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TACE中的肝动脉变异及肝外侧枝供血
肝癌TACE中的肝动脉变异及肝外侧枝供血汇总.

当肿瘤位于肝脏S7段,它与右侧膈肌相连, 选择右侧膈下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当肿瘤 位于肝脏的S2及S3段,和与左半部膈肌相连, 应该考虑到侧枝动脉来源于左侧膈下动脉。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celiac trunk
膈下动脉
右侧膈下动脉是最常见的供应肝癌的肝 外侧枝动脉。膈下动脉供应大部分膈肌, 包括与肝脏相连的裸区和相邻动脉的吻合, 包括内乳动脉、肋间动脉和肾上腺动脉。
左侧和右侧的膈下动脉经常起源于腹腔干 或者做为共同通道或者单独直接起源于腹 主动脉。它们很少起源于肾动脉,或者极 其稀少起源于胃左动脉和肝动脉。在CT动 脉期,我们可以经常鉴别膈下动脉的肥大 的垂直部分来猜测它的来源。
由于大网膜是显著移动的,大网膜分支动 脉可以供应在腹腔任何部位的肝脏肿瘤。 在严重的肝硬化患者中,肝脏严重萎缩, 位于肝顶的肿瘤可以由一个很长的大网膜 分支动脉供应。
The lef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aorta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renal arteries
The lef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proper hepatic artery and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celiac trunk
内乳动脉
内乳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近端部分,上 面是椎动脉。它供应横隔的远前部以及前 肋间分支, 心包膈动脉,前肋间动脉,心 包分支动脉,以及胸骨分支动脉。 心包膈 动脉通常与膈下动脉吻合。
肝癌的TACE治疗治疗

通过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的肿瘤大小、数目、位置等信 息,以及是否有肝外转移等。
根据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情况
通过肝穿刺活检等方法获取病理学检查结果,了解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类 型等信息,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3
TACE治疗的过程
手术前准备
规范操作
定期复查
规范进行TACE操作,包括准确栓塞肿瘤供 血血管、合理使用栓塞剂等,可以提高治疗 效果。
患者进行TACE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尽早进行再 次治疗。
06
TACE治疗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TACE治疗的适用范围
肝功能储备较好,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的肝癌 患者。
肝癌的TACE治疗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TACE治疗介绍 • TACE治疗前的评估 • TACE治疗的过程 • TACE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 TACE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 TACE治疗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01
TACE治疗介绍
TACE治疗的定义
TACE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通过导管直接注 入到肝癌的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局部化疗和栓塞,从而杀 死肿瘤细胞和阻断肿瘤血供的治疗方法。
肾功能衰竭是TACE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应注意观察尿常规和肾功能变化,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如给予透析治疗等。
05
TACE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TACE治疗的效果
01
缓解肝癌肿瘤负荷
通过栓塞肿瘤供血血管,TACE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肝癌的肿瘤负荷,
缓解患者的症状。
02
延长生存期
肝癌TACE治疗和医疗护理

栓塞综合征
一般以为TACE术后出现发烧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 一是肿瘤坏死物质吸收;二是无菌操作不规范, 造成医源性感染,严重时可致肝脓肿形成。
栓塞综合征
恶心呕吐产生原因为腹痛、麻痹性肠梗阻等反射 性引起恶心呕吐,或由化疗药物引起旳肠胃道反 应。
上腹部疼痛可能因为肝脏供血动脉栓塞后引起肝 组织缺血、坏死、组织肿胀、肝包膜扩张性牵拉 所致,或栓塞剂误入非靶组织供血动脉如胃十二 指肠动脉、胃右动脉、胆囊动脉、胰动脉等,引 起上腹部剧烈疼痛。
肺栓塞
肺 栓 塞临床少见 , 一旦发生往往危及患者生命。 经典肺 栓 塞症状体现为: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紫 绀,心率120~140次/min 。
发生肺梗塞原因是:(1)肝肺有交通支,部分药 物可经由肝动脉-肝静脉瘘途径直接到达肺部, 引起急性旳类似于间质性肺炎旳肺损伤,甚至呼 吸暂停。
.
