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概述

合集下载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护理查房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护理查房

谁是高危人群? 年龄段
2岁以下儿童因吞咽和呼吸道发育不成熟,风 险更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误吸异物。
谁是高危人群? 特殊情况
有神经发育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儿童,可能更 容易发生异物误吸。
应给予特别关注。
谁是高危人群? 家庭环境
家庭中有小物件或易吞食的食物,增加了异 物误吸的风险。
家长需加强家庭安全管理。
同时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
如何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 物?
如何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安全教育
家长应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避免误吸异物的可 能。
强调不要在玩耍或跑动时进食。
如何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环境管理
定期检查家庭环境,清理小物件和潜在危险物。
保持儿童活动区域的安全。
如何预防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选择适宜玩具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严重
如出现持续咳嗽、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需立 即就医。
及时的医疗干预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异物类型
某些异物如坚硬物体、尖锐物品,需尽快处理。
不同异物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家长怀疑
家长若观察到孩子有异物误吸的可能,需尽早带 孩子就医。
常见异物包括食物、玩具小配件等。
什么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发生原因
小儿由于好奇心强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误 吞或吸入异物。
尤其在进食、玩耍时,风险更高。
什么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临床表现
异物进入气道后,可能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 促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窒息,需立即处理。
谁是高危人群?
早期诊断与处理至关重要。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科普讲座PPT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科普讲座PPT
使用安全无小部件的玩具,避免让孩子接触 危险物品。
如何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
监督监护
在儿童进食或玩耍时,家长应给予足够的监 督。
避免在吃东西时进行玩耍,以减少误吸的风 险。
如何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 环境整治
定期检查儿童活动区域,确保没有易吸入的 小物件。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潜在的风险因素。
如何处理气管、支气管异物?
谁容易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 特殊情况
患有神经发育障碍或注意力缺陷的儿童更容 易误吸异物。
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特别关注。
何时应考虑异物吸入?
何时应考虑异物吸入? 症状识别
主要症状包括剧烈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如果儿童出现突然的窒息感,应立刻考虑异物吸 入的可能性。
何时应考虑异物吸入? 病史询问
了解儿童近期是否接触过小物品,是否有异物误 吸的历史。
详细的病史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何时应考虑异物吸入? 体征评估
检查儿童的呼吸音及有无肺部感染的迹象。
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异物的 存在。
如何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
如何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
安全教育
家长和看护人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 醒他们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科普讲 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气管、支气管异物? 2. 谁容易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 3. 何时应考虑异物吸入? 4. 如何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 5. 如何处理气管、支气管异物?
什么是气管、支气管异物?
什么是气管、支气管异物? 定义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非生理性物体进入气道, 对儿童的呼吸道造成阻塞。
谁容易发生气管龄段

