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新品种临旱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我国主要的主食来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水稻种植变得越来越困难。
旱育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稻栽培技术,可以减少水的消耗并提高产量。
本文将介绍旱育秧栽培技术的一些关键点。
一、选用适合旱育秧的优质水稻品种旱育秧适用于早稻和中稻,选用早熟、耐旱、抗逆和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优质水稻品种有:云稻1号、农丰48、锡农9、锡农10、秀水176等。
二、良好的土壤条件选择具有良好排水性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进行耕作处理,即先将泥土翻松,然后在土壤中施入足够的有机肥料,以保证良好的土壤质量。
旱育秧要求土壤应先湿后干,不要出现积水。
三、适宜的种植季节为保证旱育秧的成功,需在适宜的种植时间进行种植,一般在每年的3月到5月进行早稻的种植,在6月至7月进行中稻的种植。
不同的季节,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确定种植时间。
四、高效用水技术高效用水技术可以帮助减少水的消耗,提高水稻的产量。
旱育秧时,需要选用高效的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等,也可以通过土地覆盖技术,减少水蒸发。
五、根据气温等条件进行施肥处理在旱育秧的过程中,需适当的施肥,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在早稻的季节中,需要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而在中稻的季节中,需要增加磷、钾等肥料的施用量。
同时,要根据具体的气温、土壤情况等因素,调整施肥的量和频率。
六、进行适时的除草处理除草是维护旱育秧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适时的除草处理,可以避免杂草的影响,确保水稻的生长发育。
在进行除草的同时,还需注意不要损伤水稻和土壤,以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七、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在早中稻的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这会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因此,在进行旱育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总之,旱育秧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栽培方法,适用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在进行旱育秧时,需注重优质品种的选用、良好的土壤条件、适宜的种植季节、高效用水技术、合理的施肥和除草处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绿旱一号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一直以来,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多年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节水抗旱直播稻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一些需水量少,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直播稻新品种不断地被选育出来。
推广优质直播稻新品种栽培技术,加速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节约有限的水资源,意义十分重大。
“绿旱一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研究所利用遗传工程选育的办法,将既耐旱又耐涝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选育而成的耐旱节水型水稻新品种,2004年定名为“绿旱一号”,于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5053)。
在安徽省农科院专家老师们的指导和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下,我们安徽国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为“绿旱一号”的生长情况做了仔细的记录和调查,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整地施肥我们公司的种植基地在肥东县梁园镇老庄村,总面积为1200亩,抛荒地在这里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总计有120亩。
我们种植的田块既有小麦茬和油菜茬,也有开荒田。
对于小麦茬我们的整地措施是:根茬留的浅、根量少或无根茬,进行旋耕,而后耙平、耙碎土垡播种;秸秆留的深的,先翻耕掩茬,而后耙碎、耙平土垡播种。
旋耕深度为15cm左右。
对于抛荒田我们的整地措施是:用10%草甘膦水剂每亩1公斤,加水60公斤喷雾。
第一次药后隔10天又重喷了一次。
待杂草干枯后翻耕整田。
由于“绿旱1号”水稻生育期短,只有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保证拔节期和穗期植株稳发快长,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我们所施用的肥料是每亩地65斤红四方复合肥+25斤尿素+2000斤农家肥作为底肥。
有机肥采用全层施入法,在前茬小麦收获后、整地前施入施足基肥后,立即用旋耕机进行干地旋耕;旋耕结束后,每亩地再施用复合肥和尿素,施肥结束后,进行耙压,使地表达到平、净、松、碎的整地要求。
寿西湖农场旱稻绿旱1号旱直播技术要点

寿西湖农场旱稻绿旱1号旱直播技术要点
寿西湖农场旱稻绿旱1号旱直播技术要点
彭行政;苏守乐;孟祥福;梁文明;余承保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9(015)017
【摘要】本文通过寿西湖农场推广旱稻绿旱1号旱直播几年来的生产试验经验,总结出适应本地区栽培绿旱1号技术要领,以期推动沿淮地区进一步扩大绿旱1号旱直播面积.
