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李约瑟问题

科学技术史结课论文李约瑟问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李约瑟问题解析内容提要: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的辉煌虽然不可否认,然而它的单一性也是需要承认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很多,然而却不能得到推广,这是与个人和社会紧密相联的,个人的发明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的部分,然而一个民族对于发民创造的忽视却能导致在世界的没落。

关键词:中国、李约瑟、科技、人文素质、社会环境。

30年代,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于是多少年来,这个问题成为了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

在这个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国内外各界学术人士都曾对此问题进行过探索,而且角度各异。

有从历史的维度进行深层剖析的,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梳理的,也有从经济学观点进行分析的。

在现代,更有学者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个“伪问题”。

纵观学术界的众说纷纭,我主要从人文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谈一下对于李约瑟难题的一点认识。

提到中国人,不得不想到孔子,这个封建统治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

中国人一直以来就在“仁焉义焉,贤焉圣焉”中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一过就是五千年。

中国古代之所以会有那么灿烂的文明,从某一个层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智商以及情商都是与世界接轨,甚至是领导世界潮流的。

但是,中国人骨子里有一股酸臭,总喜欢卖弄风骚,从《离骚》到《将进酒》,从《满江红》到《红楼梦》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每一个时期都能有新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人总喜欢跟别人比,中国人骨子里隐藏着一股不服输的气,这在农耕文明下是没有暴露出太多弊端的,家家都是男耕女织,过着相互关联不是很大的生活,这样的条件下,个人发展是不受影响的。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中国人单独都是一条龙,每一个日本人单独都是一头猪。

中国科技史论文(5篇)

中国科技史论文(5篇)

中国科技史论文(5篇)第一篇:中国科技史论文浅谈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历史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

在灿若星河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农业科技文化贯穿始终,清晰的表明了我国古代先进的社会生活形态及生产方式,让我们全方位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中外农业交流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国外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辉煌的中华农业文明正是在中外农业技术交流的环境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中外农业交流问题一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朱宏斌、王雯在《试论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一文中,对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根据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同周边地区及民族的远近亲疏和控制方式的差异,提出了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存在立体移植型、辐射渗透型和远接互化型三种模式。

随着交往程度和控制程度的弱化,农业科技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途径、内涵及影响方面呈现出同步的弱化态势。

在作物品种传播方面,四川大学张箭的《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认为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15世纪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种植和饮用。

20世纪初咖啡传入云南,中国大陆开始栽培咖啡。

随着咖啡种植、饮用的扩大,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咖啡饮食文化。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严小青的《宋代及其以前域外香料的传入和影响》,对西汉至宋代期间香料传入的途径、香料种类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香料贸易与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认为香料传入对中国内地的饮食、医药以及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羌建的《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探讨了我国引种美洲陆地棉的时间、路线和过程,分析了引种和推广美棉的原因和成效。

在农业技术交流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倪根金的《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系统地介绍了清朝后期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与引进问题,认为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呈现出小范围、零碎性和同步性三个特点。

科技史论文

科技史论文

为什么近代科技没有出现在中国古代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独一无二辉煌灿烂的文明,从领先世界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到领先世界千余年的钢铁冶炼技术,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到巧夺天工的手工业机械,无不让同时期的全世界,尤其是作为近代科技发源地的欧洲,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在清朝末期迅速衰落,科技水平也在短短几百年时间内被西方迅速反超,中国的传统科技也被西方的现代科技彻底击败、征服、同化。

本文尝试从社会环境与科技辩证关系,教育与科技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中国的传统科技没有孕育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之前,已经有无数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约瑟先生。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被科学界誉为“化学胚胎学之父”。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对李约瑟难题出现过各种角度的不同解答,通过不同的史观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将通过简析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特点,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尝试对李约瑟难题做出解答。

目录一.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1、古代中国的政治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1、政府对教育文化资源的垄断 (2)2、政府对手工业生产的垄断 (2)3、古代中国的经济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3)1、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3)2、商业的不正常地位 (3)3、古代中国的文化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4)1、统治人们思维的儒家文化 (4)2、重文轻技的文化传统 (4)二、中国古代教育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4)1、教育内容 (4)2、教育方式 (4)3、教育目的 (4)三、古代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 (4)1、过分重视经验积累,忽视抽象总结 (4)2、拥有一套非理性的迷信科学体系(阴阳,五行) (4)3、与统治者的根本利益相冲突 (4)4、过早进入了成果总结的停滞阶段 (4)一.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古代中国的政治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政府对教育文化资源的垄断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史是一个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和中央集权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

科学技术史论文2000字

科学技术史论文2000字

科学技术史论文2000字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班级所在院系日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内在原理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而高速发展的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动。

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技术活动有它自己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转载于: 在点网:科学技术史论文2000字)和规律。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人类在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积累,在理论上的不断总结与概括,就是科学的发展过程。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在长期的自然实践中,人类不断的积累着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又不断地利用这些经验和技能改进劳动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这种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积累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发展过程。

