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审评基本知识
茶叶鉴赏基本知识

茶叶鉴赏基本知识采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茶叶品质,是从事茶业基本功之一。
主要是应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审评。
审评包括:茶叶的外形和茶叶的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
一般称为感官审评。
1.确定茶叶外形茶叶的形状:扁平,卷曲,条形……干茶的色泽:绿色,白色……干闻香气:清香,浓香,异杂味……匀净度:匀整,干净,有无夹杂……2.确定茶叶内质的优次茶叶内质必须用开水冲泡,嗅香,品尝后方能确定。
香气:高低、长短、纯异、香型、有无异杂滋味:浓淡、醇爽、鲜涩、甜苦、有无异味汤色:颜色、光泽度、清浊度叶底:色泽、老嫩度、匀净度、有无夹杂物如红、绿茶的品质审评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
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二、香气:北方通称"茶香"。
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
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
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
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
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
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
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
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

浅析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技巧茶叶感官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品尝和嗅闻等方式对茶叶的色泽、香气、口感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
在进行茶叶感官评价时,需要了解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地评价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本文将对茶叶感官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浅析。
一、观察茶叶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是茶叶感官评价的第一步。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将茶叶放在白色的纸张上,对茶叶的外形进行观察。
茶叶的外形包括整体形状、叶片大小、叶片的完整度和茶叶的颜色等方面。
优质的茶叶通常叶片完整,色泽一致,叶片大小均匀。
而劣质的茶叶则叶片不完整,颜色不均匀。
观察茶叶外形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二、嗅闻茶叶香气嗅闻茶叶香气是感官评价茶叶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嗅闻时,应选择清淡的环境,将茶叶放在杯中稍微晃动后,贴近鼻子轻轻吸气,闻其清香。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
干香是指茶叶未泡水前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洗泡前香是指茶叶泡水前的香气,在茶叶泡水前可以用来判断茶叶是否有异味或异香;洗泡后香是指茶叶泡水后的香气,可以了解茶叶在水中释放出的香气特点。
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可以初步了解茶叶的香气特点和品质。
三、品饮茶叶口感品饮茶叶口感是感官评价茶叶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品饮时,应选择干净的杯具和开水,将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待茶汤冲泡完成后,用舌尖小口品尝,感受茶叶的滋味。
品饮茶叶口感时,主要要注意茶汤的醇厚度、回甘度、滑爽度和余味等口感特点。
优质的茶叶口感醇厚、回甘、滑爽,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口感单薄、涩涩的,没有余味。
