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散养家禽管理系统开发
面向畜禽养殖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

面向畜禽养殖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一、引言随着畜禽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确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引起注意。
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科技创新在畜禽养殖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本文将介绍面向畜禽养殖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等关键技术,以期为行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现状分析1.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畜禽养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优化生产效率、减少损失、提高杀菌效果和增加诊断准确性等。
在畜禽养殖领域中,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互联设备和大数据技术来整合管理。
透过这些系统,管理者获得了实时的数据、生产过程的掌控、决策支持和安全防护等功能。
2.面临的问题尽管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畜禽养殖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其的开发、部署和使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1)硬件和软件兼容性问题。
(2)大数据处理算法和循环模型的缺乏。
(3)生产环境复杂,为系统的实施和实现带来了难度。
三、需求分析1.系统目标通过开发一个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对畜禽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
(3)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和预测疾病种类和数量。
(4)建立生产流程的可视化流程图和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和损耗。
(5)自动执行配料、饲喂和疫苗注射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2.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和存储:自主开发传感器、数据采集板等设备,获取畜禽的各项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云端存储。
(2)数据处理和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数据处理算法和循环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并运用AI模型,来预测畜禽疾病和预防措施。
(3)流程管理:通过可视化界面管理生产流程和工作流程,疾病智能预测功能,以及病情监控、预测和治疗。
(4)数据可视化:通过绘制数据图形化展示监测数据,使数据更加直观化和易于理解。
农业物联网畜禽养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行业,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将现代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传统农业,就是要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促使其转型升级。
物联网技术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展示的该系统是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是一套运行稳定、熟化并完善低成本、高可靠性、适于大面积推广的养殖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本系统积极探索了农业物联网产业商业化运营机制和模式,对农业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宽带移动互联、无线射频、自动控制、智能信息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在养殖业领域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示范。
在安全饲养方面,托普云农物联网畜禽养殖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建立畜禽产品安全溯源的数据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品,建立疫病防疫记录;同时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实现畜禽生产过程的可监督、可控制,实时监控畜禽存栏数、用药情况、疾病治疗免疫、饲料等情况,提高畜禽生产的安全性,进而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托普云农物联网畜禽养殖管理系统的设计本解决方案由针对养殖场开发的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统计预警系统、以及安全监控及信息服务平台构成。
其中,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为整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与核心,主要功能包括畜禽档案管理、畜禽繁殖管理、畜禽饲料管理、畜禽防疫管理、疾病诊疗管理、兽药管理、系统管理等。
二、托普云农物联网畜禽养殖管理系统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电子标签技术对畜禽进行全程管理,可以逐个获取畜禽所吃饲料、病历、喂药、转群等信息。
合理地规划了养殖场的业务流程,贴近养殖生产实际,人性化设计,运行稳定、功能强大。
通过监控平台掌控各养殖场的状况,对养殖场的生产经营实施起监督、管理、推进作用。
系统在设计上具有极大的弹性,通过数据层、中间层、表现层三大部分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系统建立了属性维护机制,用户可以自选定义和编辑属性,无需二次开发。
并提供了集成接口,实现应用系统间的无缝集成,克服信息孤岛,实现各类用户能够对数据库平台进行检索。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禽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禽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引言: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畜禽养殖领域也不例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禽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畜禽场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畜禽养殖的效率和质量,有效解决了传统畜禽养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
