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燃煤锅炉烟气除尘工艺设计

摘要:在目前,大气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而大气污染可以说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的舒适、健康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正常生活和生理的影响。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污染物,而且排放量比较大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本设计采用旋风除尘器处理排出的颗粒物,并计算排出的颗粒物浓度,管网设计计算及风机的选取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大气污染;颗粒物;旋风除尘器。

目录

1 概述 (3)

2 燃煤锅炉排烟量、烟尘及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3)

2.1排烟量及浓度计算 (3)

2.1.1实际需湿空气量 (4)

2.1.2产生的烟气量 (4)

2.1.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4)

2.1.4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5)

3 净化系统除尘方案的分析确定 (5)

3.1工艺比较 (5)

3.2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及特点 (6)

3.2.1旋风除尘器简介 (6)

3.2.2工作原理 (7)

3.3烟气脱硫系统 (8)

3.3.1 烟气氨法脱硫系统 (8)

3.3.2 烟气脱硫工艺 (8)

3.3.3硫铵工艺 (9)

3.3.4脱硫方法的选择 (11)

4 除尘装置及相关计算 (11)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12)

4.2除尘器的选择 (12)

4.3烟道管径的确定 (12)

4.4烟囱的设计 (13)

4.4.1 烟囱高度的确定 (13)

4.4.2 烟囱直径与抽力的计算 (13)

4.4.3 系统阻力的计算 (14)

5 风机及电动机的选择 (17)

主要参考书目 (17)

2

1 概述

本设计的锅炉排烟温度为160℃;烟气密度为1.34kg/Nm3;空气过剩系数:α=1.35;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当地大气压力:95.36kpa;冬季室外空气温度:-5℃;空气含水按0.0129kg/Nm3;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C=50.1%,H=2.07%,S=1.26%,O=4.77%,N=1.2%,W=6.77%,A=33.84%;净化系统布置场地为锅炉房北侧50米以内。排放标准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相应标注执行。

2 燃煤锅炉排烟量、烟尘及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2.1 排烟量及浓度计算

以1000g煤的燃烧计算:(如表2.1所示)

表2.1 煤燃烧成分计算

以1000g计

%(以质量

计)

mo

l

理论需氧数

(mol)

C 501.00

41

.75

41.75 H 20.70

10

.35

5.18

S 12.60

0.

39

0.39

O 47.70

1

.49

-1.49 N 12.00

0.

43

0 H2O 67.70

3

.76

0 灰分338.40 0 总计45.83

3

4

2.1.1实际需湿空气量

综上,理论需氧量为45.83mol/1000g 煤。假定干空气中氮和氧的摩尔比(体积比)为3.78,则1000g 煤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干空气量为:

)1000(219.1mol/)178.3(83.45煤g =+?

即:煤)/(1000g 4.9m 1000

22.4219.13

=?

空气过剩系数α=1.35,则实际需干空气量为:

g

mol 1000/8.29535.11.219=?

即:g m 1000/6.635.19.43=?

空气含水按0.0129kg/ m 3N =12.9g/ m 3N ,即含H 2O 为0.717mol/ m 3N ,16.053L/ m 3N ,则H 2O 的体积分数为1.605%,故实际湿空气量为:

煤)(g mol 1000/6.300%

605.118.295=-,即: )1000/(73.61000

4.226.300Q 3

煤g m =?

=

2.1.2产生的烟气量

烟气各组分含量: CO 2 :41.75?1.35=56.36mol; SO 2:0.39?1.35=0.527mol;

N 2 :1.35?(0.43+45.83?3.78)=234.45mol; H 2O :10.35+3.76+0.717?6.73=18.93mol;

综上,总产生烟气量为310.11mol/(1000g 煤),即:

)1000/(95.61000

4.2211.3103

煤g m =?

化为标准状态为:

)1000/(12.4325

.10136.95433

27395.63

煤g m =?

?

2.1.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1(016.1Q 3

s kg m Q a Q a s

'-+'= 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Q 应以h m /3计,因此,设计耗煤量

?=s Q Q :

5

(kg m Qs /86.59.4)135.1(016.112.43

=?-?+= 设计耗煤量?=Qs Q

=5.86×10×1000 =58600 (h m /3) 式中a ——空气过量系数

s

Q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kg m /3

a

Q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kg m /3

锅炉型号选用FG-35/3.82-M 型,锅炉热效率为75%,烟尘的排放因子为30%,设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为%12,烟尘浓度为:

3

3

/296012.43.012.04.338m

mg m

g

=??

2.1.4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SO 2的体积为:kg m /012.01000

4.22527.03

=?

所以SO 2得浓度为:3

/204886

.5012.02

m

mg SO ==

ρ

设计耗煤量:10t/h 台锅炉,则每台锅炉产生的总烟气为:h m Q /1086.5340?=; 产生的总SO 2为:

d

kg g Q /1201086.5048.24

1=??=;

3 净化系统除尘方案的分析确定

3.1工艺比较

烟气的除尘设备一般选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多管旋风除尘器和喷淋洗涤塔等。它们得性能及指标如下各表所示:

表3.1除尘设备的基本性能

除尘器名称

阻力(Pa )

除尘效率(﹪) 初投资 运行费用 重力沉降室 50~150 40~60 少 少 惯性除尘器

100~50

50~70

旋风除尘器400~13

00

70~92 少中

多管旋风除尘器800~15

00

80~95 中中

喷淋洗涤塔100~30

75~95 中中表3.2 各种除尘器设备费、耗钢量及能耗量指标

除尘器名称体积

[m3/(1000m3/h)]

设备费

比值

耗钢量

[kg/(m3/h)]

能耗量

(kj/m3)

重力沉降室20~40 1

惯性除尘器0.7~1.2 3.0~6.

