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课件 上海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等有关知识。
2.理解“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内在含义。
3.领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体会人类首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难点:把握新闻标题凝练和导语扼要的特点。
【课文提示】1.本文是1969年的新闻。
2.体会标题、导语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领会新闻简明准确的表达作用。
【正音正字】舷xián 摄shè黏nián【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
2.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3.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4. 划出能够表现两位宇航员精神面貌的词语。
【课文分析】本文是新闻通讯,报道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记录了完成这一壮举的两位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片言只语和切身感受,表现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格。
“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尼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这是全文的导入语,精确地交代了月球时间,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告诉读者,突出这次登月活动意义重大,值得铭记。
“电视观众紧张地观看了从月球发回的实况录像。
”从电视观众紧张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次登月活动非常关注和重视。
“这对一个人说来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进了一大步。
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doc初中语文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和把握新闻的有关知识。
2、体会人类第一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讲明: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初中时期接触到的新闻体裁的文章,教学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的类型,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各个部分等有关新闻的知识,以关心学生更好的领会课文内容。
可介绍我国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一重要事件,在增加的阅读爱好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人类第一次登月对全世界航天事业进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难点:对新闻标题凝练的语言和导语扼要的内容的把握。
讲明:本篇课文尽管是新闻体裁,但是却是1969年的新闻,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因此在教学之前有必要提示学生,新闻的首要特点是"新",本文的"新'’是就当时的年代而言的。
体会标题、导语语言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简明准确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在于”新〃、”奇〃、”特〃。
它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可由此入手教授本篇课文。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本文的学习提供了绝好的辅助材料,教师可从更多角度设计咨询题。
练习举隅1美国人登月在1969年,我们国家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是在2007年,这三十八年的差距让你有何感想?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该如何做?2、宇宙是广袤而奇异的,你对太空星际有何了解?3、你有航天梦吗?谈谈你的航天梦。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件

精读探究
第四部分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 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精读探究
第四部分
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 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领悟主旨 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
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这句话引起下文, 吸引读者注意。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 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 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精读探究
第二部分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
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 的事情前专心致志。
初步感知
太空一日
初步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结合小标题,概括课文每部分 的主要内容。
初步感 “我”当时痛苦的心理感受。
第二部分(18-29):记述了“我”在飞船上绕地飞行以 及俯瞰地球的情形。
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
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精读探究
第二部分
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 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写了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 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 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在平实的记叙中,既让 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有让我们惊心动 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精品课件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飞向月亮
自第 动一 脱级 落火 箭 自第 动二 脱级 落火 箭
点 燃 点 火 器
2015-7-2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飞向月亮
点 燃 点 火 器
2015-7-2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飞向月亮
自第 动一 脱级 落火 箭
点 燃 点 火 器
2015-7-21
准备
时间: 1969年7月16日 人物: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地点: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将要发生的事件:
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2015-7-2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精确时间是: 1969年7月21日 11点56分20秒
2015-7-21
这 是 人 类 伟 大 的 一 步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共25张)ppt59

格林尼治时间3时15分,奥尔德林也 踏上了月球表面。
格林尼治时间2时26 分,阿姆斯特朗走下 阶梯,登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说: “这对于一个 人来说是走了 一小步,但对 人类来说是跃 出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说:“这对于一个人来说 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跃出了 一大步。”
1968年9月18日探测器5号(zond 5)绕月球飞行,成为首个成功返回地 球的航天器,降落在印度洋上。
1968年12月21日至27日阿波罗8号实现首次载人绕月球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称这是 “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1970年4月11日美国被迫中止阿波罗13号登月任务。 1971年7月31日阿波罗15号乘员使用月球车。 1972年12月14日阿波罗17号成为离开月球的最后一个载人航天器,格 尔曼成为最后一个将足迹留在月球的人。
关于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 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万公里。月球轨道 呈椭圆形,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 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 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 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 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 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 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 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 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升空
眺望火箭升空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登月
7月20日上午7点32 分,登月舱和飞船脱离。
(这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舱 正向月球表面缓缓降落。天空中悬挂的是地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课件 第一课时

