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及其浓度探测技术的研究_王勇俞

合集下载

金属粉尘浓度检测技术研究

金属粉尘浓度检测技术研究

金属粉尘浓度检测技术研究王宇廷;王杰;陈建阁【摘要】抛光打磨作业场所浮游的可燃性金属粉尘具有爆炸性,实现对其浓度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了粉尘浓度2种主要的检测方法即光散射法和电荷感应法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粉尘浓度检测电路,并通过粉尘风硐实验对其检测精度做了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电荷感应式浓度传感器对金属粉尘的连续检测更加准确有效。

%The floating combustible metal dust in polishing working places is explosive an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us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two main detection methods of light scattering and charge induction detection principles ,it is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dust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circuits , and through dust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contras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the metal dust is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by charge induction density sensor .【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5页(P1-4,20)【关键词】电荷感应;光散射法;金属粉尘;浓度检测【作者】王宇廷;王杰;陈建阁【作者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7;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7;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我国的作业场所金属粉尘带来的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十分必要。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粉尘爆炸是指粉尘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现象。

由于粉尘颗粒的细小和表面积大,使粉尘具有较高的易燃性和易爆性。

粉尘爆炸对工业生产、劳动者安全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粉尘爆炸的参数进行检测非常重要,本文将从爆炸特性、检测方法和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粉尘爆炸的参数检测主要包括燃烧性能、爆炸极限、最小着火能量和爆炸指数等。

首先是燃烧性能参数,包括自燃温度、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等。

自燃温度是指粉尘在无外源加热的情况下自行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燃烧速度是指粉尘在燃烧过程中的传播速度,它直接影响到爆炸的程度和危害面积。

燃烧温度是指粉尘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和发光温度。

其次是爆炸极限参数,包括下爆炸极限和上爆炸极限。

下爆炸极限是指粉尘与空气混合时,粉尘含量低于该值时无法发生燃烧或爆炸;上爆炸极限是指粉尘与空气混合时,粉尘含量高于该值时也无法发生燃烧或爆炸。

了解爆炸极限可以有效掌握粉尘爆炸的安全范围,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最小着火能量是指使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引发爆炸的最小能量。

了解最小着火能量可以评估粉尘爆炸的危险性,优化防护措施,降低爆炸风险。

爆炸指数是指粉尘爆炸发生时释放的能量和引燃粉尘所需的能量之比。

爆炸指数越大,说明爆炸释放的能量越大,爆炸威力也越大。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两种。

实验室试验主要用于确定粉尘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能、爆炸极限、最小着火能量和爆炸指数等参数。

现场检测则是针对实际生产工艺和环境条件进行的,通过采集现场粉尘样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粉尘爆炸的风险。

对于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需要使用专用的仪器和设备。

例如,燃烧性能可以通过热重分析仪、DSC仪器和离子色谱仪等进行检测。

爆炸极限可以通过爆炸性能仪和氧下极限测定仪进行测定。

最小着火能量可以通过静电火花引燃仪和中间能量弟子爆破管进行测定。

爆炸指数可以通过爆炸指数仪进行测定。

粉尘炸风险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

粉尘炸风险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

粉尘炸风险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粉尘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高浓度的粉尘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粉尘具有爆炸性,其燃爆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本文将就粉尘炸风险识别与监测技术进行研究。

一、粉尘爆炸的危害性粉尘爆炸是指当某种可燃性粉尘接触到火源或高温点时,发生剧烈燃烧或爆炸的现象。

相比于气体或液体燃烧,粉尘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往往更大,破坏力更强。

粉尘爆炸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如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二、粉尘炸风险的识别为了有效识别粉尘炸风险,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原料分析法通过对原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其燃烧和爆炸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粉尘炸风险。

这种方法需要实验室条件和专业仪器设备的支持,可以准确地评估风险水平。

2. 现场调查法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实地调查,了解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设备布局等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和数据库,初步判断粉尘炸风险的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初步筛查和快速评估。

3. 风险评估法综合考虑粉尘爆炸的可能性和后果,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炸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危险性评估、风险识别矩阵、故障树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粉尘炸风险的监测技术为了及时发现和防范粉尘炸风险,需要采用有效的监测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粉尘炸监测技术:1. 环境监测技术通过安装粉尘监测仪器,对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可燃性气体检测仪、激光粒度仪等。

