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语言程序学

合集下载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概况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概况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概况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是一种跨学科的框架,通过研究人类思维、语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种有效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工具。

它在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NLP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核心理念及其应用领域进行详细探讨。

一、NLP的基本概念神经语言程序学结合了三个关键元素:神经(Neuro)、语言(Linguistic)和程序(Programming)。

神经:指的是我们的大脑及其如何处理信息。

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处理。

语言:我们的沟通方式,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非口头语言,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情绪体验。

NLP非常重视语言在交流和认知中的重要性。

程序:指人们如何思考和操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模式和行为习惯,这些模式能影响个人的决策和反应。

结合这三个元素,NLP尝试通过分析这种互动关系,帮助个体改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达到更有效的个人发展与沟通效果。

二、NLP的发展历程NLP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约翰·格利德(John Grinder)共同创立。

当时两位创始人受到了许多心理治疗师和成功者的启发,包括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Erickson)、弗朗兹·范德尔(Fritz Perls)以及维吉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

他们希望能提炼出这些成功人士在沟通和治疗中的策略,从而帮助更多人。

最初,NLP主要被用于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领域。

随着其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它迅速扩展至教育、商业管理、销售、教学以及健康等多个领域。

如今,NLP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培训课程,并受到全球众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与应用。

三、NLP的核心理念以下是NLP的一些核心理念,这些理念是其运作基础,也为理解和应用NLP提供了指导。

神经语言程序学

神经语言程序学

第一章节 结构的选择
2、社会方式穿越黑色的眼镜
第二种限制:社会限制——之二(习俗)
造成体验和事实之间偏差的第二个因素是社会 习俗的限制(有色眼镜)——我们也把这叫做社 会遗传因素。
借着社会遗传因素,我们参照周围人的分类方 式和信息挑选方式:我们的语言、我们接受的认 知方式,以及公认的假设。
第一章节 结构的选择
2、社会方式穿越黑色的眼镜
第二种限制:社会限制—之三(语言加习俗)
社会遗传因素造成的认知局限,对于同一个 语言圈的人就是一样的,不过世界上有很多个/ 种语言圈。
第二层的过滤机制开始在人类种群中细分, 不同语言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和限制。
我们的体验和其他语言圈中的人拉开差距, 在心中塑造出来的模型也会跟他们的模型产生 更大差异。
2、我们的沟通是一种有序有准则的行为。即使如此我们也 不曾留意自己表述体验与沟通时所采用的结构,这种语言 的结构,可以用有规律的方式来弄明白。 3、这一系列语言结构就叫做转化语法。 4、诺姆乔姆斯基最先归纳出了一套方法来描绘自然语言。 人类使用语言沟通并向他人呈现自己的模型时所使用的 模型,被格式清晰地描绘了出来。
我的猫跑了。 你有理由可以假定,在我的经验里:
我有一只猫。
3、转换语法的模型
第二章节 语言的结构
语言学家使用后设模型来清晰地呈现出说母 语者对语言的直觉。
说母语的人在讲句子的时候都有两类直觉。
表层结构:最小的语义单位是什么,比 如字词,组成句子(断句直觉)。
深层结构:判断一个句子的完整表述应 该是怎样的。
3、当开始讲话时,他们就做出一系列的选 择——词语转换,选择表达信息的形式。
5、概述——之二
第二章节 语言的结构
4、选择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过程 导致了表层结构的出现。

神经语言程序学

神经语言程序学
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中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NLP创始人)发展出的技巧:当你产生了某种难以改变的行为,但你想要改变,你首先要学会[逼迫]自己重复加大这种行为的力度,当你[受够了]的时候,注意自身感受(以五个次感元为标准: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感觉 佛教中称为六识),让这股[受够了]的感受推动你发展,这好比南传佛教发展后期是教你用[贪念]与[嗔念]来推动一个人发展一个道理,比如:当你很想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而又对这种状态[上瘾]的特殊情况.为了将这种情况改变,为了更好的与人接触,你可以将自己[更加]的封闭态](临界点的出现),然后抓住这股窒息感(这个就是介于舒适与难受之间的临界点),将它作为自己尝试与外界接触的[动力源],找出能让你走出这种状态的[突破口式的行为](比如上街主动找人搭讪,多与卖菜的人砍价,见到人便多说话等等,因为此时你已经[受够了]独处,甚至对于这种行为想吐,故为了摆脱这种[极端感受],便转化为摆脱的动力)不断强化调整自己的这种行为与状态,直到[仅靠自己]完全走出自我封闭为止.

