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_下_考试试题及答案-2
物理化学2 参考试卷

药学本科《物理化学》下学期参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A 型题 每一题有5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等温、等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
A .等于零B .大于零C .等于E ΘD .随温度、压力的数值而变化E .不一定2.298.15K 时,实验测得苯巴比妥钠(NaP )、盐酸和氯化钠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00735 S ·m 2·mol -1、0.04262 S ·m 2·mol -1和0.01265 S ·m 2·mol -1,则苯巴比妥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
A .0.06262 S ·m 2·mol -1B .0.04792 S ·m 2·mol -1C .0.03732 S ·m 2·mol -1D .0.02626 S ·m 2·mol -1E .0.01313 S ·m 2·mol -13.当温度一定时,某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温度系数大于零,由此可确定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是 。
A .吸热B .放热C .不吸热也不放热D .先吸热后放热E .无法确定4.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是 。
A .大于1B .等于1C .小于1D .等于0E .不一定是多少5.金属电极、气体电极、汞齐电极可归类为 。
A .第一类电极B .第二类电极C .第三类电极D .第四类电极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6.电解CuSO 4水溶液时,当通过的电量为2F 时,在阴极上析出Cu 的量为 。
A .0.5mol B .1.0 molC .1.5molD .2.0 molE .2.5 mol7.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Cl α-无关的是 。
A .Zn(s) | ZnCl 2(aq) || KCI(aq) | AgCl(s) | Ag(s)B.Zn(s) | ZnCl2(aq) | C12(g) | PtC.Hg(l) | Hg2C12(s) | KCl(aq) || AgNO3(aq) | Ag(s)D.Ag(s) | AgC1(s) | KCl(aq) | C12(g) | PtE.A和B8.在298K时,电池Pb(Hg) (a1) | Pb(NO3)2 (aq) | Pb(Hg) (a2) 中,若a1> a2,则其电动势E 。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二)(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学年第一学期级专业(类)考核科目物理化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B(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 共7题13分)1、2 分(008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2、2 分(1032)对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T/p)S应等于:( )(A) V/R(B) V/nR? V/C V(D) V/C p3、1 分(1783)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
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B) A 杯高于 B 杯(B) A 杯等于 B 杯(B) A 杯低于 B 杯(B)视温度而定4、2 分(0675)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反抗恒定外压膨胀,该变化过程中体系的熵变S体及环境的熵变S环应为:()(A) S体>0,S环=0 (B)S体<0,S环=0(C)S体>0,S环<0 (D)S体<0,S环>05. 2 分(328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 + B(g) =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6. 2 分(1031)1 mol 范德华气体的(S/V)T应等于:( )(A) R/(V m-b)(B) R/V m(C) 0(D) -R/(V m-b)7. 2 分(1247)某物质溶解在互不相溶的两液相和中,该物质在相中以 A 形式存在,在相中以A 2形式存在,则和两相平衡时:( )(A) μA dn A =μA 2dn A 2(B) c A = c A 2(C) a A = a A 2(D) 2μA = μA 2二、填空题( 共10题22分)8. 5 分(3048)NH 4HS(s) 放入抽空的瓶内发生分解:NH 4HS(s) =NH 3(g) + H 2S(g)则分解反应达到平衡时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为___________ ,相数为_________ ,自由度数为____ ;在25℃时测得体系达到平衡时的压力为66.66 kPa ,若此温度时NH 3的分压为13.33 kPa ;要使NH 3和H 2S 的混合气体体系中不形成NH 4HS 固体,则应将H 2S 的分压控制在_____于_____ kPa 。
物理化学下期末试题

《物理化学》(下)期末试题闭卷考试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8分) 1.利用反应A B 生产物质B ,提高温度对产品产率有利,这表明( )A 、E a ,1> E a ,2B 、 E a ,1< E a ,2C 、E a ,1= E a ,2D 、不能确定两者的相对大小2.四种浓度都是0.01mol/kg 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小的是:( )A 、HClB 、CuCl 2C 、AlCl 3D 、MgSO 43.某反应速率常数k =mol -1·dm 3·s -1,则该反应为( ) A 、一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三级反应D 、零级反应4.在电解池的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 A 、标准电极电势最大的反应B 、标准电极电势最小的反应C 、析出电势最小的反应D 、析出电势最大的反应5.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连通管,在两端各吹一个大小不同的肥皂泡,当打开活塞两端连通,最后的状态为( )A 、泡1变大,泡2消失B 、泡1、泡2都消失C 、泡1消失,泡2变大D 、泡1、泡2大小相等6.当电流通过化学电源或电解池时,电极将因偏离平衡而发生极化,如下图。
