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走进历史的天空)

合集下载

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走进历史的天空)

开学第一课:导言课(走进历史的天空)

小寄语:
1
历史课,我们 站在同一起跑 线上!
2 过程决定结果!
3 相信自己!
4
我能行!
让我们共同努 力,开始历史 的旅程!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 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 非的能力。他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为 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 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讨论:历史=故事?
历史要求客观真实(“秉笔直书”);故事可虚构
也可以这样拆分:可以分成为his 和story两个英文单词, 它们意思就是“他的故事”。 “我的故事”一般不用“历史”表述,而称“自述”、 “回忆录”或“履历”。 所以history可能是真实历史,也可以是真实故事、真实报 道,但也不能避免是真实的谎言。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 —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唐太宗“三鉴说”----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 没,朕亡一镜矣!”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
怎样学历史?
1. 三核心六要素
What Why how
When
Where
Who
2. 基本思路
历史 规律 ——灵魂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史实 ——血与肉
4、方法建议(要求)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记: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4)写:做好课堂笔记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走进高中历史课件(共27张PPT)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走进高中历史课件(共27张PPT)

导言课
经过初中的学习,你知道这些图片表现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吗?
一、什么是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 ……
一、什么是历史?
所谓历史包含二层意思
①广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过去的事) ②狭义:人们对过去事实的一种有意识的记载(历史学科)
3、重练习:教辅资料
4、重考试:强化训练、月考、期中期末考
四、高中历史基本知识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史料:研究历史的材料



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 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 对历史现象的描述、记录 历史评价: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 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 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强调“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他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 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的行为的根源在 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 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革命史观(淡化):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特色,是革命史 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高中历史基本知识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见解: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对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件进行评价

翱翔在历史的天空——我的历史导言课设计

翱翔在历史的天空——我的历史导言课设计

遨游在历史的天空——我的导言课设计赵成梁巴蜀中学历史教研室一、设计原由:古希腊伟大学者柏拉图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时下人们也总是在说:“第一印象决定成败!”所以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第一堂课对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学生是否喜欢你,学生是否爱上历史课,第一堂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高一历史导言课,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等等。

同时,可以真诚地和学生沟通,真正地走进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学情分析: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科还不清楚,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副科,可有可无。

历史课只是由老师根据经验划出题目,学生背诵即可。

因此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认为是背书课,要么认为是故事课,根本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从历史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开始形成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类型,对一些事件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模糊认识。

这样我们应该利用他们在进入高中阶段初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真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老师;(2)使学生理解“历史”的概念。

(3)明确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趣味游戏导入,环环相扣,文史结合,在老师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讲解下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详细教案)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向心中的象牙塔发起冲击。

今天是咱们新学期第一堂历史课,咱们先来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一翻。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开心猜猜看,请同学们先来猜猜老师的“历史”。

猜对有奖哦!课件展示:1.甲子年出生;2.家乡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所在的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风花雪月”之称;金庸老先生的一部著名的小说中曾多次提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走进历史认识历史》导言课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走进历史认识历史》导言课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组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历史背景和主题,为后续的讲授新知做铺垫。
2.以历史故事、案例等形式,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引入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展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走进历史——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25张PPT)

走进历史——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 课件(共25张PPT)

三、如何学史?
推荐纪录片类
《 如 果 国 宝 会 说












100







西

走 廊
通 史



历史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个导览图。
普通人也是需要历史这个窗口的,它会让我们热爱 生活、保持对万物的好奇与喜悦。就像当我们在各 地游玩时,总是联想到课本上的种种,那种亲自印 证自己知识的喜悦与热爱让人很感动。
我希望你们也是,尽管现在困在小小的教 室里,但一定要记得走出去,在今后的道路中,能 去触摸、感受一下真正的“历史”,因此去热爱生 活,热爱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历史老师寄语
析,并运用可信的史 在空料的特间态努定联度力的系和重时中方现间对法历联事史真系物实和进
理性分析和客观
行观察、分析的意识
评判的态度、能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和思维方式
力和方法
(核心能力)
(核心方法)
唯物史观
学科核心素养 二、为何学史?
奴隶 社会 原始 社会
封建 社会
社会主 资本主 义社会 义社会
时空观念
——(汉)许慎《说文解字》
一、何为历史?
二手史料 (主观)
课本
报刊
历史文献 历史题材影视
1)按史料的类型 ①实物史料
遗迹、遗址、遗物等:古代建筑、家具 、衣物、钱币、老照片…… ②文献史料
公私文书、档案、文集日记、报刊杂志 、书信…… ③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对话录、 访谈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走进历史认识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走进历史认识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b.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历史学习。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体现个人思考。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共同提高。通过以上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形成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3.纠正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历史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1.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3.纠正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
4.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导言课 走进历史的天空