0.15~0.3

旋风除尘器约1.75 1.0~4.

0.05~0.1 0.8~1.6

多管旋风除尘 3.9 2.5~5.

0.07~0.15 1.6~4.0

通过比较,旋风除尘器管理、制作方便,体积小、价格便宜,因此,选用旋风除尘器作为二级除尘系统中的除尘。

3.2 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及特点

3.2.1旋风除尘器简介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气-固分离装置。旋风除尘器是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除尘设备之一,多用作小型燃煤锅炉消烟除尘和多级除尘、预除尘的设备。其除尘原理与反转式惯性力除尘装置类似。但惯性除尘器的含尘气流只是受设备的形状或挡板的影响,简单地改变了流线的方向,只做半圈或一圈旋转;而旋风除尘器的气流旋转不止一圈,旋转流速也较大,因此,旋风气流中的粒子受到的离心力比重力大得多。对于小直径、高阻力的旋风除尘器,离心力比重力大几千倍;对于大直径、低阻力旋风除尘器,离心力比重力大5倍以上。所以用离心除尘

6

器从含尘气体中除去的粒子比用沉降室或惯性除尘器除去的粒子要小得多。离心除尘器的优点如下:

(1)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对大于10μm的粉尘有较高的分离效率;没有传动机构及运动部件,维护、修理方便;

(2)可用于高含尘烟气的净化,用一般碳钢制造的除尘器可工作在350℃,内壁衬以耐火材料的除尘器可工作在500℃;可承受内、外压力;

(3)可干法清灰,可用于回收有价值的粉尘;除尘器敷设耐磨、耐腐蚀内衬后,可用于净化含高腐蚀性粉尘的烟气。

但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一般比重力沉降室和惯性除尘器高,如高效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竟达1250~1500Pa。此外,这类除尘器不能捕集小于5μm的含尘粒子。

3.2.2工作原理

旋风除尘器由带锥形的外圆筒、进气管、排气管(内圆筒)、圆锥筒和贮灰箱的排灰阀等组成。排气管插入外圆筒形成内圆筒,进气管与外圆相切,外圆筒下部是圆锥筒,圆锥筒下部是贮灰箱。

当含尘气流以14~25m/s速度由进气管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由于受到外圆筒上盖及内圆筒壁的限流,迫使气流自上而下地旋转运动,通常把这种运动称为外旋气流。气流在旋转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被甩向外壁。接触到外壁的尘粒失去惯性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外壁面下落,进入贮灰箱。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在到达锥体时,因受到圆锥形收缩的影响而向除尘器中心汇集。根据“旋转矩”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气流下降到一定速度时,开始返回上升,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旋转运动,即内旋气流。内旋气流不含大颗粒粉尘,所以比较干净,经排气管(内筒)向大气排出。

XLP型旋风除尘器是根据双旋涡气流原理设计的除尘器。其旁路设置的原则与B型旋风除尘器的旁路基本相同。含尘气体由进气口切向进入,气流在获得旋转运动的同时,上下分开形成双漩涡式运动,形成上下两个粉尘环。粉尘在双涡旋分界处产生强烈的分离作用,较粗的粉尘颗粒随下涡旋气流分离至外壁,其中部分粉尘由旁路分离室中部进口引出,余下的粉尘由下向气流带入灰斗,上涡旋气流对密度小、颗粒细的粉尘有聚集作用。对20μm 以下粉尘的除尘效率能达到80%—90%。这部分较细的粉尘颗粒由上涡旋气流带向上部,

7

在顶盖下形成强烈旋转的上粉尘环,并与上涡旋气流一起进入旁路分离室上部出口,经回风口引入锥体内与内部气流汇合,净化后的气体由排气管排除,粉尘进入灰斗。

3.3烟气脱硫系统

该系统在国内、外脱硫工艺中的钙法技术比较成熟,脱硫产物为石膏。但钙法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大,工艺复杂,维护量大,运行成本高,而且我国是天然石膏产量大国,脱硫产物石膏没有市场,只能抛弃,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这些缺陷使得该技术前景不容乐观。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为企业乐于接受的先进脱硫技术是脱硫界努力的方向。氨法脱硫技术近年来倍受大家的关注。其工艺简单,前期投资少,日常维护量少,脱硫产物可作为化肥,其运行费用可通过副产物的销售大幅度降低。因此,该项目选择了氨-硫铵法处理电厂锅炉烟气脱硫。

3.3.1 烟气氨法脱硫系统

氨法是一种常用的烟气净化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氨法脱硫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脱硫后的产物易于处理等优点,同时由于它比传统的湿法脱硫技术容易操作、可靠性高和运行费用低而得到广泛应用,氨-硫铵法烟气脱硫装置主要工段由脱硫工段和硫铵工段两部分组成。

3.3.2 烟气脱硫工艺

从锅炉出来的原烟气,经电除尘器净化后,由脱硫塔底部进入。同时在脱硫塔顶部将氨水溶液喷入塔内与烟气中的SO2在脱硫塔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脱除掉SO2。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氨-硫酸氨法回收SO2工艺流程

