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考试范围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

1、距今2300万年前至1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分布在欧、亚、非三洲,它们很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有的人类学家认为38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火。
3、根据考古发现,至少100万乃至200万以前,人类便学会了用打击的方法制造出粗糙的石器工具。
4、大约距今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又发明了研磨技术,能制造出形状规整、表明光滑、使用方便的磨制石器。
5、弓箭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把以往的简单工具改革成了复合工具,并利用了弹性物质的张力。
弓箭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狩猎的效率。
6、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加工机械。
7、在原始思维中,关于数的概念的产生、艺术思想的出现和灵魂观念的发展,对科学的起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8、人类的自然知识在奴隶社会逐步形成为科学的形态,并得以传播和发展,尤其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三大学科。
9、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是蒙昧和野蛮时期的人类处理自己与还不能理解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式。
10、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所编《埃及志》重新引起欧洲对埃及的关注。
11、古埃及国家是由原始公社转变而来的农村公社组成的。
12、约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发明了图形文字,后演变成了象形文字,成为僧侣体。
13、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并把一年确定为365天。
14、制作木乃伊——希望复活——积累了很多生理解剖知识——制药技术闻名,这些药物包含植物、动物和矿物。
埃及医学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有理性和最发达的医学,它后来通过希腊人影响了整个西方医学。
15、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发展成为楔形文字,这种文字后被巴比伦人、波斯人所采用。
16、大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发明了阴阳历法,以月亮的盈亏现象作为计时标准。
17、早期的印度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了佛教,佛教的出现有着反婆罗门教的宗教改革的性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的更新!考试科目代码:F34考试科目名称:综合科技史1、中国科学技术史(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
石器和火、原始农牧业、原始手工业、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2)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
甲骨文、青铜冶铸、农牧业、手工业、自然科学、自然观。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冶铁采矿技术的早期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水利工程的兴建、《考工记》与《墨经》、天文学、数学、地学、中医理论的奠基、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4)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农业与水利、冶金、造纸与漆器、建筑和交通运输、纺织与机械制造、天文历法与张衡、物理学与化学、中外交通、贸易与科学文化交流、自然观。
(5)熟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
农业和农学著作、天文学、数学、地学、医药学和医学教育、炼丹术、化学、瓷器和冶金、佛教建筑、机械制造、自然观和宇宙论。
(6)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技术。
茶和农业生产技术、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隋唐大运河与地学、数学与算经的注释、黑火药、对外贸易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自然观。
(7)掌握宋、辽、金、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火药与兵器、指南针与航海造船、印刷术的发展、沈括与《梦溪笔谈》、农业与农学著作、数学和宋元数学四大家、天文学与郭守敬、地学与水利、医学与金元医学四大家、瓷器与冶金、建筑与桥梁、纺织与黄道婆、对外贸易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8)熟悉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
郑和下西洋、采矿冶金技术、水利和农业、明清建筑、商业数学和声学、地方志中的科学史料、著名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
(9)熟悉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近代数学与近代天文学、近代物理学与近代化学、近代地学与近代工程学、近代生物学与近代医学、中华民国的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 考研《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史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重要人物和重大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理解物质科学(Phys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科学与社会关系三方面的内容、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以及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特点;懂得重要科学概念的历史特点及其与当今科学教科书中对应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理解杰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分析科学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试卷结构包括“术语解释”(30分)、“问题简答”(60分)、“论述”(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1.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了解(1)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看待自然的方式;(2)阿基米德的数学和机械成就、托勒密的宇宙模型、盖伦医学;(3)阿拉伯、印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特点;2.15至17世纪的物理科学理解(4)哥白尼-弟谷-开普勒天文学革命的内容,以及他们对于前人科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5)伽利略科学方法的特点、发现运动定律过程中对前人思想的扬弃、借助望远镜做出的发现、受教会审判的情况;(6)牛顿时代的科学背景、牛顿关于运动定律和光的研究。
3.15至17世纪的生命科学理解(7)维萨留斯解剖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科学意义;(8)帕拉塞尔苏斯的医学、炼金术和化学理论,哈维心血运动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科学意义;(9)格斯纳的动物记载和雷的物种观念的科学意义。
