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大学战略规划基本理论(战略规划与管理 高等院校)

合集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选

第六章
评估与调整
评估方法
自我评估 通过自我反思和SWOT分析,了解自己 的兴趣、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实践评估 通过实习、兼职、志愿活动等实践 经验,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和工
作表现。
他人评估
寻求导师、同学、职业规划师等人 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了解自 己的优缺点。
职业测评
利用职业测评工具,如霍兰德职业 兴趣量表等,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 和兴趣。
第二章
自我认知
我的兴趣
兴趣1
喜欢阅读各类书籍,特别是文学和历 史类。
兴趣3
对音乐有特别的喜好,擅长某种乐器 演奏。
兴趣2
热衷于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 骑行等。
兴趣4
对科技产品充满好奇,喜欢尝试新技 术和新产品。
我的价值观
重视家庭和亲情,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 强调诚实和正直,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认为不断学习和进步是关键。 追求自由和独立,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1 价值观2 价值观3 价值观4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提升计划
总结词
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
培养兴趣爱好
发掘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情趣,提升 个人魅力。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志愿服务等,提高人际交往 能力,拓展人际关系。
增强心理素质
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
压力。
性格3 独立自主,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和自
主决策。
性格2 细心认真,注重细节,善于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
性格4 热情友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乐于助人,善于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大学目标规划

大学目标规划

大学目标规划一、引言大学目标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个人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和成长,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通过规划,能够匡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个人的成就和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目标规划的重要性、制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的分类和具体规划的步骤。

二、重要性大学目标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其更加专注和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目标规划能够匡助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迟延和浪费时间。

此外,目标规划还能够匡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制定目标的原则制定目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目标要具体、清晰、明确,不能含糊或者笼统。

2.可行性:目标要合理可行,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

3.挑战性: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4.量化性:目标要能够量化,便于评估和监控自己的发展。

5.时限性:目标要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紧迫感。

四、目标的分类大学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可以将目标分为以下几类:1.学业目标:包括提高学习成绩、掌握专业知识、参预学术研究等。

2.职业目标:包括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提前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积累相关实习经验等。

3.个人发展目标:包括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兴趣爱好目标:包括培养兴趣爱好、参预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等。

5.身心健康目标: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身体、调节心理状态等。

五、具体规划步骤制定大学目标规划的具体步骤如下:1.自我评估: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2.确定长期目标: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确定一个长期目标,明确自己希翼在大学期间实现的成就。

3.制定短期目标:根据长期目标,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短期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可量化、可实现的,并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

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是管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战略规划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其长期目标而确定的战略方向和行动计划。

而战略执行则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在管理实践中,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紧密相连,相互依赖,共同推动组织或企业的发展。

一、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组织或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明确目标、确定资源配置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组织或企业在未来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优势,并实现持续发展。

1. 环境分析与目标设定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环境分析,了解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这些环境包括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法律法规、技术进步等。

在了解环境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明确组织或企业的长期愿景和核心使命。

2. 资源评估与行动方案在明确目标后,进行资源评估,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

基于资源评估结果,制定可行的行动方案,并确定关键的战略举措和时间表。

二、战略执行战略执行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通过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资源,以实现制定的战略目标。

1. 组织和授权战略执行的第一步是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将战略目标与组织的激励和奖励体系相结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 沟通和协调战略执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良好的沟通。

通过定期开展会议、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的建设,确保战略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

3. 监督和评估战略执行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关系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没有良好的战略规划,战略执行就缺乏方向和目标。

而战略规划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有效的战略执行,也无法实现组织或企业的发展。

良好的战略规划可以为战略执行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帮助组织或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降低风险。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美国大学的战略规划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管理专家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 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的研究之中。 80年代早期引入战略规划以来,大部分美国高校都尝试建立某种 形式的战略方针与规划。有许多院校适应于战略方针与规划的理 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使之接近于校园的主流文化、领 导机构的管理风格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过程,并因此而赢得了更有 活力的教师队伍、更精明的管理团队、更好的声誉、更高的教学 质量、更多的学生和更大的资金投入。 卡内基——梅隆大学前校长理查德_萨尔德直言:”我相信我们比 所知道的任何一家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做得更好”.
“为州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威
斯康辛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旗
帜 20世纪初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
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 求十分迫切。
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 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 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威斯康辛大 学对于农民来说,就象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 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 出入;对于制造成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 开放。
“教育发展战略” 概念的提出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一份 报告中第一次使用“教育发展战略”的概念,用以概括 和指称对国家教育发展起强大作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 决策行为。
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
高校在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求得发展 和壮大,完成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而作出的总体的、长 远的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不仅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还包括战略的 实施与监控。其核心是要对高校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 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大学校长的管理之道
在外国,不论是实施中央集权管理 模式的法、德等国,还是实施分散 管理模式的美国,大学校长们都认 为: ——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非常重要。 ——动员、吸收大学每一分子思考并 落实战略规划是校长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战略与发展规划