则( )表示化学电源的阳极,( )表示电解池的阳极。
127.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1) H2(g) + 1/2O2(g) →H2O(l)(2) 2H2(g) + O2(g) →2H2O(l)用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A、E1=E2 K1=K2B、E1≠E2K1=K2C、E1=E2K1≠K2D、E1≠E2K1≠K28.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的水面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A、相同B、无法确定C、25℃水中高于75℃水中D、75℃水中高于25℃水中9.在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有着大小不等的两个小水滴,则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的现象是()A、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B、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C、大小水珠的大小都不变D、不能确定10.已知298K时,NH4C1、NaOH、NaCl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1.499×10-2,2. 487×10-2,1.265×10-2S·m2·mol-1,则NH4OH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是:()A、0.277×10-2S·m2·mol-1B、2.931×10-2S·m2·mol-1C、2.253×10-2S·m2·mol-1D、2.721×10-2S·m2·mol-111.已知连串反应A →B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得其最高产率应当()A、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B、增大反应速率C、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D、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12.往AgI负溶胶中分别加入浓度相同的NaCl、CaCl2、AlCl3电解质溶液,其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A、AlCl3>CaCl2> NaClB、CaCl2 >AlCl3>NaClC、NaCl >CaCl2> AlCl3D、NaCl>AlCl3> CaCl213.关于过渡态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渡态理论又叫活化络合物理论B、总反应速率由活化络合物转化成产物的速率决定C、反应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是分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D、活化络合物能量较反应物能量高,较产物能量低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反应的反应级数总是等于反应分子数。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题及答案(二)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02~2003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化学 试题 2003年7月3日说明:1、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不抄题。
2、考试时间为2.5小时。
3、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草纸上交。
注意: 答题时要列出详细运算步骤并计算出中间运算数值和最终计算结果.(玻兹曼常数k B =1.3806×10-23 J.K -1; 普朗克常数h = 6.6262×10-34 J.s;N A =6.023×1023; F=96500; 摩尔质量: O 16.00; Kr 83.80; He 4.0026)一、计算题 ( 共10题 100分 )(1). 10 分 (1636)已知 N 2分子的转动惯量 I = 13.9×10-47kg ⋅m 2,求1mol N 2分子在 25℃时各转动热力学函数G m (r ),F m (r ),H m (r ),U m (r ),S m (r )。
(2). 10 分 (1570)有1 mol Kr ,温度为300 K 、体积为V ,有1 mol He 具有同样的体积V ,如要使这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熵值(忽略电子运动的贡献),则He 的温度应多高?并用熵的统计意义解释此结果。
(M r (Kr) = 83.8, M r (He) = 4.0026)(3). 10 分 (5447)含有相同物质量的A, B 溶液,等体积相混合,发生反应 A+B=C, 在反应 1 h 后, A 的75%已反应掉, 当反应时间为2 h 时, 在下列情况下, A 有多少未反应?[1] 当该反应对A 为一级, 对B 为零级[2] 当对A, B 均为一级[3] 当A, B 均为零级(4). 10 分 (5416)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 ,在自然界树木中的分布基本保持为总碳量的1.10×10-13%。