【总页数】2页(237-238)
【关键词】绿旱1号;旱直播;栽培技术
【作者】彭行政;苏守乐;孟祥福;梁文明;余承保
【作者单位】安徽省国营寿西湖农场,安徽寿县,232200;安徽省国营寿西湖农场,安徽寿县,232200;安徽省国营寿西湖农场,安徽寿县,232200;安徽省国营寿西湖农场,安徽寿县,232200;安徽省国营寿西湖农场,安徽寿县,23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3+1
【相关文献】
1.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J], 张德文; 杨安中; 张世林; 朱启升; 杨前进; 董军; 孟志伟; 邵芳荣; 冯春
2.水稻绿旱一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J], 戚尚
3.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J], 俞莉
4.克旱2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J], 马勇
5.油菜“盐油杂3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直播栽培技术要点[J], 倪。
旱育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旱育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作者:高艳华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12期我国现在大力生产推广的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是指使用旱地育秧的方法,通常都具有很强而且抗寒耐病性秧苗,非常适合高纬度、温度不高的东北地区。
目前,水稻旱育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旱育水稻栽培方法直接影响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所以,做好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并且开展科学田间管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稻的足蘖壮秧1.1苗床地准备。
旱育水稻栽培技术通常使用于东北地区,由于地势和环境特点,种植水稻一般都施用旱育栽培技术。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水稻根系秧苗的培育,所以,苗床前期的准备过程十分重要,是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前期选择准备要适合的地势,地势也要求平稳,必须能受到阳光照射,最好不要正面受风,厚重要求疏松的土质,肥力丰富土壤。
要求发育成长水稻的根苗水分充足,不能过酸与过碱,酸碱度要适中。
苗床地中要丰富有机质的含量,这样可以为秧苗水稻发育给出良好的环境,还能通过人工办法加强有机质土壤中的含量。
通常都是在播种秧苗1个月前施撒有机肥.要增强土壤的成分营养,等到充分有机质腐烂成熟后才能播种,以防水稻秧苗死亡与烂根。
1.2播种和苗床管理。
培育水稻旱地秧苗必须提前十天进行,这点和水培育水稻秧苗不一样。
育苗旱地时需要确保土壤中肥力与水分充足。
播种工作中,湿度与温度需要符合土壤的一定标准,播完种后必须把过筛的细泥土在穴盘或者苗床的表面覆盖一层,种子不可以外露,随后必须把苗床封闭覆膜。
水稻发出第一个叶前必须保证湿度与温度的供给要求,当水稻二个叶长出时,要合理控制好水分,水稻第三个叶长出时,要充足肥力,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生长快速,还要做好病害与虫害的预防工作。
管理苗主要是湿度与温度的管理。
苗床温度最好控制在出苗水稻种子前做好,保证盖膜时的密闭性,环境温度确保在34度左右,最好温度差不要超过2度。
当水稻成长出来第一个叶后,必须温度降低到26度左右,当水稻二个叶长出后。
旱稻新品种临旱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l 选 育 过 程
19 9 8年 以 临 稻 1 0号 为 母 本 、 临 稻 4号 为 父 本 进 行 有性 杂交 .当年获 得 1 8粒 杂 交 种 子 :9 9年 种 植 19 后 取 优 势 强 的 第 2株 系再 与 郑 州 早 粳 复 交 . 年 获 得 同
2 0粒 复交种 子 :0 0年种 植 F ,经 系谱 法 到 2 0 20 0 5年 后代 分离 趋 向稳定 . 表现 最 为突 出 的单 株 编号 为 9 — 8
2—3。
经 常翻动 . 使种 子受热 均匀 、 干燥一 致 。在 水泥地 面上 晒种 要 防止温度 过高灼 伤种 子
晒种 后必须 进行种 子筛选 .除去 米粒 、不实 的种
43 科 学 运 筹 肥 水 . 施 肥 主 要 包 括 基 肥 、 肥 。 基 肥 追
结 合翻 整地每 6 7 z j元复 合肥 1~ 0 g 6m 施 5 2 k 、尿素 8 ~
】k 、 硫 酸 锌 1 k , 另 外 有 条 件 的 可 增 施 农 家 肥 Og .g 5
3 产 量 表 现
年对 叶瘟和穗 颈瘟 接种 鉴定 . 田间各 点表 现 : 叶瘟 O 3 ~ 级 。 颈瘟 0 3级 ; 穗 ~ 稻瘟 病 综 合 抗性 指 数 47 穗 颈瘟 ., 损失率 最高级 5级 : 评价 为 M 经洛 阳市农科 所抗旱 S 鉴定 . 旱性 5级 ( 抗 中等 )
2 ~ 0 m 播后 浇蒙 头水 73e
该 品 种 于 2 0 — 0 9年 参 加 全 国 黄 淮 海 麦 茬 稻 08 2 0 区 中 晚 熟 旱 稻 区域 试 验 .0 8年 1 点 试 验 平 均 6 7 2 20 1 6m 产 3 08 g 4 .k ,较 对 照 旱 稻 2 7增 产 1 .% .达 极 显 著 : 7 0 4 20 0 9年 1 点 试 验 平 均 产 3 29 g 较 对 照 早稻 2 7增 1 5 .k . 7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摘要水旱两用稻新品种绿旱1号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推广。
该品种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点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个时期灌透水;对氮肥较敏感,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除草以化学防除为主,辅以人工除草。
