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语言及其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

合集下载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x神经系统的发生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x神经系统的发生
语言发育迟缓或语言障碍。
03
神经系统的发生与语言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的神经基础
大脑结构
儿童的大脑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 历了一系列结构变化,包括突触 修剪、髓鞘形成和神经元重塑等 。这些变化优化了大脑对语言的
处理能力。
脑区激活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脑的特定 区域会被激活,如颞上回、额下 回和顶叶等。这些区域共同协作
语言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将关注不同类型语言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神经影像学特征,为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些研究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语言障碍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与神经语言学
总结词
人工智能与神经语言学的结合将推动语言处理技术的 发展,实现更高效、智能的语言分析和应用。
神经系统对语言发展的限制与促进作用
神经系统对语言发展具有限制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作用,个体需要克服限制因素,充 分挖掘神经系统潜力,以促进语言的发展。
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语言理解能力与认知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认知推理能力,良好的语
言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认知推理能力。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与 神经系统的发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 神经系统的发生与语言发展 • 语言与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 • 语言与神经系统的未来研究展望
01
引言
语言与生物学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现象,与人类 的生物学基础密不可分。
人类的基因、大脑结构和生理机制等 生物学因素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处理语言信息。
神经网络
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复杂的神 经网络,包括感觉运动网络、听 觉词汇网络和语音网络等。这些 网络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形成

第三章 语言的生物基础1

第三章 语言的生物基础1
后肢: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④损伤表现: 对侧半身瘫痪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
反射及反射弧
1、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 的反应。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例如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都受下丘脑的调节。

小脑如栗子,位于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有三对小脑脚与脑干连接。小脑与躯体运动的反射调 节有密切关系。小脑病变时,可产生姿势平衡障碍,肢体肌张力增强或减退,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协调。 动作不协调表现为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行走摇晃,醉汉样步态,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底核
1、尾状核caudate nucleus 分头、体、尾3部,参与构成侧脑室壁。 2、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包括苍白球和壳。 尾状核头与豆状核间有纤 维相连,故合称纹状体。 苍白球在发生上出现较早,称 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出现较晚,称新 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要结构, 低等动物的运动中枢。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表面为大脑皮层,是意识、思维、运动和感觉的最高中枢, 对全身有精细的调节作用;患脑炎时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抑制或损害,除产生运动、感觉障碍外,主要 症状为昏迷等意识障碍。

脑与脊髓由内向外包有三层脑(脊)膜:软脑(脊)膜、蛛网膜、硬脑 (脊)膜。硬脊膜与椎管壁间的间隙为硬脊膜外腔,腔内充满疏松组 织、脂肪和静脉丛,临床上硬脊膜外腔麻醉即注入此腔。蛛网膜 与软脑(脊)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腰 椎穿刺即进入此腔。由于在发生上,椎管的生长较脊髓生长为快, 成人脊髓止于第一腰椎下缘,故腰、骶、尾神经根近于垂直下行, 称为马尾。因在第一腰椎水平以下无脊髓只有马尾,而蛛网膜下 腔也扩大,故腰椎穿刺选择在此水平以下进行。脑脊液由脑室内 的脉络丛生成,流经各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主要通过蛛网膜颗粒 入硬膜静脉窦,返回血液。脑脊液对脑组织有保护和营养作用, 但生成太快或通路受阻时,颅内压就增高,可压迫脑组织。某些 物质(如青霉素、胆盐等)虽可从血液很快进入组织液中,但却不能 迅速地进入脑组织中。在血液与脑组织之间似有屏障存在,以阻 挡或延缓某些物质的通过。治疗某些疾病时,临床用药应考虑到 血-脑屏障作用。如磺胺嘧啶可在脑脊液中有较高的浓度,故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是首选药物。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x神经系统的发生

