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科技史
学习科学发展史的意义及怎样学好科学发展史

学习科学发展史的意义及怎样学好科学发展史科学发展史的内容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必须吸收国际研究近现代科技史的丰富成果,需要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深沉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当代的科学技术史已不再局限于描述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演变(如各种各样的学科史)以及为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树碑立传这样一些传统的历史体裁,而是致力于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与技术特性,从而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进人类文化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往往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政策等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科学技术史学者的重视。
对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探讨,受到了国际科学技术世界的重视,出现了许多重视成果。
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还很封闭,亟待吸取相关研究的经验。
近三十多年来,科学技术史领域内借鉴哲学、人类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科技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和交叉,形成了科学技术史领域内的多种研究取向和路径,极大地拓展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和视野。
科学技术史领域的这种变化,既有其学科发展的内在理路,更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文化问题在科技史领域的反映。
在科学技术主导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但是科技发展所引起的诸如生态环境问题和伦理困境等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科学技术的特性和本质以及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史也是其相关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科技政策研究的基础。
因此,科学技术史,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工作,不仅仅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内部需要,也是以科学技术史为中心的相关学科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历史地位。
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随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
世界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哲学

世界科技发展史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
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
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
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
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
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
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
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
科学技术史课程学习总结研究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史课程学习总结研究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科学技术史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史,我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
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在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依靠人们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开创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
这些发明不仅在中国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真正的科学技术革命始于近代。
17世纪欧洲的科学启蒙运动为现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
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世纪工业革命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期间,蒸汽机、电力、化学工业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人们的劳动力得到解放,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进入20世纪,科技的发展更加迅猛。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进步使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是,战争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科技的突破,如原子能、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战后重建和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的涌现,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政府等多个社会群体的努力和贡献。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科学和技术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与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概念被广泛运用。
1. 科学:科学是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研究来发现和解释自然规律的一门知识体系。
在古希腊时期,科学被视为一种哲学方法,它试图通过逻辑思考和理性推理来认识和解释世界。
2. 技术:技术指的是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实践活动。
技术的发展往往依赖于科学研究的进展,但它也可以独立于科学而存在。
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与科学密不可分。
3. 创新:创新是指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引入新思想、新方法或新产品的过程。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并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变革。
4. 知识传播:知识传播是指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和流传的过程。
在历史上,知识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发展和演变,从最早的口耳相传,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现代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知识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和快速化。
5.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指的是以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为基础,引起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历史事件。
科技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6. 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7. 科学伦理:科学伦理是科学实践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研究。
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到人体试验、动物实验和环境影响等,科学伦理的规范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合法、公正和道德性。
8. 技术决策:技术决策是指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进行决策的过程。
技术决策通常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多个因素,并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上进行。
中 国科技史读后感

中国科技史读后感《中国科技史读后感》在翻开中国科技史这本书之前,我对科技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现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和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上。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看到了中国古代科技那璀璨夺目的光芒,也感受到了近现代科技发展的波澜壮阔。
书中所展现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让我惊叹不已。
从古老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到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各个领域的辉煌成果,无一不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就拿造纸术来说吧,以前我只知道纸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却从未深入想过它的出现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要么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要么写在竹简木牍上,又笨重又不方便。
想象一下,要是咱们现在还得背着一捆捆的竹简去上课、上班,那得多累啊!蔡伦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终于造出了既轻便又便宜的纸张。
这看似简单的一张纸,背后凝聚着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书写和记录的方式,更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还有那精妙绝伦的天文历法。
古代的天文学家们通过观察天象,制定出了一套又一套精准的历法。
他们夜观星象,不惧严寒酷暑,只为了能更准确地预测节气、农时。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高科技的望远镜和卫星,全凭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
他们对星空的热爱和执着,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而在医学方面,中医的博大精深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中医的理论和疗法,像是经络学说、针灸推拿、中药方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古代的名医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华佗的麻沸散,让手术不再是痛苦不堪的折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近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的科技一度陷入了低谷。
但咱们中国人可从来不会轻易认输!无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科技振兴而努力拼搏。
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科学技术史是引导推动发展和改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历史科学研究领域。
它提供了科技发展和跨越时代检验科技进步的参照,既有远见又有历史映射,极大地补充和完善了各种科技理论研究。
学习科学技术史对于增强人们的科学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史能给人带来参考意义,从中可以明确科技发展的章程,以及提升新科技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做法,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加强对新发明技术的研究与了解,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有助于他们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学技术史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全球化,鼓励人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技发展,体现出人类的历史性变化,构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更具前瞻性的模型。
学习科技史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许多伟大文明及科学发明家们的贡献,激发进一步学习科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兴趣,也将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以及更具社会参与感的思维框架。
总而言之,学习科学技术史对于高校和高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而且他们还可以参考过去的经验和经验教训,以高效的科技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习科技史的作用,最终达到贴近实际。
科学技术史_自然_2分

