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图解

婴儿大便图解
婴儿大便图解

婴儿大便图解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d16198574.html,/gallery/look_learn/baby-poops/

大多数新妈妈新爸爸看到宝宝的大便,都会觉得很吃惊!也难怪,婴儿大便的形状和质地多种多样,即便是有经验的父母,也未必都见过。

宝宝中心为你提供的以下婴儿大便系列图片将能让你清楚地分辨,随着新生儿的成长,不管是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还是开始吃辅食了,婴儿大便究竟怎样才算正常,怎样算不正常。通过这些大便图片,你会明白自己什么时候该担心,什么时候不该担心。

温馨提示:图片中显示的都是真实的婴儿大便。如果你觉得看了不舒服,可以阅读我们非图片版的文章:宝宝的大便,什么样是正常的,什么不正常?

第 1 张,共 12 张

宝宝的大便应该是什么样?

一般说来,如果你看到宝宝的大便突然发生了变化,与往常的不一样,那么为了安全起见,就应该带他去医院。

第 2 张,共 12 张

新生儿大便(胎粪)

宝宝刚出生时,你会在他的尿布上看到黑绿色,像汽油一样粘粘糊糊的大便。由于新生儿的胎粪由羊水、粘液、皮屑和其他子宫里吸收的东西构成,没有什么味道,所以,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该给宝宝换尿布了。
在新生儿出生2~4

天后,他的大便颜色会变浅,有点儿军绿色,也不那么粘了。这叫做“过渡大便”,这种大便表明宝宝开始消化最早吃到

的母乳或配方奶,他的肠道功能运转正常。

第 3 张,共 12 张

母乳喂养宝宝的健康大便

如果你的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他的大便会是糊状或凝乳状,颜色是黄色或有点儿发绿。新生儿的大便也可能很稀,像腹泻一样。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一般看起来像是芥末和奶酪混合起来的样子,而且还可能有一些种子状的小粒。有趣的是,这种大便不难闻。
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的正常范围很宽泛。如果你看到宝宝的大便颜色比以前绿了,那可能说明

你吃了某种你平常不吃的食物。如果宝宝没有其他症状,多半无需担心。
如果你看到宝宝尿布上的大便是亮绿色,有泡泡,差不多像海藻一样,那说明他多半是前奶吃得太多,后奶吃得不够。前奶是你的乳房最先分泌的乳汁,里面的卡路里含量低。后奶的脂肪含量更高,营养最丰富。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让宝宝吃一边乳房的时间不够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喂奶的时候,要从上次宝宝吃完的那个乳房开始喂。

第 4 张,共 12 张

配方奶喂养宝宝的健康大便

吃配方奶的宝宝的大便是浆状的,像花生酱一样。大便颜色是棕色系的,包括棕褐色、黄棕色、绿棕色等。这种大便比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味大,但又比吃辅食的宝宝的大便味小一些。别担心,你肯定能闻得出来。

第 5 张,共 12 张

吃强化铁的食物后的大便

如果你给宝宝吃铁补充剂,他的大便可能会变成暗绿色,或者几乎全变黑了。虽然这种情况不常出现,但完全正常。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宝宝的大便发黑,但他又没有吃铁补充剂,那你最好带他去看医生,以便排除黑粪症的可能。

第 6 张,共 12 张

宝宝吃辅食后的大便

一旦你开始让宝宝吃辅食,米粉和香蕉泥之类的食物,你差不多马上就能注意到宝宝的大便变化,特别是如果他是母乳喂养的话。
宝宝吃辅食后的大便往往是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酱稠,但仍然是糊状。大便的味道也会大一些。

第 7 张,共 12 张

食物没有消化完的大便

宝宝的大便里偶尔会有看得见的食物块或令人意外地带着彩虹的颜色,比如红色、橙色或深蓝色。红色可能是他吃的红颜色的蔬菜(比如苋菜),橙色可能是胡萝卜的颜色,而蓝色,也许是蓝莓的颜色。你可能还会在大便里看到碎碎的蓝莓皮。
别担心!这多半是因为有些食物没有消化完全,或者从肠道出来得太快了,没有时间完全分解。如果宝宝一种食物吃了很多,或者没有充分咀嚼嘴里的食物就咽下去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宝宝的大便里一直都有没消化完的食物,那你就该带他去医院。医生会检查他的肠道是否能正常地吸收食物和营养物质。