某考古队在一山洞中,发现一些古代木头燃烧的灰烬, 经分析14C 的含量为总碳量的9.57×10-14%, 已知14C 的半衰期为 5700 a (年), 试计算这灰距今约有多少年?(5). 10 分 (5371)300 K 时,研究反应 A 2+ 2B = 2C + 2D 有下列实验事实:[1] 当按化学计量比进料时,测得下列数据t / s 0 90 217[B] /mol ·dm -3 0.02 0.010 0.0050[2] 当二次实验中 [B]0相同,[A]0增加一倍时,反应速率增大至 1.4 倍,假设反应速率方程为 r = k [A 2]x [B]y ,请求 x ,y ,并求算反应速率常数。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A. ΔU=Q V B. W=nRTln(p 2/p 1) C. ΔU=dT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A. 反应热B. 吸收的热量C. 焓的变化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A. 1/6.443B. (6.443)1/2C. (1/6.443)2D. 1/(6.443)1/2(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A. 1,1,1,2B. 1,1,3,0C. 3,1,2,1D. 3,2,2,2 ( )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A. i j n ,V ,S i )n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A. 1B. 0.75C. 0.667D. 0.5 ( )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
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C. 只得恒沸混合物D. 得纯A 和纯B( ) 9. 实验测得浓度为0.200mol ·dm -3的HAc 溶液的电导率为0.07138S ·m -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m (HAc)为A. 0.3569S ·m 2·mol -1B. 0.0003569S ·m 2·mol -1C. 356.9S ·m 2·mol -1D. 0.01428S ·m 2·mol -1( ) 10.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时,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液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升高,正吸附 B. 表面张力降低,正吸附 C. 表面张力升高,负吸附 D. 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正吸附( ) 11. 一体积的氢气在0℃,101.3kPa 下等温膨胀至原来体积的3倍,其内能变化是多少?(设氢气是理想气体)A. 0.4JB. 0C. 6JD.0.04J( ) 12. 已知反应CO(g)+1/2O 2(g)=CO 2(g)的ΔH ,下列说法中何者不正确A. ΔH 是CO 2(g)的生成热B. ΔH 是CO(g)的燃烧热C. ΔH 是负值D. ΔH 与反应ΔU 的数值不等( ) 13. 对于0.002mol/kg 的Na 2SO 4溶液,其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 ±=0.219是 A. 3.175×10-3B. 2.828×10-3C. 1.789×10-4D. 4×10-3( ) 14. 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A. 一定等于零B. 一定不等于零C. 一定大于零D. 一定小于零 ( ) 15.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 H 2S(g) K 1 S(s) + O 2(g) = SO 2(g) K 2则反应H 2S(g) + O 2(g)= H 2(g) + SO 2(g) 的平衡常数为A. K 2/K 1B. K 1—K 2C. K 1×K 2D. K 1/K 2( ) 16. 对于N 2和H 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没有生产NH 3),则 A. ΔU=0 B. ΔH=0 C. ΔS=0 D. ΔG=0 ( ) 17. 温度升高溶胶的稳定性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 ( ) 18. 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A. 101.3kPaB. 1013kPaC. 略高于101.3kPaD. 略低于101.3kPa ( ) 19. 在HAc 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 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 ( ) 20. 定温下气相反应K p 有什么特点?A. 恒为常数B. 恒等于K cC. 随压力而变D. 与体积有关 ( ) 21. 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 ) 22. 在一定量AgI 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的是 AA. La(NO 3)3B. Mg(NO 3)2C. NaNO 3D. KNO 3( ) 23. 接触角可确定固体某种性质,若亲液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是A.0=θ B. 90>θ C. 90<θ D. θ为任意角( ) 24. 混合等体积0.08mol ·dm 3 KI 和0.1mol ·dm 3AgNO 3溶液得到一溶胶体系,在该体系中分别加入下述三个电解质:(1) MgSO 4, (2) CaCl 2, (3) Na 2SO 4, 则其聚沉能力的大小为A. (1)>(2)>(3)B. (2)>(1)>(3)C. (3)>(1)>(2)D. (3)>(2)>(1)( ) 25. 298K时反应Zn+Fe2+=Zn2++Fe的E0为0.323V,则其平衡常数为A. 2.89×105B. 8.34×1010C. 5.53×104D. 2.35×102一、二、计算题:(共50分)1.(10分) A(熔点651℃)和B(熔点419℃)的相图具有一个低共熔点,为368℃(42% A,质量百分数,下同)。
物理化学下册考试题库精编版

第六章相平衡选择题1. 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A)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答案:C2. 一单相体系, 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 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 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答案:B。