心理学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心理学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心理学的NLP 神经语言程序学官方解释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

在HK,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

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

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

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

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

故此,NLP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

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

也因此,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

更直白地说,NLP是一种思想的技巧。

NLP就是我们用语言来改变身心状态的具体方法。

它的创造人找到一些卓越的人,研究他们有一些怎样的program,总结起来,然后教给其它人。

并相信,其它人如果能掌握这些program,也可以获致成功。

我们如何创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人脑里的information,我们怎样认知这些information,我们怎样储存这些information,怎样把这些资讯与其他在储存中的information融合,以及怎样运用它们?NLP的创始人NLP主要的发现者是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

格林德是世界最富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完形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

他们决定集两人之力去进行一桩模仿他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甚有成就之人。

他二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试图能从他们多年尝试错误后的成功中,归结出一些成功的模式。

他们对下列三人的模仿,经分类后所建立的诸多有效的行为介入模式,使得他们声名大噪。

这三人是当代最伟大的催眠疗法学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医师,杰出的家庭医师沙提尔女士和人类学家贝特森。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 思维→行为→结果
习惯
❖ 不知→知→会→能行→结果
知识的实用性 实际应用→惯性养成→ 能力内化
80% 20%
常见的训练
20% 80%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3
沟通三大目的
I. 获取或提升正面的、好的感觉 II. 去除或摆脱负面的不好的感觉 III. 借由沟通,来改变某一些事情或结果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解决型提问 影响型提问 困难型提问
价值
状况型提问
感性范围
价值线
理性范围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15
客户需求与购买价值观
购买价值观——
1. 找出购买价值观(购买标准) 2. 排列价值层级 3. 测定价值规则 4. 与产品进行联结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16
客户需求分析
说服五步骤——
步骤一:发现痛苦 步骤二:感受痛苦 步骤三:扩大痛苦 步骤四:追求快乐 步骤五:提供解答
沟通的目的是获得良好感觉,为要获得良好感觉,达 到沟通目的,请问应该做什么事情?
五、采取行动:
我现在应用什么方式来沟通,以能有效解决问题,
同时让彼此感觉更好?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8
聆听最大的两个障碍
在开始听之前,我心里已经有了成见 (对你的意见或对你即将要说的事情的 意见)。
在开始听之前,或者还未听完整个故 事及获得重要细节之前,我就已经胸 有成竹了。
(语气、心态、情绪,说什么话,如何反应?) 包含:脸部表情、音调、音量、语气、肢体动作?
➢ 沟通时,若没有达到目的,你会有什么反应? ➢ 找出成功策略。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6
搭建沟通的桥梁
一. 设身处地、寻求共性 二. 价值同步(勿批评、指责) 三. 行为≠人格 四.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正面的目的

神经语言程序学

神经语言程序学

神经语⾔程序学早旭阅读,个⼈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百科知识,知识分享关于《早旭阅读,个⼈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百科知识,知识分享》参考答案⼆、编辑已审核神经语⾔程序学的步骤●⽤NLP解决问题,达成⽬标的“获致成果公式”《激发⼼灵的潜⼒》提到⼀条必定成功公式,是NLP的获致成果公式的简介。

《唤醒⼼中的巨⼈》提到达成⽬标的14步。

合在⼀起,就是获致成果公式了。

获致成果公式,是⼀个⼤框架,以这个框架,我们可以将⼤部分的NLP内容组织到⾥⾯。

同时,它也是⼀个思维⼯具,让我们解决问题⾥有步骤。

解决问题要⽤NLP的获致成果公式。

⽬的,策略,资源,执⾏。

NLP重视的是效果,⽽不是有道理。

第⼀步:明确⽬的——如果⽤在⼈⽣规划上是指⾃我了解,包括价值观,⼼则,信念,⼈⽣⽬标。

但在解决问题上,指的是解决问题时要达到的成果。

⼀、⽬的是什么?⼆、现状是什么?三、⽬的与现状的差距是什么?第⼆步:设定策略——就是你要什么⽅法消除这个差距?⼀、模仿,找⼀找成功做过的⼈,看他们怎么做,学他的。