高等教育的战略与发展规划

高等教育的战略与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战略与发展规划。

本文将讨论高等教育的战略以及其发展规划。

一、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体系,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这意味着高等教育需要兼顾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应具备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 加强实践环节: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推动学术研究与创新: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促进知识的创造和传播。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规划和管理: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规划和管理体系,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2. 提升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增加教育投入:各国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

4.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5. 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提供多元化的培养路径。

三、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前景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与社会需求脱节等。

对大学的规划

对大学的规划

对大学的规划大学的规划是指对大学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进行规划和安排,以实现大学的长远发展和提升综合实力。

大学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学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材,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研究成果。

一、大学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培养人材、推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大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

大学规划的意义在于明确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战略指导,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规划的内容和步骤1. 宏观环境分析:对国内外教育和科研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明确大学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发展机遇。

2. 自身定位和使命:明确大学的定位和使命,确定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为规划提供基础。

3. 目标和战略:根据宏观环境分析和自身定位,制定大学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包括教育目标、科研目标、社会服务目标等。

4. 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根据目标和战略,调整和完善大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5. 人材队伍建设:制定人材队伍建设规划,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和管理等方面,提高人材培养质量和水平。

6. 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教育教学改革规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7. 科学研究和创新:制定科学研究和创新规划,包括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提高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8. 资源配置和投入:根据规划目标和战略,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类资源,包括财政资金、人力资源和实验设备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9. 监测和评估:建立规划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修订规划。

三、大学规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大学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预和配合。

大学战略管理战略管理

大学战略管理战略管理

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㈡.⑴.战略是一种计划——确定企业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在活动前制定、有目的);⑵.战略是一种计策——战胜竞争对手的手段(强调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重在达成预期竞争目的);⑶.战略是一种模式;——战略体现为从制订到完成为止的一系列行为(可能预先没有设计或规划,是事后的总结或“应急战略”;强调战略是行动的结果);⑷.战略是一种定位——确定企业在环境中的位置,包括:行业定位和行业中竞争地位的定位;⑸.战略是一种观念——战略体现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体现决策者对企业的变革。

㈢.【狭义的战略,只包括前四个要素】⑴.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使命:是组织对于自身存在的原因、目的、价值观和组织抱负的陈述】【目标:具体说明组织从事这项事业的预期结果】⑵.经营范围;企业生产领域和市场领域的总和,主要说明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的产品与细分市场。

⑶.竞争优势;指那些可以使企业处于强有力竞争地位的产品和市场的特性——低成本和独特性⑷.资源配置;企业根据战略期从事的经营领域和应确立的竞争优势所要求的资源配置水平和模式。

⑸.协同效应(“正、负”)指企业各经营领域之间联合①销售协同作用——企业各产品使用共同的销售渠道、仓库、手段(促销)等;②投资协同作用——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利用企业的设备、共同的原材料储备、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分享企业专用的工具和专有的技术。

③管理协同作用——指一个经营单位运用另一个经营单位的管理经验、专门技能。

㈣.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三个层次的战略,相互作用,紧密联系】⑴.总体战略(公司战略)——最高层次的战略,涉及企业整体,起着统帅全局作用;主要内容:经营范围、资源配置;⑵.经营单位(事业部)战略——针对某个业务领域所制定的竞争战略;主要内容:产品与市场范围、竞争优势;⑶.职能战略——为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策略;按企业经营职能划分为供应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调整和制定新战略的过程;(全过程、全面)管理方式】——包括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

大一管理学战略管理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战略管理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战略管理知识点在大一的管理学课程中,学习战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拓展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以及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长期计划和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战略管理知识点。

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会直接影响其发展战略的制定。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

宏观环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行业环境则涉及到竞争对手、供应商、顾客以及相关规定等因素的影响。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组织结构等因素。

通过环境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策略、自身的优势、弱点和机会威胁,从而确定适合的战略方向。