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的过程。

科学技术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

说到科学技术的发端和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已学会把石块打碎,然后从中挑选形状合适的碎石当做砍砸器、刮削器和手斧等,从而揭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个时代----石器时代的序幕。

打制石器成为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

人类祖先在技术上取得的一项决定性的进步是学会了用火,正如恩格斯所说:“尽管蒸汽机在社会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解放性革命......但是,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同动物分开。

”,火的使用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

人工取火是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

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是创造文字。

人类通过对图画的简化对记号的改进,创造出了文字。

文字不仅可以用来记录事件、契约,还能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今日汉字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一直到半坡村彩陶上的符号。

论中国创新的历史论文

论中国创新的历史论文

论中国创新的历史论文中国创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农业、铸造工艺、纺织业和其他一些行业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令世人惊叹的技术和工艺,比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

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这些创新不仅对中国本身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的书籍传播和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的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则在战争和航海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的创新历程更是令人瞩目。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国在航天、高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逐步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中国的创新之路还在继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创新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政策和举措。

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的创新历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

中国的创新成果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惊艳。

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创新的热土,为全球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一直是一个创新的国家。

古代中国的造纸、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创新势头愈加强劲。

中国不仅加大了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还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之一,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创新表现出色。

中国的科研力量逐渐走向国际前沿,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创新型企业在世界各地崭露头角。

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和法规,为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中国的创新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企业和科研机构选择与中国进行科技合作,共同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创新历史论文

中国科学创新历史论文

中国科学创新历史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科学传统的国家,其科技创新历史可追溯至古代。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农业、医学、天文学、工程学和其他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就。

中国的科学创新历史不仅是国家骄傲,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包括但不限于汉朝时期的铁制农具、唐朝时期的火药、宋朝时期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科技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力量。

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科技创新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中国的航天、核工程、高铁等领域屡创佳绩,世界闻名。

中国科学家的成就被国际社会广为赞誉。

当前,中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努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创造性地应对国际科技竞争,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实现了科技自主可控,不断提高了科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总之,中国的科技创新历史丰富而辉煌,中国科技工作者正在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科技创新之中。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迎来更多更伟大的科技创新成就。

中国科学创新历史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国家的坚定支持、科技人才的奋发进取以及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

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分享科技成果,促进全球科技创新。

中国在科技政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中国重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得中国的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攀升。

除了国内努力,中国也积极倡导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展了众多科研项目,促进科技人员交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论文

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论文

我国科技发展历程论文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科技传统和辉煌的科技历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科技发展历经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成就进行探讨。

第一个关键时期是古代的科技繁荣时期。

早在古代的夏、商、周等时期,我国就有了独立发展的农耕、冶金、纺织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社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后来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的教育体系中,科技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例如当时的夏商周三代,都设立了专门的学宫,培养人才以推动科技的发展。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比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后来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关键时期是近现代的科技兴起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科技落后等许多困境,但也催生出了一批有远见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们不畏艰难,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同时又不忘本土文化和传统。

例如,世界闻名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他在航空航天、导弹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个时期,我国成立了许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为科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也问世,比如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以及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第三个关键时期是当代的科技创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科技研究的创新和成果的转化。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世界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

例如,我国在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我国还深入推进了科技教育的改革,加强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发展史论文

科技发展史论文

科技发展史论文--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电力实1101赵元元201101001129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还在天文学、数学、中医学、农学及陶瓷、造船、纺织、冶炼等方面有显著成就。

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一、四大发明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因为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火药应用的先河则是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

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

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

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

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

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

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
摘要:中国从古至今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发展历程。

关键词:陶器玉器,青铜,数学,医学,农业,天文。

一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这一时期人类发明了工具,标志人类文明的开始。

这一时期出现了陶器玉器,农牧业,开始观察天文,开创了医学及用蚕丝作丝绸等一系列进步。

其中陶器玉器工艺令人惊叹,5300前的人类玉器上的打孔钻头仅有0.07毫米,硬度达到7度(最高8度),其高超技艺令人震撼。

二先秦时期
此时期中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技术十分高超,其中以鼎的铸造最具代表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这时开始广泛使用铁器,其运用于战场,农业等各个方面。

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其中有代表作越王剑,其在地底埋了两千多年仍然不锈,依旧锋利无比。

当时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

当时还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数学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当时的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出名的医学家有扁鹊等。

三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趋于成熟。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

其中有著作《氾胜之书》,《汉书》等。

中医学上有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此时还出现了青瓷。

其中越窑最为成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其中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

五隋唐、两宋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纸钞便是在宋朝时出现的。

唐朝时中国发展到最高峰,其中最享誉世界的便是陶瓷与丝绸,具有代表性的便有“唐三彩”。

六元、明、清时期
这一段时期中国科学成就灿若繁星。

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