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绿茶感官审评术语
绿茶品鉴术语

绿茶品鉴术语
1. “茶香悠长”,就像那悠长的思念,绵延不绝。
比如这款绿茶,闻起来那茶香,真的是悠长啊,让人陶醉其中。
2. “滋味鲜爽”,哇,这感觉就像是在炎热的夏天突然吃到一口冰凉的西瓜,爽到爆!像这杯绿茶,那滋味,鲜爽极了!
3. “汤色碧绿”,跟碧绿的湖水似的,清澈又迷人。
你看这杯绿茶的汤色,多么碧绿呀!
4. “口感醇厚”,嘿,那种感觉就如同品味着年份久远的美酒一样。
这款绿茶的口感,就是这般醇厚!
5. “回甘迅速”,简直就像是甜蜜的惊喜突然袭来。
喝了这口绿茶,回甘迅速得让人惊喜呀!
6. “叶底匀整”,整齐得好像是排列有序的士兵。
瞧瞧这绿茶的叶底,多匀整呀!
7. “香气馥郁”,跟那一大束鲜花的芬芳有得一拼呢!这绿茶的香气可真是馥郁啊!
8. “韵味十足”,就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让人难以忘怀。
这绿茶喝起来韵味十足呀!
9. “清新宜人”,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脸上。
哇,这绿茶真是清新宜人啊!
10. “醇和爽口”,像吃了一块爽口的薄荷糖一样。
这绿茶的醇和爽口真的很棒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绿茶品鉴术语真的很能准确地描述出绿茶的特点,让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绿茶的美妙之处。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绿茶及绿茶胚花茶审评术语

项目二绿茶及绿茶坯花茶审评术语一、绿茶及绿茶坯花茶干茶形状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
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和黄茶干茶形状。
紧秀:紧细秀长,显锋苗。
此术语也适用于高档条红茶干茶形状。
纤细:条索细嫩而苗条。
为芽叶特别细小的高档绿茶干茶形状。
挺秀:茶叶细嫩,造型好,挺直秀气尖削。
盘花:含芽尖,加工精细,炒制成盘花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多为高档绿茶之圆形造型。
卷曲: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为高档绿茶之特殊造型。
卷曲如螺:条索卷紧后呈螺旋状,为碧螺春等卷曲形名优绿茶之造型。
细圆: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
圆结:颗粒圆而紧结重实。
圆整:颗粒圆而整齐。
圆实:颗粒圆而稍大,身骨较重实。
粗圆: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粗扁:颗粒粗松带扁。
团块: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多数为嫩芽叶枯结而成,为条形茶或圆形茶中加工有缺陷的干茶外形。
黄头:叶质较老,颗粒圆实,色泽露黄。
蝌蚪形:圆茶带尾,条茶一端扭曲而显粗,形似蝌蚪。
圆头: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为条形茶中加工有缺陷的干茶外形。
扁削:扁平而尖锋显露,扁茶边缘如刀削过一样齐整,不起丝毫皱折,多为高档扁形茶外形特征。
尖削:扁削而如剑锋。
扁平:扁形茶外形扁坦平直。
光滑:茶条表面平洁油滑,光润发亮。
光扁:扁平光滑,多为高档扁形茶之外形。
光洁:茶条表面平洁,尚油润发亮。
紧条:扁形茶扁条过紧,不平坦。
狭长条:扁形茶扁条过窄、过长。
宽条:扁形茶扁条过宽。
折叠:叶张不平呈皱叠状。
宽皱:扁形茶扁条折皱而宽松。
浑条:扁形茶的茶条不扁而呈浑圆状。
扁瘪:叶质瘦薄少肉,扁而干瘪。
细直: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
茸毫密布、茸毛披覆:芽叶茸毫密密地覆盖着茶条,为高档碧螺春等多茸毫绿茶之外形。
茸毫遍布:芽叶茸毫遮掩茶条,但覆盖程度低于密布。
脱毫:茸毫脱离芽叶,为碧螺春等多茸毫绿茶加工中有缺陷的干茶形状。
二绿茶及绿茶坯花茶干茶色泽嫩绿:浅绿嫩黄,富有光泽。
也适用于高档绿茶之汤色和叶底色泽。
嫩黄:金黄中泛出嫩白色,为高档白叶类茶如安吉白茶等干茶、叶底特有色泽,也适用于黄茶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
绿茶术语

1、干茶形状术语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紧秀: 紧细秀长,显锋苗圆头: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卷曲: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细圆: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黄头:叶质较老,色泽露黄扁平:扁直坦平光滑:表面油润发亮挺秀:挺直、显锋苗、造形秀美细直: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粗松:显毫:芽尖含量高,并含有较多的白毫锋苗:细嫩。
紧卷有尖峰重实:条索或颗粒结以手权衡有沉重感,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
匀称:批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直呈直线状,不短不曲。
平直与比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
紧直:条索紧卷、完整而挺直。
紧实:紧结重实,嫩度稍差,少锋丰满。
雄壮与比同义。
肥壮:芽肥、结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
粗实与此同义。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与此同义。