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的护理

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的护理
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如何识别异物吸入的早 期症状。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评估
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情况。
使用ABCDE法则进行全面评估。
如何进行护理? 急救措施
在异物未能自行排出时,进行必要的急救干预。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运动。
如何进行护理? 后续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其理解病情。
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关注。
家庭护理人员应熟悉异物的常见来源和预防措施 。
谁需要护理? 急救护理人员
急救人员在现场处理异物时,需要迅速判断病情 并采取措施。
培训急救技能是确保及时救助的关键。
谁需要护理? 住院病人
入院后,患者需要持续的观察和专业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并发症。
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
为什么护理重要?
为什么护理重要? 降低风险
及时的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因异物引起的并发症和 死亡率。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减轻恐惧 和焦虑。
护理人员的关怀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初期反应
在患者出现异物吸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和急 救处理。
实施海姆立克法或胸部按压等急救措施。
何时进行护理? 医院护理
患者在医院期间需要24小时监护,确保呼吸道通 畅。
使用吸引器和氧气疗法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
何时进行护理? 随访护理
出院后应定期随访,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或复发。
为什么护理重要? 促进康复
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 生活质量提升。
健康教育和随访可以防止复发。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4页
临床表现
气管异物 猛烈呛咳, 出现憋气, 面 色青紫; 严重时出现“三凹征”, 窒息。 支气管异物 早期 基本相同于气管异 物, 可有肺气肿、肺不张。 晚期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肺炎、肺脓肿、气
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
第5页
诊断
病史 异物史、经典症状。
体格检验 呼吸、心脏功效; 气管拍击音、肺呼吸音。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11页
治疗
食管镜检验及异物取出术 明确诊疗后及时手术; 取异物时注意保护食管壁, 预防损伤临 近血管; 必要时应行颈侧或开胸手术取出异物; 异物取出后应禁食1~2天; 出现并发症请胸科医师帮助处理。 操作方法见“耳鼻咽喉科检验法”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12页
食管腐蚀伤
(caustic injuries of esophagus)
气管与食管疾病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1页
主要内容
气管、支气管异物 食管异物 食管腐蚀伤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2页
气管、支气管异物
(foreign bodies in the trachea and bronchi)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3页
概述
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所致疾病。 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 异物包含内源性和外源性。 原因 儿童进食或口含异物时误吸, 成人口含异物工作时误吸, 全麻、昏迷、熟睡、醉酒、喉麻痹者误吸。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7页
食管异物
(foreign bodies in esophagus)
气管与食管疾病概述
第8页
概述
原因 误吞、有意吞下或因食管阻留形成异物。 种类 鱼刺、肉骨、枣核、硬币、铁钉、义齿等。 停留部位 食管入口最多见, 第二狭窄处次之, 且可能 损伤邻近血管和致命性大出血。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急救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急救
郎溪县中医院 急诊科 韦显镇 2015年8月25日
概述
定义: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经口误将花生米、豆类、米 粒、瓜子等误吸入气管内造成的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 息的急症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小儿。当小儿仰面哭笑或突然大吸 气,很容易把含在嘴里的东西吸进气管内,一旦吸入气管或支气 管内的异物,很少能自然咳出。 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之分; 前者指呼 吸道内有假膜、干痂、血凝块、干酪样物; 一般所指的气管、 支气管异物属外源性;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占 60~70%。 呼吸道异物是极其凶险的急症,现场不进行急救,直接送 医院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异物一旦造成呼吸道窒息,则几分钟 就夺走病人的生命。设法将异物驱出呼吸道,病人马上得救。
3、X线检查:金属等不透光异物,胸透或拍片 可确定其位置、大小、形状。可透光异物不 能显示,若出现以下间接征象对于推断不透 光异物有无及位置有重要参考意义: (1)纵隔摆动:异物引起一侧支气管部分 阻塞,呼吸时两侧胸腔压力失衡,使纵隔向 两侧摆动。 (2)肺气肿 (3)肺不张 (4)肺部感染 (5) 反常心影 4、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确定诊 断的最可靠方法。
有呼吸,观察呼吸、循环 检查是否有大量出血并止血 等候EMS人员 无呼吸,人工吹气 胸部有否起伏 无起伏,再次调整气道后, 人工吹气,胸部有无起伏
有起伏,观察呼吸、循环体征
有起伏,观察呼吸、循环体征
无起伏,实施仰卧海氏冲击法 连续5次 检查口腔,用手取异物法取出
若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立即CPR
气道梗阻救护图解
原理

抬高膈肌
• 肺内气体排出
• •
人工咳嗽 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手法—一
立位腹部冲击法