4.15至17世纪的科学与社会掌握(10)赫尔蒙特、波义耳、牛顿相信神秘力量的事实,以及17世纪科学与迷信之间的复杂关系;5.18世纪的物理科学理解(11)哈雷关于南半球恒星和哈雷彗星的研究,莱特、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以及赫歇尔兄妹的天文学发现;(12)斯蒂诺的化石形成学说、布丰关于地球形成和演变的假说、魏尔纳水成论、赫顿的火成论、居维叶的灾变论及其科学根据;(13)斯塔尔燃素说、布莱克的“固定空气”、卡文迪什分解水、舍勒和普里斯特利制备氧、拉瓦锡推翻燃素说的过程;6.18世纪的生命科学理解(14)林奈的北极探险和生物分类系统及其科学意义,布丰关于生命演变的内在模式及其科学意义,拉马克和居维叶关于物种变与不变的争论内容及其科学背景和科学意义。
科学技术史试题

1.请写出下列科学理论、试验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原创者。
(每题2分,共30分)(1)浮力定律(2)光的电磁波理论(3)原子的有核模型(4)光发射和吸收的量子论(5)共价键理论(6)核裂变的发现(7)细胞学说(8)细菌水平上的免疫学原理(9)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现象(10)大陆漂移学说(11)宇宙膨胀的发现(12)群论(13)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14)电话(15)青霉素2.请写出下列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
(每题2分,共20分)(1)都江堰(2)龙骨水车(3)候风地动仪(4)水运仪象台(5)简仪(6)《伤寒杂病论》(7)《齐民要术》(8)《梦溪笔谈》(9)《天工开物》(10)《本草纲目拾遗》二下面六题中任选四题作答。
(每题25分)1.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如何逐步突破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的?新天文学所需要的力学基础又是如何逐步建立的?试围绕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和牛顿的工作来回答这一问题。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论有何异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的考察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为什么说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需要新的遗传学的支持?3.试联系热机、电机、有机合成、晶体管、基因工程(五种任选其中之一)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来说明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三大高峰期,依次是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和晚明时期,试列举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成就,并联系时代背景略作说明。
5.(1)地圆说、日心说和进化论分别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哪几部图书的影响最大?它们的译介者又是谁?(2)中国人在接受西方科学过程中,曾先后使用“格致”、“西学”、“西学格致”和“科学”来称呼Science,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含义是什么?6.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二、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分期,目前通行的中国科技史著作大多是按朝代划分的,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其利弊何在?(15分)三、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孟德尔的工作,并就其成就“迟迟不被学界重视,后来才被重新发现”的现象,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说明

建筑快速设计为公共、居住等类型建筑设计
505专业设计基础
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506造型基础
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610基础英语
相当于英语专业8级水平考试的:
1、词汇用法
2、阅读理解
3、短文英汉互译
4、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议论文
619基础理论Ⅰ
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8、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功能。
804经济学原理
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微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1、关系数据库概念与原理
2、存储与检索数据
3、SQL语言基础
4、SQL语言脚本及编程
5、数据库安全管理
6、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7、数据库规范化与E-R模型
806电子技术
1、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及性能的实验检测
2、多级放大及反馈电路分析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信号的运算处理分析
4、信号产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分析
5、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脉冲波形产生和整形电路的分析
810资源环境经济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说明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内容及范围说明
261二外日语
1、日语基础语法
2、助词基本用法
3、日语基础阅读
262二外法语
1、基础语法
2、常用词汇
3、动词基本用法
4、阅读理解
5、法汉互译
337工业设计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四)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上):中国炼丹术的历史(3学时)
一、内容
1.从巫术,悟道到寻仙求药的发展过程。
2.丹鼎派炼丹术的出现与发展壮大。
3.陶弘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与发展。
4.中国炼丹术从唐朝的鼎盛时期走向宋朝的衰退。
5.明代金丹术的回光返照。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工程化学》、《无机化学》
5.首选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卢嘉锡总主编、赵匡华、周嘉华著
科学出版社
二选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分册》李约瑟著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科学技术史》薮内清编(日)科学出版社
6.考核形式:读书报告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来自3.掌握中国古代的洗涤剂的化学成分。
4.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代练染工艺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配套
实践
环节
本课程以课堂讲座与课堂讨论、课外参考文献阅读相结合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人
物理化学
(教研组)
郭景康(签名)
2000年10月18日
系
审核
意见
化学系
(系)
吕敬慈(签名)
2001年07月06日
学院
审核
二、要求
1.了解古人为什么要炼丹?
