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马尔库塞_爱欲与文明_
《爱欲与文明》(美)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引言在人类社会中,爱欲和文明一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爱欲被视为原始、动物化的本能,而文明则被看作是人类文化和道德的象征。
然而,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美国文化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挑战了这种传统的观点,探讨了爱欲与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
爱欲的本质马尔库塞首先对爱欲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爱欲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表达,它是生命力的体现。
与传统观念不同,马尔库塞认为爱欲不仅仅是性欲的追求,它包含了对他人的关怀、接纳和理解。
爱欲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连接和情感纽带。
爱欲的社会化过程在接下来的章节中,马尔库塞详细讨论了爱欲的社会化过程。
他认为,人类对爱欲的表达和认知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得到的。
家庭、教育、文化等因素都能塑造一个人的爱欲观念和行为表现。
因此,爱欲不仅仅是个体的私人领域,而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的。
爱欲与个人解放马尔库塞在书中进一步探讨了爱欲与个人解放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尽管社会和文化的束缚可以限制和扭曲一个人的爱欲表达,但个人解放的实现可以帮助人们追求真正的爱欲自由。
个人解放包括对自己真实情感的认知和接纳,以及对社会和文化束缚的反抗。
爱欲与社会变革最后,马尔库塞讨论了爱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当一个社会能够在爱欲方面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时,它也将实现文明的进步。
爱欲的自由表达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相辅相成。
因此,爱欲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和政治的关注,以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结论《爱欲与文明》一书深入探讨了爱欲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挑战了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
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表达,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正是在爱欲的塑造和表达中发挥作用。
个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变革能够实现真正的爱欲自由和文明进步。
这本书为我们重新思考爱欲的概念和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以上就是我对《爱欲与文明》一书的简要总结。
在通读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爱欲和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解放和社会变革对爱欲的重要性。
爱欲与文明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有幸能够代表我们小组上台来汇报下这个学期“西方社会学”专业课冯老师发起的“读书报告会”的阅读成果,下面我分为四个部分为大家展示下我们阅读的《爱欲与文明》一书的成果。
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把当代哲学中的某个哲学派别与马克思、特别是早期马克思的思想相融合,试图为治疗今日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提供药方,并为未来社会设计宏伟蓝图,可以说是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倾向。
在这方面,本书作者赫伯特·马尔库塞就是一个突出人物。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
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
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尔库塞的理论与实践才广为人知的。
马尔库塞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年轻时曾参加过社会民主党,1922年他拿到弗来堡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回到柏林,售书为生,又于1928年返回弗赖堡学习哲学,师从海德格尔——当时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马尔库塞在1928年发表了他第一篇哲学论文,试图综合哲学视角下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这一论题将在后来被各种“存在主义的”或“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者如萨特、梅露旁蒂等再度提起,并且对美国新左派运动中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也有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在许多人那里已经堕落成了一种模糊的正统理论,因此需要为之注入新的活力,用“现象学的”经验去明晰这一理论。
同时,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忽略了个体的位置,因此究其一生马尔库塞都关注个人的自由与解放,以此补充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爱欲的解放_关于马尔库塞_爱欲与文明_的几点思考

造客观世界从而改造改造主观世界的劳动成果。在劳动 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
问题上,马尔库塞强调劳动是达到爱欲解放的工具和手 望的大锅”[3]。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