——关于模仿,《激发⼼灵的潜⼒》中有提及。

⼆、思维⽅法,⽤思维⽅法⾃⼰去收集资料,分析,得到⽅法。

——关于思维⽅法,《思维软件》⼀书可以提供⼀种很好的⽅法。

三、谋略库,⽤⼀个⼤型的谋略库中寻求帮助。

——谋略库,则有我⼼爱的超级宝书《智慧算术》。

第三步:组织资源——指你解决问题,达成⽬标时需要的资源。

⼀、清点资源。

你的优点,缺点(缺点也是⼀种资源,不过是负荷性的),品质,信念,资产,⼈脉,能⼒,知识。

都是。

⼆、资源需求。

你要解决问题,达成⽬标。

要有什么资源?三、资源重组。

如何组织你的⼰有的资源,寻求缺乏的资源以有助于⽬标达成。

这⾥⾯就要⽤到20/80原则。

把⼒量⽤在⼑刃上。

包含各种品质的养成⽅法,观念转化成信念的⽅法,⼈脉的组建等。

即资源重组,重组你的⼼⼒资源,⼈⼒资源,时间资源等,⼀个⼤学问。

第四步:⾏动执⾏⼀、组织。

组织⾃⼰的资源为开始实施策略中的⼆、检测反馈。

什么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LP)

什么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LP)

什么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LP)一九七O年代,有两位因不满于传统心理学派的治疗过程冗长,及其效果反复不定,而集合了各家所长及他们独特的创见,在美国加州大学学院内,经过三年多的实验与练习,终于逐渐形成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基础。

在后来的五、六年里,因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心理科系或心理医师),而更确立完备了其理论架构与可靠性。

之后迄今,又有更多的各行各业专家的投入发展。

而扩展其应用范围,只要与人有关,不论是个人或团体,从受虐儿童的重建到间谍的培育,从减肥、戒毒到更改个人历史、前世今生解码,无所不包。

这两位美国人就是理查·班德勒(Richard - Bandler)和约翰·葛瑞德(John - Grinder),前者原为语言学家,并在加州大学学习;而后者则为遍览心理丛书,但主修为电脑科学之嬉皮。

两人因缘凑合而相处,这也难怪这门新兴的实用心理学,取名为(Neru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

因两人将所学背景都加入了。

实际上,它是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与人脑控制学。

但在临床上,更具体的说,他们沿袭了当时美国的四位沟通及治疗大师,所以在NLP的应用上,你可以经常看到他们的惯用手法,加上其独特的心法而相得益彰。

这四位大师就是沟通大师葛瑞利·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催眠治疗大师也是艾瑞克森催眠学派的创始人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利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及完形治疗创始人弗烈兹·皮耳氏(Fritz Perls)。

当时他们两人有幸能一方面运用NLP的技巧之一——模仿,亲自向上述四位大师学习,另一方面也将四位大师的心法,适当的修正与发展,扩充坚实了当时初生的NLP的内涵。

这也是NLP神秘有趣的一面——头透过策略引导与模仿,能快速学习任何事物并取精用华,更胜于蓝。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详细资料大全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详细资料大全

nlp(神经语言程式学)详细资料大全NLP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

在香港,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

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

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

P (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

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透过更新软体而改变。

故此,NLP被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

也因此,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

最初的约翰·格林德和理察·班德勒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理学家,但对成功人士、心理学、语言和电脑程式有着浓厚兴趣,借鉴了一些催眠和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出“场域”、“能量”、“心法”的层面。

NLP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吸取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并整合成自身的学术论点,这种包容的结合给了NLP作为一个学术的逻辑体系。

基本介绍•中文名:神经语言程式学•外文名: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发现者:格林德和班德勒•NLP的定义:指神经系统,意译为身心•NLP伪科学性:来自科学界的批评和质疑•NLP认证协会:NLP认证与协会标准•NLP与心理学:NLP是否是心理学创始人,NLP的定义,NLP背景,NLP与NAC,关于身心,关于语言,NLP的中心,NLP 12条前提假设,NLP守门员,删减,扭曲,类推、一般化,创始人NLP主要的发现者是约翰·格林德和理察·班德勒。

格林德是世界最负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完形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

他们决定集两人之力去进行一桩模仿他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甚有成就之人。

他二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试图能从他们多年尝试错误后的成功中,归结出一些成功的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语言程序学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成功能否复制?成功可否经过训练而达成?如何追求卓越?我们面对各种刺激,心理到底是在如何运作的?即心理活动的机制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介绍NLP,既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心理活动的心理机制,了解信息如何影响人的心灵,又可以学到一些成功心理训练的新思想、新方法。

有人把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翻译为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程式。