导言课 走进历史的天空

连横
世界伟人眼中的历史
1 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 回旋诗歌。 雪莱(英) 2.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
卡尔· 贝克(美) 3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列夫· 托尔斯泰 4.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莎士比亚
我眼中的历史
历史是用生命谱写的乐章,它有 大气磅礴的气势,也有气奄息息的 哀吟。
学会合作,才会双赢!
记忆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代,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咱们就将一个个的“攻克”这些个朝代里, 我们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下一节课,就 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这个时期咱们主要学 习分封制和宗法制,什么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什么要实行?结局怎么样?这些就需要同 学们课后自己试着去解决了馆 5.老师 ……
先是英国,这个号称日不落的帝国, 用万恶的鸦片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 大门,而后,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列 强开始了吞噬中国的一系列行为。最 可恨的是,连日本这个在东部飘荡的 小小的国家也妄想来分一杯羹。卢沟 桥事变,或者说,七七事变,1937 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全面的侵华的 战争……
伟人眼中的历史
分享故事
1、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 “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 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 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 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 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 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 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 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 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 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 “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高一开学第一课走进历史

高一开学第一课走进历史

预测未来
借鉴历史经验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历史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预测社会发展趋势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我们 可以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走向,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 战和机遇。
02
历史学习方法
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 、文章和资料,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历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 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培养批判性思考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需要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 对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分析、 评价和反思,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学会独立思 考,不盲目跟从他人观点,从而更好 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在分析和解释证据时,要注意证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 时要学会运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提高自己的 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
03
历史研究主题
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欧洲是欧洲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创 造了著名的中世纪文化 ,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代 表之一。
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达 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以及作 者的观点和论据,同时要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 和判断能力。
建立时间线
建立时间线是学习历史的另一个重要 方法,通过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 进行排列,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 的脉络和进程。
在建立时间线的过程中,要注意事件 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联,以及各个时 期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历 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
儿女都随父姓,而不随母姓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中国特有的族谱
蒋孝严以蒋家身 份桂林祭祖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
经济全球化
国际名牌进入中国…….
历史的价值:
• (二)历史记载,为日后争端提供依据。 • (三)探寻规律,借古鉴今,立足现实,少走 弯路。 • (四)国家及民族的共同记忆,凝聚力,给国 民以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
必 修 2
必 修 3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高中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新特点
一、教科书结构与编写体例 (一)单元(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 历史问题) (二)课(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 史问题) 二、导入部分 (一)单元导入 (二)课导入框 三、正文部分(宋体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 四、辅助部分(“链接阅读”“资料浏览”“页顶图片”等) 五、测评部分(“探究思考”、“材料阅读与思考”等) 六、探究活动课 七、附录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俄国十月革命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朝 代 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隋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约前1046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前202年——公元9年 公元25年——220年 220——280 266——316 317——420 420——589 439——581 581——618 618——907 907——960 960——1127 1127——1276 1271——1368 1368——1644 1636——1840(鸦片战争以前)
国历史朝代歌
•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 , , , ,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二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王朝至此完 , , , , .
--Francis Bacon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 之学使人善辩。 --弗朗西斯 培根
• 3、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 4、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需要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 5、管窥未来 借古鉴今----现实需要
哲人说:
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
技术告诉我们能做什么, 人文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 、 怎 样 学 习 历 史 ?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不同要求:
初中: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高中:
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
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 相互关联等
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的重点是历史 的本质以及其意义,当然历史的事件我们也要 牢记!!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是出发点,是基 础,是根本!!!
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特 点 : 专 题 史 、 中 外 合 编 必 修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新课程培养及评价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类 (二)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
二、能力目标
(一)获取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表达和辨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本册学习要点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 2、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 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i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grave;logic and rhetoric,able to contend.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姓氏、祭祖… )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鉴 赏 解 读 历 史 的 意 趣
品味——诗歌中的历史:
——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1、历史架起沟通桥----社会需要
• 陌生人交流时,喜欢找都认识的人为话题。
•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有共同的历史认同。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 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 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 行任何合理的考察; 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 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 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 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习 历 史 ?
一 、 为 什 么 要 学
华沙一跪使德国与欧洲各国实现了和解,日本首相坚持参 拜靖国神社使日本与亚洲各国关系紧张。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 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 狼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历史的价值:
(一)品味历史:人间处处是“历史”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邮票…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历史老师、 爱历史
课前预习(10——15分钟)+课中 (40分钟)+课后复习巩固(20分钟) 读:精读教材 记:动脑记忆、思考 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写:做好课堂笔记 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温:课后认真复习(提问)
程 历 史 体 系
三 、 认 识 高 中 新 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