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春时评文章

有关“青春”的时评

人民日报评论: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

原标题: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放射新的光芒③

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自身成长、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

青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在微博上,点开阅读4亿多次的话题“五四100年”,青春、使命、责任、担当……频频出现的关键词,让人看到青年的理想,更让人感受到青春的力量。

“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在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是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自身成长、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

今天,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需要青年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不断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有驻村当“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说,驻村扶贫是很辛苦,但是看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自己“真正来过,没有白活”。青春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褒奖,更是自己内心的充实,是“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饱满人生。

温室中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唯有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才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王中美在电焊行业扎根19年,终成中国建造队伍中的“女焊将”,把青春画卷书写在跨越大江大河的大桥之上;年轻的“月宫一号”团队,完成了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正是青春的力量。从国家民族看,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从个人成长看,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青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井冈山上,毛泽东同志曾满怀激情展望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同样如此。抬望眼,这样的前景多么壮丽、多么催人奋进。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越往前走,越需要爬坡过坎、负重前行。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

作家冰心曾写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时代使命,舍我其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在时代的潮流中,在历史的进程里,以奋斗与担当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诗行。

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人民日报2019-05-20 作者:银城

杜富国作为一名“90后”的新时代军人,他的青春底色是爱国,他的青春支点是奋斗,他给人一股向上的力量。杜富国用“为任务敢拼命、为战友不惜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职业特质和崇高品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杜富国响应号令,在南疆扫雷行动中为了人民利益时刻冲锋在前,为了战友生命血染雷场。在康复中,他心里想得最多的是扫雷任务有没有完成,心里牵挂最多的是雷区的群众,心里最想做的是早日康复为人民为部队多做点有益的事。他不愧为习主席的好战士,不愧为全军青年官兵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担当是胆魄,更是一种责任。强军兴军为新时代官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奋斗舞台;在这个广阔舞台上,有担当才能有作为。英雄前辈用身躯滚雷区是一种担当;和平建设时期,扫雷官兵手挽手蹚雷场也是一种担当。无数共产党人喊出“跟我上”是一种担当的表率;和平时期,杜富国喊出“让我来”是一种担当的自觉。

“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百炼成钢”。杜富国的英雄壮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汗水浇铸、靠实践锻造、靠血性挥就。放眼军营,和杜富国一样的英模层出不穷,如王锐、刘珪、蒋佳翼、韦慧晓……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伟大感召力,看到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看到了革命军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们用实际行动立起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坐标,展示了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貌。

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呼唤更多像杜富国那样的英雄战士、时代新人。广大官兵要自觉向杜富国学习,时刻牢记习主席嘱托,“听党话,跟党走”;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时刻牢记我军宗旨,用生命担当使命,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志存高远激扬青春力量

解放军报2019-05-21 作者:邓一非把立志和立德、立身统一起来,把个人和家庭幸福系于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础之上,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之中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树立远大理想的要求,强调“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新时代青年官兵发扬五四精神,首要的是以远大理想抱负激扬青春蓬勃之力,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征程上发挥先锋作用。

志存高远,就是胸怀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具有为崇高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回首百年漫漫征途,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崇高理想信念的引领下,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英勇战斗、拼搏奉献、砥砺奋进,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革命理想高于天”,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人民军队是广大青年官兵茁壮成长的沃土,我军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力。历史告诉我们,崇高理想信念是点燃青春梦想和激情的火炬,是引领青年勇往直前、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支柱。新时代青年官兵把崇高理想信念化作接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就能书写熠熠闪光的军旅人生,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高远志向不会自发产生,崇高理想信念以科学理论为基石,源自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信