关键词绿旱1号;耐旱水稻;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两用稻。
1995年该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经7年11代的系统选择,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耐旱节水稻新品系1DJ08。
2001~2002年对该品系进行品比试验,2002年定名为绿旱1号。
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53。
2005年12月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 特征特性1.1 植物学特征株高100 cm左右,每穗总粒数118.9~159.2粒,每穗实粒数100.9~130.3粒,结实率82.0%以上,千粒重25.0 g左右。
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
1.2 生物学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08.2 d,比对照中旱3号早熟2.3 d;有效穗304.5万/hm2;分蘖成穗率63.9%;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55.7%,长宽比2.9,垩白率38%,垩白度5.4%,胶稠度50 mm,直链淀粉含量25.9%。
米质较好。
2 产量表现2.1 区域试验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在旱播旱管的情况下,试验平均单产4 737.45 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22.96%。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 533.75 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45.29%。
早稻新品种鲲旱1号高产栽培技术

扎 。 结 合 整 地 ,亩 施 2 0 . 1 0 — 1 5的复 混 肥 同时加 施硫 酸锌 1 . 5~2 k g 。 3 . 2 适 时播种 。平 乡县 一般 在 4月底 5月{
乡县 从 9 0年 代 引进 种 植 旱 稻 , 由于 生 产 管 理 技 术水
平低 、产 量 效益低 ,没有 取得 成功 。2 0 1 2年 引进 推广 鲲 旱 1号 早 稻 品 种 ,当 年 亩 产 4 8 0 k g有 余 , 出米 率 7 5 % 以上 ,米质 优 良 ,深 受 群 众 喜爱 ,种 植面 积 逐年
肥 , 以增 加粒 重 。 3 . 5 病 虫 害 防治 。重 点 防治 稻瘟 病 、胡 腑 性) ,可 用 稻 瘟 灵 、三 环 唑 防 治 ;用 1 0 %D I
严 重 匮 乏 区 ,从 2 0 1 4年 起 已连 续 实 施 该 项 目 3年 ,
其 中实施 季节 性 休耕 项 目的技 术路 径 是 改冬 小麦 、夏 玉 米 一年 两 熟种 植 ,为 一季 自然休 耕 ,一 季 雨养 种 植 模 式( 只种 植一 季雨 热 同季 的玉米 、油料 作物 、杂粮 杂 豆 等一 年一 熟作 物) ,旱稻 作 为本地 区杂粮作 物 ,是 符 合 季节 性休 耕 调整种 植结 构 的首选作 物 。
水 ,平 乡 县 4月 下旬 5月 上 旬 播种 ,生 育 期 在 雨 季 ,
可 有效 利用 自然 降水 ,只在 播种 、分蘖 、抽 穗前 后 各
1 个 月 的 关键 期 内, 自然 降水 不足 时需 要 浇水 ,因 而
能 节约 大量 农业用 水 。
2 . 3 充分 利用 耕地 资源 。部 分低 洼地 易 涝地 块 ,难 以
种 植 结构 调 整 ,减少 玉 米种 植 , 促进 旱稻 生 产 ,实 现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选用耐旱品种:选择适应旱地条件的耐旱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点。
2.选择适宜的育秧期:在旱地栽培水稻,一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育秧,避免遭受低温、霜冻、倒伏等不利因素。
3.预备好育秧土:育秧土应具备适宜的水分保持性和空气渗透性,通常选用既排水又保水的壤土或沙壤土。
4.合理的灌溉措施:采用适量的水分供给方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刚进入育秧期时,可适量湿润育秧土,保持土壤湿度,待稻苗生长发育良好后,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提高土壤干燥时间。
5.合理施肥:旱育秧需要充分施肥,但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肥料过多导致农田排水不良或化肥浓度过高,对水稻苗产生负面影响。
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比。
6.控制病虫害:旱地条件下,水稻易受到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胁迫。
因此,定期进行田间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早期识别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苗的健康生长。
7.合理管理水分:旱地栽培水稻需要合理管理水分,避免干旱或过湿。
适当增加土壤保水性,比如增加有机质含量、覆盖稻草等方法,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8.控制杂草生长:旱育秧期间,及时进行杂草清除,避免杂草对水稻幼苗的竞争。
可以利用覆膜、铺草等方法,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水稻的生产力。
9.及时处理病苗、虫苗和弱苗:在幼苗期就开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苗、虫苗和弱苗,避免它们对正常苗期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0.增加光照:旱地栽培水稻一般光照较好,但在云雨连绵的地区或沼泽地,可能需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以利用人工照明或增加栽培密度等方法。