语言的生物学基础x神经系统的发生
个 体 发 生
个 体 发 生
(三)前脑的发育 前脑泡 —— 向两侧突出形成两个膨大的端脑泡, 最终发育成两侧大脑半球。 其中间部分发育较慢,形成间脑。 端脑和间脑部没有底板和基板,只有顶板和翼板。
1. 间脑的发生和发育: 间脑仅由翼板和顶板演化而来: 第3周:间脑两侧突出形成眼泡 — 眼杯 和眼柄(第5周)。 眼杯— 视网膜; 眼柄— 视神经 第5周: — 丘脑下沟(丘脑、下丘脑分化) 第6周末:— 上丘脑出现 第7周后:— 形成丘脑间粘合;核团分化, 内外侧膝状体形成。 第2-3月:下丘脑各部的神经核团逐步形成, 乳头体开始出现。 间脑泡内腔— 第三脑室,前壁形成终板。 顶 板— 和软膜一起形成脉络丛,部分细胞后移 在丘脑后上方形成 松果体。
一、中枢神经系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生
种系发生概述
一、神经系统种系发生的三个阶段: 网状神经系 链状神经系 管状神经系
室管膜层
套 层
缘 层
(灰质)
(白质)
突起
成 神 经 细 胞
成神经胶质细胞
套 层
缘 层
成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室管膜上皮
个 体 发 生
二、神经管的组织分化:
二、神经管的组织分化:
个 体 发 生
三、脊髓的发育
1. 神经管尾段上皮细胞分裂增殖—— 增长增粗; 2. 侧壁细胞增殖— 翼板和基板,界沟 腹背侧细胞——顶板和底板 3. 第9周:后正中隔及前正中裂
海 绵 (单胚层动物)
低等腔肠动物—海葵
高等腔肠动物—水母
(双胚层动物)
种 系 发 生
一、种系发生的三个阶段: 网状神经系 链状神经系 管状神经系
环节动物(蚯蚓): 脑神经节 1 对,咽下神经节 1 对——发出神经到头部及内脏器官

人类语言能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人类语言能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人类语言能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之一,它是我们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

而语言能力是基于神经生物学基础的,那么这个基础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本文将从听、说、阅读、写作这四个方面,探讨人类语言能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听的基础人类听觉系统是语言基础的关键。

听觉皮层接受外界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变成神经脉冲。

听觉沟通的物质基础是感受组织,这是耳蜗内的嵴状上皮细胞。

周围的神经元为每个感觉细胞提供了精密而细致的调节,使个体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听到并将声音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

当声波被接收到达内耳时,它会激活有机构毛细胞和荷尔蒙细胞的造成相邻神经元出现种种脉冲频率和幅值众多变化。

这样一个分布广泛的的信号被音觉皮层处理,识别其中的文本元素,从而形成听觉认知或语言处理。

说的基础说是另一种语言表达的基础。

研究发现,人脑中包含复杂的运动控制机制,可以通过大脑的发音中枢控制肌肉活动而发音,从而产生有意义的言语。

这个过程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许多区域的协调。

例如,听的感觉核与运动大脑皮层的区域相互作用,帮助产生有意义的语音。

另外,声带、舌头和喉部的肌肉活动也非常重要,这些肌肉需要通过细致的神经控制才能产生适当的声音。

因此,与其他语言能力一样,说的基础也是神经生物学基础。

阅读的基础阅读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大脑对语言的处理能力是在阅读时发展的,其中涉及的神经机制与听和讲共享相似之处。

神经科学家发现,阅读能力与左侧脑半球的区域功能密切相关。

这个区域通常被称为语言区,常用来处理和解读语言信息。

研究发现,这个区域在阅读时变得特别活跃。

此外,另一个重要区域是背侧顶叶,这个区域和注意力和视觉处理有关,是我们理解和处理阅读信息的重要区域。

因此,阅读的基础也是神经生物学基础。

写作的基础最后要讨论的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终极形式之一,涉及到许多与听觉、发音和阅读相关的相同神经机制。