当粉尘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仪器会自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2. 温度监测技术粉尘爆炸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关。

因此,采用温度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火源或高温点,预防粉尘炸事故。

常用的温度监测设备有红外测温仪、热像仪等。

3. 压力监测技术粉尘爆炸会产生冲击波和压力波,对容器和设备造成损坏。

易拉罐粉尘爆炸实验报告

易拉罐粉尘爆炸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粉尘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发生急剧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易拉罐作为一种常见的包装容器,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因此,研究易拉罐粉尘爆炸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易拉罐粉尘爆炸的原理和过程;2. 掌握易拉罐粉尘爆炸实验方法;3. 分析易拉罐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原理粉尘爆炸实验原理基于以下两点:1. 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发生急剧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2. 易拉罐在制造、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这些粉尘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四、实验用品1. 易拉罐若干;2. 火柴;3. 粉尘收集器;4. 通风柜;5. 数据采集仪;6. 计时器;7. 记录本。

五、实验步骤1. 将易拉罐在通风柜内进行清洁,去除表面污垢;2. 使用粉尘收集器收集易拉罐表面的粉尘;3. 将收集到的粉尘放入实验舱内,确保粉尘浓度均匀;4. 使用火柴作为点火源,点燃实验舱内的粉尘;5. 观察实验舱内的爆炸现象,记录爆炸过程;6. 使用数据采集仪记录爆炸过程中的压力、温度等参数;7. 重复实验,分析不同条件下易拉罐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六、实验现象1. 实验舱内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烟雾和热量;2. 爆炸过程中,实验舱内压力急剧上升;3. 爆炸后,实验舱内粉尘浓度降低。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易拉罐粉尘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2. 爆炸过程中,实验舱内压力急剧上升,温度升高;3. 爆炸后,实验舱内粉尘浓度降低,爆炸现象减弱。

八、实验结论1. 易拉罐粉尘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点火源会发生爆炸;2. 爆炸过程中,实验舱内压力急剧上升,温度升高;3. 爆炸后,实验舱内粉尘浓度降低,爆炸现象减弱。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舱内粉尘浓度均匀;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接触点火源,确保实验安全;3. 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粉尘防爆测试201512(公开)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粉尘防爆测试201512(公开)

400g
Relaxation Time
(ASTM D257)
注意:样品过200目筛,水分含量不应高于5%,也可根据您的需求按原样测试或
您要求的方法处理。测试时间为样品和第一笔费用到款后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还可定制管道、设备粉尘爆炸验证和测试服务,提供粉尘爆炸
危险区域划分、风险评估及分级、粉尘爆炸防护整体解决方案(甲级资质通风系
粉尘爆炸预防与防护方案 张小良 13564750849 yyyzxl@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系主任 上海应技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安全工程项目部 一,测试:对于粉尘爆炸预防与防护工作必须按照如图 1 流程进行,虽然金 属铝粉的爆炸特性参数可见于大量文献,但在对相关粉尘爆炸危险性评估时文献 中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粉尘材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尘特点等都不同,必 须进行现场采样样品,实际测试来确定其爆炸性参数,进而开展防爆安全设计, 粉尘燃爆特性评估及系列标准体系实施。
explosion pressure),系指在某一爆
炸容器下测试所得的最大爆炸压力
(20L 球使用普遍)
泄爆、通风、
粉尘云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抑爆、隔离、
MPa/s
(Maximum rate of explosion
max
部分惰化
bar/s
pressure rise),系指在某一爆炸容
器下测试所得的最大压力上升速率
9 airborne dust(BAM),(VDI 2263) 最低着火温度
450g 250g
10 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粉尘云
300g
airborne
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爆炸研究可行性分析

粉尘爆炸研究可行性分析

粉尘爆炸研究可行性分析引言在工业生产和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化工工厂、矿山、木材加工、制造业等领域,存在着大量的粉尘积聚。

由于粉尘的易燃性和爆炸性,粉尘爆炸成为了一种潜在的灾害。

因此,进行粉尘爆炸研究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粉尘爆炸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粉尘爆炸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粉尘爆炸的机理和规律,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策略,从而减少粉尘爆炸灾害的发生,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相关行业制定适当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工艺过程中的安全性。

研究内容粉尘爆炸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粉尘特性的分析:对不同类型的粉尘进行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研究。