2. SWOT分析SWOT分析是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

优势和劣势是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是外部因素。

通过SWOT分析,企业能够了解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当企业有了清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认识后,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规避潜在的威胁,提高竞争力。

3. 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企业在竞争中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向和行动方案。

常见的竞争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注战略。

低成本战略是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提供特殊的服务来区别于竞争对手。

专注战略是企业选择在特定市场或特定产品领域进行专注经营。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竞争战略。

4.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协调各部门和个人活动的框架和分配方式。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厘清职责和权利、实现目标的协调。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功能式组织、事业部式组织、矩阵式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

5. 战略执行战略执行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过程。

战略制定只是第一步,要实现战略的有效执行需要充分考虑资源调配、沟通协调、绩效评估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英美大学战略规划特征: 三个部分: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 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四个方面:学校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发展要素和 保障系统
11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中国大学战略规划发展历程 早期
蔡元培:兼容并报,思想自由 梅贻琦: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事之谓也 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
5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管理
1983年, George Keller的《学术战略:美国高等教 育的管理革命》 “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 决策的科学和艺术……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 略评价”(Fred. R. Davil) 广义的大学战略管理是指大学在科学分析外部环境 和内部要素的系统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 设计全局性的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根本问题而 进行的战略思维、战略决策以及战略规划制定与实 施的动态过程。 狭义的包括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
顶层设计能力 科学决策能力 条件支撑能力 统筹发展能力
8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国外大学战略规划发展历程
(美国)教育界引入规划、战略规划的概念开始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旨在于为学校的建筑作一个 良好的设计,以满足教育发展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加利福利亚高等教育主导规划(Lyman Greene) 经历了权威性年代、定量技术年代、实用主义年代 和前瞻性战略年代
21
1970s,入学人数的持续下降、学生的大龄化、少数民族 学生的快速增长
Sendwen & Hutton,1972:战略规划是适应性的计划
9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1983, George 和校长的重 要影响。 1980s,前瞻性战略年代 2005年,3800所美国学院和大学中,有一般以上的 学校编制了战略规划 英国:《高等学校战略规划指南》、《高等教育白 皮书——高等教育的未来》
4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规划
“一个自觉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所院校对它 的现状及可能的环境条件作出评估,确定它自身未 来可能的状态,然后形成组织的策略、政策并从中 选择和确定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程序”(Peterson) “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它可以引导一个组织通 往预先设计的未来状态之中”(George Keller) 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方法,在科学分析外部环境和 内部要素的系统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保 持大学可持续发展而对其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落实和实现进行的谋划、安排或展望。
塑造大学形象 彰显大学特色 凝练大学文化
14
10.2 大学战略规划的结构体系
内在价值
诊断功能 导向功能 控制功能 凝聚功能
15
10.2 大学战略规划的结构体系
大学战略规划的要素结构
战略分析与判断
社会环境分析 学校基础分析
大学使命与愿景
大学使命 大学愿景
16
10.2 大学战略规划的结构体系
战略思想与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 办学思路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战略阶段与举措
战略阶段 战略举措
17
10.2 大学战略规划的结构体系
大学战略规划的体系结构
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 学院规划
18
10.3 大学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高等教育管理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
10.4 大学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
6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规划的特点
立足长远,具有深邃的前瞻性 着眼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性 围绕目标,具有明确的操作性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
彰显特色,具有鲜明的指示性
“战略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学校处于一个与众不同的位 置”
7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规划能力建设
科学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20
参考文献
弗雷德·R·戴维 著,李克宁 译. 战略管理(第10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008. 陈振明.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刘向兵、李立国 著. 大学战略管理导论.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6. “大学战略规划与管理”课题组.大学战略规划与管 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周巧玲. 大学战略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9. 高洪源. 学校战略管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新中国
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 初步探索( 20世纪90年代) 全面推进(21世纪—)
12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规划的作用
找准问题 明确目标 准确定位 凝练特色 明确任务 整合资源 凝聚人心 鼓舞士气
13
10.2 大学战略规划的结构体系
大学战略规划的价值结构 外在价值
战略规划与管理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孙俊华 njusjh@
第十讲 大学战略规划基本理论
2
第十讲 大学战略规划基本理论
3 1 2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规划的结构体系 大学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 大学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
3
3
4
10.1 大学战略管理概述
大学战略
大学针对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对未来的生存、发 展和变化所进行的重大而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 划。 “大学战略是学校领导者明晰大学未来发展的可能 性,并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思考过程,就是要 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Lucks,卢卡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