然而,写作还需要我们用手指、笔和键盘等工具的操作,并依赖于额叶和运动大脑皮层的区域。

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与语言理解

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与语言理解

语言的中枢机制
大脑皮层布洛卡区、威尔 尼克区、角回等是语言加 工的重要区域,但语言加 工并不局限于这几个脑区, 他可能分布在闹得更广泛 的区域内。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 势与语言活动
大量研究表明,语言加工存在一侧化 优势,即大脑左半球是语言加工的优 势半球,但大脑右半球也有一定的语 言功能。大脑半球一侧优势效应并不 是语言优势宏能所持有的。但是,相 对于其他的认知功能来说,语言功能 的一侧化优势效应是最强的。
语言与脑的进化
语言与脑是在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共同进化的。语言的出 现首先依赖于脑的进化,同 时,脑的进化也离不开语言 的塑造作用。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语言与脑的进化通 过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02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是指人 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 材料,在头脑中主动、积极 的建构意义的过程。理解语 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可分为言语理解和阅 读理解。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speech comprehension)是借助于听觉输入的语言材料(语音)建构 意义的过程。言语理解开始于语音知觉(phonological perception),有时也叫 言语知觉(speech perception),这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的物理性质,如音调、音色、音长与音强等。 在言语理解中,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 发音体的不同,可以确定每个音位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描述各种不同的音位, 并使每个音位互相区别开来。 言语知觉的效果可以用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进行测量。影响言语理解的速度或精确 性的因素有:
阅读理解
篇章理解(discourse comprehension)是语 言理解的最高水平。它是 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 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 式揭示篇章意义的过程。 影响篇章理解的因素主要 有推理、语境、图式和策 略、文章标记等。

生理心理学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生理心理学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生理心理学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一、言语的脑机制言语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它涉及到多个脑区之间的协同活动。

言语的产生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脑区:1.前额叶:前额叶是言语的产生和组织中枢,主要包括布罗卡区和前额内侧皮层。

布罗卡区位于额叶的下额回,主要负责言语的产生和语言表达能力。

损伤布罗卡区会导致失语症。

2.顶叶:顶叶中的颞上回和颞中回是言语的重要处理区域。

它们与布罗卡区之间的连接通路是言语产生的重要中转站。

顶叶还参与语音的感知和理解。

3.颞叶:颞叶中的岛叶和颞极叶是语义处理的关键区域。

岛叶在语义理解和推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颞极叶则参与语义记忆。

4.顶枕叶:顶枕叶是语音处理的中枢区域,包括听觉皮层和上颞回。

它负责接收和分析从听觉系统传入的语音信息。

5.运动皮层:运动皮层是言语运动执行的关键区域,包括布罗卡区附近的运动皮层。

运动皮层会通过纹状体等运动控制中枢调节言语肌肉的活动。

上述脑区在言语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相互协同,形成言语的完整链路。

当人们产生言语时,大脑通过顶枕叶接受来自听觉系统的语音信息,然后将其传递给颞叶的岛叶和颞极叶进行语义分析,接着信息被传递到前额叶的布罗卡区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

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前额叶的运动皮层通过纹状体等运动控制中枢调控言语肌肉的活动,最终实现言语的产生。

思维是人类最为高级的认知功能之一,它涵盖了多个层次的认知,包括概念形成、推理、决策等。

思维的脑机制涉及到多个脑区的活动:1.前额叶:前额叶是思维的高级处理区域,主要包括额上回和额中回。

前额叶在思维过程中起着整合信息、执行控制、规划决策等重要作用。

前额叶特别重要的区域是前额皮层背外侧部位,它在感知和选择之间调节,并参与记忆、注意力和认知控制。

2.顶叶和颞叶:顶叶和颞叶参与思维的多个方面,包括语义记忆、语义推理、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