奉。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让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扎根,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现实中,一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信仰缺失、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蜕化变质的问题,其根子在背离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患了精神上的“软骨病”。新时代青年官兵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保持坚守精神家园的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各种风险和考验面前把稳思想之舵、认准前行航向,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志存高远,实质上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必然体现在把崇高理想信念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上。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决定了革命军人的理想追求同牺牲奉献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把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当作至高荣耀,才能升华人生境界、更好地实现军人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志于事业,则富贵不足道;志于富贵,则其人不足道”。选择了军人这个为社会所尊崇的职业,就意味着必须跳出“小我”的狭小天地,不能沉湎于小家庭、满足于“小确幸”,更不能醉心于为个人捞实惠,而要把强军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具有军兴我兴、军荣我荣的“大我”情怀。新时代青年官兵应当把立志和立德、立身统一起来,把个人和家庭幸福系于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础之上,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之中,用强军志激发爱国情、砥砺报国志,让青春年华在守护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志向的高低,决定着青春的成色和分量。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恢弘蓝图、梦想成真的光明前景,召唤着广大青年官兵立鸿鹄志,点燃青春理想的时代火炬,吹响青春奋斗的时代号角,担起青春逐梦的时代使命。要有“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的勇毅笃行,处在改革攻坚、创新突破的关键阶段,面对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新考验,更需要有愈挫愈勇、愈难愈奋的锐志和激情,以新作为诠释磅礴的青春力量;要有“志强则智达”的意志才情,立足本职岗位,聚焦备战打仗,在推进变革中锤炼过硬本领,在转型发展中加快能力重塑,以更高标准、更多智慧谋打赢方略、胜战之策,铸就属于强军生力军的荣光;要有“雄心壮志不言愁”的坚韧执着,登高望远,勇立潮头,抓住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咬定目标不彷徨、敢于担当不懈怠、勇挑重担不畏难,在不懈奋斗中与时代同行、与事业偕进,奋力谱写不负伟大时代的青春篇章。

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回顾五四百年历史,奋斗在左,拼搏在右,无数青年以其爱国行动书写了一首隽永的青春史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涌现出的许许多多青年以其责任担当为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华章。青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导向尤为重要。青春除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青年当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畏艰难、砥砺前行,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乐章。

用正能量故事讲中国式青春

(题目即论点,简洁明了。)

①青春是什么样的是“佛系青年”走热社交媒体,还是年轻人集体“贩卖焦虑”这绝不是当今青年之主旋律,唯有奋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选择。青年处于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正向的价值引领对当下的年轻人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正能量的故事、正能量的榜样来为当代青年正名,为整个社会注入活力。一个阶段以来,有不少优秀纪录片对焦青年群体、讲述青

年故事,如《我们的青春》《我们正年轻》《我的青春在丝路》等,用一个个青年奋斗者的鲜活故事,诠释了真正的“中国式青春”,为当下的年轻人树立了新榜样。(开篇点题,优秀纪录片诠释了真正的“中国式青春”。)

②中国青年,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缩影。如果将纪录片比作国家的“相册”,那么青年人绝对是这本“相册”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们的青春》以新生代青年党员的青春故事为线索,展示不同行业年轻人各自的追求和旨趣,不变的则是他们身上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朝气和活力;《我们正年轻》将镜头对准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普通人,这些各行各业的“拓荒者”虽然在年龄上不再年轻,但他们的奋斗之路却能充分诠释“年轻”的真正含义。除此之外,近日开播的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继续聚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奋斗着的中国青年,记录他们追寻“中国梦”的不懈奋斗。在众声喧哗的当下,这样的纪实作品以鼓舞人心的正能量,给年轻人以激励的力量。(纪录片的影响力:以鼓舞人心的正能量,给年轻人以激励的力量。)

③值得一提的是,在更多青年奋斗者的故事通过互联网为大家所熟识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传播主阵地,互联网新媒体正在释放出更多可能性。正在播出的《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前不久刚刚收官的《我爱你,中国》第三季……关于青年奋斗者的青春叙事,在互联网的赋能传播下形成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给作为“年轻人集散地”的互联网视听业带来有益启示:用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为新时代青年奋斗者造像,振奋当今青年之精神,这就是当代青年人的最美叙事。

④没有条条框框的道理和说教,每一个真实的故事都可感可触,用青年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塑造当下青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纪录片的特长。尤其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始终以立足当下、把握时代为创作根基。因为,只有真实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心。(纪录片运用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用真实的故事和青年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塑造当下青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⑤我们看到,无论是电视端播出的纪录片作品,还是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网生纪录片,都采取了小而轻的切入口,用“小人物”的青春让观众见证国家、时代的“大变迁”。其中,《我们正年轻》《我的青春在丝路》等微纪录片,也在尝试以更新的表达方式来传播。小故事、短时长,整体叙事和编排显得轻巧、清新、鲜活。《我的青春在丝路》从第一季“我在巴基斯坦种水稻”“哈萨克斯坦修井记”等主题,到第三季的“津巴布韦的野象守护者”“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爸爸”……每个故事都凝练生动、内蕴丰富。也正因如此,作品中所承载的情怀和正能量才能真正鼓舞更多年轻人。(纪录片采取的艺术手法:采取了小而轻的切入口,用“小人物”的青春让观众见证国家、时代的“大变迁”。)