肺栓塞
TACE术后护理
必须绝对卧床24h。穿刺侧肢体不能弯曲,保持伸 直位并制动8h。帮助患者床上大、小便。
穿刺部位沙袋压迫8h 生命体征监护及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远端
肢体旳血运、温度、感觉等。 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
告医生。
术后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5%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每日 尿量≥l500ml。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和电解质。
外 43%
侧支循环 肝内 肝
适应症
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旳肝癌; 不宜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 手术前后旳辅助治疗; 术后复发不宜再次手术切除。
相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合适控制药物用量
肿瘤过大,超70%; 弥漫性肝癌,肝功能较差; 门静脉主干癌栓; 造影剂过敏。
绝对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本文探析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的效果。
方法:分析本院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肝癌患者出现情况及治疗和护理效果。
结果:77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症状好转后出院。
结论:通过做好各项监测来发现患者的病情特征,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而使其病情得到缓解,加速康复速率。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栓塞综合征;临床护理体会肝癌在我国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肝癌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接受治疗,否则有性命之忧【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公认的肝癌中晚期的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栓塞肿瘤细胞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而停止生长,但部分患者在术后常出现栓塞综合征(PES),常表现为肝癌患者术后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疲劳、发热等【2】,不仅影响患者预后,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尤为必要,基于此,我院针对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的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对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望能对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起始点为2021年1月,研究截止点为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为77例在本院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中男/女=40/37,平均年龄(52.08±2.03)岁,平均病程为(10.91±1.94)个月,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3】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预计生存期≥6个月,符合手术指征并于我院首次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且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操作。
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或癌症转移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凝血机制障碍者、合并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有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对治疗所用药物过敏者,及临床配合度较低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以上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研究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6.084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研究徐樟琦,简以增,廖霁婷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福建龙岩364000[摘要]目的探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
参照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肿瘤缓解率、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为93.88%,高于参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2、0.29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直径、AFP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3.793,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7、0.515、0.26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ST、ALT、TBIL 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4.775、7.721,P<0.05)。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与参照组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提升肿瘤控制效果,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肝功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6(a)-0084-05Clinical Effect of TAC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XU Zhangqi, JIAN Yizeng, LIAO Jiting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Longyan Second Hospital,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36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is treatment on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Methods Ninety-eight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imary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envelope method,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CE alon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C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linical effects (tumor remission rate, tumor diameter, tumor marker alpha-fetoprotein), changes in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3.8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7.5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333, P<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diameter and alpha-fetoprotein (AF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0.222, 0.298,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umor diameter and AFP in the study group[作者简介] 徐樟琦(1985-),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胆外科。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肝癌的TACE治疗治疗

肝癌TACE治疗的优势与局限
• 优势 • 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肿瘤进行针对性的栓塞和化疗。 • 可以选择性的将药物和栓塞剂输送到肿瘤所在的肝段或亚段血管,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 •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TACE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手术治疗的方法。 • 局限 • TACE治疗不能完全根治肝癌,需要多次重复治疗。 • 对于多发性肝癌,TACE治疗的疗效有限。 • TACE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肝功能不全、胃肠道出血等。
总结词
分享一例肝癌TACE治疗的成功案例,展示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
详细描述
患者为男性,50岁,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经过多学科会诊后,患者接受了 TACE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肝功能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案例充 分展示了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他肝癌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参考。
03
肝癌TACE治疗的效果评估与优化
肝癌TACE治疗的效果评估方法
基于肿瘤反应率(RR)的评估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肿瘤体积减小,RR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基于生存期的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生存期的长短,评估治疗效果。生存期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基于生活质量的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越好。
肝癌TACE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的病情、肿瘤类型、 药物选择等因素有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 体化的治疗。
肝癌TACE治疗的展望与未来发展
01
02
03
0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TACE治疗的技术和药物选择 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肝癌肝外血供特点及介入治疗

网膜动脉分支
经过网膜动脉分支栓塞术后常常有发热和腹部疼痛症状,一般表现为 自限性.
严重并发症比较少见.包括网膜梗塞和脂肪坏死
Miyayama S, Matsui O, Akakura Y 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blood supply from omental branches: treatment with transcatheterarterial embolization.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1; 12:1285–1290.
胃十二指肠动脉及网膜动脉分支
胃十二指肠动脉起源于 肝总动脉(75%), 肝左 动脉 (4–11%) 肝右动 脉 (7%).胃十二指肠动 脉分支供应胃幽门,十 二指肠第一,二部分及 部分胰头
位于肝脏Ⅴ,Ⅵ段肝癌 可以由胃十二指肠动脉 分支供血.