松条:条索卷紧度较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鈍: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
下盘茶多,欠匀整。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指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茶叶粗松,一般指低级茶。
露梗:茶埂显露。
露筋:丝筋显露。
2、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差。
3、汤色评语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
鲜艳:肠色鲜明艳丽而有活力。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
深亮:茶汤深而透明。
明亮:茶汤深而透明。
明净与此同义。
浅薄:茶汤中物质欠丰富,汤色清淡。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绿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它具有清新、醇爽、清香等特点,经常被用于感官鉴定。
在绿茶的感官鉴定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感官审评术语,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绿茶的口感和香气。
1. 清新清新是形容绿茶的一个常用词汇,它通常用来描述绿茶的口感和气味。
如果说绿茶具有清新的口感和气味,就意味着它能够让人感觉到清爽、清凉和愉悦。
2. 醇厚醇厚形容绿茶的一个特点,它通常用于描述绿茶的口感。
如果绿茶具有醇厚的口感,那么它会让人感觉到质地厚实,口感浓郁。
3. 清淡清淡形容绿茶的一个特点,它通常表现在绿茶的口感和香气上。
如果绿茶具有清淡的口感和香气,那么它会让人感觉到轻柔、细腻和不浓不淡。
4. 柔和柔和是用于描述绿茶的口感和香气的一个术语。
如果绿茶口感柔和,那么它的口感会比较秀逸、轻柔,让人感到舒适愉悦。
笑容是形容绿茶清香的一个词汇,它能够表达绿茶清香的自然和愉悦。
如果说绿茶具有笑容,就意味着它的香气自然、细腻,有种温暖的感觉。
6. 清香清香是形容绿茶香气的一个词汇,它通常表示绿茶的香气清新、自然、回味悠长。
如果绿茶具有清香的香气,就意味着它的香气细腻、平衡和不刺激。
7. 草香草香是形容绿茶香气的一个术语,它通常用于描述绿茶香气中的青草气息。
如果绿茶具有草香,就意味着它的香气带有一种淡淡的生命气息和自然香味。
8. 果香果香是用于形容绿茶香气的一个术语,它通常用于表达绿茶的果香气息。
如果绿茶带有清新的果香,就意味着它的香气带有水果的清新和自然香味。
9. 浓郁浓郁用于描述绿茶的口感,如果绿茶具有浓郁的口感,就意味着它的口感比较浓烈,刺激性比较强烈。
细腻是一种用于描述绿茶口感和香气的术语,如果绿茶的口感和香气细腻,就意味着它的品质高,口感、香气都非常柔顺、细致。
名优绿茶审评

绿茶感官审评——名优绿茶←←←←CONTENTSTHE FIRST PART认识名优绿茶THE SECOND PART名优绿茶审评要点1、认识名优绿茶•定义•特征何为名茶?指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茶 通常分为三类:1.传统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2.恢复历史名茶(顾渚紫笋、阳羡茶等)3.创新名茶(金骏眉、安吉白茶等)有地方名茶、全国名茶之分名优茶应具有的特征1. 在同类茶中色香味形品质突出2. 产区自然条件优越(高山云雾)3. 茶树品种优越(独特、优良、稳定)4. 考究的加工工艺5. 历史传统名茶,见于文史记载,因其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名人名胜、传说等)为世人所知晓6. 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2、名优绿茶审评要点外形——三个一致:•形状:标准形态•规格:大小、长短、整碎、松紧、老嫩•色泽:绿、润色泽——三绿:•干茶:翠绿、银绿、苍绿、黄绿•汤色:黄绿、浅黄绿、绿•叶底:嫩绿、黄绿、嫩黄绿、鲜绿,忌青、暗、熟、黄 香气:自然芳香,花香、嫩香、毫香、清香、栗香滋味:鲜、醇、厚、回甘,协调性好,忌浓、苦、涩名优茶一般采用非对样评茶非对样评茶:不是对照某一参比样(实物标准样)来评定茶叶品质,而是被评茶之间比较评定品质优次的一种审评方法。
•评茶时虽没有实物标准样,但各类各级茶的品质特征及要求、品质优次的规律,评茶人员心中有数。
•一般茶类、花色、等级相同或相近的茶在一起比较优次,否则没有可比性。
项目权数(%)甲级乙级丙级外形25 嫩绿、翠绿、嫩,形状有特色黄绿、深绿、墨绿,嫩,形状基本有特色暗褐、陈灰、一般嫩茶汤色10 嫩绿、嫩黄绿、清亮黄绿、亮黄、深、暗、浑浊香气25 嫩、清、花、毫、嫩栗清香、清高、栗、高欠锐纯正、熟、足火滋味30 鲜醇、鲜嫩、鲜爽清爽、醇厚、浓厚熟、浓、涩、青叶底10 嫩绿、显芽,匀亮黄绿、明亮黄熟、青暗评分90-99 80-89 70-79名优(绿)茶的评比、评分标准•“权数”:各个品质因子中所处的主次地位,也就是各个品质因子得分占品质总分的百分比。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导言绿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拥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为了更好地评价绿茶的质量,人们通常使用感官鉴别的方法。
通过利用感官器官,如口味、嗅觉和视觉来评估绿茶的质量与特征,可以了解绿茶的香气、口感和外观等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绿茶感官审评时,有一些常用的术语被广泛使用。
这些术语旨在描述绿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的感官审评术语。