段,而劳动解放包涵在爱欲解放之中的。而经典马克思 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本我是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 的 历 史 唯 物 论 旨 在 揭 示 了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 因 果 关 系 ,对 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阐明了人类苦难和不平等的社会 根源,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马尔库塞正是通过批判弗洛 伊德在对爱欲压抑的根源的理解上的“反社会性”,揭示 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造成爱欲压抑的真正根源,而使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注重发现人类苦难的社会根源的马 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论证了解放爱欲必须首先推翻不合 理的统治制度。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弗洛伊德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综 欲解放与自我升华。那么,对于这种“非压抑性的秩序”
合:首先,他把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 存在的可能性,他也提到,“这种非压抑性本能秩序的看
放论相结合,提出人的解放、爱欲的解放以及劳动的解放 法 首 先 必 须 要 受 到 最 不 守 秩 序 约 束 的 本 能 即 性 欲 的
合”。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思想既是弗洛伊德理论的 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 [1]。
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这集中体现在他 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他倡导了一种“非压抑性的秩序”,
以《爱欲与文明》为开端而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马尔库塞 他认为只有在这种秩序之下,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爱
念,它有时指同人的生殖器官有关的对异性的肉欲追求, 类解放的关键。对此,马尔库塞试图用他的“ 爱欲解放论”
从“爱欲”的压抑与解放看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的开题报告

从“爱欲”的压抑与解放看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的
开题报告
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其思想主张对人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中,从“爱欲”的压抑与解放
的角度解读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可以为我们探讨人性、自由和解放等问
题提供新的视角。
在马尔库塞看来,人性是受到社会制度束缚的,并且在资本主义社
会中,人性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和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爱欲”
被压抑,变得不自由、单调、空虚和无聊。
正如他在《压抑的个性》中
所说:“自由使人性成为现实,被压抑则导致个体的异化和失真。
”
因此,马尔库塞主张解放人的“爱欲”,使之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他认为,通过对个体“爱欲”的解放,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资本主义
制度的束缚,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个体的“爱欲”,需要摒弃传统固有的意识
形态和文化观念,并培养开放、自由、创新的思维方式,让个体有权利
和能力去自由地追寻自己的欲望和梦想。
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体与社会
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个体的解放需要从社会整体结构的透彻改革开始。
总之,从“爱欲”的压抑与解放看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可以为我们
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和自由的意义,并且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马尔库塞爱欲思想研究

马尔库塞爱欲思想研究马尔库塞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其许多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中,他都探讨了人类的欲望和欲望的满足方式,特别是对爱欲的探讨。
在马尔库塞的看来,人的欲望和需求是受到社会力量的影响的,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
本文将详细探讨马尔库塞的爱欲思想,并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其理念。
一、马尔库塞的爱欲思想在马尔库塞看来,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从社会文化背景中衍生出来的。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欲望是通过商品市场的需求来实现的。
然而,马尔库塞认为,这种需求与人的真实欲望和需求不同,它是被广告和其他宣传手段所引导的虚假欲望。
同样,对于爱欲,马尔库塞认为它是被社会规范所塑造的,而不是由本性所决定的。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爱欲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的,这些因素不仅决定了人们对性的态度和观念,还决定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的看法。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对身体的看法是错误的,它使人们将身体看作是一种需要控制和限制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赋予人们自由和快乐的部分。
这种看法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厌恶和嫉妒,导致对性的恐惧和排斥。
二、马尔库塞爱欲思想的例子1.色情产业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色情产业是违背人类自然本性的,它通过宣传手段来满足人们不正常的欲望和需求,造成了性别歧视和暴力问题。
2.性教育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性教育存在问题,它强调了性的危险性和负面影响,忽略了性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同时,由于性教育的内容存在歧视性和成见,它容易导致性别歧视和不正常的性行为。