顶叶中的顶叶回和颞叶中的岛叶和颞极叶是思维过程中重要的处理区域。

3.顶枕叶:顶枕叶是感知和注意力的关键区域,它负责接收和处理感觉信息,并参与注意力调控。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一、关键信息1、语言产生的大脑区域布洛卡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尔尼克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经连接与传递神经元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冲动传导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脑皮质功能分区听觉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躯体感觉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言感知相关生理机制听觉感知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感知机制(阅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觉感知机制(手语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言处理的左右脑分工左脑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脑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协议内容11 语言产生的大脑区域111 布洛卡区布洛卡区是语言运动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额叶的后部。

它对于语言的生成,尤其是口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布洛卡区受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表达性失语症,即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但自己难以流利地说出完整、有逻辑的语句。

112 威尔尼克区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的后部,其主要功能是理解语言。

该区域受损的患者能够流利地说话,但所说的内容往往没有意义,也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

113 角回角回位于顶叶和颞叶交界处,它在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语言信息以及语言的阅读理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探索语言的神经基础与大脑功能关联

探索语言的神经基础与大脑功能关联

探索语言的神经基础与大脑功能关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区域和神经网络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探索语言的神经基础以及与大脑功能的关联。

一、语言的神经基础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主要涉及到大脑的两个主要区域:布罗卡区和温克尔斯区。

布罗卡区位于左脑的额叶前部,主要负责语言的产生和控制。

当我们想要说话时,布罗卡区的神经元会向口腔和喉咙的肌肉发送指令,使其协调运动,产生语音。

而温克尔斯区则位于左脑的颞叶后部,主要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解码。

当我们听到别人说话时,温克尔斯区的神经元会解码声音中的语言信息,并与我们的记忆和知识进行关联,使我们能够理解别人的意思。

此外,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还涉及到大脑的其他区域,如颞叶、顶叶和颞顶联合区等。

这些区域在语言的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颞叶的内侧区域与语音的感知和辨别密切相关,而颞叶的外侧区域则与语义的理解和记忆有关。

顶叶则主要负责语法和句法的处理,而颞顶联合区则在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语法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

二、大脑功能与语言的关联语言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功能系统的协同作用。

首先,语言的产生和理解需要大脑的感知系统参与。

当我们说话时,我们需要通过听觉系统来感知自己的声音,并与记忆中的语言知识进行比对,以保证我们说出的话符合语法和语义的规则。

当我们听别人说话时,我们需要通过听觉系统来感知声音,并将其与记忆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关联,以理解别人的意思。

其次,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还需要大脑的运动系统和记忆系统的参与。

当我们说话时,我们需要通过运动系统来控制口腔和喉咙的肌肉运动,以产生语音。

同时,我们还需要依靠记忆系统来存储和检索语言知识,以保证我们能够准确地使用和理解语言。

此外,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还需要大脑的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支持。