胆囊动脉供血
胆囊动脉有1条深部分支与肝右动脉的前下分支相连,而 且直接经胆囊窝穿人肝内
胆囊动脉
Hirota等认为肿瘤有胆囊动脉供血使TACE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Tanigawa等报道,通过胆囊动脉的深穿支进行术前TACE,手术标本可
见肿瘤坏死,而胆囊有轻度的炎症反应。 选择性对肿瘤供血胆囊动脉的分支进行插管治疗不是禁忌征。
Hirota S,Matsumoto S,Fukuda T,et al.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ed by the cystic artery:limitaton of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ilization[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1999,22:206. Tanigawa N,Sawada S,Okuda Y,et a1.A case of smal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pplied by the cystic artery[J].ARJ,1998,170:6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肝外侧支的形成也影响了TACE对肝 癌的控制。为了早期发现这些侧枝血管, 介入医师应当对肝癌肝外侧枝供血的途径 非常熟悉,并避免侧枝栓塞的并发症。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及血流动力学特点
常见的肝动脉变异是迷走肝左动脉(LHA) 来源于胃左动脉(LGA)和迷走肝右动脉 (RHA)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SMA)。
肾动脉及肾包膜动脉
如果肿瘤扩散至后下方,它可能来自 肾动脉及肾包膜动脉。包膜上动脉通常 共同产生于肾上腺下动脉,伴行于典型 迂曲的小动脉终止于肾上极。贯穿走行 的包膜动脉起源于弓形动脉、小叶间动 脉、肾动脉分支。在最近的肝细胞癌患 者病例中,对于这种多发性动脉供应的 肿瘤,是很难分辨肾包膜动脉、肾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的。
腹腔干的狭窄和闭塞常出现胰十二指肠 弓动脉的扩张,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通过 扩张的胰十二指肠逆流到腹腔干分布的供 血范围。
常见供应肝癌的肝外侧支动脉
1、右侧膈下动脉 2、网膜分支动脉 3、肾上腺动脉 4、肋间和肋下动脉 5、胆囊动脉 6、左侧膈下动脉 7、右侧内乳动脉 8、肾脏或者被膜动脉 9、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10、胃左动脉 11、胃右动脉 12、左侧内乳动脉 13、腰动脉
由于大网膜是显著移动的,大网膜分支动 脉可以供应在腹腔任何部位的肝脏肿瘤。 在严重的肝硬化患者中,肝脏严重萎缩, 位于肝顶的肿瘤可以由一个很长的大网膜 分支动脉供应。
肾上腺动脉
如果一个肿瘤扩散,则肾上腺动脉 可以供应肿瘤。肾上腺有三条动脉供应 途径:肾上腺上动脉起于膈下动脉,肾 上腺中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 侧支循环,肾上腺下动脉起始于同侧肾 动脉的上级分支。正常肾上腺染色是三 角形的。在隔下动脉血管造影片上,经 常可以观察到肾上腺上动脉和正常肾上 腺组织的染色,因此,正常肾上腺染色 不能混同于在隔下动脉血管造影的肿瘤 染色。
A RHA arise from abdominal aorta
A accessory RHA arise from SMA
A replaced common hepatic artery arise from hepaticomesenteric trunk
Common hepatic artery arise from abdominal aorta
Renal Capsular Arteries
肠系膜上动脉
因为外生性的生长的被膜外的浸润性生 长,肝细胞癌可以直接侵及腹腔器官,如结肠 和胃。当一个外生性的肿瘤位于肝右叶的下 极时,肿瘤可以就近直接侵及结肠肝曲。肠 系膜上动脉的分支,特别是结肠分支,可以 参与肿瘤供血。
A branch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uplies blood to tumor
网膜分支动脉通常是由胃网膜动脉 以锐角发出的小分支动脉。一些大网膜 分支动脉存在于健康人中,但是它们很 难在血管造影中分辨出。然而,当大网 膜分支动脉供应肝癌时,在腹腔血管造 影时变得足够扩张而易于分辨。因此, 仔细审查的腹腔造影对检测供应肝癌的 大网膜分支动脉是第一步。在肝破裂的 肝癌患者中,可以通过大网膜分支动脉 行TACE止血。
肋间动脉和腰动脉