了解粉尘的颗粒大小、形状、密度、湿度等参数,以及粉尘的燃烧温度、爆炸极限等重要数据。

2. 粉尘爆炸机理研究: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粉尘爆炸过程的机理和规律。

分析粉尘与氧气的混合比例和点火源对爆炸过程的影响,探究粉尘爆炸的爆炸极限、爆炸范围等重要参数。

同时,建立粉尘爆炸过程中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用以预测和评估爆炸的危险程度。

3. 防范和控制策略研究:分析和总结粉尘爆炸案例,归纳出不同行业和工艺过程中的粉尘爆炸风险,制定防范和控制策略。

包括提出相应的工艺改进方案,确保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制定详尽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工人对粉尘爆炸灾害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开发和推广相关的粉尘防爆设备和监测仪器,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水平。

4. 法规和标准制定:根据研究成果,参与制订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从政策层面上推动粉尘爆炸的防范工作,明确相关行业的责任和义务,监督和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

研究方法粉尘爆炸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试验,模拟和重现粉尘爆炸过程。

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观察和记录爆炸的特征,获取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2.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仿真粉尘爆炸过程。

玉米淀粉爆炸实验报告(3篇)

玉米淀粉爆炸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探究不同条件下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的敏感性。

3. 分析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对实验装置的影响。

4. 研究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的风险。

二、实验原理玉米淀粉粉尘属于可燃性粉尘,当其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到火源、高温或摩擦等激发源,会发生爆炸。

实验通过模拟玉米淀粉粉尘爆炸过程,分析其爆炸特性,为实际生产中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玉米淀粉、酒精、点火器、细网筛、量筒、计时器等。

2. 实验设备:爆炸实验舱、显微镜、气体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玉米淀粉粉尘:将玉米淀粉过细网筛,得到平均粒径20-30μm的粉尘。

2. 配制粉尘混合物:将玉米淀粉粉尘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粉尘云。

3. 安装实验装置:将爆炸实验舱内的气体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等设备安装到位。

4. 进行实验:将配制好的粉尘混合物送入实验舱,点燃点火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气体分析仪、温度计、压力计等设备,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气体成分、温度、压力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爆炸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粉尘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到点火器即可发生爆炸。

不同浓度下,玉米淀粉粉尘的爆炸敏感性存在差异。

2. 爆炸特性:实验过程中,玉米淀粉粉尘爆炸产生的压力和温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爆炸过程中,粉尘云迅速扩散,形成高温、高压的爆炸产物。

3. 实验装置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爆炸过程中,实验装置对爆炸压力和温度有较大影响。

合理设计实验装置,可降低爆炸风险。

4. 防护措施:针对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实验提出以下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粉尘浓度,确保其低于爆炸下限;(2)采用防爆设计,降低实验装置的爆炸风险;(3)加强通风,降低爆炸产物的浓度;(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六、结论1. 玉米淀粉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点火器即可发生爆炸。

爆炸性物质的测量测定技术方法

爆炸性物质的测量测定技术方法

爆炸性物质的测量测定技术方法
刘明;胡文祥
【期刊名称】《有机化学研究》
【年(卷),期】2015(003)001
【摘要】爆炸性物质在安全检测和环境控制方面的重要地位,此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光谱和成像研究是目前的焦点。

本文介绍了炸药的化学结构与耐冲击性能的相关性,主要叙述了爆炸性物质几种主要测量测定技术方法,包括太赫兹辐射,原位红光谱法,核磁双共振和固态萃取搅拌棒技术等。

【总页数】7页(P77-83)
【作者】刘明;胡文祥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2]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
【相关文献】
1."防爆安全技术"讲座第2讲爆炸性物质的分类与危险场所的区域划分 [J], 徐建军
2.爆炸性物质的太赫兹(THz)光谱分析 [J], 石小溪;赵国忠
3.浅谈爆炸性物质场所与防爆技术在叉车上的应用 [J], 杜炜灏
4.爆炸性物质的防爆海洋船舶运输 [J], Thorsten Arnhold;付果
5.爆炸性物质太赫兹时间分辨光谱测量 [J], 张亮亮;张存林;赵跃进;刘小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设备研究 粉尘爆炸及其浓度探测技术的研究王勇俞,董文辉(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通过分析粉尘发生爆炸的过程,讨论了粉尘爆炸的机理,阐述了目前粉尘爆炸的预防检测技术和应用现状,根据粉尘的粒子散射特性,提出了采用主动吸气式激光散射检测粉尘浓度的方法,为实现工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及粉尘爆炸的预防与控制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粉尘爆炸;吸气式;粒子散射;浓度检测中图分类号:X924.4,T N248.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029(2010)07-0600-03粉尘爆炸涉及的行业范围很广,煤炭、化工、医药加工、木材、粮食和饲料加工等行业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如1952年-1979年间,日本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209起,伤亡546人,其中以粉碎制粉工程和吸尘分离工程较突出,各46起。