当我们说话时,我们需要通过注意力来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控制自己的表达方式,以确保我们的意思能够被准确地传达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言加工处理过程
语言的加工过程
听觉词汇首先到左颞上回的听皮质加工, 然后传送到Wernicke区进行语音识别。
视觉词汇在梭状回后部视皮质加工后,传 到左颞枕交界腹侧的梭状回中部进行词形 识别。
视、听词汇识别后传向广泛的语义加工区 如左角回、左颞中/下回、前颞叶等。
如果进行言语产生如复述或朗读,则由 Broca区和左前岛叶制定发音计划,最后由 口面部对应的运动感觉区皮质执行。
语言与脑功能
有声语言主要是左半球的功能,不同语言间 有很高的一致性。
右脑在语言加工和表征中有重要的作用,在 不同认知任务中,右脑的参与程度有区别。
语言的特点对脑功能偏侧化有影响,在汉语 中右半球的参与程度大于英语。
在某些言语推理任务中,出现了右侧优势。
脑叶
中央沟 顶枕沟
大脑可细分为若干叶,并依据 其所在颅骨部位对其进行命名。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 后部(22区)。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的 手运动区(8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 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 靠近视觉中枢(39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
位置:额下回后部(44、45区) 功能:面、舌、唇、腭、咽和
呼吸的运动联合皮质,此区包 含产生言语所需的运动模式, 能够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并且 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 Broca区与Wernicke 区由神经 通道弓状束连接,共同形成语 言系统。
– 功能可塑性: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如音乐)。
语言学习也能引起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变化。
听觉的加工过程
听觉的加工过程
语音信号(声波信号)由听觉器官传导听神 经末梢(耳蜗毛细胞),通过听觉神经传到 双侧脑干延髓的蜗上核,再经上橄榄核、中 脑内侧膝状体、丘脑到达颞叶外侧沟下壁的 颞横回,再通过胼胝体到达双侧大脑皮质的 感觉性语言中枢(初级听觉区),再由初级 听觉区传入Wernicke区进行译释,进一步了 解为有意义的词句。
左颞枕腹侧交界区即左梭状回中后部对词形加工非常关键,而左颞 顶区、左颞上回、左前颞、左额下回等可能承担词形信息向语音、 语义表征的通达,从而实现正确的朗读和理解。
书写的加工过程
完成词汇的书写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通过回忆词汇视觉表象的方
法,在整词的水平直接书写,也可 称为词汇方法。 另一种是通过拼读词汇中的各个音 素,并转化为对应的字素间接书写 出来,后者也称为语音性方法。 这些类似阅读中的词汇通路和非词 汇的字素-音素转换通路,只不过 加工方向相反。
脑的个体发育
脑发育的全局效应
–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脑的发育变化主要包括:脑的全部灰 质体积减少,全部白质体积增多,但整脑的体积(灰质 、白质和脑脊液)基本保持不变,5岁后脑的体积几乎 没有显著的变化,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
脑发育的局部效应
– 运动和感觉脑区首先发育,紧跟着是涉及空间定位、注 意、语音和语言发展的脑区。较迟发育的脑区是涉及决 策执行功能、注意、运动协调的额叶脑区,颞叶的发育 最晚。
弓状束、胼胝 体
大脑的可塑性
大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可以为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 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 能力。脑可塑性的本质是脑改变皮层的功能和组织结 构的能力。
– 结构可塑性:大脑内部的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 由于学习和经验的影响建立新的连接,从而影响个体的 行为,它包括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可塑性和皮层可塑性
来。
自主口语表达的加工过程
来自Wernicke 区的信息通 过弓状束传入Broca区,形 成相应的言语运动程序后, 再传入大脑皮质运动区(4 区和6区)通过锥体束、椎 体外束支配口咽肌的协调性 运动,形成口语。
复述的加工处理过程
正确的复述要求几个脑区 的功能均正常,一是言语 词汇识别的脑区如 Wernicke区(要听明白复 述的内容),二是言语产 生的脑区如Broca区(要能 说出来),三是这两个脑 区之间的联结“桥梁”如 弓状束,即像弓形的联结 Wernicke区位置:又称阅读中枢,在顶下小叶的角回, 靠近视觉中枢(39区)。
功能:该区域存储以视觉为基础的语言记忆 痕迹,是识别文字的基本结构。
其它语言区域
其它语言区域结构(例如:基底节 、丘脑、下丘脑、小脑等)发生损 伤也会影响到语言的理解与表达。
这些结构本身不负责语言处理,是 由于这些结构的损伤造成和大脑皮 质语言区的功能联系受到影响,间 接使语言区功能下降所致。
记忆、问题解决和行为)
顶叶功能: 1. 躯体感觉 2. 空间知觉 3. 短时记忆 4. 语言功能 5. 阅读、逻辑、计算
颞叶功能: 1. 听觉 2. 语言 3. 记忆功能以及物体识别等复
杂认知。
枕叶功能: 1. 视觉的分别 2. 视觉的记忆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 区):额下回后部(44、 45区)。


语言 音色(timbre)