气管及食管异物的科普知识

气管及食管异物的科普知识

如何处理异物窒息?
就医
如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前 往医院。
专业医疗人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救治 。
如何预防异物误入?
如何预防异物误入? 监护儿童
在儿童玩耍时,家长应时刻监护,避免接触小物 品。
应定期检查玩具,确保没有小部件脱落。
如何预防异物误入? 饮食注意
在进食时,尤其是老年人和吞咽障碍患者,应专 心吃饭,避免说话或嬉闹。
及早发现可以防止潜在的并发症。
如何处理异物窒息?
如何处理异物窒息?
海姆立克法
对于成人和大于1岁的儿童,可采用海姆立克 法进行急救。
此方法可以有效解除气道阻塞,及时恢复呼 吸。
如何处理异物窒息? 幼儿处理
对于小于1岁的婴儿,需将其俯卧,拍打背部 以解除窒息。
应避免对婴儿进行压腹法,以免造成伤害。
应选择容易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大块食物。
如何预防异物误入? 教育宣传
提高公众对气管及食管异物的认识,定期进行相 关知识宣传。
社区和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安全意识。
谢谢观看
气管及食管异物的科及食管异物?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处理异物窒息? 5. 如何预防异物误入?
什么是气管及食管异物?
什么是气管及食管异物?
定义
气管及食管异物是指异物进入气管或食管,可能 导致窒息、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常见的异物包括食物、玩具、硬币等,尤其在儿 童中更为普遍。
儿童
儿童因好奇心和探索行为,更容易误吞异物 。
家长应时刻关注儿童的行为,避免让他们接 触小物品。
谁会受到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减弱,容易发生食物卡 喉的情况。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张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气管、支气管异物(foreign body in trachea and bronchi)是儿童最常见危重急症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窒息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所指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属于外源性异物,异物在进入气管、支气管后,引起局部病理变化。

异物性质、大小、形状、停留时间、有无感染等因素不同,导致异物阻塞程度、临床症状也不同。

除了间断咳嗽及喘息,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喉喘鸣、呼吸困难、阻塞性肺气肿、气胸与纵隔气肿,肺不张、支气管肺炎或肺脓肿等症状及并发症。

气管、支气管异物常发生于儿童,80%~91.8%在5 岁以下,主要因为小儿牙齿发育与咀嚼功能不完善,咽喉反射功能不健全,不能将瓜子、花生等食物嚼碎;将物体或玩具置于口中玩耍,对异物危害无经验认识;在跑、跳、跌倒、作游戏、嬉逗或哭闹时,异物很易吸入呼吸道。

一、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首先要注意有无明确的或可疑的异物呛入病史。

异物呛入的症状与体征一般分为四期:1、异物进入期: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时,均有憋气和剧烈咳嗽,有时异物可被侥幸咳出。

若异物嵌顿于声门,可发生极度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异物若更深进入支气管内,除有轻微咳嗽或憋气外,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2、安静期: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后,可停留于大小相应的气管或支气管内,此时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例如咳嗽、轻度呼吸困难或声门下喉炎的咳嗽声,上述症状可常被忽略,个别病例完全无症状,此就是临床上所谓的无症状安静期。

小金属异物若进入小支气管内,此期可完全没有症状。

安静期时间长短不定,短者可即刻发生气管堵塞和炎症而进入刺激或炎症期。

3、刺激或炎症期:异物局部刺激和继发性炎症,或堵塞支气管,可出现咳嗽、肺不张(见图5-1-1)或肺气肿的症状。

4、并发症期:轻者有支气管炎和肺炎,重者可有肺脓肿和脓胸等。

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出多脓性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及体质消瘦等。

幼儿园气管异物安全教育(3篇)

幼儿园气管异物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前言气管异物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危险物品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气管异物窒息事故。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本篇将针对幼儿园气管异物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1. 气管异物的定义:气管异物是指幼儿在吞咽过程中,将非食物类物体误吸入气管内,导致呼吸道阻塞,影响正常呼吸的意外伤害。

2. 气管异物的常见原因: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纽扣、硬币、笔帽等;咀嚼食物时说笑,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吃果冻、坚果等易卡喉食物时,没有充分咀嚼。

3. 气管异物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三、气管异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使幼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预防气管异物事故:掌握预防气管异物的方法,减少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

3. 增强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家长和教师了解气管异物的基本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预防气管异物事故。

四、气管异物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1.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1)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气管异物的危害。

(2)组织幼儿观看气管异物事故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气管异物的严重后果。

(3)开展模拟演练,让幼儿学会如何在发生气管异物时自救。

2.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教育幼儿细嚼慢咽,不要在吃饭时说笑、玩耍。

(2)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纽扣、硬币、笔帽等。

(3)教育幼儿不要吃易卡喉的食物,如果冻、坚果等。

3. 加强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1)家长和教师要了解气管异物的症状,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预防。

(2)家长和教师要掌握气管异物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3)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气管异物事故的发生。

