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糖尿病降压治疗的体会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作者:王晓梅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09期【摘要】作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而高血压病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
因此,提高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质量,对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和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体征检测、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等方面探讨科学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科学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后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而高血压的发生率在糖尿病人群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糖尿病和高血压均被认为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提高此类人群的健康护理,改善病人生活状态,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和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本院于2012年7—12月收治1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过治疗和综合护理,血糖血压控制得较平稳,保持了相对健康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7月—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75例,男97例,女78例。
年龄42~ 76 岁,平均年龄65岁。
其中一级高血压者34例,二级者61例,三级者80例;合并肾脏损害53例。
经过良好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2 健康护理2.1 体征检测2.1.1 血压监测糖尿病的合并高血压组微血管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尤以肾病更显著,纠正高血压对防止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在病理状态下,其昼夜波动性不明显或无规律性。
因此,对患者常规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峰谷变化情况,以此指导用药;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头晕、手麻等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的外伤。
当血压过高时,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帮助患者服药,疏导患者解除其紧张情绪,防止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发生。
分析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

分析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高位,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
而糖尿病则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受损,血糖水平过高,也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而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更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缬沙坦和非洛地平,它们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并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本文将从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缬沙坦。
缬沙坦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降血压的药物,它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除了降血压的作用外,缬沙坦还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保护肾脏功能。
缬沙坦还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非洛地平则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它通过阻止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打开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非洛地平能够扩张冠脉,增加心脏血流,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非洛地平还能够减少血管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洛地平还具有降糖的作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血糖水平的波动。
非洛地平在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缬沙坦与非洛地平作为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药物,它们的效果如何呢?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在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
一项研究发现,采用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另一项研究表明,缬沙坦与非洛地平联合使用,能够改善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前言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管理和保健。
在我的护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这样的患者,通过长期的护理和观察,我总结了一些护理体会,分享给大家。
病情概述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
这类患者的病情常常较为严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血压,常常会引起肾脏、神经等系统的损害。
护理体会1. 营养健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体重,保证饮食均衡。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饮食方案。
推荐患者采用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方式,减少体内糖分和脂肪的积聚,保持身体健康。
2. 锻炼康复合理的锻炼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适量运动,但是需要注意运动强度、时间和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推荐患者选择多种类型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同时加入适当的力量训练,进行康复锻炼。
3. 心理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细心的心理护理,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和感受,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4. 定期复查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需要定期监测和复查。
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定期去医院检查,摄入合理量的药物,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治疗。
总结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的、细心的、全方位的护理,往往需要家庭成员以及护理人员的协助。
护理人员需要细心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让患者能够减轻疾病带来的负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造成的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至关重要。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
硝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活性,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相辅相成,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导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600余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一组接受了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接受了常规治疗。
经过一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接受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患者血压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而且,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组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也有所改善,显示出了明显的降压和保护心血管的效果。