8

氨作为一种良好的碱性吸收剂,可吸收烟气中的SO2且效率较高。从锅炉出来的原烟气,经电除尘器净化后,由脱硫塔底部进入。同时在脱硫塔顶部将氨水溶液喷入塔内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脱硫塔中发生化学反应,脱除掉SO2同时生成亚硫酸铵,并与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经中间槽、过滤器、硫铵槽、加热器、蒸发结晶器、离心机脱水、干燥器即制得化学肥料硫酸铵,从而完成脱硫过程。净化后的烟气经脱硫塔的顶部出口由烟囱排入大气。相关化学反应:

SO2+H2O→H2SO3①

H2SO3+(NH4)2SO4→NH4HSO4+NH4HSO3②

H2SO3+(NH4)2SO4→2NH4HSO3③

在反应①中,烟气中的SO2溶于水中,生成亚硫酸。在反应②和③中,亚硫酸与该溶液中溶解的硫酸铵/亚硫酸铵反应。喷射到反应池底部的氨水,按如下方式中和酸性物:

H2SO3+NH3→NH4HSO3④

NH4HSO3+2NH3→(NH4)2SO3⑤

NH4HSO4+NH3→(NH4)2 SO4⑥

在一定温度的水溶液中,亚硫酸铵(NH4)2SO3与水中溶解的NO2反应生成(NH4)2SO4(硫酸铵)与N2,建立如下平衡:

2(NH4)2SO3+NO2→2(NH4)2SO4+1/2N2

喷射到脱硫塔底部的氧化空气,会按照如下方式将亚硫酸盐氧化为硫酸盐:

(NH4)2SO3+1/2O2→(NH4)2SO4

硫酸铵溶液饱和后,使硫酸铵从溶液中以结晶形态沉淀出来。由180℃、0.3M~0.4MPa 蒸汽提供热量。

(NH4)2SO4(液态)+热量→(NH4)2SO4(固体)对于氨法脱硫工艺,二氧化硫与硫酸铵的产出比约为1∶2,即每脱除1吨二氧化硫,就产生2吨硫酸铵。在吸收塔里的硫酸铵不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里,就是以固体结晶的形式存在于浆液里。系统里的主要成分亚硫酸铵已完全被氧化,因此在副产品中氮的含量大于20.5%。

3.3.3硫铵工艺

硫铵工艺系统主要由硫铵溶液槽、过滤器、初分槽、硫铵循环泵、蒸发器、结晶器、硫铵加热器、离心机、气液分离、冷凝器、空气加热器、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真空泵等组成。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脱硫后硫铵溶液的储存、蒸发、结晶及包装等。

9

从脱硫工段来的硫铵母液进入硫铵溶液槽,经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进入硫铵槽,经蒸汽加热器加热蒸发、结晶后经初分槽进行初步分离后,进入离心机分离,再经振动干燥器干燥装袋,形成硫铵产品。

注:1..硫胺母液槽;2.蒸汽加热器;3.蒸发结晶器;4.气液分离器;5.初分槽;6.离心机;

7.螺旋输送机;8.干燥机;9.湿式除尘器;10.气凝水槽;11.空气加热器;12.风机;13.硫胺泵

图2 硫铵工艺流程

氨法脱硫工艺具有很多别的脱硫工艺所没有的特点。氨是一种良好的碱性吸收剂,从化学机理上分析,SO2吸收是酸碱中和反应,吸收剂碱性越强,越有利于吸收,氨的碱性强于钙基吸收剂,钙基吸收SO2是一种气-固反应,反应速度慢、反应不完全,吸收剂利用率低,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能耗进行磨细、雾化、循环等以提高吸收剂利用率,设备庞大、系统复杂、能耗高;而氨吸收烟气中的SO2是气-液或气-气反应,反应速度快、反应完全,吸收剂利用率高,可以做到很高的脱硫率,同时相对钙基脱硫工艺来说系统简单,设备体积小、能耗低。另外,其脱硫副产品硫铵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运行费用。

由于氨水与SO2的反应速度要比石灰石(或石灰)与SO2的反应速度快得多,同时氨法不需吸收剂再循环系统,因而系统要比石灰右-石膏法小、简单,其投资费用比石灰石-石膏法低得多。

与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法相比,氨法脱硫工艺的结垢问题并不明显,但在脱硫系统的溶液中,由于硫酸铵相对于硫酸钙而言,硫酸根离子的浓度要大,腐蚀的问题相对严重,对于防腐的设计比与石灰石-石膏法要求更高。

10

11

3.3.4脱硫方法的选择

烟气脱硫的方法有吸收及吸附,鉴于系统的利用效率及使用造价,在选择方法上选择了吸收法。

吸收是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常用方法之一,其适用范围广、净化效率较高。吸收过程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类。本系统选择了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是伴有显著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被吸收的气体吸收质与吸收剂中的一种组分或多个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吸收过程净化气态污染物,其吸收速率和能达到的净化效率都明显高于物理吸收,特别对于低浓度废气,所以净化有害的气态污染物时,多采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具有如下特点:

(1)被吸收的气体吸收质与吸收剂中的某些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将按化学反应平衡关系生成新的化合物。

(2)如果吸收过程化学反应速率很快,在气液两相界面处就能生成新的化合物。则气体吸收质向液膜内扩散时,所受到的阻力将大大降低,甚至可降至为零,这将使整个吸收过程的总传质吸收系数增大,提高了吸收速率。

(3)填料表面有一部分液体停止不动或流动很慢,在物理吸收中,这部分液体往往被溶质所饱和而不能再进行吸收,但在化学吸收中则要吸收较多的溶质才能达到饱和。所以,当对物理吸收不是有效的湿表面时,对化学吸收仍有可能是有效的。

