营养物 与废物、维持体内平衡。
医学影像学技术
X-线
循环系统疾病影像学特征
心绞痛
1. 局部心肌缺血 2. 胸痛、呼吸困难
心肌梗死
1. 大面积心肌缺血坏死 2. 剧烈疼痛、气短、恶心
动脉硬化
1. 动脉内壁增厚、变硬 2. 典型表现:斑块、钙化
医学影像学在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规划
手术支持
如心脏手术中用于评估心腔大小、 血流速度等,辅助手术规划。
如血管成形术中,可直接观察手 术情况,辅助手术进行。
术后观察
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通过 影像学观察是否搭桥成功。
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化技术
如AI、机器学习、自动化 等将在影像学诊断中大量 应用。
2 多模态组合技术
3 远程会诊
将不同影像学技术相结合, 获得更全面、更高质量的 影像。
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诊, 满足大众健康需求。
适用于诊断心血管钙化、肺部水肿。
CT
适用于诊断动脉硬化、肺血栓等。
超声
适用于观察血液流动、诊断心脏缺陷。
核医学
适用于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影像学Biblioteka 诊断中的应用1血管疾病
2
可帮助检测动脉性疾病、静脉曲张等。
3
心脏病
能够检测心脏大小、壁运动、心脏瓣膜、 室间隔缺损等。
其他疾病
辅助诊断肺栓塞、肺源性心脏病、高血 压等。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2)临床意义: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狭窄,二尖瓣关闭 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心室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示肺动脉段突出,相反搏动点下移。 ②右前斜位 示心前缘中、下段向前膨隆,心前间隙变窄。③ 左前斜位 示心膈面延长,室间沟后上移。④左侧位 示心前缘 与前胸壁接触>1/2。
2、临床意义:肺原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和心间 隔缺损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 特点:不停运动着的系统对影像学检查要
求很高,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包括:
普通X线、超声、核医学 、心血管造影 多层CT、MRI逐渐成为重要检查手段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一、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心普遍增大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主 动 脉 形 状 和 密 度 的 改 变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 超声检查 (三) CT检查 ( 四) MRI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正常心脏横轴位CT扫描
SVC T AOA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3、左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左心缘四弓,心底双密度,
心右下缘双心房,降主动脉左移,支气管分叉角加大。 ②右前斜位及左侧位 食管左心房压迹加深、移位与 脊柱重叠,分为三度。③左前斜位 主动脉窗变小。 (2)临床意义: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和部分先天性 心脏病等。 4、右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右下心缘膨隆,最突点位置 较高,右心房高>心高1/2。②左前斜位 右房段膨隆, 成角,长度大于心前缘1/2。 (2)临床意义:右心衰,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等。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试题习题集附答案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试题习题集附答案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试题习题集附答案一、单选题1、心脏右前斜位片主要观察左心房、肺动脉主干和右心室。

2、心脏左前斜位片主要观察左右室、房,左主支气管,左肺动脉。

3、指出测量后前位心胸比值划线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胸廓最大横径是胸廓内缘最宽处的最大距离。

4、复杂心及大血管畸形最佳的X线检查方法是心血管造影。

5、在侧位胸片上,心后下缘与食管前间隙狭窄或者消失,提示左房大。

6、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左心房增大的征象不会有心底部出现双重阴影。

7、指出右心房增大在心、大血管X线平片表现错误之处左前斜位右房段延长,超过心前缘长度一半。

8、左心室增大在心、大血管X线平片(各位置)的表现,错误的是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变窄、消失。

9、右心房增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右房增大多为室缺所致。

10、主动脉型心脏主要反应在哪左心室。

1.一房室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双心房增大是心脏增大的常见表现。

2.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时,常见的X线征象是心脏普大、左右房大、左室大、右室大和心腰凹陷。

3.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而左心室、主动脉及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病例多见于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征和肺动脉瓣狭窄。

4.肺淤血的主要X线征象是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缩小或正常;肺血管轻度增粗,边缘清晰;肺门阴影正常;肺野透过度增加。

5.急性肺水肿时,典型的X线征象为肺野透明度增加。

6.肺充血、肺淤血(含肺水肿)、肺出血、肺动脉高压是肺循环改变的常见病变。

7.只引起左心室负荷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体循环高压。

8.只引起右心室负荷增加的疾病包括阻塞性肺气肿、动脉导管未闭和贫血性心脏病。

9.一般不引起左心室增大的疾病包括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10.引起左心房增大的疾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

11.根据病例描述,女性患者的肺循环变化为肺多血。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讲解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讲解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讲解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在临床医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情况。

其中,循环系统是医学影像学中研究较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中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循环流动。

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返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它们承担着物质交换的作用。

二、医学影像学在循环系统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成像技术包括超声波、X射线、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循环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和相应的医学影像学应用案例。