除了临床研究之外,许多临床实践也证实了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良好疗效。
某医院连续观察了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80%的患者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数个大型药物治疗试验也证实了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显著降压效果,对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有一定作用。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是显著的,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医生在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如何选择降压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糖尿病中高血压是特征性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对患者所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疾病。
糖尿病是引发高血压疾病产生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病情加重。
当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发病后,增加了血压的控制难度,并且极易引发患者出现心、脑、肾等疾病。
为了防止高血压疾病的产生对患者的器官损伤造成极大的危害,降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应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以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如何选择降压药值得深思。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原则(一)小剂量开始从小剂量用药开始,以便在服药过程中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若小剂量用药治疗效果不好,可逐渐增加用药剂量。
(二)单药治疗首选ACEI(或ARB)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若血压不高,应从小剂量及单药剂量开始用药,应首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这两种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会对患者的糖脂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胰岛素抵抗改善上效果显著,并且还有利于保护心脑肾,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上效果显著。
(三)提倡早期联合用药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避免了单一用药而引发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若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时,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联合用药的基础以ACEI(或ARB)为主。
例如,ACEI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保钾作用,吲达帕胺有轻度排钾作用,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
(四)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长效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具有持久及平稳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压的波动,完成了对患者心脑肾器官的保护。
患者每日的服药次数为1次,并且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依从性。
因此,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应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
例如,短效钙拮抗剂能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并且还会引发患者出现头疼、心悸。
分析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

分析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降压和降糖效果。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和ARB等。
本文将分析分析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
缬沙坦是一种ARB类降压药物,其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缬沙坦还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较早的一项研究发现,缬沙坦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地塞米松单独治疗(Najafi et al., 2005)。
后续的研究也表明,缬沙坦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并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保护作用(Mogensen et al., 2008)。
非洛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钙离子的内流,从而降低血压。
非洛地平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氧供,因此在心绞痛治疗中也有应用。
一项对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非洛地平可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同时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肾脏病的风险(Persson et al., 2001)。
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对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缬沙坦和非洛地平在降低血压、控制糖代谢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缬沙坦组的肾脏保护效果更好(Han, 2018)。
另一项meta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ARB类药物在肾脏保护方面优于钙通道阻滞剂(Nikolic et al., 2013)。
总体来说,缬沙坦和非洛地平都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其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效果相当,但缬沙坦在肾脏保护方面可能更为优异。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降压和降糖效果,以及其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才能制定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规范化测量血压:
五、高血压的治疗
综合干预的理念: 非药物治疗必须从始至终坚持 药物
I. II. III. IV.
选择长效制剂 从小剂量开始 联合用药 个体化
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I.
II.
调脂治疗 抗凝治疗
六、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值
人群 一般患者 ≥65岁老年人 糖尿病 冠心病 慢性肾脏病 脑卒中后 目标值 <140/90mmHg <150/90mmHg
1期高血压 (血压140~159mmHg/90-99mmHg) 改善生活方式 步骤1
限酒 DASH饮食 控制体重
2期高血压 (血压》160/100mmHg)
多数病人用药方案加改良生活方式 ACE抑制剂 ARB Β受体抑制剂 利尿剂
步骤2
单药治疗 ACE抑制剂 ARB 钙通道阻滞剂 利尿剂
加用第二种不同类型的药物 ACE抑制剂 ARB Β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指南 JNC7 2003 ESH/ESC 2007
加拿大 (CHEP)2009 日本(JSH)2009 中国2005
高血压个体化诊治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指南》指出:“五类降压药都可以作为降 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而且一些循证 医学研究也证实钙通道阻滞剂(CCB)能有效降 低总外周血管阻力,是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降压 药物,其使用比例占我国降压药物的41%。但CCB 有可能加重有快速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 病情,尤其是短效CCB还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应慎用。
药物治疗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醛固酮拮抗剂 ACE抑制剂、ARB ACE抑制剂、ARB和其他 ACE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怎么选降压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怎么选降压药?众所周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和微血管发生病变,还会增加血管阻力,使患者的多种器官受到严重的损害,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患者的残废和致死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对于及时正确地进行降压治疗对于该类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于降压药的选择,不仅要注重其降压效果,还要保证不会对患者糖代谢及肾功能造成影响,切实维护患者机体健康。
