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第一单元第3课时
03-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

【易错警示】
单线桥法中的转移电子总数,是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或还原剂失去的电
子总数,即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
电子总数。
知识点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2.[2023河北沧州一中高一月考]已知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
SO2 > HI > H2 O2 > FeCl2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C )
降,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④H2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H2 O,该反应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4.[2024河南郑州高一期中]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两种元素
化合价均没有改变的是( B
A.2Na + 2H2 O
)
2NaOH + H2 ↑
B.Cl2 + H2 O ⇌ HClO + HCl
是氧化产物、Fe
2
是还原产物,故选B。
知识点3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0.[2023湖南衡阳高一期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所标电子转
移方向与数目错误的是( D )
A.
B.
C.
D.
【解析】
11.[2024云南玉溪高一阶段练习]已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铜在常温下能被
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SO3 → H2 SO4
②CuO → Cu
A.①②
B.③④
③Fe2+ → Fe3+
C.③
④KMnO4 → O2
D.②③
【解析】 ①SO3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H2 SO4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也为
+6,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②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Cu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发 展 目 标体 系 构 建1.能运用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
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能够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在2Na +Cl 2=====点燃2NaCl 的反应过程中:(1)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Na +,其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发生了氧化反应,被氧化。
(2)氯原子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Cl -,其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
(3)在这个反应中,氯原子和钠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分别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使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4)反应过程中相应变化关系图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来表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1.双线桥法——表明一种元素反应前后的电子得失(或偏移)情况。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基本步骤:(2)示例:(3)注意事项:①箭尾、箭头必须指向反应物、生成物中相应的同种元素。
②采用a×b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a为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b为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是“1”时省略。
得到与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
2.单线桥法——表明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基本步骤(2)示例:(3)注意事项:①单线桥法从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反应物中得电子的元素,表示反应物中变价元素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情况;②箭头已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需再标明“得”或“失”,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
三、氧化剂、还原剂1.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2)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种类常见物质氧化剂部分非金属单质O2、Cl2等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硫酸、HNO3、KMnO4、FeCl3、MnO2等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Al、Zn、Fe等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某些非金属氧化物CO、SO2等微点拨: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存在,它们可以是不同的物质,也可以是同一物质。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1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3课时 煤的综合利用 苯名师课件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1)1 mol 该物质和溴水混合,消耗 Br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1 mol 该物质和 H2 加成最多需 H2________mol。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此物质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b.该物质易溶于水 c.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d.该物质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e.分子式是 C15H18
【答案】 (1)2 (2)5 (3)b
苯的化学性质可以概括为:易取代,可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物质发生 取代反应;能加成,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易燃烧,但不能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和萃取剂,密度比水小。
谢谢观看
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 C6H6,它不能使酸性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 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D [从苯的分子式 C6H6 看,其应属于不饱和烃,而苯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是由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 的凯库勒式并未反映出苯的真实结构,只是由于习惯而沿用,苯分子中不含 有碳碳双键,因而苯不属于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 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 个碳 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3课时 煤的综合利用 苯
学习目标:1.认识煤综合利用的意义。2.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 键。3.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书写相应的化学 方程式。(重点)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3课《小心,病从口入》教案1教科版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食品安全法规和相关政策:介绍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对食品安全的规定,增强法治意识。
(2)食品安全知识普及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食品安全普及读物,如《食品安全知识手册》、《食品安全与健康》等,以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5)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部门户网站、食品安全官方网站等,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学习。
(6)观看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视频:推荐学生观看一些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视频,如科普动画片、教育纪录片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专注度、提问频率等,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3)健康饮食指导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健康饮食指导书籍,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饮食宝典》等,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健康饮食知识。