联邦德国1965年-1980年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768起,其中较严重的是木粉及木制品粉尘和粮食饲料爆炸事故,分别占32%和25%。

笔者简单介绍了粉尘爆炸的产生条件和原因,阐述了当前检测粉尘浓度预防粉尘爆炸的技术及其应用现状,根据粉尘的粒子散射特性,提出了吸气式激光散射的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其探测报警系统构成,为工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粉尘爆炸的预防及连接消防系统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1 粉尘爆炸的特点及过程1.1 粉尘爆炸的特点(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1.2 粉尘爆炸的过程粉尘爆炸的过程一般认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一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可燃气体;二是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与空气混合后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以及火焰辐射等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着的或被风吹扬起来的粉尘,热量将这些粉尘气化后使燃烧循环进行。

当每个这样的循环逐次进行,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随着剧烈燃烧的发生将导致最后的爆炸。

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发展。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主要有粉尘的颗粒度、挥发性、水分、灰分等,火源强度对粉尘爆炸也有一定的影响。

2 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及其系统构成2.1 激光散射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当前用于粉尘浓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光学法、采样称重法、静电测试法等。

光学法根据其探测方式分为浊度法和散射法,激光散射检测粉尘浓度采用了光学法中的散射法。

光在通过除真空以外的任何介质时,都会出现部分能量偏离预定传播方向而向空间任意方向弥散的现象,即光的散射。

散射即为在电磁波传播路径中的一个粒子(任何一点物质)连续地从入射波中吸取能量,而且把吸收的能量再发射到以该粒子为中心的全部立体角中。

笔者根据光电散射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吸气式激光粒子散射信号检测装置(见图1),通过主动吸入不同浓度的粉尘粒子并采集其散射特征信息,分析得出不同浓度下的粉尘粒子激光散射变化情况。

根据M ie散射理论,不同属性粒子受激后的散射光强与粒子的形状、大小、折射率和散射角度有关,笔者设计了多角度同步测量系统组成,同时设计小角度步进的装置结构。

该系统实现了同步测量不同角度的散射光强度,结合使用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不但可通过结合称重法获得对比数据后直接获得粉尘浓度,还可以分析粉尘粒子的特征属性信息。

图1 激光散射粒子浓度检测结构框图在煤炭、化工及食品加工等现场建立粉尘浓度多点连续检测系统是预防粉尘爆炸的关键技术,我国粉尘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朝这方面努力的。

通过介绍的粉尘浓度测量原理与技术检测设备,考虑到在系统构建时需兼顾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精度可靠、接口兼容性高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工程现场的环境污染较重、安装位置可能震动频繁、电磁环境条件恶劣等,笔者设计了采用激光粒子散射原理进行粉尘浓度的检测,并采用吸气式技术铺设主动采样管路等设计,实现了多点同时采样的系统方案。

2.2 吸气式粉尘浓度测量系统2.2.1 吸气系统为使检测系统可以同时监测多个被保护目标,笔者设计了主动吸气系统,将多个保护区域的粉尘粒子样本抽600Fire S ci ence and T echn ology,July2010,Vol29,No.7取到散射仓,在散射仓的一侧安装轴流式风机,另一侧安装吸气导管。

通过风机的作用把不同位置的粉尘粒子收集到散射仓内,然后再返回到保护区中。

2.2.2 激光散射粉尘浓度检测系统作为信号探测的散射光信号是来自于粒子对激光束的散射,激光器是极其重要的部元,要求激光器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从目前发展的激光技术以及实际使用中的成本考虑,半导体激光器能够适合这一应用,因此采用波长为650nm 的半导体激光器。

