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处理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

《水处理实验》(预习提要、实验记录与报告单)

班级一班

姓名

同组人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速有什么区别?

2.绘制自由沉淀曲线的方法及意义?

3.自由沉淀的测定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与我们所应用的方法有何区别?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成绩分值 2 3 5 10 实际得分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二曝气充氧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1.简述曝气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中的作用。

2.简述曝气充氧原理及影响氧转移因素。

3.分析曝气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4.总转移系数K La意义是什么?

5.鼓风曝气设备与机械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指标有何不同?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二曝气充氧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成绩分值 2 3 5 10 实际得分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三生物转盘实验(预习题)

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

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生物转盘与其他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2.简述生物转盘构造及运行特点。

3.实验装置中曝气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以此种方式运行的生物转盘有何点?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三生物转盘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成绩分值 1 1.5 2.5 5 实际得分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四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1.析活性良好的污泥的沉淀过程有何特点?

2.什么是污泥体积指数?如何测定?

3.影响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何危害?

5.什么是污泥龄,污泥负荷?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四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六、教师批语

七、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成绩分值 4 6 10 20 实际得分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五塔式生物滤池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1.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的含义及与活性污泥法的联系区别。

2.生物滤池净化污水的过程。

3.简述塔式生物滤池构造。

4.塔式生物滤池在工艺方面特点。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五塔式生物滤池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成绩分值 1 1.5 2.5 5 实际得分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六加压溶气气浮实验(预习题)班级姓名日期

在阅读实验内容之后,进入实验室之前,请完成下列习题。1.气浮法的处理对象主要有哪些?

2.简单叙述加压溶气气浮法的三种基本流程。

3.加压溶气气浮法与其它气浮法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简述加压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六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记录及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原理简述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与讨论

五、教师批语

六、成绩评定

考核项目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总成绩分值 2 3 5 10 实际得分

教师签字日期

的测定(预习题)

1.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气体传递原理是什么?

3.曝气设备主要有哪几类?

4.什么是耗氧微生物?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师签字日期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水处理课程设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公徽祈华浄兜 ANHLU XINHL:A LNIVBKSITY 课程设计书 课程名称:水处理课程设计 院(系) :一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 环境工程⑴班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潘争伟

目录

1、城市环境条件概况 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合肥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程,位于合肥市大城区东南。主要 但尚未达标的工业废水。服务人口约 30万。 1、地形资料 污水处理厂位于淝河西六公里处, 最低为12 m 。污水总进水管底标高为 为9 m 。污水厂长(南北向) 750 m ,宽(东西向)600 m 。 2、水量和水质资料 应处理水量: Q 平均=150000 m 3/d Q 最大=195000 m 3/d 城市混合污水平均水质: mg/ 3、气象及地基资料 年平均气温15.7 C ,夏季平均气温 28.3 C,冬季平均2.1 C; 年平均降雨量1010 mm ,日最大降雨量160 mm ; 地下水位 10 m ; 最大冻土 2.5 cm ; 土壤承载力 2.3 kgf/cm 2; 河流常水位8m ,最高河水位9m ,最低河水位7 m 。 服务范围是合肥市中市区、 东市区、西南郊的生活污水和东市区、 西南郊的部分经初步处理 占地约45万平方米,地势西咼东低。最咼标咼19 m , 12 m ,进水管处地面标高为 16 m 。附近河流最高水位

2、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1 、工艺方案分析 1、普通活性污泥法方案 普通活性污泥法,也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推广年限长,具有成熟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处理效果可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本方法在艺及设备等方 面又有了很大改进。在工艺方面,通过增加工艺构筑物可以成为“A/0 ”或“ A2O”工艺,从面实现脱N和除P。在设备方面,开发了各种微孔曝气池,使氧转移效率提高到20%以上,从面节省了运行费用。 国内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如西安邓家村(12万m3/d)、天津纪庄子(26万m3/d)、北京高碑店(50万m3/d)、成都三瓦窑(20万m3/d) 普通活性污泥法如设计合理、运行管理得当,出水B0D5可达10?20mg/L。它的缺点 是工艺路线长,工艺构筑物及设备多而复杂,运行管理管理困难,基建投资及运行费均较高。 国内已建的此类污水处理厂,单方基建投资一般为1000?1300元/m3? d,运行费为0.2?0.4 元/(m3? d)或更高。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 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42,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物一般不超标; 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5、COD cr、SS值比国内一般城市污水高70%左右; ③污水处理厂投产时,多数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3-N浓度较低,不必完全 脱氮。 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沟法”。 2、氧化沟方案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60年代以来,这项技术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已被广泛采用,工艺及构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对该技术缺点(占地面积大)的克服和对其优点(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运行效果高 且稳定,维护管理简单等)的逐步深入认识,目前已成为普遍采用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 据报道,1963?1974年英国共兴建了300多座氧化沟,美国已有500多座,丹麦已建成300多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氧化沟污水厂是德国路德维希港的BASF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流量为76.9万m3/d,1974年建成。 氧化沟工艺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完成 碳源的氧化,还可实现硝化和脱硝,成为A/O工艺;氧化沟前增加厌氧池可成为A2/0( A-A-O )工艺,实现除磷。由于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厌氧消化。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公认为一种较成功的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它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可比传统活性 污泥法少建初沉池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基建投资少。另外,由于不采用鼓风曝气的空气扩 散器,不建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要方便。 ②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氧化沟在去除BOD5和SS方面均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 [实验材 料]: 打孔器 (1) 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 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 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 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 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 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 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 [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 实验一 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 [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 毫米 [实验分析]