一、系统设计与实现1. 系统架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禽养殖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由传感器、通信模块、服务器和前端控制界面组成。
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畜禽场的温度、湿度、光照、水位等环境参数,并将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数据,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分析结果。
前端控制界面则提供给管理员实时监控和管理畜禽场的功能。
2. 数据采集与传输为了实现对畜禽场环境的监控,系统中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来采集数据。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畜舍内部的温度变化,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湿度变化,光照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光照强度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通信模块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
3. 数据分析与管理服务器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畜禽场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和预警,帮助管理员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此外,服务器还会生成报表和图表,用于对畜禽养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4. 前端控制界面前端控制界面是管理员用来监控和管理畜禽养殖场的工具。
管理员可以通过界面查看实时数据、报表和图表,了解畜禽场的运行情况。
同时,界面还提供了控制参数的功能,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畜禽场进行远程控制和调整。
此外,界面还包括了报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管理员进行处理。
二、优势与应用1. 提高生产效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畜禽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畜禽场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要。
农牧业现代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农牧业现代化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1.1 项目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2.1 养殖环境监测需求 (3)2.2 养殖对象管理需求 (3)2.3 饲料管理需求 (3)2.4 生产计划管理需求 (3)2.5 财务管理需求 (3)2.6 数据分析与报表需求 (4)2.7 安全防护需求 (4)2.8 用户体验需求 (4)2.9 系统扩展性需求 (4)第二章:系统架构设计 (4)2.1 系统架构概述 (4)2.2 系统模块划分 (4)2.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2 数据处理模块 (4)2.2.3 业务逻辑模块 (4)2.2.4 用户界面模块 (5)2.3 系统技术选型 (5)2.3.1 数据采集层 (5)2.3.2 数据处理层 (5)2.3.3 业务逻辑层 (5)2.3.4 用户界面层 (5)第三章:智能养殖环境监测系统 (5)3.1 环境监测设备选型 (5)3.2 数据采集与传输 (6)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第四章:养殖生产管理系统 (7)4.1 养殖生产计划管理 (7)4.2 养殖生产数据管理 (7)4.3 生产报表与分析 (8)第五章:智能养殖决策支持系统 (8)5.1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8)5.2 决策模型与算法 (9)5.3 决策结果可视化 (9)第六章:养殖疫病防控系统 (10)6.1 疫病监测与预警 (10)6.1.1 监测技术概述 (10)6.1.2 预警机制 (10)6.2 疫苗接种与防治 (10)6.2.2 疫病防治措施 (11)6.3 疫病数据统计分析 (11)6.3.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1)6.3.2 数据分析与应用 (11)第七章养殖物联网平台 (11)7.1 物联网平台架构 (11)7.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12)7.3 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 (12)第八章:智能养殖设备集成 (13)8.1 养殖设备选型与集成 (13)8.1.1 设备选型原则 (13)8.1.2 设备选型 (13)8.1.3 设备集成 (13)8.2 设备运行监控与维护 (14)8.2.1 设备运行监控 (14)8.2.2 设备维护 (14)8.3 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14)8.3.1 故障诊断 (14)8.3.2 故障处理 (14)第九章: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5)9.1 系统安全设计 (15)9.1.1 安全策略制定 (15)9.1.2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15)9.2 数据加密与备份 (15)9.2.1 数据加密 (15)9.2.2 数据备份 (15)9.3 系统稳定性保障 (16)9.3.1 系统架构优化 (16)9.3.2 系统监控与报警 (16)9.3.3 容灾备份与恢复 (1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 (16)10.1 项目实施计划 (16)10.1.1 项目启动 (16)10.1.2 系统设计与开发 (17)10.1.3 系统测试与调试 (17)10.1.4 系统部署与上线 (17)10.1.5 项目验收与交付 (17)10.2 运维团队与培训 (17)10.2.1 运维团队组建 (17)10.2.2 运维培训 (17)10.2.3 运维管理制度 (17)10.3 系统评价与优化 (17)10.3.1 系统评价 (17)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
智慧饲养管理系统方案建设方案

07
培训、推广与应用前景展望
用户培训内容及方式设计
培训内容
智慧饲养管理系统操作指南、设备使 用与维护、数据分析与解读、常见问 题解决方案等。
培训方式
线上视频教程、线下集中培训、一对 一辅导、定期更新培训内容等。
行业推广策略制定
推广目标
畜牧业企业、养殖专业户、农业科研 机构等。
推广手段
行业展会、技术研讨会、成功案例分 享、合作伙伴计划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 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 。
安全性保障技术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系统测试与评估方法
