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讲解
欧体楷书教程:128条规律技巧

欧体楷书教程:128条规律技巧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
以楷书和行书著称。
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1、顶戴要得势,不可头轻尾重,失其匀称。
2、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
笔画彼此之间要映带适当。
3、笔画排叠较多的字,要得长短疏密安排得均匀妥帖。
4、字势偏侧、欹斜,应当随着字势去安排结体。
5、字的偏旁有的向内、有的向外,依其左右体势,相互呼应。
6、字的笔画相互交错穿插,各种笔画的配置,力求妥帖。
7、补好空白,让四边满足,使其方正匀称。
8、短让高,窄让宽,彼此相让,各得其所。
9、用撇、捺、钩等不足字画虚空的地方,意在虚和,上下相称为妙。
10、覆盖一类的字,要上面盖住下面,下面点须端正,画则厚实。
11、相互离开的偏旁组成的合体字,要尽力粘合,彼此之间以便照应。
12、下面点画零星的字,须安排妥帖,使之压稳全字重心,不失体势。
13、笔形中断而笔意连贯字,要把笔画起落的意思联系起来,起伏照应。
14、“满不要虚”,意即体型饱满,不至于造成虚怯。
15、用笔迅捷快速,作字一气呵成,求其自然之势,不得重改。
16、借换字形点画,不让点画重复,使难以结体的字因借换而映带生姿,体态分明。
17、垂就是下垂,曳就是延伸拖引。
凡左部短的要将右下垂拉长;凡右部短的末笔曳高要写得引展。
18、上面字形宽大,把上半部写得可以覆盖住下半部。
19、所谓“撑住”,是指独立而又形体修长,下带垂趋一类的字,必定要能够撑得起来。
20、点画少的,要写得彼此之间相互映带。
点画多的,要一画对准一画,既相应又相附才好。
21、难以结体的字,有的因为笔画少而增添笔画,有的因为笔画多而省减笔画,是为了将字形写得美观。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笔法特点
欧楷字体是一种常用的书法字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将从字体结构、笔画特点、书写技巧等方面介绍欧楷笔法的特点。
一、字体结构
欧楷字体是一种规整、工整、流畅的书法字体,其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它主要由直线和弧线组成,直线与弧线相互交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笔画特点
1. 竖钩:欧楷字体中的竖钩呈弯曲状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2. 横勾:横勾在欧楷字体中也十分常见,它与竖钩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字形更加完美。
3. 点画:欧楷字体中的点画比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点画的大小和位
置。
4. 首尾相连:欧楷字体中的笔画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连笔
方式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可以提高书写速度和准确度。
5. 顿抑:欧楷字体中的顿抑比较明显,它可以使得字形更加生动、灵活。
三、书写技巧
1. 用力均匀:欧楷字体的笔画比较细,所以在书写时要用力均匀,不
要出现虚浮或过重的情况。
2. 线条流畅:欧楷字体的线条流畅,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
3. 坚持练习:欧楷笔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只有坚持不懈地练
习才能掌握其特点和技巧。
4. 注意观察:在学习欧楷笔法时,要多观察大师作品,注意其结构、
笔画特点等方面。
总之,欧楷笔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书法字体,它具有严谨、工整、流
畅等特点。
在学习和书写时,需要注意其结构、笔画特点以及书写技巧等方面。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磨练才能真正掌握欧楷笔法的精髓。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地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地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地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地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地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地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地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地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地楷法,其骨力地刚健、笔法地精到、结构地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地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地艺术风格.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岁(公元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地个性,创出自己地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地艺术特色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岁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岁书.、《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岁书.、《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欧字地书写笔法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地.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地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地明快风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一、折法折以成方,是欧体地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一)右折、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地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例图).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地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地误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左折、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地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例图).