++
曲调(melody)
++
词的识别


语义学 语言意义 语言 概念
++



视觉意义(空间)

++
句法学 语言
语序 关系 语法
++ ++ ++
Kolb,Fundamentals of Human Neuropsychology.NewYork:W.H. Freeman and Company,1996
听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
位置:颞上回后部(22区) 功能:听联合皮质,分析从
初级听觉来的输入信号,将 这些信号与存储在记忆库中 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解码翻 译。它能调节自身语言和听 到并理解他人的语言。
书写中枢
位置:额中回后部的手 运动区(6区、8区)。
功能:储存对侧手书写 文字的记忆痕迹,此处 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 功能仍然保留,但写字、 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 碍。
阅读的加工处理过程
书面文字符号转换为时空构型的 冲动频率,由视神经纤维从视网 膜传入大脑皮质的视觉区。这里 有对几何图形作出特异反应的神 经元,视觉图像得到初步重建。 然后信息从视觉联络区传入角回, 并转换为文字形象,进行初步译 释,进一步理解为有意义的词句。
朗读的双通路模式
(dual-route models)
自主口语表达的加工过程
首先,确定要说的内容(如想对某人的帮助表示感 谢),这些概念性信息主要由后部大脑皮质即枕叶 、颞叶、顶叶参与。
其次,把这些内容转化为对应的词句,要选择适当 的词语、遵循合理的句法进行组合(如:“谢谢- 你-对我的-帮助”这句话中词语的选择和句法适 当)。
然后,形成把这些词句进行语音输出的计划。 最后执行这个计划,即通过发音的过程把词句说出
灰质与白质
灰质
神经细胞中细 组成 胞体的集中部

位置
大脑、小脑和 脑干的外围以 及脊髓和延脑 的内围
功能
起支配作用, 能够加工处理 语言信息(工 厂)
举例
Broca区、 Wernicke区
白质
神经细胞中被 髓鞘包覆著的 神经突起的集 中部分
大脑、小脑和 脑干的内围以 及脊髓和延脑 的外围
起传导作用 (公路)
词汇通路:对熟悉的词从整词水平上很快识 别并朗读,包括整词直接到语音或整词到语 义后再到语音。前者称为直接通路(路径1), 后者称为语义通路(路径2)。这两者都是 通过整词识别的词汇通路。
非词汇或亚词汇通路:对于不熟悉词或很长 的词甚至对于假词(路径3)。即不是通过 整词,而是对词中每个字素转换为音素朗读 后连接成整词,然后识别,即字素-音素转 换通路。如“Fash”。
语言的预测与监控
小结
三、脑的发育及可塑性
脑的个体发育
从个体发展讲:一些神经科学家和语言学家认为,语 言习得的能力是脑的固有机制的结果。婴儿的大脑可 能天生就能分类接收言语刺激,如音位、词、句法类 型和短语。这种天生的机制使儿童能正确、快速地习 得语言。
一些研究发现,大脑中的语言区在人出生时(前)在 功能上和解剖上就可能不对称:左半球颞叶比右半球 的大。左半球辅助语言的皮质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右 半球的发展。左侧Broca区树突的发展也比右侧相同 区域滞后。
中央沟将额叶与顶叶区分开来,
颞叶位于外侧裂的下方,而枕
叶位于大脑的正后方,与顶叶
外侧裂 枕前切迹
和颞叶相毗邻。大脑皮层中有
一被掩盖了的部分就是岛叶,
将外侧裂周围的脑组织掀开就
可以看到它了。
脑叶的功能
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 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精神活动有关。 1. 运动 2. 语言 3. 高级认知功能(计划、判断、
语言及其发展的生理基础
刘巧云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目录
一. 大脑的语言中枢 二. 语言加工处理过程 三. 脑的发育及可塑性 四. 总结
一、大脑的语言中枢

左半球与右半球语言功能
左半球
右半球
手势语


节奏(rhythm)
++
韵律学 变调(infl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