1. 心脏病:心脏病是循环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如心腔大小、心肌运动、心脏瓣膜功能等。

通过分析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缺陷或病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动脉疾病:动脉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瘤等。

CT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的病变情况。

通过对血管造影图像的观察,医生可以判断动脉内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扩张等异常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循环系统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于静脉深部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检测和诊断血栓。

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医生可以确定血栓形成的位置、程度和相关组织器官的供血情况,以指导治疗策略。

4.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心脏畸形。

X射线透视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循环系统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循环系统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循环系统影像学知识点总结一、循环系统影像学概述循环系统影像学是以医学影像学技术研究和诊断循环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放射学、核医学等),可以对心脏和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诊断,为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二、循环系统影像学的常用技术1. 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波来对心脏和血管系统进行观察和诊断的一种影像学技术。

它具有无创伤、简便、快速等特点,成为循环系统影像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超声成像技术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可用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心肌和血管病变的诊断等。

2. 放射学放射学是利用放射线(如X射线、CT、MRI等)来对心脏和血管系统进行成像和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其中,X射线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狭窄、堵塞等情况;CT和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和血管结构信息,用于诊断心脏病变、动脉瘤等。

3.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对心脏和血管系统进行成像和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可以用于评估心肌灌注、心肌代谢、心脏功能等,对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三、心脏影像学的常见疾病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堵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梗死等的疾病。

在超声心动图中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运动异常、室壁厚度增加等,胸片或CT可以显示钙化斑块,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狭窄或者阻塞的情况。

2.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结构、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结构的异常、心室壁厚度的变化等,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肌结构和功能信息。

3.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包括狭窄、关闭不全等疾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到心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情况、瓣膜口的狭窄程度等。

胸部DSA 胸部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胸部DSA 胸部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体静脉 右心室 左心房
腔静脉 肺动脉 左心室
右心房 肺静脉 主动脉
肘静脉 肘静脉 肘静脉 肘静脉 肘静脉
循环时间
右心室
4秒
左心室
11秒
胸主动脉 12秒腹主动脉 源自3秒脑13秒观察方法
可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造影剂的充盈顺序 (二)解剖变化
分析造影所见时应注意它们的 形态、大小、位置及彼此间的相互 关系,特别要注意到它们在不同心 动周期中的改变。
右 颈 总 动 脉
右锁骨下动脉
右 头 臂 干
左 颈 总 动 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前 斜位
逆行性
升主动脉
DSA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 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 下动脉
左前 斜位
逆行性
升主动脉
右头臂 主动脉弓
DSA
干动脉 正片 positive
正位
胸 主 动 脉



逆行性

升主动脉
DSA
左冠状动脉 左圆锥支 左前降支 左室壁支
左旋支 左斜角支
观察结构
冠状动脉
左侧 正位
左冠状动脉 左斜角支 左旋支
右前斜位
左前降支
观察结构
左侧
左圆锥支 左室壁支
右冠状动脉 右后降支 左室后支
观察结构
冠状动脉
右侧
右圆锥支
左前斜位