神经语言学多是Neurolinguistics的译名,Neurolinguisitics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掌握、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人脑如何接收、存储、加工和提取言语信息,研究正常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言语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即使是顾名思义,也容易由\"语言神经学\"联想到主要研究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等内容。

所以,将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翻译成神经语言学容易引起误会。

将NLP翻译成神经--语言程式多是台湾、香港地区的译法,中国大陆的人习惯说\"程序\",而少用\"程式\",所以,我们认为,将NLP翻译为神经--语言程序妥当一些。

神经--语言程序的概念理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

班德勒和格林德对一些出色的交流者进行了研究,试图分析这些人的独特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交流能力与信息的过滤、传递和接收方式有关,对信息的处理是交流的主要手段。

神经--语言程序,顾名思义,\"神经\"与神经系统、心理与大脑之间的联系有关,\"语言\"与我们使用的字、词、句有关,\"程序\"与模式、规则、条件有关。

NLP描述了人是如何被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模式所控制的,以及在我们的头脑或身体对语言或信息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是如何存在着模式。

神经--包括语言程序本身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交流的框架,包括一系列的原则和能力模式。

熟悉且掌握神经--语言程序,有助于我们洞悉自身及他人的心智模式,有利于你与他人之间的沟通。

认知心理学、认知疗法以及管理学界颇为推崇的圣吉(Peter Senge)提出的改善心理模式,均对人的认知结构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不过,NLP对人的心智模式的认识、探讨对于自我心理修炼,或者对他人进行心理训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们的输入(体验)、存储和输出(行为)都有模式。

NLP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研究和利用这些过程,促进沟通,复制卓越和追求卓越。

(一)潜意识规律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些内容。

过程是能够被我们觉察到的,即能够被意识到的,但更多的心理活动内容、心理过程,我们是没有察觉到的们,是无意识的。

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潜意识,但是我们的许多心理与行为却受潜意识的支配。

潜意识的活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了解大脑处理感觉到的信息的方式,并使我们的行为结构更加合理。

这些潜意识规律是界定神经--语言程序中的\"程序\"的基本框架。

NLP将潜意识规律分为归纳、省略和变形三类。

1.归纳归纳就是对我们的经历进行总结,下结论,或者以概括的形式加以解释。

我们受到一个刺激、经历一件事后,总会不自觉地回想类似的经历,并利用以前的经历留下的印象、记忆为现在的事件下结论,即把过去的经验作为现在判断、推理的依据。

例如,你遇到一个日本商人,要与他商谈合作事宜。

你与他一接触,你以前交往过的日本人留给你的印象,你从小说、电影中描绘的日本人的形象,都会影响你对此时此刻你面对的日本人的评价。

虽然过去留下的印象、记忆很不清晰,但你的心灵中会自动地浮现一些过去的信息。

归纳有利于我们处理新信息。

当然,归纳有时候也可能出现片面、极端等错误。

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错误的归纳给人带来的负面作用。

2.删除人生活在世界上,受到内外多方面的刺激,人不可能事事留心、事事注意。

人只能有选择地指向或集中在一定的事件上,注意一定的对象,即要忽略许多刺激、许多事件。

我们删除了许多信息,才能注意一些信息。

例如,你仰头看天上的星星,就可能对附近的音乐充耳不闻。

删除可以减轻心理的负担,有时也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

3.变形人的知觉要受到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往往是变形了的。

同样一棵松树,林场工人、诗人、植物学家,他们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获得不同的印象。

同样是下毛毛雨,女人可能感到浪漫,男人可能埋怨天气不好。

(二)神经--语言程序的原则NLP的原则是有效交流的基础,是神经--语言程序的基本构成。

NLP的原则是:表象不是现实;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径是进行沟通,在他人的世界里认识他们;用反应衡量交流效果;个体中有两种层次的交流--潜意识和意识;没有失败,只有结果;表现出来了的行为通常是能得到的最好的行为;对抗只是不灵活交流的结果;人的信息由行为表露;所有人类行为的意图都是积极的;人的价值不变,只评判行为的价值;身体对头脑的影响和头脑对身体的影响相互联系。

1.表象不是现实平时许多人说:眼见为实。

其实,我们眼睛看见的东西完全可能是错觉。

地图不是地区;人写的历史,即使比较中立正直的学者写的历史,也不是真正的历史;像片不是被拍照的对象本身;我们经常使用文字来代表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情感,但文字本身也只是一种符号。