玻片等 [试验步骤]: (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 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 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非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极少,不足以抑制抗HCG与HCG乳胶抗原发生间接凝集反应,所以出现乳胶颗粒的凝集,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阴性反应。

SUSTech水处理工程混凝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_ 一学号: 小组成员: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 天气: ____________ 实验室温度: __________ 水处理实验一混凝 实验背景: 混凝过程就是现代城市给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就是最关键得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与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得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得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就是针对水中得这些物质处理得过程?混凝可去除得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1nm-0、1卩m(有时认为在1^m)。通过实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得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得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实验目得: 1 .了解混凝得现象及过程,观察矶花得形成; 2. 了解混凝得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得影响; 4.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 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得胶体颗粒就是水产生浑浊现象得原因之一,胶体得布朗运动、胶体表面得水化作用以及胶体之间得静电斥力,其中胶体间得静电斥力起着主要作用,使得胶体具有分散稳定性。因此,通过自然沉淀得方法不能去除? 胶体颗粒表面带有一定得电荷,米用电动电位Z (Zeta电位)表示,Z电位得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间静电斥力得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得Z电位约在-30mV以上,向水中投加混

凝剂从而提供大量得正离子,能够压缩胶体得双电层结构,使胶体脱稳从而凝结与沉降,通常Z电位降到-15mV时胶体脱稳。随着Z电位降低,胶体得水化作用也逐渐减弱,混凝剂水解形成得高分子物质在胶粒间起到吸附架桥得作用, 提高混凝效果,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得高分子物质也能起到吸附作用,形成絮凝体。 脱稳后得胶粒在一定得水力作用下形成较大得絮凝体,称为矾花, 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得矾花容易下沉。胶体脱稳聚集形成矾花,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水流速度梯度G 值起着主要得作用,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水消耗得能量得多少。G值得表达式如下: 式中: P :搅拌功率(J / S) 卩:水得粘度(P a?s) V : 被搅动得水流体积 式中G值可以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粒径越大得矶花在水流得作用下抗剪强度较低,因此随着实验过程中矶花不断长大,G值应逐渐较小。 混凝剂得种类以及投加量得多少将直接影响混凝效果。处理不同水质, 不同种类得混凝剂得投加量也不同,需经过相关实验进行确定。 仪器与试剂: 深圳中润混凝实验搅拌仪(附6个1000ml烧杯); 梅特勒p H计;温度计;哈希210 0浊度仪; 1 000ml量筒2个;1 0 0 ml烧杯6个;10m L移液管2个; 2m L移液管1个;医用50~1 0 0mL注射器一个,取样用;洗耳球1个。 硅藻土,配制浊度在10 0-200 度左右悬浊液开展混凝实验; 精制硫酸铝A l 2(S O 4)3 ? 18 H2O溶液,1 0 g/L ; 氯化铁FeC l 3 ? 6H2O容液,10 g/L; 聚合氯化铝[Al 2(OH)mCl—m]n 溶液(P A C), 10 g/L ; 聚丙烯酰胺P A M溶液,1g /L (助凝剂); HC l溶液(化学纯):浓度10% ;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 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 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 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 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 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 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 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整理)大学水处理课程设计