功能测试
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试, 确保功能完整、正确。
安全测试
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括漏洞扫描、 攻击模拟等,确保系统无安全隐患。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预测 模型,对饲养数据进行趋势预测 和风险评估,为饲养管理提供决
策依据。
预测分析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分析 饲养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影响 因素,为优化饲养方案提供参考 。
关联分析
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 数据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图 形化方式展示出来,方便用户理 解和应用。
大数据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 理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 信息。
边缘计算技术
在数据源头进行预处理和 分析,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和延迟。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机器学习算法
应用回归、分类、聚类等算法,对饲养数据 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技术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提供 直观的数据呈现。
家庭无人管理养鸡系统设计

家庭无人管理养鸡系统设计
家庭无人管理养鸡系统设计如下:
系统概述:
设计一个自动化的家庭养鸡系统,能够在家庭成员不在家时,全面管理和照顾家庭中的鸡群。
系统应该能够提供饲料、水源、温度控制和安全监测等功能,确保鸡群得到适宜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管理。
饲料供给:
使用自动饲喂装置,可以定期为鸡群提供合适的饲料。
饲喂装置中设置的传感器可监测饲料量,并根据需要自动加注饲料,确保鸡群不会挨饿。
水源供给:
安装自动饮水设备,确保鸡群随时有足够的新鲜水源。
饮水设备中的传感器可以监测水位,并在水位过低时自动补充水源。
温度控制:
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测鸡舍内部温度。
根据预设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加热或通风设备,以确保鸡舍内的温度适宜。
安全监测:
安装摄像头系统,用于监测鸡舍内的活动和安全情况。
设计一个智能算法,可以识别异常行为或外来入侵,并通过手机
应用程序发送警报给家庭成员。
数据追踪与分析:
建立一个数据收集和存储系统,记录鸡群的饮食量、运动情况和生长状况等信息。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提供针对个体鸡的健康指标和建议,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管理鸡群。
远程控制:
设计一个手机应用程序,让家庭成员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养鸡系统。
通过应用程序,可以实时查看摄像头画面、饲料和水源状态,以及调整温度和其他参数。
动物生产中的饲养管理软件开发

动物生产中的饲养管理软件开发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生产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饲养管理软件的开发成为了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饲养管理软件能够提升农民和养殖户的生产效率,改进动物饲养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就动物生产中的饲养管理软件开发进行探讨。
一、饲养管理软件的背景与意义如今,随着农业规模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人工饲养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饲养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旨在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饲养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确保动物生产的健康、安全和高效。
与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相比,饲养管理软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化管理:软件可以对养殖场的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包括动物的饲养量、生长情况、疾病发生率等,实现信息的精准管理和分析统计。
2. 智能化决策:饲养管理软件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科学的养殖建议和决策支持,帮助农民和养殖户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生产策略。
3. 资源优化:软件能够帮助农民和养殖户科学调控饲养环境,合理利用饲料和水源等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饲养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1. 数据采集和记录功能:饲养管理软件可以对动物的饲养量、生长速度、疫苗接种情况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
2. 饲料和水源管理功能: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预测饲料和水源的需求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缺乏。
3. 疫病防控功能:软件可以提供动物疾病防控的指导和建议,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治疗等方面,帮助用户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