人生活在世界上,创建一定的模式来理解自己的感知,创建关于经历过的现实的印象,然后假设这些印象是现实,并以此出发进行判断、推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经系统,有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对于同一个刺激、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印象。

但是,许多人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印象为标准来评判他人。

有的领导自己工作积极主动,他对于属员的消极被动感到极为愤慨;有的教师,自己认为极为浅显的道理,但学生就是难以理解、领悟,他便认为学生智商低、头脑笨。

我们要学会从交往对象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众多矛盾便是缺乏相互理解而造成的。

与人交往时,要经常提醒自己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估计对方会怎么想。

2.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径是进行沟通,在他们的世界里认识他们假如你为某一问题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可能对方暂时语塞,似乎输了。

你可不要为这种暂时的胜利而陶醉。

要说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谈何容易!暂时败下阵的人,一般是很少心服的,他会继续积累力量,寻找论据和你争辩的。

与人交往时,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兴趣、需要、动机、性格,并按符合对方的价值观念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任何人都有权利建立自己独特的心智模式,你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别人,反对别人。

即使你希望对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开始阶段你得从理解的角度出发,适当迁就、附和,或者不置可否,否则一开始就对抗、敌对,他便会拒绝交往、拒绝改变,\"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由渐变慢慢发展到质变。

人际交往成功的人,一般都是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人。

3.用反应衡量交流效果与人交往时,如果你言语不慎,使对方受到了伤害,虽然你无意伤人,内心并不是有意识想给对方难堪,但结果是对方受到了伤害。

无意伤人与对方受到了伤害是两件事情,事实是对方受到了伤害,反应表明你的意思被理解为伤害作用。

例如,两个大学毕业五年后相见的同学,一个人在上海工作,另一位在北京工作。

北京同学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作教师,一月收入12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在一家企业里工作,一个月收入120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对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同情地说:\"怎么,你一个月才挣这么一点钱?\"一月收入1200元的同学可能非常气愤,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本来就为收入低而怀恨在心,觉得自己这样知识渊博的人收入这么低是不公平的。

一个月挣12000元的同学不是存心要令老同学伤心难过的,但结果是老同学的恼怒、反感。

原因是一个月挣12000元的同学没有从知识分子既爱钱、又顾面子等心理特点出发来相互交往。

与人交往,即使是熟人,我们也要谨慎,说话前要多思考,尽量避免言语不慎伤人感情。

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察言观色,注意眼神、肢体活动等非语言信息。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简介(下)4.个体中有潜意识和意识两种层次的交流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拉康等人对潜意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人与人交往时,许多时候是戴着面具的,他语言表达出的内容,并不一定是他的真心话。

例如,一个女子在出嫁前大哭,喊叫舍不得爹、舍不得娘,但轿夫找抬轿子的工具时,新娘却忙着张罗。

她的实际行为表明她想尽快离开娘家。

人与人谈话,尤其是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地位高的人问地位低的人:\"你听明白了吗?\"地位低的人即使没有听清除你讲了些什么大道理,他表面上会满口应承:\"听明白了。

\"但同时,他可能出现皱眉、眼神迷惑、摸脑袋等非语言信息,即没有领会你说了一些什么。

观察言行、表情是否一致,分析笑话、幽默故事,分析错语、错字,分析遗忘现象等,可以了解交往对象的潜意识。

高明的人,常常会通过意识制作的假面具,透过潜意识而洞悉真情实意。

5.没有失败,只有结果神经--语言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

我们做的有些事,受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没有成功,我们不应该说:\"我失败了!\"而应该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桑代克等人主张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重视错误、失败的积极意义,认为学习是经过多次错误后才完成的。

即使是我们自己认为是非常失败的结果,也可以从中总结出不少教训来,有利于避免以后重走失败之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可能领悟许多道理。

现在一些人提倡挫折教育,认为人的生活中适当的挫折、失败有利于人的成才。

我们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不要说\"我失败了\",\"我是失败者\"。

这类话说多了,就可能真的变成现实,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

6.表现出来的行为一般是能得到的最好的行为许多人做了不满意的事,或者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甚至充满失败感,常常后悔地感叹:\"我本来能做得更好。

\"自我责备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你的内心总是希望把事情办好的,出现了的结果实际上是你能做出的最好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你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了。

我们要善于总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而不是感到失败、自卑。

经常总结,找到改进的途径的方法,这样以来,每一次结果不管好坏,都会给我们提供改进、完善自我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