有9对后肋间动脉起自于胸主动脉背侧。它 们与内乳动脉的前肋间分支吻合,然后分 出背侧支,肋间动脉侧副支,以及肌支。
Intercostal artery supply blood to HCC
Lumbar artery supply blood to HCC
大网膜分支动脉
起自于胃网膜(或在极少数情况下由胰 背动脉发出)的大网膜分支动脉是第二位 常见的肝外侧枝动脉。而大多数其他肝侧 支血管通过悬韧带或肝裸区进入肝脏,大 网膜动脉分支直接供应与网膜粘附的肿瘤。
肝癌TACE中的肝动脉解剖变异 及肝外侧枝供血
李智岗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射科
前言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已经广泛应 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 并已成为一个很好的替代肝手术的方法。 TACE的理论基础上是正常肝实质接收来自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而肝癌是单纯 由肝动脉供应。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 到肝癌肝外侧支动脉供血,即使肝动脉是 唯一的。此外,肝外侧支动脉供血的产生 和发展与肝癌的大小、范围以及TACE效果 有关。
膈下动脉
右侧膈下动脉是最常见的供应肝癌的肝 外侧枝动脉。膈下动脉供应大部分膈肌, 包括与肝脏相连的裸区和相邻动脉的吻合, 包括内乳动脉、肋间动脉和肾上腺动脉。
左侧和右侧的膈下动脉经常起源于腹腔干 或者做为共同通道或者单独直接起源于腹 主动脉。它们很少起源于肾动脉,或者极 其稀少起源于胃左动脉和肝动脉。在CT动 脉期,我们可以经常鉴别膈下动脉的肥大 的垂直部分来猜测它的来源。
内乳动脉
内乳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近端部分,上 面是椎动脉。它供应横隔的远前部以及前 肋间分支, 心包膈动脉,前肋间动脉,心 包分支动脉,以及胸骨分支动脉。 心包膈 动脉通常与膈下动脉吻合。
无论肝动脉是否通畅,当肝癌位于肝脏腹 侧位置时,毗邻横隔和前腹壁,内乳动脉 可作为供血动脉。肝癌位于S8或者S4段时由 右侧内乳动脉供血,而位于肝左外侧段由 左侧内乳动脉供血。根据我们的经验,2/3 的肝癌病人中心包膈动脉供血,1/3病人由 肌膈动脉供血。腹壁上动脉及前肋间动脉 很少参与供血。
胃动脉
当一个肝细胞肿瘤大范围侵及胃组织时,胃 动脉可以支持肿瘤血供。胃左动脉的通常来自 于腹腔干,很少来源于腹主动脉。胃右动脉大 多来源于肝固有动脉及肝左动脉,很少起源于 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总动脉。正常的胃组织染 色经常于肿瘤染色很难区分。为了防止意外栓 塞正常胃组织,应该尽可能超选择插管。
谢谢!
供应肝癌的肝外侧支动脉
最常见的肝外侧支动脉在表中可见,并且它 们的位置在图1中图示可见。
Their locations are shown schematically in Figure.
由于肝脏和膈顶之间的广泛相连,可能 来源于膈肌的动脉供血,包括:膈下动脉、 内乳动脉及肋间动脉,这些侧枝循环的主 要来源。肝癌的外生性生长和被膜下浸润 可能引起网膜的粘附。肝癌与其他器官的 直接浸润可能从这些器官产生肿瘤供血血 管,包括:胃、结肠、胰腺以及肾脏等等。
The lef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aorta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renal arteries
The lef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proper hepatic artery and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celiac trunk
当肿瘤位于肝脏S7段,它与右侧膈肌相连, 选择右侧膈下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当肿瘤 位于肝脏的S2及S3段,和与左半部膈肌相连, 应该考虑到侧枝动脉来源于左侧膈下动脉。
The 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originate from the celiac trunk
The same patient, the replaced RHA from the SMA
迷走或副肝右动脉可能来源于肠系膜上动 脉、腹腔干,或者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 肝肠系膜共干, 或者共干的腹腔肠系膜。
A replaced RHA arise aced or accessory RHA arise from celiacomesenteric tr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