4 除尘装置及相关计算

据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1997年锅炉排放标准为:烟尘:150mg/m 3;SO 2:1500mg/m 3。

除尘效率:C

C S -

=1η

式中:C------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3

/m

mg

Cs------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

3

/m

mg

则烟尘除尘效率:

%952960

15011=-

=-

=C

C S η

工作状况下烟气流量:

12

Q=h m /1086.534?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根据锅炉运行情况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装置的位置。一旦确定各装置的位置,管道的布置也就基本可以确定了。对各装置及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单,紧凑,管路短,占地面积,并使安装,操作方便。 4.2 除尘器的选择

工作状况下烟气流量 )

h /m (T

T Q Q 3

'='

273

)

160273(58600+?=

=92944)h /m (3 式中Q-----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h /m (3 T '-----工况下烟气温度,K

T------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 则烟气流速为:

)

/(25.83600

929443600

3

s m Q =='

4.3烟道管径的确定

由于流量较大,设计把锅炉的流量按4个管道排出,即Q=25.8/4=6.45)s /m (3

mm v Q

d 7352

.1545

.644=??=

=

ππ

式中Q ——工作状态下管道内的烟气流量,s /m 3 ;

v

——烟气流速,s m /

参考XLP/B 产品系列,取D=820mm 。

表 4.1管径参数

外径 钢制板风管

mm D /

外径允许偏/mm

壁厚/mm 820

100

内径:mm d 6201002820=?-=

13

由公式v

Q

d π4=

可计算出实际烟气流速:

2

.1282

.014.345.6442

2

=??=

=

d

Q

v π (s

m

/)

采用XLP/B 型旋风除尘器 ,阻力选择Pa 880-1170,其主要尺寸计算如下: 取ξ=5.8,P=800 由公式得:s m P

u /3.1434

.18.5800221=??=

?=

ξρ

经计算1u 的计算值与表6-3的气速和压力降数据大体一致。 参考XLP/B 产品系列,取D=820mm

mm

D d mm D H mm D L mm d e 6.35282043.043.018868203.23.213948207.17.14928206.01=?===?===?===?=

4.4 烟囱的设计 4.4.1 烟囱高度的确定

假设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为3m/s ,大气温度为20℃,烟气热释放率为:

2784

273

160201608.256.95335.0=+-?

??=H Q kW

当时或K T KW Q H 351700≤?≤:

m u Q D v H H s 9.403/)278401.047.12.155.1(2/)01.05.1(2=?+???=+=?

由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中规定,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可知,烟囱的最低允许高度为35m ,本设计中取40m,则烟囱的有效源高为:

H=40+40.9+80.9m

4.4.2 烟囱直径与抽力的计算

(1)烟囱出口内径可按下式计算: ω

Q

d 0188

.0=

14

Q ——通过烟囱的总烟气量,h m /3

ω——按表三选取的烟囱出口烟气流速,s m /。

表4.2 烟囱出口烟气流速

选定ω=4s m /

)(2.874

929440188.0m d ==

烟囱底部直径:

H i d d ??+=221

m d 6.1180.902.022.871=??+=

式中:2d ——烟囱出口直径,m

H ——烟囱高度,m i ——烟囱锥度,取 i=0.02

(2)烟囱的抽力

B t t H S p

k

y ?+-

+=)27312731(

0342.0

a

y P S 3751036.95)160

2731

5

2731(

80.90342.03

=??+-

-??=

式中:H ——烟囱高度,m

k

t ——外界空气温度,C o

p t ——烟囱内烟气平均温度,C

o

B ——当地大气压,a P

4.4.3 系统阻力的计算

15

图3 除尘脱硫系统简图

集气罩 局部压损系数 ?=0.4

管段1-2 长度:L 1-2=30m ;弯头:a=90o (R/D=1.5);局部压损系数 ?=0.18;个数 n=2 管段3-4 长度:L 3-4=20m ;弯头:a=90o (R/D=1.5);局部压损系数 ?=0.18;个数 n=2 管段5-6 长度:L 5-6=10m ;弯头:a=90o (R/D=1.5);局部压损系数 ?=0.18;个数 n=2 管段7-8 长度:L 7-8=15m 伞形风帽 局部压损系数 ?=1.15

该除尘系统输送的是含有灰尘的气体。系统内的空气平均温度为20℃,塑料板管道的粗糙度K=0.01mm,气体含尘浓度为2960mg/m 3。所选旋风除尘器的阻力损失800Pa 。集气罩1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对应于出口的动压)为?=0.4,集气罩排风量为Q=58600m 3/h 。是确定系统的管道截面尺寸和压力损失。根据查表选择管内流速为15.2m/s 。

(1)计算管径和摩擦力

①管段1—2, Q =58600m 3/h ,ν=15.2m/s ,选用D 1-2=820mm ,K=0.01,λ/D=0.064,管内实际流速为:21-ν=12.2m/s

管段摩擦阻力为:

=

?-21m P 2

2

21ρνλ?

?-L D

=0.064×30×

2

2

.1234.12

?=191.47Pa

②管段3-4、5-6、7-8中的气体流量与管段1-2中的流量相同,即Q 3-4=Q 5-6=Q 7-8=Q ,故三管段的管径D 3-4=D 5-6=D 7-8=820mm,则λ/D=0.064,s m /2.12876543===---ννν 。

16

Pa L D

P M 65.1272

2

.1234.120064.02

2

2

4343=??

?=?