二、侧法“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点”法化势: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地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化势举例如下: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勒法所谓“勒法”,即横画地写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顾,强抑力刺,愈收愈紧地意思.故写横画时,不宜顺锋平过,用笔轻滑则意思浅薄.写横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势欲平而画欲曲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地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地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画如长锥界石”.可以设想,锥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锥尖势必与石面形成一种对抗地力,而锥尖深入石面后又十分艰涩地用力划过去,这就很形象地比喻写横画时“勒”地意思.所以,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凡横画重叠时要富有变化、笔形变.包括长短、肥瘦、仰覆、起止处地方圆藏露以及用墨处地浓淡枯润等,特别是发笔处变化最大.、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几种常见横画地具体写法:()平画.逆势切入,调锋后铺毫提运,逆势涩行,至收笔时,将锋略提至右上角,然后向右下顿一顿,再反揭回锋收笔.所谓落笔时取“逆势”,即笔锋在离纸面不远处“空中作势”,也可用尖锋轻触纸面逆入.欧体多用“切入平出”法(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平画要注意其势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细,宜丰实而不可空怯.这种笔常为一字主画. ()露锋短画.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着力右行,力量偏于上侧,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例图).写露锋短画,发笔要尖,收笔要圆.这种笔画常为一字之次画.()仰势和覆势.仰势用笔用露锋短画,只是画势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势同平画用笔,只是画势微曲,有下俯之态(例图).四、努法“努法”即竖画地写法.“努”有用力之意.“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即斜横落点后中锋运笔),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即发笔时逆入,收笔时上缩,画地中段绷得紧紧地,故名努也.”(包世臣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用竖画地具体写法:(一)垂露轻锋逆上即将锋略提至竖地左上角,然后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横落点,调锋提运,着力向下,至收笔时将锋向上略提,然后向下顿两顿,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悬针发笔同垂露,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走边提,由中抽出后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关键是出锋收笔用劲得当,令竖画饱满尖锐,而切忌“针尖”细长(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曲头此画发笔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书写起来有便捷爽利之势.在楷书“尖按法”中运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向背此两竖相对之法.所谓“背”,即两竖势微弯,如两人背向而立,欧楷喜用此法而少用向势(例图).向势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掠、喙法“掠”即长撇地写法,“喙”即短撇地写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写长撇时末锋飞起之笔法,有如妇女梳长发之态,而“喙”则形容写短撇地动作如禽鸟啄食一样迅疾,且短小、锐利、饱满地笔形亦像鸟喙,有双重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长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掠”法当地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策法“策法”就是挑法.谓之“策”,因为好比用马鞭子策马一样,发力于执鞭处,得力在鞭稍处,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地发笔和收笔地动作,力量要聚在收笔地锋尖处.起笔时,笔肚着纸,侧锋斜铺,然后转中锋于空中暗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趯法“趯法”即钩法.“趯”含有跳跃之意,是书法用笔中地重要笔法,也是写欧字最难掌握地笔法.其难在钩多有棱角,书写时要充分利用侧锋,在蹲锋同时须运腕得当,即出钩前笔杆微倾(倾倒地方向与运笔地方向相反),笔毫铺开(用力不匀称,一般借力于钩之外侧),而笔身仍保持斜挺之状——这是关键之关键.有地学者在理论上虽有所悟,但在书写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应题就在于笔力不够,未能做到笔身挺而笔毫斜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见地钩法:(一)直侧锋钩轻锋逆入,如作竖画切入作斜横落点,稍一调锋后即将笔杆倒向右侧,使笔毫斜铺展开,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右上方欹侧,至出钩时借力在毫外侧,轻轻向下快速一顿(即蹲锋),并运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钩法自然尖锐饱满(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心钩、戈钩、浮鹅钩这三种钩地运腕方法类似,均为右钩,且比直钩易于掌握.关键是发笔时手腕皆微左仰,笔管微右倾,取其侧势,而出锋时手腕均需向右侧微微翻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平钩平钩地关键在于掌握右折法(详见折法),行笔至折角处,翻笔作暗圈后朝右下点,再微微挫动笔锋,得势后方可向左下钩出,出钩方向当与下笔相呼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磔法所谓“磔法”,即捺法,是书法用笔中地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平捺(例图).“道”、“之”等字用之.、侧捺(例图).“文”、“是”等字用之.一字中有数捺,则以合代开,敛其捺脚,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书法》教学课件—02欧体楷书技法