通过品饮茶叶口感可以准确了解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特点。
四、评判茶叶质量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和口感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要看茶叶的外形是否整齐完整,叶片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其次要闻茶叶的干香、洗泡前香和洗泡后香是否清香丰富;最后要品饮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特点。
通过综合评判,可以准确的判断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主要包括外观评审、香气评审、汤色评审、滋味评审和叶底评审等几个方面。
1. 外观评审:包括茶叶的外形、色泽、大小、整齐度等方面的评价。
2. 香气评审:评价茶叶的香气是否纯正、浓郁、持久等。
3. 汤色评审: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包括清澈度、色泽等方面。
4. 滋味评审:评价茶叶品尝后的口感、滋味、醇厚度等。
5. 叶底评审: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叶叶底,包括叶底的完整度、颜色、厚薄等方面。
这些感官评审方法需要通过专业的茶叶评审师进行,通过他们的专业评审,可以得出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茶叶感官审评基本知识

茶绿色,红茶红茶、青茶绿叶红镶边等
等。
(一)外形常用术语
1、披毫:用于茸毛多的芽茶和细嫩的名
优绿茶。
2、细嫩:紧细,芽叶幼嫩。
3、细紧:条索坚细完整,用于高档条形
生产日期、取样日期和取样者。供审评和抽样用。
(三)注意事项 1、取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质量、堆放 地点等有异样情况,应增加取样件事或停止取样。 2、天气异常,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或周围有 异味时不宜取样。
六、审评方法
审评方法分对样评茶和非对样评茶二种。 确定是否符合标准样的等级、花色。该方法 用于茶叶的收购、加工和出口。
4、光线充足,均匀,不能有太阳光直射。 在自然光不足的阴雨天可用人工光源补充。 即在评茶台上方安装3-4支并联40瓦日光灯。 光源与台面距离1.0-1.2米。干评台照度不应 低于1000lx,湿评台照度不低于750lx。 5、审评室应安装空调设备,以便调节温
湿度,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清鲜。
6、室内温湿度 室温要求在15-28℃,太高太低均会影响 评茶人员的灵敏度。
(二)评茶方法 1、把盘,包括筛、收、抓三个过程。取 具有代表性的茶样(150-200g)置茶样盘内, 双手均匀地筛,使茶叶均匀旋转,再将茶叶 收拢,呈馒头形,用手一把抓起,可看出茶 叶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茶叶粗松轻飘, 称面张茶;中层大小轻重均匀称要档茶;下 层碎末茶多,称下段茶。要档茶比例大,正 茶多,要档茶比例小,称脱档,外形质量差, 精制率低。
2、环境必须安静,无噪音,要求音响
在60分贝以下。 3、审评室四周(5米以内)不宜种植乔
木型的大树和香花,以防室内光线暗淡和香
茶叶审评基础花茶审评

茶叶审评基础中级班一、基本概念(一)、茶叶感官品质。
是指茶叶鲜叶(茶青)加工成成品茶后所表现出来的色、香、味、形品质。
(二)、茶业感官审评。
是指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
二、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一)、审评室的环境条件审评室是指供茶业品质感官审评的专用实验室。
茶室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米。
01、室外环境:安静;无污染、无异味;地势干燥;房间取南北朝向,朝北向开窗(也就是阴面房间),窗外空旷,光线充足。
02、室内环境:安静(室内噪声不得超过50dB);干燥整洁;空气新鲜流通;光线充足,明亮(窗宜大);室内墙壁和天花板应刷成白色。
有条件的安装空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27℃)和辅助照明设备(白炽灯强度不低于700lux灯光)。
(二)、设备条件(用具)01、干评台。
是评定茶叶外形的工作台。
高900mm,宽600mm,长短视审评室大小及日常工作量而定,台面漆成无反射光的黑色,靠北窗口安放。
02、湿评台。
是评定茶叶内质的工作台。
高850mm,宽450mm,长1500mm,台面漆成无反射光的乳白色,安放在干评台后1m左右,前后平行。
03、审评盘、匾评茶盘。
白色,正方形(长方形)边长240mm,边高33mm(边长250mm,边宽160mm,边高35mm),用无气味的木板、亚克力板或胶合板制成。