观察结构


奇静脉
静 脉
股静脉插管
下腔静脉
右心房
上腔静脉
肺动脉脉
左肺
右 下 肺
右肺 动脉
主 动脉肺 动脉


干右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变
X线平片可见心脏增大和肺淤血等间 接征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瓣膜病变 的敏感方法。
心包炎
X线平片和CT可发现心包增厚和钙化 ,MRI可显示心包积液。
先天性心脏病
01
02
03
房间隔缺损
X线平片可见右心房、右 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可 确诊并评估缺损大小。
室间隔缺损
X线平片可见左右心室增 大,超声心动图可确诊并 评估缺损大小和分流情况。
二维超声心动图
实时显示心脏结构和运动 情况,评估心脏功能。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检测心脏内血流速度和方 向,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和 血管狭窄程度。
心脏声学造影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心 脏内血流信号的显示,提 高诊断准确性。
CT和MRI检查
CT检查
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重建心脏和血管的三维图像,显示 心脏结构、血管狭窄和斑块等病变。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过程包括麻醉、切口选 择、病变处理、缝合等步骤,需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介绍
预后评估指标包括生存率、复发率、生活质量等,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情况。
预后评估方法包括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或转移等病变。
•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是将不同影像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 诊断信息。未来,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在循环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精准医疗在循环系统中的应用:精准医疗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未来,医学影像学 将与精准医疗相结合,通过影像技术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D为LM 的直接延续,绕肺动脉干左缘沿 心脏的前室间沟下行,远端达心尖部,经心 尖切迹转向心脏膈面 NhomakorabeaLM
LAD DA
− 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 )
➢是左冠的另一分支 ➢沿左房室沟左行,绕心左缘(钝缘)至膈面,
终止于心脏左缘的左室后壁
➢平均内径3.5mm
正常影像解剖
• 主动脉CTA • 头颈部CTA • 下肢CTA • 外周血管CTA(肾动脉、上肢、穿支血管CTA等) • 冠脉CTA • 心脏CT(先天性心脏病) • CTV
头部CTA
颈部CTA
下肢 CTA
– 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 评价心脏的形态和结构 • 评价心功能(心脏电影成像) • 心肌灌注(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成像) • MRA(头颈部、主动脉、下肢、冠脉)
➢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之间的低密度度区内包 含淋巴结、脂肪和结缔组织
主肺动脉窗层面
Ascending A. SVC
Descending A.
– 肺动脉层面(pulmonary artery, PA)
➢左右主支气管横向走行
➢其上方的大血管从右至左为右上肺静脉(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 RSPV),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 MPA)及左右肺动脉,左上肺静脉(LSPV)
➢左心房位于主动脉根部及右心耳后方 ➢右心室位于前方 ➢左心室出现
左心房层面
– 左室流出道层面(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
➢左侧为左房、室,两者之间为二尖瓣 ➢右侧为右房、室,三尖瓣层面稍低 ➢中央为主动脉窦(sinus of aorta)及与此相连的
心脏结构MRI成像
心脏电影成像
心脏MRI延迟成像
头部MRA
颈部MRA
正常影像解剖
• 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 后前位胸片 (posterior anterior, PA) ➢心右缘: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右心房。 右心房构成心脏大血管右缘的下1/2;近膈 面处有时可见下腔静脉 ➢心左缘: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心腰);左心 室。心尖外侧低密度软组织影为心包脂肪垫
膜脂肪垫的衬托下为一光滑细线影,最厚不超 过3mm
左室体部层面
Ventricular septum
Atrial septum
平扫
增强
• 冠脉的解剖
− 主动脉冠状窦 − 右冠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右冠起自主动脉根部的右前窦 ➢沿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走行,然后沿右侧
房室间沟,绕心右缘(锐缘)转至心脏膈面 ➢起始部内径约4-5mm
主动脉根部
( va冠lsa状lv窦a 窦)
RCA
− 左主干(left main artery, LM)及左前 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
➢LM由主动脉根部左前窦发出,走行于肺动 脉与左心耳之间,到发出左旋支之前
✓右、左无名静脉(innominate vein)
主动脉弓上层面
BT
LCCA
LSCA
SVC
– 主动脉弓层面(aortic arch, AA)
➢主动脉弓由气管右前弧形弯至左后 ➢主动脉弓右前方为上腔静脉,其后方为气管前
间隙(pretracheal space) ➢胸廓两旁看见一对内乳动脉(胸廓内动脉,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摄片(X-ray film)
• 心脏X线检查的最基本方法 • 初步观察心脏形态、评价肺血多少,价值有限 • 右前斜位(服钡) • 左前斜位及左侧位,目前已较少应用
PA
RAO
LAO
LL
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其后方的大血管降主动脉,有时可见奇静脉( azygos vein)
肺动脉层面
Ascending A.
MPA
RSRPSVPV RSPV MPA
LLSSLPPSVVPV
Descending A.
Descending A. Descending A.
– 左心房层面(left atrial level)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
主动脉弓层面
LIMA
SVC
AA
Pretracheal space
– 主肺动脉窗层面(aortopulmonary window level)
➢气管左前方为上腔静脉,前方为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左后方为食管和降主动脉 (descending aorta)
左室流出道 ➢前室间沟、左右房室沟内的冠脉断面
左室流出道层面
LV LVOT
左室流出道层面
– 左室体部层面(mid of left ventricular )
➢四个心腔、房间隔(atrial septum)、室间隔( ventricular septum)
➢心包(pericardium)在低密度的纵隔及心外
• 正常心脏大血管MRI表现
✓心肌呈均匀中等,与胸壁肌肉信号类似 ✓心腔与心肌信号产生对比(白血和黑血) ✓心外膜脂肪呈线状高信号 ✓心包在T1WI和T2WI上均为弧形低信号
3 1
四腔心位 Four chamb6er
2
8
5 4 7
左室长轴位 Two chamber
左室短轴位 Short axis
四腔心位 Short axis
1. 左心室,2.右心室,3.左心房,4.右心房, 5.室间隔,6.乳头肌,7.房间隔,8.心包
正常影像解剖
• 正常心脏大血管CT表现
– 主动脉弓上层面 – 主动脉弓层面 – 主-肺动脉窗层面 – 肺动脉层面 – 左心房层面 – 左室流出道层面 – 左室体部层面
– 主动脉弓上层面(above aortic arch)
➢主动脉弓上层面
✓气管居中,气管前方大血管从右向左依次为上腔 静脉(superior vena cava, SVC)、无名动脉(头 臂干,braniocephalic trunk, BT)、LCCA(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SCA(left subcravicle arte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