外观外观是评价绿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第一印象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外观审评术语:1.色泽:指茶叶的颜色,通常使用绿色来描述绿茶的色泽,好的绿茶应具有鲜艳的绿色。
2.整齐度:描述茶叶的形状和排列是否整齐,好的绿茶通常具有均匀的形状和排列。
3.均匀度:指茶叶的颗粒大小是否均匀,好的绿茶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
4.汤色:指绿茶冲泡后的颜色,好的绿茶汤色通常为明亮的黄绿色或者浅绿色。
香气香气是绿茶感官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绿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香气审评术语:1.清香:指茶叶具有清新、纯净的香气。
2.花香:指茶叶具有花的香气,如茉莉花香、桂花香等。
3.草香:指茶叶具有草的香气,通常是新鲜、清爽的香气。
4.果香:指茶叶具有水果的香气,如柠檬香、葡萄香等。
口感口感是绿茶感官鉴别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绿茶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口感审评术语:1.滋味:指茶叶的口感特点,通常使用鲜爽、浓郁、甘甜等词语来描述。
2.回甘:指喝完茶后口中余香的甜味,好的绿茶通常具有明显的回甘。
3.涩感:指茶叶在口腔中的涩感,好的绿茶应具有适度的涩感,不过分也不过轻。
4.口感浓度:指茶叶的口感浓淡程度,好的绿茶通常具有浓郁的口感。
结语绿茶的感官审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对绿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茶的质量和特征。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绿茶感官审评术语,包括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
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评价绿茶的质量和品质,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绿茶。
茶叶感官术语—茶叶审评通用术语

模块一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评茶术语是记述茶叶品质感官检定结果的专业性用语,简称评语。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褒义词,用来指出产品的品质优点或特点的,如外形的细紧细嫩、紧秀圆结挺直尖削、重实、勾齐等。
香气的芳香持久,清香、嫩香、花香毫香等,滋味的浓强、鲜爽醇厚等,汤色的清澈、红艳,叶底的嫩匀、厚实明亮等。
另一类属于贬义词,用来指出品质缺点的,如外形的松散、短碎、轻飘、花杂脱档,香气的低闷、粗青、烟气、异气,滋味的淡薄苦涩、粗钝,汤色的深暗、浑浊,叶底的粗老、瘦薄、暗褐等。
评茶术语有的只能专用于一种茶类,有的则可通用于几种茶类。
例如,香气“鲜灵”只宜用于茉莉花茶;“清香”适用于绿茶而不宜用于红茶;滋味“鲜浓”则可用于多种茶类等。
评茶术语有的只能用于一项品质因子,有的则可相互通用。
例如,“醇厚”“醇和”只适用于滋味,“柔嫩”只能用于叶底而不能用于外形,而“细嫩”则可通用。
评茶术语有的对某种茶属褒义词,而对另一种茶则属贬义词。
例如,条索“卷曲”,对碧螺春、都匀毛尖等茶都是应有的品质特征,但对白毫银针、湄潭翠芽等则属缺点。
又如“扁直”对西湖龙井、湄潭翠芽都是应有的品质特征,但对其他红茶绿茶则属缺点,“焦香”“陈香”“松烟香”对一般茶类均属缺点,但威宁烤茶又必须具有焦香,普洱茶和六堡茶的陈香味为其茶类特征,小种红茶以具有松烟香味为特点。
因此在使用评语时既要对照实物标准样来正确评比,又要根据各种茶类的品质特点结合长期评茶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标准来做出正确的结论。
我国茶类多,花色品种丰富,各类茶各种工艺、各种机具、各地产品、各个等级品质状况极为复杂多变,注释评语是项艰巨工作,要想得到非常完整、完全统的评语是较为困难的。
现将常用评语初步加以整理、归类和注释,供选用参考和研究。
项目一茶叶审评通用术语一、干茶形状显毫;茸毛含量较多。
同义词:茸毛显露。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一、各类茶通用术语(一)外形形状术语·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茸毫显露。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匀齐、匀衬。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平直。
·弯曲:不直,呈弓状。
·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卷紧而结实。
·紧直:卷紧而圆直。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雄壮。
·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松泡。
·松扁: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浑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条松而短碎。
·爆点: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二)干茶色泽术语·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色泽枯燥发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三)汤色术语·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暗:不透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绿茶感官审评术语,供参考