11.合理密植:旱育秧期间,可以适当增加栽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也要注意合理控制密度,避免水稻间互相竞争,导致产量下降。
总之,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耐旱品种、合理的育秧期、预备好育秧土、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合理管理水分、控制杂草生长、及时处理病苗、虫苗和弱苗、增加光照和合理密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期良种良法
旱稻新品种临旱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马宗国刘丽娟刘延刚金桂秀崔爱华
(山东省临沂市水稻研究所,276034)
临旱1号(98-2-3)是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合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旱稻新品种。
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0054。
1选育过程
1998年以临稻10号为母本、临稻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获得18粒杂交种子;1999年种植后取优势强的第2株系再与郑州早粳复交,同年获得20粒复交种子;2000年种植F1,经系谱法到2005年后代分离趋向稳定,表现最为突出的单株编号为98-2-3。
2特征特性
2.1形态特征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旱稻。
在黄淮海麦茬稻区作旱稻种植全生育期125d,比对照旱稻277晚熟8d。
株高81.3cm,穗长1
3.9cm,每穗粒数96.9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6.4g。
直穗型,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剑叶宽短上举,叶色浓绿,灌浆速率快,落黄好。
2.2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洛阳、沿海2个试点提供的样品分析:整精米率70.5%,垩白粒率31.5%,垩白度2.3%,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6.7%。
达国家优质稻米3级标准。
品质优良。
2.3抗逆性经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2008年、2009年对叶瘟和穗颈瘟接种鉴定,田间各点表现:叶瘟0~3级,穗颈瘟0~3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评价为MS。
经洛阳市农科所抗旱鉴定,抗旱性5级(中等)。
3产量表现
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全国黄淮海麦茬稻区中晚熟旱稻区域试验,2008年11点试验平均667m2产340.8kg,较对照旱稻277增产10.4%,达极显著;2009年11点试验平均产352.9kg,较对照旱稻277增产16.1%,达极显著,居试验第2位。
2年22点次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346.9kg,较对照旱稻277增产13.2%。
2009年5点生产试验,平均667m2产347.2kg,较对照旱稻277增产19.2%,居试验第1位。
4配套栽培技术
4.1种子处理争取苗全、苗匀、苗壮是种植临旱1号取得高产的第1步,必须做好种植前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包括晒种、选种、药剂拌种等。
试验表明,晒种2~3d播种比直接播种的发芽率提高4%~5%、发芽势提高5%~10%,早出苗1~2d,而且出苗整齐。
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摊铺在干燥的地面上,厚5cm左右,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干燥一致。
在水泥地面上晒种要防止温度过高灼伤种子。
晒种后必须进行种子筛选,除去米粒、不实的种子、草子和杂质,保留子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选种采用风选或泥浆水选种效果最好,泥浆水选种方法是采用胶泥18kg加水50kg,充分搅拌,配成比重为1.05~1.1的选种液,选种后的种子要冲洗干净。
精选后的种子必须进行消毒,把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彻底杀死,以减轻在生长发育期感染病害,保证健壮生长。
其方法是用多菌灵500倍液或浸种灵浸种48h,完成消毒后可直接播种。
另外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和鼠雀危害,播前可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也可以在播前将药施入地下。
4.2适时播种试验表明,在黄淮地区作麦茬种植,应于6月中上旬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或铁茬)、整平、旱直播,667m2播种量为6~7kg,播深2~3cm,行距27~30cm。
播后浇蒙头水。
4.3科学运筹肥水施肥主要包括基肥、追肥。
基肥结合翻整地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20kg、尿素8~10kg、硫酸锌1.5kg,另外有条件的可增施农家肥5000kg;追肥在旱稻4~5叶期追施尿素7.5~10kg,穗肥在拔节后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正在伸长时根据情况可施尿素3~5kg。
据试验测定,该品种在苗期、拔节和灌浆期抗旱性较强,孕穗和扬花期抗旱性相对较弱,因此要根据不同时期和干旱程度适时灌水。
4.4化学除草旱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相对其他旱作物一般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加上温度较高,这就给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