【课外阅读】·欧阳询之八诀、传授诀、用笔论
• 欧阳询八诀为:
• 点----------如高峰坠石;
• 横戈-------如长空之新月; • 横------如千里之阵云; • 竖------如万岁之枯藤; • 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 折------如万钧之弩发; • 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 • 捺------一波常三过。
•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 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 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 也。”
•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馀论,善无所加。然仆 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 抄说。”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 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 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 请不秘之,粗陈梗概。”
• 第二节 欧体楷书基本笔画
第二节 欧体楷书基本笔画
• 笔画可分为基本笔画和由基本笔画变形或组合延伸而 成的新的笔画两大类。古人归纳楷书的基本笔画不外 乎八个,即:勒、努、啄、磔、侧、策、折、趯。也 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横、竖、撇、捺、点、提、折、 钩。古人认为这八种笔画都包含在“永”字中,以 “永”字来研究这八个笔画的写法称“永字八法”。 基本笔画是构字的最小单位,也是汉字形成的基本要 素。基本笔画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字的形体美。王 羲之说得好:“尚或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 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笔画 的训练是多么重要。楷书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包含了起 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 这三个过程。下面,我们以欧体为例,先来学习楷书 基本笔画的写法。
• 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 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 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口吻而口 口,丽则绮靡而消遒。
欧楷笔法精解

欧楷笔法精解欧楷,作为汉字的书写体系之一,在书法界中备受尊重。
欧楷除了有许多美丽的字体之外,欧楷书写的笔法也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欧文楷书,简称欧楷,是西洋书法中的一种書寫體系,主要用在西洋国家中间对于汉字的汉学研究以及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
欧楷书法的风格特点是在书写过程中,笔画力度柔和,整体呈现出一种流畅而优美的感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欧楷笔法的精髓。
一、领、字、点、横、撇、捺欧楷的笔画结构非常清楚明了,笔画的基本部分由领、字、点、横、撇、捺六个基本笔画组成。
其中,领是“提筋”,字是“悬挂点”,点是“悬挂点”,横是“提挺”,撇是“立挺”,捺是“勾挺”。
二、带、钩、弯……在欧楷笔法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笔画,比如带、钩、弯等等,这些笔画的运用能够在欧楷中增加更多的美感和灵动的风华。
三、笔画的精髓——勾、撇、捺欧楷笔画的精髓主要在三个方面:勾、撇、捺。
勾欧楷笔法中的“勾”主要是指在“撇”或“横”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根弯和弧线,这样的勾既能增加笔画的美感,也能让欧楷字体的细节更加丰富。
但是勾的用法要注意,勾不能过于多,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体的平衡,而且会使欧楷的字形显得过于复杂。
撇欧楷中的“撇”,不仅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对于整个欧楷的线条关系十分重要。
欧楷中的撇笔画最好要留有断续线,同时,撇的过程中,笔画的压力要逐渐增加,这样撇的结构性和流畅性都会更好。
捺欧楷的“捺”是在“撇”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弯曲的部分,以便让笔画更加流畅和自然。
在欧楷中,捺的角度、长度、曲度、转弯的方向等等,都会影响整个欧楷字形的美感。
四、欧楷书法的特点1、线条清晰流畅:在欧洲书法中,欧楷是线条最为流畅、精准的一种书写方式。
2、刻画人物:欧楷书法中,因为线条的流畅性很强,所以可以把人物的神态、面部、身形等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
3、注重笔画的韵律感:欧楷笔法中,笔画韵律感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说,在撇的过程中,需要发掘出笔画之间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样才能增强欧楷字体的艺术性和阅读性。
欧楷竖钩的正确写法

欧楷竖钩的正确写法
欧楷竖钩是欧体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写法独具特色,富有美感。
掌握欧楷竖钩的写法,对于提高楷书书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欧楷竖钩的正确写法。
一、欧楷竖钩的概述
欧楷竖钩,顾名思义,是指在欧体楷书中竖向笔画末端带有钩状的笔画。
它源于汉字的基本笔画竖和钩的结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书法创作中,掌握好欧楷竖钩的写法,能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二、欧楷竖钩的写法要点
1.起笔:在书写欧楷竖钩时,首先要注意起笔的部分。
起笔应为竖画,从上往下开始书写,笔尖向下,力度要沉稳。
起笔时要略微顿笔,使笔画更加饱满。
2.行笔:行笔过程中,笔尖需保持稳定,力度要均匀。
在竖画部分,行笔速度可稍快;在钩的部分,行笔速度逐渐减慢,笔尖向上勾起。
3.转折:在竖画与钩的连接处,需要进行转折。
转折处要圆润自然,不可过于生硬。
可在此处稍作停顿,调整笔尖方向,再继续行笔。
4.收笔:在钩的末端收笔时,笔尖向上,力度要轻盈。
收笔处要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三、练习方法与建议
1.临摹经典欧体楷书作品,观察大师们如何书写竖钩,从而领悟其笔法、结构和神韵。
2.坚持练习,先从简单的字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在练习过程中,注重笔画力度、速度和角度的掌握,力求达到欧楷竖钩的审美标准。
3.多与同行交流,参加书法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四、总结