(4)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专题报道:让学生关注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专题报道,了解当前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热点问题。
2.拓展建议:
(1)开展家庭食品安全调查:鼓励学生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食品安全调查,了解家庭食品安全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与食物相关的话题。他们善于观察和模仿,喜欢通过图片、实物和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规律3 强弱律——以强制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特点: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弱于剂。
规律4 先后规律——强者优先。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
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
(1)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元素处于高价时
的物质、过氧化物等。如:
氧化剂 —— Cl2 KMnO4
↓
↓
↓
还原产物——Cl- Mn2+
(2)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元素处于低价态时的物质等。如:
被还原。( √ )
2.下列反应中:HCl作还原剂的是
是
,HCl为还原产物的是
①KOH+HCl
KCl+H2O
2KCl+2MnCl2+5Cl2↑+8H2O
②2KMnO4+16HCl(浓)
③Cl2+H2O
HCl+HClO
④2NaCl+H2SO4(浓)
⑤Fe+2HCl
答案:② ⑤
,HCl作氧化剂的
。
Na2SO4+2HCl↑
FeCl2+H2↑
③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任务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分析
问题引领
1.实验室用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制备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单元第3课时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课时跟踪检测知识点一: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解析: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大概相同的,分子很小,此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子数,A错,B正确;N=nN A=VV m N A,若体积不同,不同状态下气体的V m也不同,故它们所含的分子数可能相同,C错;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必须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D错。
答案:B2.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种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微粒大小不同B.微粒质量不同C.微粒间距离不同D.温度、压强不同解析:固体、液体微粒间间距差不多,当微粒数一定时,微粒大小就成了决定体积的主要原因。
答案:A知识点二:气体的摩尔体积3.下列各项数据中,表示气体摩尔体积的是()A.22.4 mol·L-1B.22.4 g·L-1C.0.022 4 m3·mol-1D.22.4 mol·kg-1解析: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1或m3·mol-1,C项正确。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 mol石墨的体积约是22.4 LB.常温常压下,44 g CO2和28 g CO所占的体积相同C.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是22.4 LD.当微粒数目相同时,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本身的大小解析:A中石墨为固体,1 mol体积小于22.4 L,C中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体积可以是22.4 L,D中体积取决于外界条件。
专题3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第3课时

1
聚合产物:
C.多种单体的加聚反应
有关加聚反应的题型有: 题型 1:结合有机物的推断考察聚合反应的书写
例 1. 聚甲基丙烯酯羟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
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 请写出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 2:由聚合物推测单体 例 2.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之间也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 分子化合物。请写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1) (2)
书 设 计 2.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 ①定义: + (1)使 KMnO4(H )溶液紫色褪去; ②概念: (2)燃烧反应; ③类型:A B (3)加成反应 C (4)加聚反应 教 后 感
板
作
业
附:讲义
2
单体:CH2=CH2 聚合度:n 聚合物的名称:聚(乙烯) ③类型: A.单烯烃的加聚反应:
链节:-CH2-CH2- 高分子:
学
(教学设计)写出氯乙烯、CH3-CH=CH2 、 过 方程式。
的聚聚: (教学设计)写出 CH2=CH-CH=CH2 、 的聚合反应
方程式。
第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方法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3
课时
总
课时
专题 3 常见的烃第一单元脂肪烃 1 脂肪烃的性质第 3 课时 1.了解聚合物的有关概念。 2.掌握聚合反应的原理,会根据聚合反应的特征灵活书写高聚物。 讲授、启发、练习 聚合反应的本质 聚合反应的书写 备注
教
(复习引入)不饱和脂肪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1)使 KMnO4(H+)溶液紫色褪去; (2)燃烧反应; (3)加成反应。 (4)加聚反应 (教师活动)本知识点是必考知识点,是重点内容。 ①定义: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加成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这类反应称为加聚反应。 ②概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理想照进现实——走向共和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的第3课时,包含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主要讲述了从南京临时政府开始建立共和制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真正政治民主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一二子目通过对比二次革命、《训政纲领》、“伪国大”等相关史实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进行的民主政权建设,如《宪法大纲》、“三三制”等,凸显中国“共和制”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
第二部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
本课时内容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和独特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懈努力的理想。
本课时空跨度大,专业名词较多,教学中需要构建起历史大框架,厘清历史线索,利用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共和道路发展的“曲折”和“独特性”的原因、影响、利弊得失等。
因此,本课采用“理想照进现实——走向共和”作为主题,从三个角度“理想与现实的博弈”“理想与现实的激荡”“理想与现实的实践”来构建。
2.学习者分析经过初中和高一年级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大事件,比如辛亥革命、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民主政权、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共和制的整个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权性质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未能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对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系统认知。
此外,本课时空跨度较大,所述政权更迭频繁,需要建构起历史大框架,避免知识和信息记忆的碎片化。
3.学习目标确定1.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概括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乙炔与氯化氢等物质的量发生加成反应
CH≡CH+HCl――→CH2==C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归纳总结]
—C≡C— (1)炔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易发
干馏
煤
芳香烃 燃料油、化工原料
直接或间接液化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归纳总结]