散射仓是提供粒子被激光照射并发生散射的地方,因此不能让杂散光干扰,同时为了使抽气系统快速地抽取空气样本,散射仓要求有良好的密封;为了避免仓壁的漫反射光被误当作信号探测,除了安装主光束吸收器外,仓壁内将全部涂黑以提高吸光效果。

由风机带来的粉尘粒子经过散射仓时,传感器将会接收到经过透镜聚焦的散射信号,处理器采集散射信号后结合浓度判断算法给出判据,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报警区间给出对应的报警信号,达到主动早期报警的效果。

2.2.3 实验数据笔者通过木材阴燃火实验的烟雾进行探测性能测试(具体测试曲线见图2(a )),并采用经干燥的白水泥模拟粉尘在烟箱中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曲线见图2(b ))。

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标明所设计的数据采集平台,图2 烟雾灰尘测试数据曲线能够实现对粒子的不同角度散射光强进行采集,并可根据多角度数据进行粒子属性识别研究。

通过白水泥模拟灰尘实验验证了其对灰尘浓度的探测能力。

笔者设计的吸气式粉尘浓度检测方案如图3所示。

激光散射粒子浓度检测装置结合安装管路安装在车间现场,通过管路开孔以及风机配套,可利用一套检测装置同时采集多点的粉尘浓度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实现粉尘浓度信号的提取、判断以及输出粉尘浓度显示,同时可以让用户根据实际工程场景来设定控制参数(如浓度报警范围等),并可通过配置标准输出信号接口(如无源继电器触点、4~20mA 、RS 485等)向上位机发送状态或数据信息。

图3 吸气式粉尘浓度检测示意图吸气式粉尘浓度检测报警方案具备多点连续检测功能,使用传感器数量较少,而保护面积加大,降低了探测的整体成本,大大提高了探测器的性价比。

若采用不同分区分管路探测的方式还可以同时进行多区域扫描,这样可进一步降低探测成本。

基于整体消防的探测理念,笔者将粉尘浓度检测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配接配套的输入模块,将粉尘浓度报警信号上传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火灾报警系统的总线进行信号传递,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实现报警和设备启动等功能,并通过其向更上层次的集中监控系统或者区域消防通信系统报警。

图4中通过对工厂内部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进行粉尘浓度探测报警功能的扩充,系统具备构成简单、施工便利、整体成本低等优点,同时扩展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配接设备设置相应的联动设备控制逻辑,可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防护。

图4 粉尘浓度检测报警系统方案示意图(下转第612页)601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7月第29卷第7期 2005,(1):48-51.[2]赵爱民,鲁亚珠.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4):16-19.[3]祁才让.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思考[J].安防科技,2003,(5):45-47.[4]娄树立.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预防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2):122-126.[5]王晓华.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探讨[D].长沙:湖南大学,2007.[6]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7]李学美,任伯帜,刘新华.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61-66.[8]孙晓乾.火灾烟气在高层建筑竖向通道内的流动及控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9]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10]公安部消防局.高层建筑灭火对策研究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Study of countermeasure on fire extinguish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thoughCC TV conflagrationWEI Han-dong,ZH ANG Zhi(F ir e Bureau of M PS,Beijing100054,China)A bstract:A cco rding to the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2·9”CCT V conflag ra tion,combined with the curre nt situatio n and dev elopment tendency of super hig h-rise building,the fire hazard and difficulty in fire fig hting of supe r high-rise building ha s been analy zed fro m respects of the fire ev olutio n mo de,fire figh ting o per atio n and evacuatio n.Fire pro tection equipment and fir e w ater supply could restrict the fir e ex tinguishing effi-ciency of supe r hig h-rise building.It's feasible to apply techno-log ical means of nano me te r material and bio simulatio n and r e-fo rm ope ratio nal equipments,taken reference to domestic and over sea s advanced co ncepts and techno lo gy o f fire fig hting,to improv e the protectio n capability o f super hig h-rise building. Ho w to mee t the requirements o f long-time fire fig hting and es-caping fro m supe r the high-rise building w as as w ell a s dis-cussed by using compressed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and ox yg en breathing appa ratus.Key words:supe r hig h-rise building;fire hazard;nanometer ma-te rial;simula tion;fire fig hting and rescue作者简介:魏捍东(1963-),男,公安部消防局作战训练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消防应急救援理论及技战术研究,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70号, 10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