F=C-P+2=3-1+2=43.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A) 1 (B) 2 (C) 3 (D) 4答案:D。
F=2-P+2=4-P,F不能为负值,最小为零。
当F=0时P=4。
4.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A) ΔS=0 (B) ΔG=0 (C) ΔH=0 (D) ΔU=0答案:B。
此为可逆过程故ΔG=0。
5. 以下各系统中属单相的是(A) 极细的斜方硫和单斜硫混合物 (B) 漂白粉(C) 大小不一的一堆单斜硫碎粒 (D) 墨汁答案:C。
6. NaCl(s), NaCl水溶液及水蒸汽平衡共存时, 系统的自由度(A) F=0 (B) F=1 (C) F=2 (D) F=3答案:B。
F=C-P+2,C=2,P=3,故F=2-3+2=1。
7. 如果只考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纯物质最多可共存的相有(A) P=1 (B) P=2 (C) P=3 (D) P=4答案:C。
F=C-P+2=1-P+2=3-P,当F最小为零时P=3。
7. 对于相律, 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相律不适用于有化学反应的多相系统(B) 影响相平衡的只有强度因素(C) 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系统的状态不变(D) 平衡的各相中, 系统包含的每种物质都不缺少时相律才正确答案:B8. 关于三相点,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答案:D9. 用相律和Clapeyron•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在每条曲线上, 自由度F=1(B) 在每个单相区, 自由度F=2(C)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 ΔHm(相变)和ΔVm的正负号相反(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任一点, 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都小于零答案:D10. 二组分系统的最大自由度是(A) F=1 (B) F=2 (C) F=3 (D) F=4答案:C。
物理化学下试题

《物理化学》(下)试题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 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一个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 )A. 离子数目,价数B. 离子移动速率C. 离子数目,移动速率D. 离子数目,移动速率和价数2. 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 )A. HCl与CuSO4; B. HCl与CdCl2;C. CuCl2与CuSO4; D. H2SO4与CdCl2。
3.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率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4. 25℃时电池反应 H2(g) + ½O2(g) = H2O(l) 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E10,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20是:( )A. E20 = - 2E10;B. E20 = 2E10;C. E20 = - E10;D. E20 = E10。
5. 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6. 在一个连串反应A →B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得其最高产率应()A. 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B. 增大反应速率C.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D. 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7.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8. 对临界胶束浓度(CMC)说法不正确的是()A. CMC是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B.在CMC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的变化;C. 在CMC前后溶液的电导值变化显著;D. 达到CMC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物理化学(二)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物理化学(二)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
题库2023年
1.电池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放电:(1)电流趋于零;(2)有一定大小的工作电流;
(3)短路。
则下列关于电池的电动势和端电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在三种放电情况下,电池的电动势相同,端电压不同;
2.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参考答案:
毛细管半径
3.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下,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为许多微小水滴,以下性质不
变的是:
参考答案:
表面张力
4.很稀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参考答案:
随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5.在液相进行的A和B之间的非催化反应,其反应速率不受惰性溶剂存在与
否的影响。
参考答案:
错误
6.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等于
参考答案:
7.反应物A在固体催化剂K表面上进行单分子分解反应,且A在催化剂K上
的吸附属Langmuir吸附。
据此可写出以A的消耗速率表示的反应速率方程,并判断:在压强很低或者反应物在催化剂K上是弱吸附时,反应表现为几级?