目录 第1章水处理控制系统 (1) 1.1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背景及其说明 (1) 1.2 CAD流程图 (2) 第2章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 2.1控制系统类型的选择 (3) 2.2I/O端口的分配 (4) 2.3水处理控制系统硬件接线图 (6) 2.4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梯形图设计 (7) 第3章控制系统仪表选型 (9) 3.1 检测元件选型 (9) 3.2执行元件 (10) 第4章课程设计心得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第1章水处理控制系统 1.1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背景及其说明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和地域分布上的分布不均匀,更加重了实际的缺水情况。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水资源进一步紧张,许多城市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水资源污染却日益严重,因此许多工厂都建立自己的自来水处理厂,来改变目前水资源紧缺且污染的现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是在8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与国外同期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相比较,始终存在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且运行费用高等缺点。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对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自来水处理厂必然向着高度自动化和无人职守的方向发展。 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海,使环境和饮用水被严重污染。因此,建立高度自动化的自来水处理厂是解决供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水处理已经长了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 水处理是提供工业或民业用水的常用办法,处理过程是通过滤池过滤,滤池工作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反冲洗,反冲洗过程要求按一定的时序控制风机的启停及各类的开与关,阀门动作顺序要求严格.某水源工程一期设计8个滤池,每个滤池有6个控制阀,而滤池的反冲洗过程要求同一时间不能有两个滤池同时冲洗,采用手动控制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难免出现误动作,对此特定的过程选用一定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经实践检验系统运行可靠,效果良好。 在系统投运时,首先根据江水的浑浊度设置每个滤池冲洗时间间隔,即设置计数器和计时器的计数和计时值.时间间隔过长易出现滤池大高液位现象,过短造成滤池冲洗过于频繁,风机启动频繁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投运时根据当时江水的状况设置时间间隔为12h,运行效果良好.因在软件设计时全面考虑了边界条件,可一次性将8个滤池的手动开关打到自动状态.因每个滤池的冲洗周期均为12h,同时切换为自动状态,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滤池同时冲洗,程序中设置了自动优选功能,做到每次只有一个滤池冲洗,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doc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 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

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

老师整理的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原则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菌落总数(CFU)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 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它是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卫生指标。在饮用水中所 测得的细菌菌落总数除说明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外,还指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但还应当 指出的是,水源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因此,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 断水的污染的安全程度就更全面。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细菌菌落总数在1ml自 来水中不得超过80个。 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它们的培养基才能将它们培养出来。然而在实验工作中不易做到,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污染程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培养箱,恒温水浴,冰箱,菌落计数器,放大镜,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灭菌水,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 1.水样的采取 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在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为了要正确反映水质在采样时的真实情况,水样在采取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4小时。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存于冰箱,但也不应超过24小时,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 (1)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分钟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分钟后,用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立即返回实验室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细菌总数测定 (1)自来水 (a)用灭菌吸管吸取1ml水样,注入灭菌培养皿中。共做三个平皿。 (b)分别倾注约15ml已溶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并立即在桌上作平面旋摇,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c)另取三空的灭菌培养皿,倾注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5ml,作空白对照。 (d)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进行菌落计数。 三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即为1ml水样的细菌总数。 (2)池水、河水或湖水等 (a)稀释水样取3个灭菌空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水。取1ml水样注入第一管9ml 灭菌水内,摇匀,再从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灭菌水内,如此稀释到第三管,稀释度分别为10-1、10-2与10-3。稀释倍数看水样污浊程度而定,以培养后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稀释度最为合适,若三个稀释度的菌数均多到无法计数或少到无法计数,则需继续稀释或减小稀释倍数。一般中等污秽水样,取10-1、10-2与10-3三个连续稀释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1工程概况 1.1 设计原始资料 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距厂150 m的某河中,某河的最高水位约为-1.60 m,最低水位约为-3.2 m,常年平均水位约为-2.00 m。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水总管管径为DN800,进水泵房处沟底标高为绝对标高-4.3 m,坡度1.0 ‰,充满度h/D = 0.65。处理量为3万吨/天。 初沉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填埋处置。 1.2设计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质以及预期处理后达标的数据如表所示: 表1.1 污水原水和处理后的数据 处理后的标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二级标准。 1.3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条文4.2.2中规定,日处理大于20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可以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10~20m3/d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AB法等工艺。

本次设计只需除去COD、BOD、SS不用考虑除氮和除磷工艺,而且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所以选择两种方案进行选择。 方案一:传统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指系统中的主体构筑物曝气生物反应池的水流流态属推流式。工艺流程见图1.1。

方案二:AB法污水处理工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吸附—生物降解工艺,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工艺流程见图1.2。 图1.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图1.2 AB法污水工艺流程图 1.4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污水处理工艺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水处理课程设计.