二、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
•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 欧得曼斯,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著有《算术史》、《几何史》和《天文 学史》,是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史家。 • 惠威尔,1837年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 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 专著。
二、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
• • • • • 1912年萨顿创办科学史刊物Isis 1924年美国科学史学会成立 1929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召开 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创立科学史系 2005年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 开 • 学科史——综合史 • 内史——外史
四、近世代数的发展和非欧 几何的诞生
• • • • • 伽罗华(1811---1832)的群 布尔(1815---1864)的代数 高斯(1777---1855) 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 黎曼(1826---1866)
金 字 塔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
• 一、古印度的回顾 • 二、古印度的天文学、数学和医学
• 天文学:《太阳悉檀多》《五大历书》 • 数学:《准绳经》、《圣使集》、《计算精 华》、《算法概要》等。 • 医学:《阿柔吠陀》、《妙闻集》、《阇罗迦 集》
• 三、古印度的技术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雅 典 卫 城
第二节、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 • • • • • • 一、古罗马的科学 1、古罗马的自然哲学 卢克莱修:《物性论》 2、古罗马的天文学 托勒密:《天文学大成》《地理学》 3、古罗马的医学 盖仑:古希腊医学知识系统化。
托 勒 密 的 地 心 体 系
古 罗 马 时 托 代 勒 的 密 科 学 巨 人
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 1、古代中国独立地创造了举世瞩目 的科学技术成就 • 2、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 体系 • 3、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 构
开展科技史教育是提高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会与建议