4. 质量追溯和溯源功能:软件可以对养殖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追溯,实现畜禽产品的质量追溯和溯源,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饲养管理软件的应用案例1. 猪场养殖管理软件开发:通过对猪场养殖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实现对猪只生长情况、饲料消耗量、水源使用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管理,帮助养殖户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疫病防控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家禽)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家禽)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总体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意义 (3)1.3 建设目标 (3)2项目建设内容 (5)2.1 标准化体系 (5)2.2 数据中心建设 (5)2.3 集团化管理 (6)2.4 RFID养殖追溯管理 (6)2.5 数据智能分析 (6)2.6 信息安全体系 (6)3功能设计要求 (6)3.1 项目整体设计要求 (6)3.1.1 健壮性和可靠性 (6)3.1.2 灵活性 (7)3.1.3 易用性 (7)3.1.4 可维护性 (7)3.1.5 安全性 (7)3.1.6 互操作性 (8)3.1.7 可适应性 (8)3.2 平台架构 (8)3.3 系统性能要求 (8)3.3.1 软件系统 (8)3.3.2 兼容性要求 (9)3.3.3 系统数据集成 (9)4功能设计 (9)4.1 一期建设功能设计 (9)4.1.1 系统管理 (9)4.1.2 药品管理 (10)4.1.3 饲料管理 (12)4.1.4 基础档案管理 (13)4.1.5 养殖管理 (13)4.1.6 数据统计【一期最终目标】 (14)4.1.7 一期时间预估及效益 (15)4.2 二期建设功能设计 (15)4.3 三期建设功能设计 (16)4.4 我们的服务宗旨 (16)4.5 我们的服务理念 (16)4.6 服务承诺 (16)1项目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现代畜牧业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产业。
资本密集型和劳动集约化是其基本特征。
这种集约化的产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并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信息化、物联网手段进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使畜牧业养殖成为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
增强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逐步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当下畜牧业养殖建设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7期 家畜生态学报 Vol.39N〇. 7 2018 年 7 月Acta EcologiaeAnimalis Domastici Ju l.2018“互联网+”时代下的散养家禽管理系统开发姜磊(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运用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自动识别、信息唯一及远程非接触读取等特点,研究互联网技术在家禽管理及农产品流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家禽散养过程的数据信息化管理,运用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无线通讯技术,实现饲养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手机A P P不仅可以实时监控饲养情况,还能对饲料投放、灯光控制、饲养信息查询及产品在线销售等进行操作。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管理;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811.5 [文献标识码]d o i;10.3969/j.iss n.1673-1182. 2018. 07.015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各个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管理也不例外。
“互联网+”时代下 的畜牧业从饲料加工、动物饲养、畜牧产品销售、运 输、存储及质量安全监控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改变。
在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下,畜牧业的生产 效率、产品质量、养殖经济效益、管理效能得到快速提升[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传统家禽散 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经营者与消费者建立了透明权威的信息平台,农副产品销售过剩问题得以解决。
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畜牧业的生产及管理更加标 准化,有效的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
本文主要针对家禽散养及其自身产品流通问题,提出运用RFID(射频识别)及可视化网络通讯技术加以分析解决。
系统联合相关自动化技术,极 大的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同时畜牧产品的流 通渠道有据可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1散养家禽存在的问题不同于饲养场集中饲养的禽类,散养家禽活动 范围较大,直接从大自然环境获取食物,其肉质比较 有弹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2]。
这种传统的养 殖虽然简单,但经营者在养殖过程中也会承担较大风险,人力投人较大、管理简单、营养调控、疾病防治 等都是散养家禽管理过程中的难点。
散养家禽饲养八[文章编号]1005-5228(2018)07-0076-04关键问题如下:1)家禽幼雏存活率较低。
散养过程 中由于监管不到位幼雏被老鼠、黄鼠狼等动物咬死咬伤情况时有发生。
(2)家禽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
养殖者在散养过程中防范意识较差,防疫药量不科 学,时段性及季节性的疫病措施不完善引起家禽疫病感染,加之散养家禽携带疫病临床表现不明显,传 染概率较大。
(3)养殖管理人员成本较大。
散养过 程中需要配备较多的人力进行管理,成本较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课题提出运用“互联网+”概念 来解决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问题。
经相关文献查 阅,目前已有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到集中饲养的环境 中,如Z gB ee在鸡舍光照监测中的应用[],W eb服务 器的鸡舍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等[],都是用无线通讯 技术来改善家禽生活环境。
还有相关文献提出了养 殖一站式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动物的养殖健康 问题[]。
这种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管理,可以很 好的解决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问题,消费者 可以亲身体会,了解产品的任何信息,从生产到加工、到流通到销售,整个环节都有据可查,食品安全得以 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运用互 联网技术来解决散养家禽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管理系统平台构成2.1管理平台基本结构“互联网+”管理系统的重点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收稿日期]2017-06-22修改日期:2017-08-24[基金项目]2017年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J17029)[作者简介]姜|(1983—)男,吉林集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E-m a i l:igylei@第7期姜磊,等:互联网+ ”时代下的散养家禽管理系统开发77图1智能管理系统基本框图Fig . 1 Basic diagram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本 R F ID 是实现“互联”的传,计算机是实现“互联”的组织者,管理者通过这样的一闭 以实时的监控及家禽的养殖过程。