2.炼丹术出现的历史条件。
3.掌握古代丹药的化学组成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个派别丹药化学成分的变化。
4.了解不同丹药的炼制工艺及其间包含的各种化学反应。
5.理解社会环境对炼丹术发展和兴衰的影响。
6.理解明朝金丹术的泛滥对汉文化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下):中国炼丹术的思想,方法与化学成就(3学时)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全日制科技哲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科学、公平、有效的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潜力。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1. 正确掌握中外科技史发展和演变的基本历史状况,以及科学人物和科学事件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情况等。
2. 对科学史各个历史阶段科学思想的发展特征和规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具备一定的科研基本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分析问题清楚、合乎逻辑,具有较高科学、哲学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闭卷笔试形式,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研究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外科学技术史的相关名词和概念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题型要求考生解释科学史名词5个,每个名词8分,总分40分。
II. 简答题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根据科学技术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5道简答题,每题12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1. 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科学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本题共2道论述题,共计6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要求考生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科学技术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中国科学技术史考试范围

中国科学技术史考试范围名词解释(七选四)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七选四)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
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6、《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7、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汉族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大型天文仪器,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创建。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简答题(五选三)1、简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技术成就(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商代后期,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以获得复杂的器形。
铸型工艺也已规范化。
器物种类繁多,有各类礼器、生活用器、兵器、生产工具、车马器和乐器等。
大型铸件用直径达600~800毫米的竖炉熔铜,由槽道浇注。
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也初步形成规范]。
西周时期陶范铸造进一步推广,中期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出现许多新的器形、纹饰。
有些器内铸有专篇铭文。
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铜质芯撑的普遍使用。
铜器足部从与铜器内腔相通改为封闭式等。
商周时期改进制作陶范的泥料,能翻铸出极细的花纹。
,在商代中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艺措施,铸件精品迭出,达到了良好的技艺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青铜生产工具的生产,青铜生产工具是构成青铜时代生产力的一大要素。
正是在青铜工具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造就了举世闻名的灿烂的商周青铜文化。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成就秦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又有了显著的发展。
如赵爽《周髀算经注》,刘徽《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甄鸾《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数术记遗》等,都是重要的数学典籍,后被收入有名的“算经十书”而一直流传至今。
南北朝时祖冲之所著《缀术》,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数学专著,可惜已经失传。
这些数学著作记载了这一时期数学家在勾股算术、重差术、割圆术、圆周率、球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二次和三次方程解法、同余式和不定方程解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实和发展了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刘徽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263)作《九章算术注》。
他在注释中对于《九章算术》的大部分数学方法作出了相当严密的论证,对于一些概念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从而为中国古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所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方法、原理和获得的新成果,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
祖冲之是刘徽以后又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圆周率值,是举世公认的重大数学成就,在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继两汉之后的又一个高潮。
3、简述隋唐时期的天文学成就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简述宋元时期的医学成就宋元时期是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宋政府对医学较前代更为重视,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印宋以前的历代重要医学著作,组织编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大型方书和医典,还多次组织编修本草书。
宋元时期苏州的临证医学得到全面发展,各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批著名专科医家和医著。
内科、妇产科、儿科、外伤科、五官科,宋代对内科疾病的治疗,在理、法、方、药诸方面总结了许多新法,较前代大有进步。
宋元时期,针灸学有了很大发展。
宋元时期是吴中医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为明清时期吴中医学的鼎盛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5、简述明清时期的火器发展状况明代:出现了火箭。
水雷。
火铳逐渐分为单兵使用的手铳与重火力的碗口铳。
由葡萄牙传入鸟铳与佛朗机炮。
天启年间明朝军官从葡萄牙人处购得红夷大炮,为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最远射程可达二十里以上。
清代:明末火器专家毕懋康在其《军器图说》首次介绍了燧发枪,清朝康熙时制造出燧发枪,当时称为自来火。
1631年仿造了红夷大炮,并开始大量装备军队。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朝廷制造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此后,清朝当局又制造了威远将军炮。
但嘉庆朝后火器开始衰微,但根据清史稿、地方县志和驻藏军队的装备记载,清军火器普及率实质上达到了50%。
然而清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技术差距是不容忽视的。
清末因中国锁国已久而西方国家却是大幅进步,中国在战场上饱尝败绩后开始向西方购买较为先进的各式大小火器。
论述题(三选二)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火药的发明和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作战的方式,对摧毁欧洲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和加速人类历史进程起重要作用。
总之,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它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和福建船政局。
2.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民办企业,著名的有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4.此外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还创办了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影响:1.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发展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3、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为什么逐渐落后于西方(一)经济方面: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主要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只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
安于现状,严重缺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托精神和创造精神。
这也大大舒服了中国近代卡机的落后。
(二)历史原因:社会转型迟滞,影响近代科技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又最迟走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由于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社会整体转型的迟滞同时导致科技思想转型也没有跟上世界科技思想的发展潮流(三)动力不足: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政府对科技的漠视使中国古代的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历史上能够青史留名的科技人才寥寥无几。
, 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对科技的发展重视不够。
(四)社会制度:国家实行封闭政策不利于中国人创新思维的发展,国家只有开放,才能使国家获得多方面的新信息,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
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文字狱,文化大革命,压抑个性,把大量知识分子迫入了脱离实际、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五)教育制度:落后的教育体制制约科技的发展宋代程朱理学产生,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很大程度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不利于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