3.妇女权益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妇女权益问题是源于性别歧视和对女性身体的不正确看法。
妇女在社会中通常被看作是性对象,而不是个体,这种社会观念导致了妇女弱势地位的继续存在。
4.同性恋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同性恋问题与其说是性取向的问题,不如说是社会观念的问题。
社会对同性恋的厌恶和排斥是由于社会观念的限制和对身体的错误看法所造成的。
爱欲解放论及其意义——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评析

爱欲解放论及其意义——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评析张连【摘要】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心理结构的理论出发,引申出人的本质是爱欲,认为爱欲受到压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并且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压抑,因而,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而爱欲解放的关键就是劳动的解放.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要实现劳动的解放就要使非异化劳动成为可能,创造非压抑性文明,使性欲升华为爱欲.马尔库塞在本书中对现代工业文明社会技术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爱欲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篡改.【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9(031)006【总页数】3页(P746-748)【关键词】马尔库塞;爱欲压抑;劳动解放;非压抑性文明【作者】张连【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江苏,南京,211170;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65.5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后世影响最强烈者、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人的解放的观点,《爱欲与文明》被认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马尔库塞在本书中重新释读弗洛伊德的“爱欲”论并把其“补充”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中。
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关于人的心理结构的理论出发,引申出人的本质是爱欲,认为爱欲受到压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并且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压抑,因而,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而爱欲解放的关键就是劳动的解放。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要实现劳动的解放就要重建非压抑性文明,使性欲升华为爱欲。
马尔库塞在该书中对现代工业文明和社会技术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马尔库塞关于人的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篡改。
(一)对爱欲涵义的提升。
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与人的本能冲动是相冲突的,社会得到发展,文明得到进步,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文明对于人的本能冲动的压抑。
从生产性剩余看自由的现实可能性——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中快乐原则的解读

从生产性剩余看自由的现实可能性——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中快乐原则的解读刁永康【摘要】Marcuse expressed such an idea in his Eros and Civilization:Modern advanced industrial's production surplus will offer a realistic possibility for the entire manki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d' s self-development. However, in his focus on the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Freud, he ignored the more profound and more critical factor, that was the historical mode of production, and because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of production surplus marked a different free path.%马尔库塞在其《爱欲与文明》中袁达了这样一种思想:现代发达工业的生产性剩余将为整个人类按照本我的要求自我发展提供某种现实的可能性。
然而,在其着力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时,却忽略了更为深层,也更为关键的因素——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即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性剩余标示了不同的自由道路。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07【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马尔库塞;生产性剩余;快乐原则【作者】刁永康【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151我们生活在日益繁荣的经济和文化的生产中,当代发达的工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从出生到死亡的“保姆”式的商品层保护。
爱欲与文明思想之现实意义

《爱欲与文明》思想之解读摘要: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然而这看似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是否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感到幸福,端看现今层出不穷的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以及病态的社会现象便发现并非如此。