基于此,本文主要浅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合理选择,使患者血压能更快、更安全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受益。
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目的及降压药物治疗要点你知道哪些?1、治疗目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相对于对健康人群来说,能增加4-8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而合并症的治疗的目标是为了降低诸如全身脏器功能紊乱、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这类疾病的残留率和致死率。
据有关调查表明,舒张压小于80mmHg对病人各项靶器官的具有有效保护作用,将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到最低;对于合并有肾脏病的病人,特别是蛋白值高于110 g/L,血压要控制在120克/75毫米汞柱以下,这样才能确保肾脏器官不受损害。
2、药物治疗要点:在选择降压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之前,要先让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比如,心情愉悦、健康饮食、增强锻炼、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度肥胖者,要让其适当减肥,增强胰岛素整体敏感度,达到降血糖、调血脂治疗目标。
目前常用的治疗合并症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
其中,CCB、ARB以及ACEI是首选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小剂量开始,后逐渐增加药物用量,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伴糖尿病降压治疗的体会2009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指出,尿病患者是高血压达标率最低人群。
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18%[1],而高血压在糖尿病人群中患病率为40%~55%。
高血压伴糖尿病对心血管危害有乘积效应,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发生危险更高[2]。
正确地选用降压药及控制患者其他多重危险因素才能延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对于我们临床工作则更显得重要。
现就我院门诊这两种疾病并存的患者进行了两年半的跟踪观察的血压控制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取2009-01-01至2011-05-31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98例患者,其中男113例,女82例,平均年龄56.60±5.65岁。
入选条件:①bp≧140/90mmhg,或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
②同时ogtt试验,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2hbg)≧11.1mmol/l。
③或已确诊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已经在应用其他方案控制血压者。
排除对象:①继发性高血压。
②acei、arb、ccb、d有严重不良反应或过敏者。
③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方法:停用其他降压方案,在饮食控制,适度锻炼和体重控制的基础治疗上,未使用对降压药有干扰的药。
先用acei(贝那普利)5mg,不能耐受者应用arb(坎地沙坦)4mg,联合ccb(氨
氯地平)2.5mg,从最小剂量开始应用,每周逐级两药同时递增5mg,4mg和2.5mg,直至血压达到130~140/80~90mmhg之间或附近水平,即可停止加量。
如未达标,直至增量达最大剂量,贝那普利40mg,地沙坦32mg,氨氯地平10mg,即停止加量。
仍未达标,再加用噻嗪类利尿剂(dhct),从6.25mg逐级加量至达标,最大剂量为25mg。
1.3 观察:治疗开始前停用其他治疗方案2周,以开始治疗前的血压作为治疗前的血压。
治疗期间每周测血压1次,由固定医生使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肢血压至少3次,取其中相近两次平均值为血压值,同时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降压效果:依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定[3]。
①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 且降至正常范围(≦90mmhg)或舒张压下降≧20mmhg。
②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9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
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指标。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数据及列表,(见下表)。
例数 sbp(mmhg) dbp(mmhg) 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治疗前 198 170.78±21.66 98.9±8.5 35 67 51.51%
治疗后 198 135±15.61 85.1±5.4 67 71 85.35%
治疗前后相比p<001。
2.结果
本临床选用贝那普利(或坎地沙坦)、氨氯地平联用双氢克尿塞
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观察显示有良好的控制血压的作用且有统计
学意义。
3.讨论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4],两药或更多药物应用同时降压作用机制能有互补性,并且相加降压可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
arb或acei联用长效ccb和小剂量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较合理的选择[5]。
各种指南均推荐acei或arb作为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首选药物[6],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改善血糖的控制。
ccb降压作用强,发挥作用快,一定程度上弥补acei(甚至arb)降压作用温和,起效较慢的弱点,同时较少绝对禁忌症,对糖脂代谢呈中性影响,jnct推荐ccb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降压药。
高血压伴糖尿病应用利尿剂时宜小剂量,大剂量影响血糖的控制,如合并高尿酸血症慎用。
β受体阻滞剂以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阻断β2受体,抑制肝糖原分解,可掩盖低血糖症状或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而不易恢复;长期大量应用还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肝糖输出。
所以本组临床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
ukpds研究显示[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sbp下降10mmhg,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风险下降12%,死亡风险下降15%。
advance 研究显示,药物治疗使平均血压降低5.6/2.2mmhg,微血管或大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9%,心血管死亡率降低14%,全因死亡事件相对危险减少14%。
accord降压研究报告对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控
制血糖及其他风险因子基础上,收缩压降至120mmhg相比140mmhg 仅使脑卒中减少4%,并未明显减少总体心血管事件。
正确选用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降压药物和合理用药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才能达到控压达标,因而能有效延缓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2(增刊):1-5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7):595-595.
[3]刘国仗,胡大一,陶萍待,等.心血管药物临床疗效[j].药物与临床,2008,26(7):103-104.
[4] franklin ss,lopez va,wong nd,et al.single versus combined blood pressure components an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framinghan
heartsyudy.circulation,2009,119:243-250.
[5]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2006:257-257.
[6]杨晨光,汪芳,等.临床心血病杂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血压控制策略,2011,27(2):86-86.
[7] cushman wc,evans gw,byington rp,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us.n engl j med,2010,362:1575-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