掌 握 了 石 器 技 术 以后 , 造 出 了 原 始 社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生 产 创 力 ; 类 掌 握 了青 铜 器 技 术 以后 , 造 出 了 奴 隶 社 人 创 会的 生 产 力 ; 类 掌 握 了 铁 器 技 术 以后 , 造 出 了 人 创 封 建 社 会 的 生 产 力 ; 类 使用 机 器 以后 , 造 出 了 人 创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生 产 力 。2 0世 纪 以来 , 学 技 术 的 科 发 展 促使 劳 动 力 结 构 开 始 向 智 能 化 方 向发 展 , 体 力劳 动 与 脑 力 劳 动 的 比例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 学 技 科
占据 绝 对 优 势 。 许 多 专 家 认 为 , 代 科 学 技 术 与 现
生 产 力 诸 要 素 的关 系可 表 达 为 如 下 公 式 :
生 产 力 =科 学 技 术 ×( 动 力 +劳 动 工 具 + 劳
基 础 上 , 一 步 提 出科 学 技 术 是 “ 进 生 产 力 的集 进 先 中体 现 和重 要 标 志 ” 无 疑 是 在新 的历 史 条 件 下 对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O
20 o 2年 6 月
洛 阳 工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RNA OU L OF LU Y O ANG I TI 1 r OF NS 1 厂 E TE CHNOL OG Y ( OCI L S I CE) S A C EN
马 克 思 主 义 科 学 论 和 邓 小 平 同 志 的 “ 一 生 产 力 第
劳 动 对 象 +生 产 管 理 ) … 。 由于科 学 技 术 具 有 乘 法 效 应 , 放 大 了 生 产 它 力 各 要 素 , 学 技 术 发 展越 快 , 乘 积 的 增 大 也 就 科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学习科技史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发展史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领域、国度和阶层的人们都在不断地加深对它的学习和认识。
可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科技史,学习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关键词:经验、规律、潮流、人文教育、机遇、视野、洞察力。
Contents summary:As everyone knows,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Different fields,country and class of people are constantly deepen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But why do we learn it?And what’s the meaning?
Keywords:experience、law、trend、humane education、opportunity、vision、insight.
在现代,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英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就是说,只有科技发展了,国家才会富强。
“十五”大后,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发展高科技,走科教兴国之路,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通过这些实例,足以说明国家对科技的重视。
我们学习科学技术史,就是为了吸取经验,把握规律,以探寻新的未知世界。
同时,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命脉,科技革命引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带动经济革命;经济革命推进社会进步。
如今的科技,已不再是书本上的道德与公式,科技革新需要上帝赋予的永远追求真理的坚定的信念,科技史的意义,也就在于承接这份过去,联系那片未来。
学习科技史对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和我们自身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具体来讲,学习科技史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对科学技术预测的启示作用: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人类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由于人类智力进化,人们倾向于在行动之前就预测结果。
过去,科学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现在,却发展成“科学-技术-生产”这样一种趋势。
那么,通过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从中找出一些共同性的东西,就对人们的科学技术预测有启示的作用。
二、对发展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通过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过程的研究,能够把握住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这对一个国家在宏观上如何安排科研力量,对研究者个人如何选题,都具有指导作用。
例如赵红州同志通过科学发展史的研究而提出了“当采学科”的概念,给人以不小的启发。
三、对分工过细的弥补作用:当代学科分化现象很明显,问题研究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但“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就十分突出。
正如西德前总统施密特所说,如今的专家们每人都着力于本学科领域的一个点,好比挖了个洞,越挖越深,可是别人的洞里有些什么,他(她)几乎一点也不知道。
通过学习科技发展史,多少可以弥补一些这方面的缺陷,对开阔思路很有好处。
四、使人们看见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过程:科学技术史并不是成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光荣史,里面有大量的失败、屈辱和不光彩的东西。
也并不是“天才+勤奋”必定导致成功,机遇的作用不可忽视。
认识清楚了科学技术的真面目,才可能避免将好的事物推向自己的反面的可悲结局。
科学技术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人类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回顾,考察,挖掘那些已被埋没的财富,加以利用造福人类。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桥梁。
可见我们有必要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史,历史是一只明镜,建行照亮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
五、具有其特殊的人文教育功能:这是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教育价值上,是联结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
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科技史恰恰
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想工具,它立足于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的交叉点上,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他们真正理解科学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学习打满人文烙印的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各种技术演进的经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杰出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真谛和掌握单纯某一门科学或某一项技术所不能带来的人文精神。
六、帮助提高人才质量:通过科技史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促进文理渗透,改善知识结构。
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追溯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来源与演变,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及其意义,同时起到借鉴历史、温故知新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七、带动大家投身科技事业的积极性: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是全国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
通过科技史教育,既可以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又可以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提高科学文化的整体素质,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事业中。
八、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精神:德国哲学家韦伯尔曾讲过:“在每一历史事件背后,必须有一种精神。
”那么,通过对科技史的学习,就是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敢于怀疑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没有这种精神,哥白尼就不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提出日心说;没有这种精神,爱因斯坦就不会在承受众多物理学家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创立相对论。
在学习中,切忌只是单纯地掌握科学家们的贡献,而不用教材提供的科学家们成功的人生经验、追求真理的历程,促进科学精神的培育。
九、有利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准确内涵:科学技术已成为人们物质生产力的前提和条件,决定着自然界的改造,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例如学习科技革命时,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时,要求“列举新
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这样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更具有科学洞察力,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理解科学概念,而不只是从某单个学科中学到一些作为现成结论的知识片断。
“以史为镜,知兴衰”,读史可以明智,读科学史是现代人的明智,在学习中感悟中华民族非凡的想象力、高超的发明力和卓越创造力,在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从全球视角和文明视野,领悟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的独特魅力,及其世界地位和世界影响,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积极向上的意志。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大学蒋梦祥张顺铃编,科学思想史讲义,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2
[2]S.J.Gould,Ever Since Darwin,WW Norton&Company,1977
[3]课堂笔记
科目:科学技术概论
任课老师:郭婕
院系: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2009110014
姓名:赵冰
完成日期: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