南昌航空大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名称: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120222 班 学号:12022207 姓名:辛淑芬

目录 一、概论 (2) 二、设计资料 (2) 三、工艺流程选择与确定 (2) 1. 基本路线工艺选择 (2) 2. 厌氧处理工艺选择 (2) 3.接触氧化工艺选择 (3) 4.工艺流程 (3) 四、设计依据及规范标准 (3) 1.设计规范标准 (3) 2.设计指导思想 (4) 五、主要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 (4) 1.调节池的设计 (4) 2.一次污水泵设计 (5) 3.厌氧池 (6) 4. 生物接触氧化池 (7) 六、平面和高程布置 (11) 1.平面布置 (11) 2.高程布置 (12) 七、参考文献 (13)

一、 概 述 江西君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落户万年县梓埠产业区,占地面积500余亩,总投资6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甾体激素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微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公司主导产品米非司酮和高效激素中间体醚化物,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是世界十强制药企业德国拜尔制药公司、先灵制药公司的紧密合作伙伴。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3月可建成投产。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河中。 二、设计资料 1、污水量及水质 1.设计流量的确定 (1)污水流量: Q=140000d /m 3=5833.3m 3/h=1.63m 3/s (2)最大设计流量 总变化系数Kr=1.42 设计流量Qmax=1.42×5833.3m 3/h=2.3m 3/s (3)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Q =140000*0.8=112000d /m 3<115000d /m 3 所以Q 取115000d /m 3=1.33s /m 3 2、 污水水量与水质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全解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 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 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题目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 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 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 罗军

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 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 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称量干粉培 养基(g) 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 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 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 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法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实验数据记录 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 静置沉淀时间/min 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 表面皿 和悬浮物总质量/g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 水样体积/mL 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 颗粒沉沉淀效 速/率/%(mm/s) 残余颗 粒百分比/% 0 5 10 20 30 60 120 0 1 2 3 4 5 6 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

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 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 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 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 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 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 2、实验数据整理 (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 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 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 (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 ??0.0548g/ml 水样体积31.0 悬浮物的浓度:C5?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第1条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名称沉淀管烘箱平衡曝气充氧装置恒温振荡器722分光光度计过滤和反冲洗装置ZR2-6混凝搅拌器型号规格备注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1/10000分析平衡空气压缩机课堂评分60测试结果实验报告评分40总分,水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自由沉降实验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自由沉降颗粒的测试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降的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时间-沉降速率(te)-沉降速率(uE)和CT/c0 ~ u关系曲线。 第二个实验原理沉降指的是通过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污水中非絮凝固体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 如图所示,试验是用沉淀管进行的。 如果水深设置为h,颗粒的沉降速度u = h/t u = h/t可以在t 时间内下沉至h深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所有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可在t0时完全去除。 如果原水悬浮物的浓度为c0(毫克/升),则原水悬浮物的沉淀率为c0(毫克/升)。CT。经过T时间后,污水中剩余悬浮物的浓度(毫

克/升)h采样口高度(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公式中自由沉淀试验装置的三个实验装置和设备 1、沉降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 2、秒表、卷尺 3、用于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重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量筒、烧杯等。 4、经水和高岭土处理的污水。 四个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放入配水槽,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 2.取200毫升水样(测得的悬浮液浓度为c0),确定取样管中取样口的位置。 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降管至一定高度,停泵,停混合器,记录高度值。 启动秒表并开始记录建立时间。 4.时间为 当1 、3 、5 、10 、15 、20 、40 、60分钟时,分别从取样口抽取200毫升水,并测量悬浮物浓度(ct)。 5.每次取样时,应首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以减少误差。取样前后应测量沉淀管内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并取两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6.在每个沉降时间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和固体含量。 首先,将烘箱调至105±1℃,将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105℃烘箱至恒重,称量重量,然后取出恒重滤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平流式隔油池(全套图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 设计》 设计计算书 班级:环工1221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平流式隔油池(共壁)日期2016 年1月1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二、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 Q =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 s 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淀池选取的流量≧100 m3/h)每位同学可选取一个流量下的某个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中要选取上述不同构筑物的典型水力停留的时间和负荷,得出相应构筑物的有效容积,考虑合适的构筑物座数,按第二条中的要求,选择一座或一组构筑物进行设计绘图。 设计相同构筑物并采用同一型式者应选用不同的设计流量。 2、构筑物池壁厚用200-300mm,池底用300mm,渠道、隔、挡板壁厚用100-150mm;走道宽700~800 mm;进、出水管道视构筑物及设计流量大小采用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