参考答案:
一级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的稀水溶液,能发生较强正吸附的物质是:
参考答案:
硬脂酸
9.设对行反应正方向是放热的,并假定正、逆都是元反应,则升高温度更有利
于增大正反应的速率系数。
参考答案:
错误
10.下列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越大,其半衰期也一定越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解:
1 1 1 1 ln 454 d ln 3 1 1 0.90 k A 1 x A 5.07 10 d
7
k1 E1 k 2 E 2 k1 k 2
五.计算题(第 1 题 20 分,第二题 10 分,本大题共 30 分) 解:(1) 正极(阴极)反应: 负极(阳极)反应:
Hg 2SO 4 s 2e 2Hg l SO 4 2- aq H 2 g 2e 2H + aq
4. 已知 LaCl3 溶液的浓度为 b mol·kg-1, 则该溶液的平均浓度 b±为( A. 27b B. 271/2b C. 271/3b
5. 溶液对溶质 B 发生吸附, 若 CB(表) < CB(内), 则( A. 称为正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C. 称为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B. 称为正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D. 称为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电池反应为: H 2 g Hg 2SO 4 s 2Hg l H 2SO 4 aq (2) r Gm zEF 2 0.6960 96484 134.31 kJ/mol
K exp zE F RT 6.35 1020
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 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二. 填空题(每空格 1 分, 本大题共 19 分) 1. 无论电解池或原电池,极化作用的结果都将使阳极电势 势 。 ;若此溶液 ,使阴极电
2. 对于质量摩尔浓度为 b 的 MgCl2 稀溶液, 其离子强度 I= 的离子迁移数 t(Mg2+)=0.36, 则 t(Cl-) = 3.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4. 物理吸附的吸附层数为: 和 , 化学吸附的吸附层数为: 。 。
四. 推导题(本题共 10 分) 1. 对于以下平行反应,生成 B 和 C 的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和 k2,所需的活 化能分别为 E1 和 E2,试推导总反应的活化能 E’与 E1、E2 的关系。
k1 A k2 B C
五.计算题(第 1 题 20 分,第二题 10 分,本大题共 30 分) 1. 电池 Pt|H2(100 kPa)|H2SO4(0.5 mol/kg) Hg2SO4 + Hg(l)|Pt 在 298 K 时的电动 势为 0.6960 V,已知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0.615 V。 (1) 写出阴极、阳极和电池的反应式; (2) 计算 298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以及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rGm; (3) 计算 298 K 时, H2SO4 (0.5 mol·kg1)水溶液的活度(H2SO4)、 离子平均活度 a 以及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
2. 298 K,101.325 kPa 下,以 1 A 电流电解 CuSO4 溶液,析出 0.1 mol 铜,需时间 大约是 ( A. 20.2 h ) B. 5.4 h C. 2.7 h D. 1.5 h )
3. 一半径为 r 肥皂泡, 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γ,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 A.Δp=γ/r B. Δp=2γ/r C. Δp=3γ/r D. Δp=4γ/r ) D. 271/4b )
a 0.122 0.154 m / m 0.794 1 1 mi zi2 0.5 22 1 12 1.5 mol/kg 2 i 2
lg Az z I ,不难求得 0.5 mol kg1
(4) I
根据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H2SO4 溶液中平均活度系数
+ m (CH3COOH)= m (H )+ m (CH3COO )
= m (HCl)+ m (CH3COONa) m (NaCl)
5
四、证明题(本题共 10 分) 证明:总速率: d[A]/dt = k1[A] + k2[A] = (k1 + k2)[A] = k'[A] (其中 k' = (k1 + k2) = Aexp(-E'/RT), ∵
湖南科技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下)试卷-2 适用专业:化工、应化、材料、生工、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26 分)
1.在同一测定装置中、同一实验条件下,0.0002 mol/dm-3 KCl 溶液的 Cl的迁移 数为 t(Cl),而测得 0.0002 mol/dm-3 NaCl 溶液的 Cl的迁移数为 t'(Cl),因两溶液 均为稀溶液,可认为两溶液中的 Cl迁移速率相同,那么 t(Cl)(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等于 )t'(Cl)
9. 按分散系统及其线度范围,可将分散系统分为: 三. 简答题(第 1 题 9 分,第二题 6 分,本大题共 15 分)