样茶匾。
用竹编成,圆形,直径500~1000mm,边高40mm,用于毛茶的审评。
叶底盘。
黑色正方形小木盘看精茶(边长100mm,边高15mm)或白色长方形搪瓷盘看毛茶和名茶(边长200mm,边宽130mm,边高20mm)。
04、审评杯碗审评杯碗为纯白瓷烧制,各杯碗的厚薄、大小和色泽要求一致。
标准审评杯碗(适用于红、绿、黄、白成品茶及花茶):杯高65mm,内径62mm,外径66mm,容量为150ml。
杯盖上有一小孔(放在杯柄位置),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锯齿形的小缺口。
碗高58mm,内径94mm,外径98mm,容量为200ml。
茶叶感官审评

3.协同效应和颉颃效应
若2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使感觉效果 超过各自刺激的感觉叠加的水平,这种现象 称协同效应,也称相乘效应。
若2种以上的刺激综合效应,产生与协同 效应相反的感觉效果,称为颉颃效应。
例如,在l%食盐溶液中添加0.02%的谷 氨酸钠,在另一份l%食盐溶液中添加0.02 %肌苷酸钠,分别品尝这2份溶液时,都只有 咸味而无鲜味,一旦2份溶液混匀后再品尝, 就有强烈的鲜味。这便足典型的味觉协同效 应。再如炒菜时,加盐过多,放一点糖便可
(一)视觉的生理特点
视觉的产生依赖于视觉的适宜刺激和视觉 的生理机制。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380~ 780nm电磁波。这部分电磁波又叫光波,属 可见光部分,它仅占全部电磁波的1/70。
可见光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发光体直接 发射出来,如太阳、灯光等;
另一类是光源照射到物体表面,由反光体 把光反射出来。我们平常所见的光多数为反 射光。在完全缺乏光源的环境中,就不会产
4.掩蔽现象
在吵杂喧哗的场所,两个人对话必须提高嗓门, 否则听小清对方说什么。这是人所共知的于一个受体, 强刺激抑制弱刺激,感觉器官对弱的刺激的敏感性 下降或消失的效应,称为感觉掩蔽现象。
二、视 觉
人类在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90%的信息是 靠视觉提供的。在感官审评中,视觉检查占有重要 位置,几乎所有产品的检查都离不开视觉检查。在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往往取 决于“第一印象”,即视觉印象。
表5—1食品的风味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人的 某些感觉可以通过训练或强化获得特别的发展,即敏感性增 大。反之,若某些感觉器官发生障碍,或随着年龄的变老, 其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如评酒大师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 其嗅觉和味觉具有超出常人的敏感性。又如后天失明的残疾 人,其视觉虽完全消失,但其听觉等其他感觉必然会加强。
茶叶感官审评基本知识共60页文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一、审评室(一)审评室环境1. 审评室周围50米内必须无污染环境,如卷烟厂,制烟厂,农药厂,化工厂,垃圾场等。
2.环境必须安静吗,无噪音,音响在60分贝以下。
3.审评室四周(五米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的大树和香花,以防室内光线暗淡和香气进入。
4.空气流畅,保持空气清新。
(二)审评室布置1.应建立专用审评室,要求设在二楼以上,反对与办公室混用。
2.要求坐南朝北,开窗面积占墙面的30%~35%3.墙面色泽为浅灰色或乳白色,天花板为白色或乳白色,使光线反射均匀。
4.光线充足,均匀,不能有太阳光直射。
在自然光不足的阴雨天可用人工光源补充。
即在品茶台上安装3~4只并联四十瓦日光灯。
光源与台面距离 1.0~1.2米,干评台照度不应低于1000lx,湿评台照度不应低于750lx。
5.审评室应安装空调设备,以便调节温湿度,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清新。
6.室内温湿度室温要求在15~28度,太高太低均会影响品评人的灵敏度。
相对湿度应在70%以下,湿度过高会影响参评结果的正确性,并使茶叶受潮失风。
二、审评设备1.审评台品茶台分为湿评台和干评台,。
评茶台要求采用无异味的材料制成,如檫树等。
评茶台规格长*宽*高位(150*70*80厘米)。
每张台应设二只抽屉,深度为20厘米,颜色要求为黑色。
2.茶样盘正方形,一角开口,。
规格尺寸为20*20*4厘米,内径为18.4*18.4*3.4厘米。
大样盘(拼盘小样使用)规格为35*35*5厘米,一角开口。
3.叶底盘正方形,黑色。
规格为10*10*2厘米。
4.白瓷盘长方形白搪瓷盘,规格为22*15*4厘米5.纲斗尼龙或不锈钢制,用于捞茶渣用。
6.烧水壶以铝制或不锈钢制电茶壶为主。