?=

?--ρνλ

Pa L D

P m 82.6322

.1234.110064.02

2

2

6565=??

?=?

?=

?--ρνλ

Pa L D

P m 73.952

2

.1234.115064.02

2

28787=??

?=?

?=

?--ρνλ

(2)局部压力损失

①管段1—2,集气罩?1=0.4,插板阀全开?=0,弯头两个a=90°,R/D=1.5,由局部阻力系数表查得?2=0.18。

Pa P 79.752

2

.1234.1)218.04.0(2

2

2

21=??

?+==

?∑-ρνξ

除尘器阻力损失为160Pa 。

②管段3-4 弯头两个,a=90°,R/D=1.5 SO 2吸收塔入口为渐扩管a=10°,2

1A A =

=

2

2

21D D 2

2820

1293=1.58,查表得?=0.14(对应A 0为

动压)。

Pa P 86.502

2

.1234.1)14.0218.0(2

2

2

43=??

+?==

?∑-ρνξ

脱硫系统阻力损失为2700Pa.

③管段5-6 弯头两个,a=90°,R/D=1.5 渐缩管选

2

22

2

212

1820

965=

=D D A A =1.17,a=10°,查表得?=0.33,

Pa P 8.682

2

.1234.1)33.0218.0(2

2

2

65=??

+?==

?∑-ρνξ

④管段6-7、7-8局部压损主要包括风机进出口及排风口伞形风帽的压力损失,若风机入口处变径管压力损失忽略不计,风机出口?=0.1(估算),伞形风帽(h/D 0=0.5)?=1.15

Pa P m 7.1242

2

.1234.1)1.015.1(2

2

2

876=??

+==

?∑--ρνξ

除尘系统压力总损失

17

Pa

P 82.34987.1247.8.68270086.5079.7573.9582.6365.12747.191=++++++++=?

5 风机及电动机的选择

选择通风机的计算风量:Q 0=Q(1+K 1)=58600×1.1=64460 m 3/h

选择通风机的计算风压:Pa K p p 643.402315.182.3498)1(20=?=+?=?

根据上述风量和风压,在通风机样本上选择一般离心通风机4-72机号No.12.5型风机,序号4,转数N=1000r/min ,Q=65058m 3/h ,P=4812Pa ,内效率为93.0%,内功率为44.96KW ,所需功率54.43KW 。

配套电机Y160L -4,15KW ,基本满足要求。联轴器ST0103 200-65×42,地脚螺栓GB 799-76(4个) M12×300,螺母GB 52-76(4个) M12,垫圈 GB 97-76(4个) 12。

配套电机满足需要。

主要参考书目

[1]刘天齐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 [2]金国淼等编,《除尘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3]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教出版社,2002。

[4]周兴求主编,《环保设备设计手册-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5]陆耀庆主编,《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12。

环境工程学B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讲解

大型作业报告 班级:12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某冶炼厂工艺设备每小时产生3000(3200)Nm 3的含尘烟气,烟气含尘浓度85(90)g/Nm 3,烟气进口温度为250℃,除尘器内平均静压P s = -340 Pa ,试设计一台双筒CLT/A 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 设计参数: 烟气密度:3/293.1Nm kg g =ρ 烟气粘度:26/10849.1m s kg ??=-μ 粉尘密度:3/2160Nm kg p =ρ 旋风除尘器进口粉尘的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m d p μ 1.5 3.5 5 10 15 22 28 36 44 粒径分布 (%)D ? 3.5 6 15 17 24 16 11 5 2.5

前言 除尘器是控制尘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研究应用较早的一项技术。但在尘粒初始量增加,排放量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重新计划自己的操作条件和排放控制系统,开发或应用更高效的除尘器,以满足现行法规的要求。所以本设计要求完成一台CLT/A型旋风除尘器作为除尘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设备的设计。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降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低,已广泛用来从气流中分离固体和液体粒子,或从液体中分离固体粒子。在普通操作条件下,作用于粒子上的离心力是重力的5~2500倍,所以旋风除尘器的效率显著高于重力沉降室。在机械式除尘器中,旋风式除尘器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它适用于非黏性及非纤维性粉尘的去除,大多用来去除5μm以上的粒子,并联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装置对3μm的粒子也具有80~85%的除尘效率。因此,它属于中效除尘器,且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除尘器,多应用于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 旋风除尘器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旋风除尘器必将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而管式以其显著的优点将会在除尘器的未来发展中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发达国家除尘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证明;另一方面,开发新型除尘装置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我国的特殊国庆,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由中小型,低效除尘设备向大型高效除尘设备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模板

辽宁科技学院 (20 级)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说明书页,图纸张

课程设计评语

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中,主要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处理除尘废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颗粒沉淀池、浓缩池、冷却塔等。该系统可在构筑物中对悬浮物进行高效的去除,使水体温度得到大幅降低。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且工艺可靠,出水水质好。 本设计经过详细论证工艺,对工艺过程的设备和构筑物进行了参数选择、设计计算和选型。进行了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继续使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浓缩池,混凝沉淀