一、外形评语
细紧:条索细,紧卷完整。
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细长:紧细苗长。
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
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
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
扁片常出现在扁茶中。
扁瘪: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
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
糙米色:嫩绿微黄的颜色。
①用于描述早春杭州狮峰地区生产的特级“西湖龙井”的外形色泽,与茶叶的自然品质有关;②制作龙井茶在辉锅时温度过高,使茶叶色泽变黄,人为地形成糙米色,其品质欠佳,带老火或足火的香味。
嫩匀:细嫩,形态大小不一致。
多用于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
为避免重复,对同一只茶审评时,一般不连续使用。
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枯黄:色黄无光泽。
多用于粗老绿茶。
陈暗:色泽失去光泽变暗。
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
多用于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匀净: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
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
也用于叶底审评
银灰:茶叶呈浅灰白色,而略带光泽。
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
墨绿: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
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绿润:色绿鲜活,富有光泽。
多用于上档绿茶。
短碎:茶条碎断,无锋苗。
多因条形茶揉捻或扎切过重所致。
卷曲: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
粗老: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
用于各类粗老茶。
也用于叶底审
评。
粗壮:茶身**,较重实。
多用于叶张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毛糙:茶叶外形粗糙,不够光洁。
多见于制作粗放之茶。
如眉茶精制过程中,不经辉炒的茶叶,就显得毛糙。
松散:外形松而**,不成条索。
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重实: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
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二、汤色评语
明亮:茶汤清澈透明;叶底鲜明,色泽一致。
也用于叶底审评。
鲜明:新鲜明亮。
也用于叶底审评。
清澈:洁净透明。
多用于高档烘青绿茶。
黄亮:颜色黄而明亮。
多见于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的上、中档绿茶或存放时间较长的名优绿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黄绿:色泽绿中带黄,有新鲜感。
多用于中、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嫩黄:浅黄色。
多用于干燥工序火温较高或不太新鲜的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审评。
红汤:绿茶汤色呈浅红色。
多因制作技术不当而造成。
浑浊:茶汤中有较多的悬浮物,透明度差。
多见于揉捻过度或酸、馊等不洁净的劣质茶。
三、香气评语
嫩香:柔和、新鲜幽雅的毫香茶。
多用于原料幼嫩、采制精细的高档绿茶。
清香: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
多用于高档绿茶。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
似熟板栗的甜香。
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季节香: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
如秋茶香。
清高:清纯而悦鼻。
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高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海藻香(味):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中带有海藻、苔菜类的味道。
多见于日本产的上档蒸青绿茶。
也用于滋味审评。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
高火香:炒黄豆似的香气。
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
常具有高火香。
纯正:香气正常、纯正。
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
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烟焦气(味):茶叶被烧灼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道。
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叶时被吸收所致。