4.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1)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气管异物安全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概述
姚红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正常情况下,气管和支气管只允许空气通过,如果在气管内停留了不应该有的物质,就是气管、支气管异物(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异物可存留在咽腔、喉腔、气管和支气管内,引起声嘶、呼吸困难等。

异物在局部引起的病理变化与异物性质、大小、形状、停留时间与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气管异物是引起5岁以下幼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假期是儿童气管异物的高发期,家长应特别注意,以防意外发生。

儿童的咳嗽反射及喉头保护性反射尚不成熟,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突然深吸气后,极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

进入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小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完全不同,较大异物很容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如果冻等。

勉强通过声门区的异物可嵌顿于总气管与隆突处,同样会造成窒息而死亡。

而小异物可能因气道粘膜对该异物逐渐产生某种适应性,临床表现不典型,被家长忽略,易被误漏诊为“感冒”、“喉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经使用抗生素后,轻微咳嗽等症状有可能暂时消退,使相对无症状期延长,以致初期的异物吸入史更容易被忽视或被遗忘,导致长期不愈。

最易引起气管阻塞的异物有花生米、瓜子仁、黄豆,这几种物品遇水膨胀更不易取出;还有果冻、硬币、小纽扣等。

气管异物的症状可分为四期:异物进入期、安静期、刺激或炎症期、并发症期。

家长要尽可能在第一期发现,及时去除异物。

此时家庭急救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幼儿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不可过于惊慌而不知所措,先鼓励幼儿自行咳嗽咳出异物,若不行可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出: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利用儿童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
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2、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3、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

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

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前一定不要吃饭喝水,以便医生能尽早手术。

医院就诊后,首先需要通过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再结合放射学检查明确诊断。

也有个别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被家长忽略,没有及时提供异物吸入史,导致治疗不及时。

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目前儿科临床广泛应用的是经口金属硬质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硬质支气管镜有如下优点:
1)视野大,观察全面。

2)吸取分泌物快而方便。

3)易于止血和吸出血块。

4)便于进行气管内治疗。

有时需要通过支气管镜管腔插入纤维支气管内镜,可以达到硬质支气管镜达不到的肺亚段,克服了硬质支气管镜不能深入3~4级支气管的缺点。

在支气管镜内操作并非易事,对于不同类型的支气管异物应该采取不同的取出方式:对于蚕豆等较大、易碎,又易滑脱而发生窒息性变位危险的异物,为安全起见,可采用“化整为零”分块取出的方法;凡尖锐异物,要防止窥镜将其超越,对已潜入气管壁或肺实质的尖锐异物,需找到尖锐端,将其牵引至窥镜内,或将其转向下方,然后方可钳出。

大多数异物都不能通过支气管镜管腔,故夹稳后取出时,一般需将异物的一部分牵引至镜管口内,然后左中、示指夹持镜管,拇指固定钳杆于内镜近端管口,将内镜及异物钳,连同异物一并取出,通过声门时,同样需适当旋转,以防滑脱或嵌顿于声门,产生窒息;如为玻璃珠、流动滚珠之类的圆滑异物,可将患者头部放低,用球形钳或花篮钳钳取;笔帽等中空管形异物,由于异物顶端大多向下,空心朝上,取出时
用钳嘴一叶置入管内,另一叶置入管外,夹紧上口边缘,先旋转笔帽或中空管物,使空气进入下端支气管,解除负压,再按上述常规方法取出。

对于个别异物较大或形状特殊,估计难以通过声门的异物有可能需要经气管切开造口取异物或开胸进行异物取出。

为了预防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需要加强宣教,提高家长对此疾病的认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此病的发生。

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花生米、瓜子、豆类等小粒食物;避免儿童接触可以放入口腔、鼻腔内的较小的螺丝钉、玩具配件等物体。

2、儿童进食、口含食物或其他物体时,应避免打骂、嬉笑,以避免深吸气时发生误吸,将口内食物或物体吸入气道成为异物。

3、正确教育儿童不要口含食物或玩具等物体玩耍、嬉戏,如发现,应想办法让其吐出,不可以用手指强行掏取,以免引起哭闹误吸入气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