The Process Design 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Dedus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 In this design,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agulation deposition to handle dedusting wastewater.Mainly processing structures are Coarse particle settling basin,Concentrated tank, cooling tower, etc。The system can be efficient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tructure, make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duced greatly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s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reliable technology, good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rough detailed demonstration of our design process, process equipment, and design of structure parameter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3184651.html,yout, vertical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design,After treatment,sewage may continue to use as cooling water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 thickener,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运用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某电厂新建一台300MW火电机组,对应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000t/h,燃用大同煤,锅炉尾部烟气产生量Q=2218700m3/h,排烟温度为160℃,气体压力为5880Pa,烟气含尘浓度为25.41g/m3,粉尘比电阻为5×1010Ω·cm。需配备2台电除尘器,要求该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η>99.2;要求该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ΔP<300Pa,要求该电除尘器的漏风率Δα<3%。试对该电除尘器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利用AutoCAD2000画出电除尘器总图。 三、电除尘器主要结构形式和参数的选择 1.当电场断面积F>150m2时,选择电除尘器的室数m=2; 2.当要求除尘效率η>99%时,选择电除尘器电场数n=4~5; 3.为保证粉尘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选择电场风速v=0.6~1.2m/s; 4.根据粉尘比电阻和烟气状态参数,选择粉尘驱进速度ω=0.05~0.1m/s; 5.按电除尘器的常规极距,选择板间距2b=0.4m; 6.按照大C形板+管状芒刺线的极配形式,选择每条极板宽度为0.5m(含拼接缝隙),选择线间距2c=0.5m; 7.按照常规清灰方式,选择阴、阳极侧部挠臂锤振打清灰;振打电机台数按每室、每电场各一台设定,电动机额定功率取0.2~0.3kW; 8.按照大型电除尘器的常规结构,选择进、出气烟箱和灰斗为四棱台形式;每室、每电场至少一个灰斗,卸灰电机台数等于灰斗数,卸灰电动机额定规律取1.2~2.0kW; 9.电加热器套数=4×m×n;每台电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取2.0kW; 10.高压电源台数等于m×n;取额定输出电压U2=b×360kV/m (kV); 取额定输出电流I2=2×Li×Hi×Z×0.4mA/m2(mA)。(符号见后) 四、电除尘器总体设计计算 1.每台电除尘器的电场断面积:F=Q/(2×3600×v)(m2)(取整数); 2.电场有效高度:Hi=(F/2)0.5(m)(取整数或保留1位小数); 3.每个室的电场通道数:Z=F/(m×2b×Hi)(取整数); 4.电场有效宽度:Bi=m×2b×Z (m); 5.每台电除尘器所需总收尘面积:A=-k×Q×ln(1-η)/(2×3600×ω)(取整数);k为储备系数,一般取1.2~1.3; 6.单电场有效长度:Li=A/(2×n×m×Z×Hi)(m)(取整数或保留0.5小数);

环境工程 大气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煤锅炉烟气电除尘设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专业班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说明书 (1) 1.1课程设计题目 (1) 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 (1)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1) 1.4课程设计目的 (1) 1.5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1.6 设计原始数据 (2) 1.7设计依据和原则 (3) 1.8工艺流程描述 (3) 二、设计方案 (4) 2.1烟气计算 (4) 2.3除尘效率 (5) 2.4电除尘器电场风速选择及有效断面计算 (5) 2.5静电除尘器简介 (7) 2.6烟囱设计 (7) 2.6.1烟囱高度确定 (7) 2.6.2烟囱出口内径计算 (8) 2.6.3烟囱进口内径 (8) 2.6.4烟囱抽力的计算 (8) 2.7除尘系统阻力损失计算 (10) 2.7.1管径的确定 (10) 2.7.2烟道及风管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10) 2.7.3计算从锅炉出口到除尘器进口段阻力损失, (10) 2.7.4除尘器出口到风机段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11) 2.7.5风机出口到烟囱段的阻力损失 (12) 2.8 风机的选择与计算 (13) 2.8.1烟气量的计算 (13) 2.8.2风机风压的计算 (13) 2.8.3电动机功率计算 (14) 2.8.4 确定风机型号 (14) 三、总结 (16)

一、设计说明书 1.1课程设计题目 150 t/h燃煤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设计。 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 (1)大气污染防控制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体设计,工艺设计等。其中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方式选择、生产工业流程设计,工艺计算(物料及能量平衡),设备工艺计算与造型,设备和管道的配置,并提供工艺设计的条件及对公用工程要求等。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学完基础课程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后,进一步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相关选修课的知识,联系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际,完成以控制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实践。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本次设计得目标是对燃煤锅炉烟气除尘预处理系统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了解燃煤锅炉的排污特性,确定烟尘预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具体包括确定烟尘处理系统的主要管道、除尘器、风机、烟囱等的结构及型号; (2)本次设计是在了解燃煤锅炉排污特性的基础上,设计整个烟尘预处理系统及其辅助设备,其中主要包括根据锅炉烟气参数来进行烟尘吹系统的设计,计算除尘系统设备的尺寸、压力损失,选择风机; (3)还包括烟囱高度、烟囱直径等的计算,确定除尘器、风机及烟囱位置; (4)绘制烟尘处理设施系统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除尘设备图等;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4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掌握控制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