也用于滋味审评。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酸馊气:香气异味。
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
在红茶初制中制作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水闷气(味):陈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
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
也用于滋味审评。
生青:如青草的生腥气味。
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
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制的绿茶。
也用于滋味审评。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
多见于低档茶。
也用于滋味审评。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
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下档绿茶。
老火:焦糖香、味。
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
也用于滋味审评。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
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陈闷:香气失鲜,不爽。
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
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的制品。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
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也用于滋味审评。
四、滋味评语
茶味:指冲泡后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
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
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
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
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
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
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收敛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
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
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苦味:味苦似黄莲。
被真菌危害的病叶。
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
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
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
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部分有机物转化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
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
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如夏季的五级炒青茶,香气粗糙,滋味粗涩。
五、叶底评语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
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绿茶。
绿明:绿润明亮。
多用于高档绿茶。
柔软:细嫩绵软。
多用于高档绿茶。
红梗红叶:绿茶叶底的茎梗和叶片局部带暗红色。
多见于杀青温度过低、未及时抑制酶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质,沉积于叶片组织中。
芽叶成朵:芽叶细嫩而完整相连。
红蒂:茎叶基部呈红色。
多见于采茶方法不当或鲜叶摊放时间过长,以及部分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生熟不匀:鲜叶老嫩混杂、杀青程度不匀的叶底表现。
如在绿茶叶底中存在的红梗红叶、青张与焦边。
青暗:色暗绿,无光泽。
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绿茶。
青张:叶底中夹杂色深较老的青片。
多见于制茶粗放、杀青欠匀欠透、老嫩叶混杂、揉捻不足的绿茶制品。
花青:叶底蓝绿或红里夹青。
多见于用含花青素较多的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看了上面如此多的审评术语,是不是感觉要记的太多了评茶人员需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审评实践和交流,才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审评术语。
且部分审评术语能够在多个审评因子的表述中出现,部分审评术语可以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