欧楷竖钩作为欧体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正确写法对于提高楷书书法水平至关重要。
欧楷特征及用笔方法

欧楷特征及用笔方法欧楷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2. 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3. 横法:欧字平衡顿挫小,力量内敛。
起笔逆锋入纸,略向左折,使其呈方头,厚重顿实,向右中锋行笔,左低右高,至收尾处要有顿笔回锋的动作。
4. 竖法:欧体竖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
其中垂露竖写法:笔锋先由下向上逆行,然后顿笔成方,中锋行笔至末端稍顿轻轻向上回锋收笔。
欧体的垂露竖要写得直而神峻。
5. 撇法:撇,又称“掠”。
6. 捺法:欧体楷书中的捺如金刀,捺脚肥厚饱满,沉稳劲健、富有力度、气势磅礴。
7. 钩法:欧体钩画短促含蓄、饱满有力。
写法即运笔至下端稍驻停顿,蓄势向左上方快速出锋,应钩小而丰满,内圆而外方,颇含隶味。
8. 折法:欧体的折画多用提笔断开,再重新起笔写新的一笔。
9. 挑法:挑法有平挑、提手挑、斜挑。
用笔方法方面,欧字的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
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
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
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
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
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如需更多关于欧楷的学习资源及知识介绍等可登陆相关论坛或平台进行查阅和咨询。
书法教程欧体楷书基础

书法教程欧体楷书基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文字一样,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欧体楷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它具有线条流畅、规整美观等特点,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欧体楷书的基础知识。
欧体楷书的起源欧体楷书是由中国的楷书演变而来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楷书已经非常规范,但是在宋代时期,由于文化交流的影响,欧洲的印刷术传入中国,这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法家们开始尝试将印刷术的线条美转化到书法上,从而形成了欧体楷书。
欧体楷书的特点欧体楷书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规整美观。
它的笔画粗细适中,线条的弯曲处处理得恰到好处,使整个字体看起来非常舒展自然。
欧体楷书的字形也比较规整,每个笔画的长度、宽度都有一定的标准,这使得欧体楷书看起来非常美观,也很容易让人读懂。
欧体楷书的基础知识欧体楷书的基础知识包括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
首先是笔画,欧体楷书的笔画比较规范,每个笔画的长度、宽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其次是结构,欧体楷书的结构也比较规范,每个字的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使得欧体楷书看起来非常整齐、美观。
最后是布局,欧体楷书的字体布局比较简洁明了,每个字的位置、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使得欧体楷书看起来非常美观、舒展。
欧体楷书的练习方法欧体楷书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模仿、反复练习和观察。
首先是模仿,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欧体楷书作品来学习欧体楷书的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反复练习,只有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欧体楷书的特点和技巧。
最后是观察,可以通过观察欧体楷书的作品来学习欧体楷书的布局、字形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欧体楷书是一种非常美观、规范的字体,它具有线条流畅、规整美观等特点,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
要想学好欧体楷书,需要掌握欧体楷书的基础知识,例如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并通过观察优秀的欧体楷书作品来学习。
希望大家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欧体楷书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欧体楷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结字法
2019/6/9
结字法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的 方法。结字又叫间架结构。书法初学者字写 不好绝大多数问题是出在结字上,结字不好, 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结字的基本规律并 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检查个人的书写。结字 无非是如何处理好字的变化与和谐关系。经 过一段时间训练,把结字处理得工整美观不 太难,结字有韵味、耐看却难。
欧体楷书特征及写法
欧阳询小传:
欧阳询(57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字 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 隋、唐三个朝代,阅历丰富,聪敏过人,勤奋 好学,博通经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 之)书,兼取汉隶、北碑,博采众长,勤学苦 练,细心揣摩,渐得书法之道,从摹体中脱出, 形成自家体势、风格,其书以险劲的独特风貌 而令人耳目一新。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 称为“初唐四大家”。
•点画呼应,笔势连贯,相同的点画并列要求变 化。
•竖画多与字心取相背之势,与颜体之外拓 相反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落 笔多为露锋,而且捺脚都驻笔成方,提笔 出锋,弧度很小。
•钩画特殊,竖钩形小而丰满;竖弯钩取法 如隶书的“波画”;而卧钩戈钩则翻笔如 魏碑。
基本笔画
2019/6/9
2019/6/9
钩的写法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折的写法
2019/6/9
2019/6/9