环境工程-CASS课程设计+汇编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1) 第二节基本资料 (1)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2) 第二节工艺确定 (2)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 (3) 第一节格栅间和泵房 (3) 第二节沉砂池 (5) 第三节初沉池 (7) 第四节CASS池 (9) 第六节加氯间 (20) 第七节污泥浓缩池 (20) 第八节污泥脱水间 (21) 第四章污水厂总体布置 (22) 第一节主要构(建)筑物与附属建筑物 (22) 第二节污水厂平面布置 (22) 第三节污水厂高程布置 (22) 第五章总结及参考文献 (22) 第一节设计总结 (22) 第二节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一、《水处理工程》的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图、以巩固和深化《水处理工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 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 2.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我专业相关的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 3.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 4. 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克服轻视工程设计的倾向。 1)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许多创新课题是由应用的需要提出来的,而创新的价值也往往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际应用这一过程中工程设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般是离不开工程设计的; 2)一个工程类理论研究的试验装置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 3)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工程设计能力的要求是较高。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活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第二节基本资料 1.水量为 10000 m3/d;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混合后的水质预计为: BOD 5 = 200 mg/L,SS = 220 mg/L,COD = 400 mg/L,NH 4 +-N= 40 mg/L,TP= 8 mg/L。 2.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 标准。即COD<50mg/l,BOD 5<10 mg/l,SS<10 mg/l,NH 4 -N <5 mg/l,TP<0.5mg/L。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docx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出水水质要求:BOD 5 20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 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 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感谢你的观看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3.1传统活性污泥法流程图 (5) 3.2各处理单元设计计算 (6) 3.2.2污泥泵房尺寸计算 (7) 3.2.3沉砂池尺寸计算 (8) 3.2.4初沉池及其计算 (9) 3.2.5曝气池及其计算 (11) 3.2.6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13) 感谢你的观看

大气课设

1概述 .......................................................................................................................................... - 1 - 1.1任务来源........................................................................................................................ - 1 - 1.2设计目的........................................................................................................................ - 1 - 1.3设计依据........................................................................................................................ - 1 - 1.4设计原则........................................................................................................................ - 1 - 1.5气象资料........................................................................................................................ - 1 - 2处理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 2 - 2.1处理要求........................................................................................................................ - 2 - 2.2 处理方法简介............................................................................................................... - 2 - 2.3处理方法的比较............................................................................................................ - 2 - 2.4处理方法选择................................................................................................................ - 3 - 3工艺流程................................................................................................................................... - 4 - 3. 1 工艺流程图.................................................................................................................. - 4 - 3. 2 工艺流程简介.............................................................................................................. - 4 - 3. 2.1 集气罩............................................................................................................... - 4 - 3.2.2吸收塔................................................................................................................. - 4 - 3.2.3管道..................................................................................................................... - 4 - 3.2.4风机及电机......................................................................................................... - 5 - 4平面布置................................................................................................................................... - 6 - 5参考文献................................................................................................................................... - 6 - 1集气罩的设计........................................................................................................................... - 7 - 1.1集气罩的基本参数的确定............................................................................................ - 7 - 1.2集气罩入口风量的确定................................................................................................ - 7 - 1.2.1冬季..................................................................................................................... - 7 - 1.2.2夏季..................................................................................................................... - 8 - 2集气罩压力损失的确定........................................................................................................... - 9 - 3管道设计................................................................................................................................... - 9 - 3.1阻力计算........................................................................................................................ - 9 - 4动力系统选择......................................................................................................................... - 12 - 4.1安全系数修正.............................................................................................................. - 12 - 4.2风机标定工况计算...................................................................................................... - 13 - 4.3动力系统的选择.......................................................................................................... - 13 -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875m3的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二、设计内容 污水流量Q为120000m3/d 进水SS=370 mg/L 出水SS=20 mg/L 三、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初次沉淀池设计中应遵守的准则 初次沉淀池设计中应遵循下列一般准则: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按并联工作考虑。 (2)沉淀池的设计流量应按具体情况决定: ①当污水由泵提升后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水泵的最大设计出水量计算; ②当污水直接自流入沉淀池时。应按入流管道最大设计流量计算; ③当沉淀池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服务时,应按降水时的设计流量计算,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3)对于生活污水或与之近似的废水,已有较可靠的设计参数可供使用。如表3-1~表3-5。而对于其他废水,理应通过试验求得设计参数方可设计。 一般试验条件比较单纯,没有风力的扰动,也很少受短流和进出

口构造的干扰,为了切合实际,在设计时应将试验得出的负荷值除以l.25~1.75,将试验得出的停留时问乘以1.25~1.75。 (4)初次沉淀池应设置撇除浮渣的设施。 (5)沉淀池的入口和出口均应采取整流措施,以使水流均匀分布,避免短流。 (6)初次沉淀池的污泥。采用机械排泥时可连续或间歇排泥,不用机械排泥时应每日排泥。 (7)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两个或多个泥斗不宜共用一条排泥管。 (8)配水井有消能和向数池均匀分配进水的作用。当进水管有压力时,进水管应由配水井的井壁接入井内,不宜由井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9)当每组有两个以上沉淀池时,为使每个池子的进水量均等,应在进口处设置调整流量的设备,如进水闸阀等。 (10)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0.3m。 (11)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1.0h,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式指池边水深。 (12)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13)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 (14)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一般按不小于2d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按

环境工程大气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报告 班级 : 12级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燃煤锅炉排烟量、烟尘及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排烟量及浓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实际需湿空气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产生的烟气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3净化系统除尘方案的分析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艺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及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旋风除尘器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烟气氨法脱硫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硫铵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脱硫方法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除尘装置及相关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除尘器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烟道管径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烟囱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烟囱高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烟囱直径与抽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系统阻力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风机及电动机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书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型作业成绩评定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 院系: 完成时间: 2015 年 7月 5 日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核心构筑物设计—初沉池和曝气池 设计条件: 某城区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其生活污水, 设计生活污水流量为100000m3/d; 为200mg/L,TP为5 mg/L,SS为250 mg/L,COD为450 mg/L ,进水水质:BOD 5 TN为20 mg/L。 出水水质要求:BOD 为20mg/L,COD为30 mg/L ,TP为1.0 mg/L,SS为20 5 mg/L,TN为5 mg/L。