⑥新时代的新青年,奋斗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纪录片作为一种有力量的社会记录,要善于打造新内容、敢于唱响主旋律,助力对新时代青年精神的引领,为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中国青年造像。(照应题目,勉励希望。)

来源:2019-04-16 《光明日报》作者:李政【时代警语】

青年处于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正向的价值引领对当下的年轻人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正能量的故事、正能量的榜样来为当代青年正名,为整个社会注入活力。

【考点精练】

1.青春是什么样的唯有奋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选择。青年处于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正向的价值引领对当下的年轻人尤为重要。请以“青春”为话题,扩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新时代的新青年,奋斗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青年,当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请根据本文内容,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和读书体验,谈谈你的感想,300字左右。

【相关链接】

“青春正能量”需要富有时代感的鲜活表达

媒介传播环境的更迭带来受众接收习惯的改变。互联网的崛起,引领着年轻人对影像进行接触和审美的新偏向,借由一系列更为年轻态的内容与传播探索,网络视听业构筑起了一个全新的年轻人“文化阵地”。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向年轻人展示当代年轻人的积极风貌和时代表达,也成为网络视听领域亟待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网络视听的发展异军突起,从版权内容集纳到自制内容规模化发展,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对整个视听传播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探索向前的道路上,迎来不少“爆款”引领年轻人的流行风潮。例如,《奇遇人生》用纪实+真人秀的手法,在记录行走的过程中反观生活和自己最本真的面貌;《机器人争霸》创新题材表达,让科技成为年轻人的新流行;《这就是灌篮》以年轻人喜爱的篮球竞技为核心,有力度、有热血;《童言有计》为年轻一代父母提供认识代际差异的新窗口,引发新时代的“育儿”思考;再如《最好的我们》《一起同过窗》等网剧,不断勾起年轻观众对校园、青春的追忆。

然而,仅有这些为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创新还不够。要彰显真正的“青春正能量”,对内容立意和展现对象的聚焦还大有可为。在网络视听已经对年轻人构成较大影响力的今天,随之而来的思考是:我们当中更大多数的普通年轻人,他们的人生抉择、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在他们的身上,“青春正能量”的剪影何以体现

现实生活没有聚光灯、也不需要精心涂脂擦粉,无数年轻人在走向独立、面对社会的过程也有无数精彩的故事——让影像更“接地气”,让年轻人能看到同龄人、找到自己,这需要今天的网络视听业进一步的探索。近期,芒果TV联合湖南经视频道推出纪实节目《不负青春不负村》,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的年轻人、讲述了普通却不平凡的青春。节目聚焦了五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年学子,他们是毕业于全国知名高等学府的高学历人才,却在择业时告别繁华的都市走向偏远的乡村,在田间地头奔波、面对家人的质疑和爱情的考验,却依然不忘初心、坚持选择,践行着自己的青春价值,也为更多年轻人树立了价值参照。

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视听业理应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互联网呈现的“年轻态”内容同样可以延伸到最基层的青年群体、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焦虑,去展现这个时代最直观有力的精神风貌。在大时代下,还有这样一群人能怀着回报社会的心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年强则国强”,民族振兴的希望从这里鲜亮起来,回应的也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青年是参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力量。

多年来,中国的影视节目总是难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对海外节目的复制,国内的网络节目乃至影视市场其实拥有大量可挖掘的中国特色素材,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可以制作出许多中国原创的影视节目。如今以芒果TV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可以肩负起引领年轻人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未来势必可以搭载正能量与原创的内核继续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和格局。

从特殊走向普遍,从镁光灯转向田野乡间,这样的鲜活表达走向了更多的平凡大众。如

今的年轻人有对人生选择的迷茫,也有对踏入社会的压力,网络节目能做的不只是以明星或是喧闹博他们一笑,还可以将更多普通的青春、平凡的同龄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给他们以参照或思考。网络视听业一路走来,经历了向流化的发展、多样化形式的挖掘、商业化价值的创造,一以贯之的则是面向年轻人的青春正能量传播,这也构成了这个行业持续输出生命力的内在硬核。

因而,用影像的语言讲述奋斗的青春,用互联网的传播应和时代的发展召唤,在融入社会前进脚步的同时,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青春正能量”应当是有态度也有责任感的鲜活表达,它来自年轻人的故事,又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作者:何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