课后作业
1.利用网络,查找并诵读毛泽东的《水调歌 头·重上井冈山》。
2. 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料,探寻中国航天梦 的发展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 (人
名)。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
3.紧扣《太空一日》的主要信息,请用 “遨游”、“俯瞰”、“严谨”、“惊心动 魄”写一段话。
退出
把47个自制的
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
。他
最先开始设想利用 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
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他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
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①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它
于1970 年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
第二个里程碑。
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 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 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 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 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 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 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 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 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 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太空一日
杨利伟
第一课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4.注字音
﹒轨( ɡuǐ )道 ﹒酝酿﹒( yùn niànɡ ) 横﹒亘( ɡèn )
橘﹒( jú )红
﹒嫦娥﹒( chánɡ é )
翌﹒( yì )年 苛﹒( kē )刻
乾﹒坤﹒( qián kūn )
探究一:把握文章内容
1.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
梳理的方法首先在于分层。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 国 航 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翟志刚走出航天仓。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2003年2月1日9:00在 预定着陆时间前瞬间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燃烧,飞船上 包括一名以色列人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பைடு நூலகம்
导语:第1~3段 主体:第4~26段
结语:第27~30段
2.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 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是 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 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 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 这一探索过程。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 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导语部分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 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 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 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 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这对一个人说来是走了一小步,但 对人类说来是跃出了一大步。”
• 重点 :学习准确、简短概括事件的能力。
• 难点:正确理解人类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付 出的勇气和艰辛。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 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
6. 宇航员踏上月球后,文章着力描写了 他们哪些行为?
步行
采集月球标本
7. 从他们的语 言描述中,你 能够感受到哪 些人类在月球 上行动的若干 特征或者关于 月球的情况?
第 一
人
次 登
类
月第
视 频
一
片 段
次
观登
看月
培养能力,语言表达:
当1、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时,他说:“这对 于一个人来说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跃 出了一大步。 1. 如换作是你,你会怎么说? 2. 当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当时你是记者的话, 你会准备哪些问题采访他?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 消息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熟悉内容,深入思考:
1. 标题有什么特点? 2. 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3. 新闻的主体部分记录了许多阿姆斯特朗 说的话,这样写有何好处?
4. 文章中出现了两个精确的时间,它 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格林尼治时间2时26分,阿姆斯特朗 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球概况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 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 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 阳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 峰和山谷组 成的荒漠.还有许多 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 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 类呼吸的空气。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 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 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 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 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 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 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格林尼治时间3时15分,奥尔德林也 踏上了月球表面。
11点51分,阿姆 斯特朗走下阶梯,登 上了月球。
5. 阿姆斯特朗说:“这对于一个人来说 是走了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跃出了 一大步。”这句话如何理解?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 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 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 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 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 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 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嫦娥奔月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 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 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嫦娥在每年 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 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 古代人们对月球构造的一种 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 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日本:唯美的“辉夜姬”
“月亮女神”是日本绕月探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时间有余 的同学可两题都写)
3. 迅速看图,然后对图的景进行描述
知识拓展
美国登月大事记 苏联探月史话 中国探月计划
1964年7月31日“游骑者”7号成为首个降落在月球上的美国航天 器,在降落前发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
1966年6月2日探索者1号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软着陆的美国航 天器。
测卫星英文名称的意译。它在日 本还有一个昵称——“辉夜”。 这个名字取自“辉夜姬”,她是 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美丽 的月亮公主。“辉夜姬”是日本 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 公,是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 凡间的美貌女孩。 “辉夜姬” 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 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对日本人来说,“辉夜姬” 是他们从孩童时代就熟识的人物 形象。沉静、机智、蔑视权贵的 月亮公主告诉孩童们什么是美、 丑、虚幻和永生。
1968年9月18日探测器5号(zond 5)绕月球飞行,成为首个成功 返回地球的航天器,降落在印度洋上。
1968年12月21日至27日阿波罗8号实现首次载人绕月球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称 这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1971年7月31日阿波罗15号乘员使用月球车。 1972年12月14日阿波罗17号成为离开月球的最后一个载人航天 器,格尔曼成为最后一个将足迹留在月球的人。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 登上了月球。现在让我们 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 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准备
时间: 1969年7月16日 人物: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将要发生的事件: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升空
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
眺望火箭升空
从发射架上看火箭升空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登月
7月20日上午7点 32分,登月舱和飞船 脱离。
(这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舱 正向月球表面缓缓降落。天空中悬挂的是地球)
7月21日凌晨5点17 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 降落在月球上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新闻内容。
读文章的要求:1. 在课文中划出生字、 词,并借助工具书弄清音、义。
1994年和1998年,美国成功发射“克莱门汀”和“月球 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测, 标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测新时代的开始。
美国登月大事记
苏联探月史话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后,便将火箭和卫星技术用于探测 月球,并在1959年10月完成绕月飞行。 随即,探月竞赛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展开, 苏联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为“月球”系列。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 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这些探测器 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导入新课
• 同学们知道人类次登月球是在什么时间 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闻 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也离不开新 闻,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回顾一下新闻所 具有的特征。
• •
第 一 个 登 上 月 球 的 人
学习目标
• 1. 了解新闻的特点; • 2.学习准确、简短概括事件的能力;能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