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设计要求: 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5000字),内容要求: (1)掌握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计算机绘图方法,主要包括格栅、污泥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高程的计算. (2)确定曝气池的尺寸,并对供气量进行计算。 (3)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1 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孙力平.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娄金生编.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3 4 曾科,卜秋平,陆少鸣.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中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郑兴灿.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目录 1 引言 (3) 2.工艺选择 2.1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背景及现状 (4) 2.2工艺设计原始资料 (4) 3.设计计算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30、武汉钢铁公司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 姓名:宁文识 学号:1020320132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赵素芬 2013年11月25日

1、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系统设计 1.2 设计原数据 2台670T/h的燃煤锅炉(WCZ670/73.7-87型)排放的烟气,烟气量为Q =161.5×104m3/h,含尘浓度为19.62g/Nm3,SO2浓度为6.72 g/Nm3。烟尘浓度和SO2排放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废气最终排放温度为420℃,当地年平均气温为22.3℃。 设计要求 (1)根据已知的气象条件,计算出各方向的污染系数,求得最佳位置,以免污染到居民区。 (2)计算脱硫装置的主要设备尺寸。 (3)计算和选择风机型号及风管管径。 (4)烟囱的排放口直径3.0m,试确定烟囱高度。 一年内风向风速频率%风向频率频率频率频率频率 N 0.460.630.09 1.730.27 NNE 0.45 2.460.640 2.01 NE 0.450.63 3.560.270 ENE 0.54 4.20.45 2.740.37 E 0.360.99 4.390.82 1.82 ESE 1.187.590.91 1.090.09 SE 0.91 1.73 4.760.550.55 SSE 0.45 5.58 1.73 3.010.09 S 0.630.9 3.190.370.46 SSW 0.72 3.20.720.640.18 SW 0.55 1.45100.18 WSW 0.81 1.280.730.540.36 W 0.360.910.920.090 WNW 0.64 1.830.720.180 NW 01 1.2800.27 NNW 0.82 2.460.360.820 C(静风)8.13 风速(m/s)<1.5 1.5<u <3 3<u< 5 5<u< 7 >7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

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黄永炳黄敏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第一章 概论 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收集及调查研究﹑计算机编程及应用﹑工程设计及图纸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 第一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主要任务: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主要包括绘制一定数量的设计图纸,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2.知识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工作中,应能综合运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设计计算说明和绘图。 3.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应学会依据课程设计任务,进行资料调研﹑收集﹑加工和整理,能够正确运用工具书;培养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计算﹑图表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的能力。不仅能够绘图,而且能独立进行设计计算。 4.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第二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题目的内容及来源 水处理单元构筑物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题目有些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有些是有明确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的模拟课题。 第三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应该达到的深度 (见课程设计指定参考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李亚峰,尹士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出版;张林生主编,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 第四节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有关的水质、水量由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分组以及具体分组的内容区分分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终稿)详解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人邓国志 审核 编制日期2015.6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 二0一五年六月

一、课程设计选题 ××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环境工程学》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基础知识,以水处理构筑物和相关设备为主,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实践环节,达到以下目的。 1. 依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资料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图的绘制,以巩固和深化《环境工程学》所学的水处理论知识,实现由理论与实践结合到技术技能提高的目的; 2. 熟悉国家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程序以及与我专业相关的步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设计程序包括: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有时视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将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合并为扩大初步设计)。 3.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和相关《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应用; 4. 提高对工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1)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许多创新课题是由应用的需要提出来的,而创新的价值也往往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在理论研究----应用研

究-----实际应用这一过程中,工程设计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般是离不开工程设计的; 2)工程设计能力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立足于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所必备的技能之一。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处理工艺设计方案的制定、单体构筑物的设计、图纸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一)主要内容包括: 1. 根据原始资料,计算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 2. 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污水、污泥处理的流量以及有关的处理构筑物; 3. 对各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形式、数目和尺寸; 4. 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5. 完成图纸的绘制(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主要构筑物图); 6. 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参考文献查阅: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和有关设计手册等资料。 2. 设计方案:设计应以所给资料为依据,至少比较3种成熟的处理工艺,确定采用的工艺。 3. 设计计算: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应准确、完整。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气)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大 气污染控制工程工艺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 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课题及有关参数 1.题目2 (1)黄石某柠檬酸厂15t/h燃煤锅炉除尘系统设计(第6组) 2.设计参数 (1)燃煤的组成: O-3.4%,O-11.98%,N-1.01% C-66.27%,灰分-12.2%,S-1.12%,H-4.02%,H 2 (2)锅炉热效率为80%,空气过剩系数为1.2,低位发热量为25246kJ/kg, 水的蒸发热为2570.89 kJ/kg,烟尘的排放因子为70%。 (3)烟尘密度(堆积密度):1.25×103kg/m3;润湿性:强亲水性, V >8.0mm/min,比电阻为8×1010Ω·cm;黏附性:中等黏性,断裂强度为20 300-600Pa。烟气平均温度为150℃。烟尘真密度为2.09×103kg/m3。 (4)粉尘粒径组成: 粒径(μm)<3 3~5 5~10 10~20 20~30 30~40 >40 d50 重量百分比 8 12 18 21.5 28.5 5.2 6.8 12.3 (%) 执行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三、当地气象条件 年平均气温17℃,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7和-11.0℃, 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29.2℃, 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3.9℃, 全年主导风向为E, 年平均风速为2.2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