物理 (1)石油分馏是________变化,煤的干馏是________变化。 化学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分别滴加溴的四氯化碳 (2)鉴别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褪色的是裂化汽油,不褪色的是直馏汽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易发生取代反应,易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D.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解析 乙炔与乙烯分子中都存在不饱和键,故都易发生加成反应而 不易发生取代反应,且都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自我·检测区
3.区别 CH4、CH2==CH2、CH≡CH 的最简易方法是 A.分别通入溴水 B.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含 C18 以上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3课时
( D )
A.石油中含有 C5~C11 的烷烃,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开采时必须做到安全规范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5.现有如下有机物: ①CH3—CH3 ②CH2==CH2 ④CH3C≡CCH3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③CH3CH2C≡CH
⑤C2H6
⑥CH3CH==CH2
②和⑥ 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③和④ __________。(填序号)
自我·检测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3课时
( C )
C.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D.分别通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解析 本题考查CH4、CH2==H2、CH≡CH三者的鉴别方法。 CH2==CH2和CH≡CH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三 种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均无现象。最简易的方法是点 燃,因为燃烧时火焰的明亮程度和有无浓烟这两个方面的区别 是非常明显的。
( × ) (√ ) ( × ) (× ) (√ (√ )
(6)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 )
知识·回顾区
第3课时
2.烷烃、烯烃、炔烃三种脂肪烃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判断下列关于炔烃物理性质的说法正误。 (1)炔烃都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探究区
(2)加成反应 ①乙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第3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CH+2H2――→CH3—CH3 ②乙炔与氢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溴的是 A.直馏汽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B.裂化汽油 D.苯
C.己烷
解析 裂化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在断裂成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中产生了不饱和烃,所 以裂化汽油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而直馏汽油不能和溴发生加成 反应,能萃取溴水中的溴。
煤焦油,煤焦油通过分馏可获得各种芳香烃,煤还可以直接或间
液化 接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2.填写下列表格 来源 条件 产品
第3课时
常压分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石油气、 汽油、 煤油、 柴油等 润滑油、石蜡等 轻质油、气态烯烃 芳香烃 甲烷
石油
减压分馏
催化裂化及裂解 催化重整
天然气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5.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炼制生产石油产品,如各 种燃料、石蜡、沥青等;对一些石油产品和天然气进一步加工可以 获得石油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等基本化工 原料、合成材料等。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写出丁烷两种裂解方式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合成材料聚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直线上 个原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2. 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微 ______溶于水, 易 ______溶于有机溶剂。 乙炔和乙烯都属于不饱和脂肪烃,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其化学性 质极其相似,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推测乙炔的化学性质有: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6.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课时
(1)链烃 A 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 65~75 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 7 mol 氧气,则 A 的结构简式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链烃 B 是 A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 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 B 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也是 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 体异构), C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1.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3课时
( A )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 B 中,例如 1丁炔中所有碳原子就不在同一直线上,是折 线形;
学习·探究区
4.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工原料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3课时
(C )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
解析 石油裂解产物有烯烃和烷烃,属于混合物,烷烃不能发生 聚合反应,A、B 项错误; 甲烷是含碳量最少的烃,易充分燃烧,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C 项正确; 水煤气是碳与水高温下反应得到的 CO、 2 的混合气, 项错误。 H D
高温 高温 答案 (1)C4H10――→CH4+C3H6,C4H10――→C2H6+C2H4
学习·探究区
第3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第3课时
1.2011 年 6 月,渤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事故造成巨大的生态 问题。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含有不饱和键(如 、—C≡C—)的烃均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而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也可与溴水或溴 的 CCl4 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 可利用这一性质鉴别饱和烃 与不饱和烃。
乙烯树脂,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 CH≡CH+HCl――→CH2==CHCl △
催化剂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脂肪烃的来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第3课时
氢 碳 (1)石油中所含的元素主要是______和______。它主要是由各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环烷烃 烷烃 ________、________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一般石油中都不含
第3课时
第 3 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炔烃的结构特点及炔烃的物理性质,能以乙炔为例, 认识炔烃的化学性质。 2.知道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知识·回顾区
第3课时
1.常见脂肪烃有烷烃、烯烃和炔烃。判断下列结论正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符合通式 CnH2n+ 2 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2)符合通式 CnH2n 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3)符合通式 CnH2n- 2 的链烃一定是同系物 (4)烷烃的通式相同,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 (5)烯烃的通式相同,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数依次增大
(1)氧化反应
褪色 ①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________。
2C2H2+5O2――→4CO2+2H2O ②能燃烧,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焰明亮,并冒出浓黑烟 燃烧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第3课时
(1)由 A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65~75 之间,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 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