不宜用铜壶和铁壶烧水,容量适品茶两而定。
7.定时钟能自动报时,五分钟响铃报时8.天平感量为0.1克的托盘天平9.吐茶桶镀锌铁皮桶。
规格高80厘米,上口直径35厘米,中腰直径20厘米。
10.审评表用于记载品茶各项目的评语和评分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黑色。规格10 ×10×2厘米。
4、白瓷盘
长方形白搪瓷盘。规格22×15×4(厘
米)。
5、纲斗
尼龙或不锈钢制,用于捞茶渣用。
6、烧水壶
以铝制或不锈钢电茶壶为好。不宜用铜
壶和铁壶烧水。容量视评茶量而定。
7、定时钟 能自动报时,即5分钟响铃报时。 8、天平 感量为0.1克的托盘天平。 9、吐茶桶 镀锌铁皮桶。规格高80厘米,上口直径 35厘米,中腰直径20厘米。 10、审评表 用于记载评茶各项目的评语和评分表格。 内容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 个栏目。
上混匀,用四分法或分样器逐步缩分,缩至5001000g,分装于二个洁净、干燥的茶叶罐中,密封。 贴上标签,注上产地、茶名、批号、等级、取样地 点,生产和取样日期,取样者等,贮藏在防潮、防 光处,供审评和抽样用。
2、小包装茶:取样件数与大包装茶相同,再
从各件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取出2-3盒(听、
袋),置于取样箱内,除保留数盒(听、袋)作检 验外,其余拆封,倒在塑料布上混匀,用四方法或 对角线法逐步缩分,缩至500-1000g,分装二个茶 样罐中,注上产地、批号、茶名、等级、取样地点、
审评结果才有可比性。即采用100 ℃水温泡
茶为准。
(二)泡茶时间
标准泡茶时间为5分钟。
(三)茶水比例
标准茶水比例为1:50。
五、取样
审评所用的茶样仅是全部产品的一小部
分。这一小部分样品关系着全部产品的真实
品质状况。小样的代表性愈大,审评结果就
愈可靠。因此,取样在评茶中既是第一道工
序又是技术性较强的重要环节。我国早已制
1、对样评茶,以标准样为对照进行评定,
2、非对样评茶:又称看茶评茶,没有标准们 作参照,而是以各茶类的品质特点作依据进行评定,
通过评定指出茶叶品质的优劣,指出存在的问题,
为改进工艺,提高品质起到参谋作用。
七、评茶顺序
取样→把盘→称茶→泡茶→沥茶汤→观 色→闻香→尝味→看叶底。
八、评茶技术
(一)评茶内容 感官审评内容包括干看和湿评二大部分。 干看就是看外形,包括茶叶形状、老嫩、色 泽、整碎和匀净度。湿评包括汤色、香气、 滋味和叶底。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 叶底五因子的评定称为五因子评茶法。
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湿度过高会
影响审评结果正确性,并使茶叶受潮失风。
二、审评设备
1、评茶台 评茶台分湿评台和干评台。评茶台要求 采用无异味的材料制成,如檫树等。 评茶台规格长×宽×高为(150×70×80 厘米)。每张台应设二只抽屉,深度为20厘 米。台面要求黑色。
2、茶样盘 正方形,一角开口。规格尺寸为20×20 ×4厘米,内径为18.4×18.4×3.4厘米。大 样盘(拼配小样使用)规格35×35×5厘米 一角开口。 3、叶底盘
叶绿素A含量低的幼嫩茶叶。
4、黄绿明亮:绿中带黄,用于大宗绿茶。
5、泛红:汤色隐红,常见杀青锅温低、
半成品堆放时间过长,处理不及时的茶叶。
6、浅薄:汤色浅淡,内含物质少。多
为原料粗老或未经揉捻的茶叶。
7、混浊:茶汤中有悬浮物,明亮度差,
多见加工过程不洁净或变色的茶叶。
(三)香气常见术语 1、毫香:多为毫多的芽茶。 2、嫩香:幼嫩茶叶特有的香气。 3、清香:原料幼嫩,做工精细所产生的 香气。清纯幽雅,不浓烈。 4、花香:一种新鲜的花香。鲜叶适度摊 放、做工好或茶树品种特有香气。
三、评茶器具
茶叶种类丰富,各地消费习惯不尽相同, 使用评茶的器具也就有所区别。有通用的审 评器具,也有独具特色的评茶器具。为统一 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对最关键的审 评杯碗规格、质量作了明确规定,适合全球 范围内各类茶使用,即称通用型审评器具。
(一)通用型审评器具 纯白瓷烧制,各杯碗厚度大小、色泽均 匀一致。 1、审评杯:高65mm,外径66mm,内 径62mm,容量150ml,具盖,盖上有一小 孔,杯柄对面一侧的杯口上有几个锯齿或月
于8mg称之软水,超过8mg称之为硬水。自
然界除雨水、雪水为软水外,均为硬水。用
软水泡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醇正。
用硬水泡茶,汤变色,茶味变涩,茶香变浊,
有失茶叶真香、真味、真色。
据试验,水中矿物质含量对茶叶品质影响极为 明显。茶汤中钙、镁离子含量超过2ppm,茶汤色 泽变淡,茶味变涩。水中二价铁含量达0.1ppm, 汤色变暗,茶味变淡。含铝离子超过0.2ppm,茶 味显苦。水的酸碱度对茶叶品质影响也相当明显, 如pH超过7时,汤色变暗,鲜爽度丧失。城市自来 水,常会因含有过量的氯化物,泡茶时损害茶叶鲜 爽度和汤色的清沏度。因此,古今中外对评茶用水 都相当讲究,有所选择,选择无色、无臭、无味、 无悬浮微粒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泡茶。