1. 指出下列公式的中各符号的含义,d/dc 与Γ的关系及其与正、负吸附等的关 系。
-
c d RT dc
2. 请 结 合 离 子 独 立 运 动 定 律 , 选 择 合 适 的 强 电 解 质 , 写 出 计 算 弱 电 解 质 CH3COOH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m 的表达式。
3
(4) 试根据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上述 H2SO4 (0.5 mol·kg1)水溶液的 离 子 平 均 活 度 系 数 , 并 与 (3) 问 中 结 果 比 较 并 分 析 {A = 0.509 (mol·kg1)1/2}。
2.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速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蜕变速率与放射性同位素 的数量成正比)。210Po 经蜕变生成稳定的 206Pb:210Po →
206
Pb + 4He。实验
测得 14 d 后放射性降低了 6.85%,试求 210Po 的蜕变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 计算它蜕变掉 90%时所需要的时间。
4
物理化学(下)试卷-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26 分) 1.D 12.D 2.B 13.A 3.D 4.D 5.C 6.D 7.A 8.C 9.D 10.C 11.A
o o
(3) 由 Nernst 方程
EE
o
RT aH 2 SO4 ln f H2 2F
fH2=1, 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得 a(H2SO4)=1.820×10-3
a 3 a ( H 2 SO4 ) 3 1.82 103 0.122
6
m v m m 3 12 0.5 0.794mol kg 1
0.0567
与(3)中得到的实验值相比有相当误差,主要是因为德拜极限公式只能在 I<0.01 mol·kg1 的稀溶液中应用,在题给条件下有较大误差。
1 1 1 1 k A ln ln 5.07 10 3 d 1 t 1 x A 14d 1 0.0685 t1 / 2 t ln 2 ln 2 137 d k A 5.07 10 3 d 1
6. 对于基元反应 A→P, 如果反应的半衰期与 A 的初始浓度成正比, 则该反应 为 ( )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A.零级反应
7.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这一现象的最佳解释是( ) A. 反应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 B. 阈能或能垒降低;
C. 能量超过活化能的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加; D. 反应历程改变。 8. 一个化学体系吸收光子之后, 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 ( A. 引起光化学反应 C. 发生无辐射跃迁 )
B. 产生荧光或磷光 D. 过程不能确定
1
9 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
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 C. D.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
10. 下面说法与 DLVO 理论不符的是: (
A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范德华力的总和 B C D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 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 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
5. 对于反应 N2+3H22NH3, N2 的消耗速率 v1 与 NH3 的生成速率 v2 的关系 为: 。
2
6. 通常的典型复合反应是指
反应、
反应以及
反应。
7. 过渡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要变成产物,总要经过足够能量的碰撞形成高 势能的 。 、 、 和 和 。 。
8. 促使溶胶稳定的三个主要原因为:
11. 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 : ( A. ) 电泳 B. 电渗 C. 沉降 D. 扩散 )
12. 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 ( A 沉降平衡 B 布朗运动 C 沉降电势 D 电导 )
13. 对于 Donnan 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C. 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势相同 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 B. D.
d ln k ' E' dT RT 2
又∵
d( k1 k 2 ) d ln k ' dln(k1 k 2 ) 1 dT dT k1 k 2 dT
k 1 dk 1 k 2 dk 2 dk 1 1 dk 1 2 k 1 k 2 dT dT k 1 k 2 k 2 dT k 1 dT
d ln k 2 1 d ln k1 k1 k2 dT dT k1 k 2
1 RT
2
1 k E1 k 2 E 2 1 2 RT 2 k1 k 2 RT
Hale Waihona Puke k1 E1 k 2 E 2 k1 k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