的 要 R F ID 技术,通过射频 自动识别目 并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人,可工作种恶境,图2为R F ID 工作原理的基本框图。
图2 RFID 工作过程原理框图 Fig . 2 RFID working processR F ID 特点:①非接触;②唯一性;③重复性;④ 信息容量大;⑤安全性;⑥抗污染耐久性;食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唯一性,其是确保相全的前提[6]。
RFID 中有存储芯片,可以家禽养殖过程中的实,主要下:(1)整过程中家禽的数量及品种 ;(2)从幼雏开始,体重情况、进食情况;(3)防疫疫苗注射及进食情况,生病 情况;(4)历史数据保存情况,如某月 进行的防疫;(5)整个家禽 的副 (下的蛋)数据统计;(6 )家禽长大商品出售时的时间、地点。
效述以保证在监管过程实现效率最大化。
相机以有效的,实现食通透明化。
上述提到的以通过 机数据库进行更改,保证实时性。
只要家禽 频有源的RFID,便可以对家禽进行科学化的养殖,由于R F ID 识别以达到80〜100 m 2左右,使散养管理更加轻松。
本论文散养活动的区域在400平米 左右,由于R F ID 的识别的,因此想要扩展的数据处理能力、音视频可视化及 容等特点阐述智过程。
1所示及可视化构建的基本结构图。
更大的活动空间,必须增加2〜3套接收器及识别系 ,以保证活动区域无死角监控识别。
体变更操作3所示,在此过程中运用到的系统编码工具为Jbu ilder 10,Delphi 7。
与阅读器之间通过元件实现射频 -的空间()耦合、在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的存储是可以通过机软件进行重复填写及格式化的,这样便减轻者的本。
图3 RFID 芯片信息处理流程Fig . 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lowchart of RFID chip运用智 者通过读取R F ID 芯的 数据 ,以 效 整式 , 提 生量。
者而言,可以根据RFID 的信情况,运 机A P P 来挑 的畜牧商品。
如相 提到可以运用R F ID 监肉品生产加及运 [7]。
2.2管理平台下网络监控系统本 中的视频监以是上位机与手机共用的独立,也可以是机与手机的两套监 ,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 者的及定。
本视频监 以两套监控系一 套 是 计算 机 监, 以 过 程进行时间、事件。
另一套是手机,管理者或者 者可以通过手机A P P 进行家禽养殖过程实时监 。
目前市面上远程视频监 的相经比,视频的以达到200w ,分辨率为1280 X 720,可以支持5〜8个用户 同时观看,控制监控视也可以达到350度,支机 及机 ,机的 程功能。
这是互联网+下的一著的特性,只要有网实现远程监控及智[8]。
3系统的设计实施及量化分析3.1 “互联”技术设计殖生 基 的智是控读制写模模块式视频监控系统电源收发模块储存块控制模块|天线|H H接口模块P数据管理78家畜生态学报第39卷图7手机管理模式基本构架Fig . 7 Basic structure of cell phone management m ode3.2 实施过程3.2.1监控管理饲养环境中以一定数量的幼鸡 为饲养对象,养殖形式为散养。
首先在 装有RFID 的 ,在的初始 中进行号码的编排,,一只小鸡的现状,远程读:线进行实 。
在 ,饲养者 做太多的 ,只需要监变化。
在机的监控程序中 一个报警,每天读取的数量在少殖数量时进行预警提示,来判断是的情况。
R F ID 是无线识别技术,在一定的识别区间每一的家禽 出现在机的监视画面上, 机上监控的 数量少了,基本 断定情况。
通过机家禽的的读取次数反馈数据,来判断是 死亡的情况。
家禽活动区域不同,R F ID 识别系统也强弱(跟手机 是一个道理),在新识别的过程中 在机显示识别次数,所以一出现次数在一 〇次,极有死掉的情况。
同以出现问题的信第一时间通过的形式殖者的手机上。
3.2.2 “互联网+”信息应用农家乐现已成为大众消费的一个倾向性,快乐农场、开心牧场、采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孕育产生的,本也样的经式,消费者 一只特定的幼鸡,通过远程监式进行趣味化的养殖,实现的经式,一。
立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管理模式方案如图4所 示。
的是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完成的,关键指度 ,通及湿度控。
方 的在要 大的本,控制方式简单;缺点是 效果差,受境干扰[9]。
5所示为现有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家禽活动区域实施全面的自动化的监控与管理,应用线通讯功能的视觉监实现监的图4原有养殖场管理控制模式Fig . 4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 ode for original farmFig . 5 Current free-ranging management m ode 无死角,管理者不但可以通过 机对养殖环境进行监 ,同 以通过手机A P P 进行实:看。
机监控功数据、 等功能。
现 与规模化养殖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更宽松的境,养殖量最大限度的提高。
“互联网十”时代让 者及养殖者更加紧,远程控制技术的基本 6所示[1()]。
微 是远程监控的“大脑”传是远程监控的“五官”电源及无线是远程监控的“四”传反馈的通过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通过串行 反馈到接收器上,接受的手机通过自身的A P P 建立互联模式,图7示机APP式基本构架。
图6 远程通讯技术结构图Fig . 6 Structure of telecom m unication technology智能管理系统A P P用登接场景模式1学数据管理查询功能数据无线传输串线通讯设备智能控制第7期 姜磊,等:互联网+”时代下的散养家禽管理系统开发 79互联技术的出现使养殖业有了新的创新与突破。
销售模式上根据互联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网 上直播销售,把饲养监控视频的情况展现给大家,或 提供手机A P P模块进行养殖现场的监控画面,让消 费者与饲养者建立一个全新的买卖形式。
这种创新 经营模式下可以打消消费者的购买顾虑,不用担心 产品的安全问题,同时消费价格也会得到保障。
借 助于互联网的电商销售模式,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 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3.3效益分析3.3. 1设备投入成本互联技术投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传感器、监控视频及上位机管理软件上,与传 统养殖管理模式相比前期投人较高。
但“互联网+”管理模式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其可有效降低家禽疫情况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