2019/6/9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尤其 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笔力刚劲, 笔画方润,给人爽利精神之感觉, 被誉为“欧体”。其楷书代表作主要 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 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 等等。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 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 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 (公元631年),楷书35行, 行书33字。原石久佚。
《九成宫醴泉铭》特点
此碑高2.7米,宽0.93米,碑文为一寸见方楷书,每行 49字,共24行,刻工精良。欧阳询在书写时法度森严,腴润 中见峭劲,尤其讲究用笔之法,其特点是: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势灵活生动。
•用笔精细,动作幅度小。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特别是横竖 画的起笔,多用凌空取势折锋起笔,收笔亦须回 锋。
一、大小:
楷书最忌“字如算子”,大 小长扁,各尽其势方为妙。印刷 字给我们阅读带来方便,也给我 们对楷书理解造成些不好影响, 如许多学生理解为字字一样大, 字要写满格等。如图1:
2019/6/9
2019/6/9
2019/6/9
二、平正:
2019/6/9
平正是对字重心的平衡把握,楷书要求平稳 端正。平,平稳,在视觉上感觉字是平衡的,没 有失去重心;正,相对欹侧而言。楷书一般要求 书写得端正,少有行草书的欹侧状。结字以“正” 为入门,然后由正求险,正、险相生,便得结字 奥妙。不要把平正简单理解为横平竖直,在楷书 中水平的横是少有的,横一般左低右高形成一定 斜度。垂直竖能起到安稳重心的作用,要注意的 是许多竖并非垂直状。如“曰”、“七”等字。 注意有些字平正的处理方法,如“力”、 “乃”“戈”、“母”等字。如图2:
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
艺术的化境,细观此碑书法已
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
《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
虞 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
恭 公 碑
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 欲,运笔自如。
皇 甫 诞 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 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 撰文,此碑现存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碑 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 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 阳询早年所书。《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 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 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 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 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 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魏征撰,欧阳询书,
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
时发现泉水之事。碑立于
唐贞观六年(632)。此碑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
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
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
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
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
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九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
成 宫
碑为“正书第一。”
醴
泉
铭
2019/6/9
古人对结字法多有心得,总结了 许多好经验,如唐欧阳询的《三十六 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 法》、《书法三味•大结构》及清黄 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 黄自元的楷书太馆阁了,见解却是非 常精辟。以上的资料大家可以找来认 真学习,我们要求初学掌握以下几条 基本规律:
2019/6/9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
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亦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
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
(公元637)十月立。楷书36
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
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
公碑”十六字。
明赵涵评云:“此碑字比
《皇甫》,《九成》稍小,而
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
楷法精妙如此。”诚然,欧阳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竖的写法
2019/6/9
2019/6/9
撇的写法
2019/6/9
2019/6/9
2019/6/9
2019/6/9
捺的写法
2019/6/9
2019/6/9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 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 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 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 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 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 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 化 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 度 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 寺 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 碑 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