《爱欲与文明》一书中的理论观点从一个角度揭示了社会病态的根源,可以供有识之士参考。
关键词:弗洛依德马克思主义,额外压抑,爱欲解放论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
是现代西方“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理论家,在他的思想理论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里,他注意致力于实现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把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和马克思的“劳动生产”论联系在一起论述人的本质,从而提出他的所谓“爱欲解放”与“文明进步”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社会发展理想。
他的理论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对弗洛伊德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提出了爱欲的概念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方面,这大体对应于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解释,由快乐原则统治的无意识过程所追求的知识获得快乐,这种快乐的理解应当是冲动的瞬时的快感,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物本能,而与此同时,由现实原则统治的意识让人们“学会为得到延迟了的、收到限制的,但却是‘保险的’快乐而放弃暂时的、不确定的、破坏性的快乐”,而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欲作为个体的重要部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是伴随最原初人类的本质属性,性欲作为无意识中生欲和破坏欲代表的死欲成为无意识的两个部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性欲和爱欲两个词代表的是一个意思,且所指模糊不清,有时代表的是同人的生殖器官有关的对异性的肉欲追求,有时又代表人的肌体追求快乐的普遍属性,更多情况下是强调两性间的情爱活动。
而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他将两者做了明晰的区分,性欲即指“‘特定范围’的局部冲动”①,爱欲则“是人的本质,使生命体进入更大的统一体,从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①,代表了整个生物体的冲动,从质和量上相对于性欲都扩大了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2011
《爱欲与文明》是马尔库塞思想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前,马尔库塞一直致力于提出一种黑格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开始用弗洛伊德理论补充马克思的思想,试图提出一种批判的文明理论。
一、对异化社会的批判
弗洛姆、马尔库塞作为批判思想家对西方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他们不仅揭露了19世纪资本家对工人残酷无人性的剥削,而且在20世纪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许多人把繁荣昌盛如日中天的资本主义说成是最美好的永恒的社会的情况下,弗洛姆、马尔库塞指出现代西方社会是不健全的、病态的、异化的、压抑性的社会。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里进一步提出劳动作为爱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异化我对此的描述印象很深刻:马尔库塞指出,技术上越来越细密的劳动分工,是工人们整天从事枯燥单一的操作,各种情感、欲望等爱欲得不到应有的释放。
而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加强,从客观上要求劳动者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但工作时间被剥夺了,连休息的时间也被用来进行技术的使用、掌握、和反思活动。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电影《摩登时代》,影片反映的是当时机器与工人之间的矛盾,由于劳动工人查理长期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单一的操作,以至于在下班之后,无论是吃饭休息他的手依然进行着流水线上的那种操作,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下技术的进步,当代工业社会的极权统治使人性的扭曲与精神的压抑。
科技发展、技术的更新刺激了人们物质享受的欲望,小到代步工具、交流沟通设备,大到豪宅庄园。
以至于人们所从事的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身心健康,而是为了金钱和永远无法满足的虚假需求,其结果是造成“不幸中的幸福感”,劳动性质完全异化了。
马尔库塞感叹:“人对人的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
”所以说,消除异化、解放爱欲、实现向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成为现实的必要。
二、从性欲到爱欲
19世纪,欧洲受英国宗教性禁锢影响极深,人们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压抑:童贞和贞洁要求极其苛刻,妇女倍受歧视,感情破裂夫妻不准离婚,不准谈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弗洛伊德观察到大量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人都与性压抑有关,因而形成其“泛性论”学说。
在当代文明的诸种自由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即性自由。
但谈什么并不说明有什么,倒是相反,人缺什么就爱谈什么。
没有汽车的人喜欢谈论汽车,没房子的人喜欢谈论房价,性爱贫弱者最奢谈性爱。
马尔库塞认为,所谓性自由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这种自由的本质是受压抑性文明结构支配的社会所致,它使人的原始完整的本能快乐发生了质变:(1)力图使一切对象爱欲化,生命本能被迫投注于非爱欲的,有利于社会的工作。
(2)整个有机体集中于性器官的快乐代替了原欲所寻的快乐,全身性欲演化成为生殖器性欲。
(3)性活动不再以快乐为目的,而以繁殖为目的。
马尔库塞断言,整个人身心的性欲让位于简单的生殖器性欲,是为了“节省出身体的其他器官以便用作劳动工具”。
他对性爱工具化的批判取代了对现代性文化的批判。
性爱的自在的目的与生命本身的目的变得一致起来,也就是“快乐”。
简评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张清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倾向即医治发达工业社会的痼疾。