我国茶类丰富,评茶用语也很讲究,
有六大茶类共用评语,也有各类茶专用
评语。如嫩度、整碎匀净度各茶类都适 用。而茶叶色泽描述就大不相同了。绿
茶绿色,红茶红茶、青茶绿叶红镶边等
等。
(一)外形常用术语
1、披毫:用于茸毛多的芽茶和细嫩的名
优绿茶。
2、细嫩:紧细,芽叶幼嫩。
3、细紧:条索坚细完整,用于高档条形
茶。 4、紧结:条索紧结重实,用于芽叶肥壮 的条形茶。
5、圆结:圆结重实,用于形似珍珠的
圆形茶。 6、扁平:形状扁直光洁,用于扁形茶。
7、卷曲:用于呈螺旋状的卷曲茶。
8、片状:用于无芽毫的单片茶,如六安
瓜片。
9、嫩绿:绿中带嫩黄,用于形容清明
前细嫩芽叶制成茶叶的色泽。
10、翠绿:色泽绿光泽性好,有活力,
2、环境必须安静,无噪音,要求音响
在60分贝以下。 3、审评室四周(5米以内)不宜种植乔
木型的大树和香花,以防室内光线暗淡和香
气侵入。 4、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鲜。
(二)审评室布置
1、应建立专用审评室,要求设在二楼
以上,反对与办公室混用。
2、要求坐南朝北。开窗面积占墙面的
30-35%。
3、墙面色泽为浅灰色或乳白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花 板为白色或乳白色,使光线反射均匀。
形容原料好,制工及时,合理的绿茶色泽。
11、墨绿:色泽较深有光泽,烘青型绿
茶多为此色。
12、绿润:色泽绿而鲜活有光泽,多为
炒青型绿茶色泽。
13、灰绿:绿中带灰,干燥时间过长所
致。 14、灰暗:色泽暗无光泽,多为干燥时 低温长炒或茶叶受潮失风所致。 15、起霜:茶叶表面呈银白色,有光泽, 一般在精制辉干中形成。 16、花杂:原料老嫩不匀,杀青不透不 匀。 17、红梗红叶:绿茶中最忌的弊病,杀 青程度过轻,不匀不透,杀青温度过低,酶 活性未彻底钝化。
5、栗香:似熟板栗香型,多见干燥时 火功控制恰到其处,所产生的香型。 6、香高:香气浓而持久。 7、足火香:干燥温度偏高,略带焦糖香 气。 8、老火:干燥温度过高,造成部分芽叶 炭化而产生的气味。 9、烟焦:杀青或干燥时温度过高、芽叶 大部分炭化产生的气味。
10、纯正:香气正常,既无突出的香气 也无明显的弊病。 11、熟闷:常见雨水叶、杀青温度低, 闷时过长,堆放时间过长所产生的不新鲜气 味。 12、粗老气:原料粗老气味。 13、生青:青草气味,杀青温度低,程 度偏轻,未杀透,或夏秋粗老鲜叶制的茶叶。 14、陈霉气:茶叶贮藏不当,受潮变质, 细菌污染所致。
7、尝滋味,最适尝味的茶汤温度
为45-55 ℃。尝量4-5ml,即1/3汤匙, 不超过8ml。
8、看叶底:将杯内叶底倒入叶底
盘上,看叶底老嫩、色泽明亮度、整碎
等,如难以判断,则将叶底倒入白瓷盘 内,用冷水漂开,仔细观看就一目了然
了。
以上各因子评毕,均需及时写评出 评语和评分,以免记错。
九、绿茶的评语和评分运用
易将汤色明亮的茶叶评为欠亮,汤色浅的茶
叶评为明亮,这种变化对大叶种、嫩度好和
新茶更为明显。因此,评茶必须先观汤色, 且应在10分钟之内观毕。
6、闻香气:最适宜闻香的茶温为45-55
℃。闻香可分为冷、温、热三次闻。热闻闻
茶叶是否有烟焦等异气;温闻闻茶香的类型; 冷闻闻香气的持久性。每次闻香时间2-3秒。 超过5秒嗅觉灵敏性降低。
牙形的小缺口。
2、审评碗:高55mm,上口外径95mm,内径 89mm,容量200ml。 我国除使用通用型审评器具外,还使用: ⑴毛茶审评器具 审评杯200ml,审评碗250ml,其它要求与通用型 相同。 ⑵青茶审评器具 材料同于通用器具。规格:审评杯、倒钟表,规 格高52mm,上口内径80mm,底径45mm,容量110ml, 具盖。 审评碗规格高50mm,内径90mm,容量110ml。
2、称茶:把盘后用拇、食、中指从样 盘中自上而下取茶,称3g倒入审评杯中。 3、泡茶:用沸水冲入审评杯内,冲至
杯齿,加盖,拨好5分钟的定时器。
4、沥茶汤:5分钟到后,及时将杯内茶
汤倒入审评碗内进行湿评。
5、观汤色:汤色受气温影响最明显, 尤其是冬季、气温在15℃以下茶叶汤色从清
变混、变深,红茶会出现“冷后浑”,这样
(二)评茶方法 1、把盘,包括筛、收、抓三个过程。取 具有代表性的茶样(150-200g)置茶样盘内, 双手均匀地筛,使茶叶均匀旋转,再将茶叶 收拢,呈馒头形,用手一把抓起,可看出茶 叶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茶叶粗松轻飘, 称面张茶;中层大小轻重均匀称要档茶;下 层碎末茶多,称下段茶。要档茶比例大,正 茶多,要档茶比例小,称脱档,外形质量差, 精制率低。
生产日期、取样日期和取样者。供审评和抽样用。
(三)注意事项 1、取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质量、堆放 地点等有异样情况,应增加取样件事或停止取样。 2、天气异常,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或周围有 异味时不宜取样。
六、审评方法
审评方法分对样评茶和非对样评茶二种。 确定是否符合标准样的等级、花色。该方法 用于茶叶的收购、加工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