学者们讨论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哲学内涵,对人类文明从思辨角度予以重新审视,为构建新的文明理论不断探索努力。
马尔库塞的学术勇气以及建立崭新文明理论的决心尽显在《爱欲与文明》之中。
关键词:异化;爱欲;非压抑性文明
中图分类号:D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2-0026-02
作者简介:张清(1978-),男,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政管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政治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0-10-21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同人的生殖器官有关的对异性的肉欲追求,也可以是人的肌体追求快乐的一种属性。
他在后者意义上使用“性欲”一词时,可以用“爱欲”替换“性欲”。
不过,这样的“爱欲”更多意义是强调两性间的情爱以及性爱活动。
对此,马尔库塞做了修正阐述,不仅拓宽了“爱欲”活动的范围,还对爱欲与性欲作了明确的区分。
他指出,爱欲是对性欲的更高层次的扩张和提高。
所谓更高层次的扩张即“爱欲”将生殖器官的对异性的局部冲动延伸到了整个生物体的对所有能引起快感的来自外界的冲动。
所谓更高层次的提高,指的是人格上的爱欲取代了局限于生殖器上的性欲,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身心的快乐。
正如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所说:“没有幸福的快感算不得快感。
”现代所谓“性自由”,并不能说明性爱的富足,而只是说明本能所受到的压抑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爱欲与文明
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关于“爱欲”与“文明”相互关系的发展与提升具有启发意义。
照弗洛伊德关于爱欲与文明永恒对立的观点,解放爱欲就必然以破坏文明为代价,发展文明则必须以压抑爱欲。
马尔库塞引入“基本压抑”“额外压抑”“操作原则”这些新概念来对弗氏的压抑性文明理论进行反驳,认为现代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基本压抑不复存在了,而额外压抑是一种非文明社会本身固有的多余的压抑,它不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必要的。
因此,解放爱欲,消除额外压抑,非但不会颠覆文明,反而有助于打破现存的统治秩序桎梏,建立一种爱欲解放的“非压抑性文明”。
马尔库塞对爱欲解放的阐述和对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探讨,使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与爱欲的压抑之间似乎并无必然联系。
至于人类的爱欲需求不能满足其主要是制度原因。
“是这个‘制度’来负责组织个体生活的,是决定、满足和控制着他的需要的全部机构。
”统治者考虑的是统治秩序维护和自身利益,而不是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的需要。
为达自私的目的甚至不惜以压抑人的本性、异化人类为代价。
因此,马尔库塞认为,解放爱欲的就是要破除现有统治制度,消除异化劳动痛苦,使人在劳动中享有快乐,从而实现劳动爱欲化。
在实现爱欲解放、建立非压抑性文明道路的问题上,马尔库塞提出了“总体革命”理论。
马尔库塞指出,发达工业文明是压抑性文明发展到极限的产物,已经完全背离人的本质。
是一场需要通过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来消除的灾难。
而这种革命已不仅仅是为改变贫穷卑贱的命运而进行的政治经济领域的革命,还是一种解放爱欲,恢复人的本性的革命。
首先,革命是一种心理的本能的革命。
所谓“总体革命”,“是指‘在总体上’进行反抗现行制度的斗争,不仅仅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还要进行文化上斗争、意识形态斗争,是一种人的本能结构上的革命。
”这种革命理论的内容宽泛,从所有制、国家政权到夫妻关系、子女教育,革命的目的即解放爱欲,革命目标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建设一个充满爱欲的社会。
显而易见,马尔库塞关于文明与爱欲关系的阐述中始终充满对未来文明社会发展的积极乐观精神。
他所做出的“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的区分,深刻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某种程度上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一样具有深刻的意义。
另外,他的这种试图从社会历史角度寻找压抑产生的根源,而不仅仅停留在生物—心理原因上,所以比起弗洛伊德来说显然是前进了一步。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批判的思想家,弗洛姆、马尔库塞他们观察社会与人生的目光是犀利的、观察视角也是独特的,思想也显示出了相当的深刻性。
仔细读来让人获益匪浅。
另一方面,当弗洛姆、马尔库塞他们依据自己的人本主义规范去描述未来社会美好蓝图时,比如弗洛姆试图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来建立健全;比如马尔库塞强调通过“总体革命”实现爱欲解放,建立非压抑性文明,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确实是个幻想,但是如果我们放远目光来看呢!就像共产主义社会哪一天能实现,谁也无法预料,也许一个世纪之后,也许更多,既然我们不认为“共产主义”是乌托邦,那马尔库塞他们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其实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一样,在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和平发展时期,他们不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丰裕的物质文明所陶醉,而且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所持的那种乐观态度,那种积极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那种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勇气,以及期望建立新的文明理论的决心,我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说远远超过了理论内容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8.
[2]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郑国玉.爱欲与文明评析[J].东南学术,2002(3).
[5]赵越胜.走向无压抑文明[J].国外理论动态,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