第 8 张,共 12 张

腹泻时的大便

婴儿腹泻时的大便非常稀,看起来全是水,没有多少干的。大便颜色可能是黄色、绿色或棕色,有可能会从尿布里渗出来。
拉肚子是感染或过敏的一种迹象,如果不管不问任它持续,会导致宝宝脱水。所以,如果你的宝宝不足3个月大,腹泻的尿布超过两到三个,腹泻持续时间在一两天以上,你就要带他到医院。
如果宝宝拉肚子时带有明显的血丝或粘液,你也要带他去看医生。你有任何其他不确定的情况,同样应该带他到医院检查。

第 9 张,共 12 张

便秘时的大便

如果宝宝的大便干燥,看起来像是小石头球,那他多半是便秘了。宝宝大便的时候,可能会显得不舒服,他的大便甚至可能会在排出的时候由于刺激肛门而带血。
如果婴儿大便里只有一两个小干球,那就用不着担心。但如果这样的干球有3个以上,或者你看到大便带血,最好还是去看医生。吃辅食的宝宝往往容易便秘。便秘也可能是牛奶或大豆蛋白敏感的一种迹象,或者说明宝宝对母乳或配方奶里的某种东西不耐受。医生可能会建议你给宝宝喝水、梨子汁或李子汁,改善宝宝的排便状况。

第 10 张,共 12 张

带粘液的大便

宝宝的纸尿裤上是不是看起来粘糊糊的?绿色、带亮条的大便说明里面有粘液。这种情况有时候当宝宝流口水特别多时会出现,因为唾液中的粘液常常没有被消化。
不过,大便中的粘液也是感染或过敏的一种明显迹象。如果同时还有其他症状,或者大便中的粘液持续时间超过两天,你就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还有其他问题。

第 11 张,共 12 张

血便

宝宝大便中带的血有时是亮红色,有时是黑色(这说明血被消化了)。
大便中出现亮红色血的原因有几种,如果你注意到以下情况,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大便正常,但有红血,这通常是牛奶蛋白过敏的征兆(如上图)。
便秘大便,有些红血,这可能是因为肛门撕裂或有小痔疮。
腹泻大便,掺杂红血,这说明是细菌感染。
如果是大便中有黑血,通常看起来像是黑色的罂粟或芝麻籽,那常常是因为宝宝在吃母乳的时候吞下去了妈妈乳头破裂流的血。虽然这说明你需要吃点儿止疼药,但对宝宝来说没有什么危险。不过,你还是应该带他去看医生,以便确定不是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比如宝宝的肠道流血之类。

第 12 张,共 12 张

祝你的宝宝健康!

非常感谢为婴儿大便系列图片提供照片的宝宝中心的宝宝妈妈(和他们的宝宝)。

婴儿大便情况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1、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爱心提醒: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如何判断小儿大小便正常

小儿大小便如何算正常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如果小儿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对小孩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多数小儿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较少,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小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步增多,到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 少数小儿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只需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新生儿大小便是判断宝宝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本 1、大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绿色粘稠的大便,医学上称为“胎便”。胎便中含有胎儿时期的肠粘液腺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胆色素等,这种肠腔中的混合液并非是肠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担心。如果新生儿出生36小时后尚无大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得

知妈妈的营养是否适当,以便调整饮食结构及科学哺乳。例如: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妈妈应该限制摄糖量。 当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时,新生儿的大便有硬结块,臭味特别重,此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鸡蛋的摄入量。 当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且次数多,新生儿常因饥饿而多哭闹。 当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溏薄或水样的粘液便,且脓性腥臭。 2、小便 新生儿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后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黄透明,开始量较少,一周后排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20余次。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无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应是多少? 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每天可有几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后均排便,通常是浅黄色面糊状或浓奶汤样便。在1~3个月时排便次数可减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还有的需隔1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只要婴儿没有不适,就不必担心。母乳喂养婴儿的便即使2~3天便1次时,都应该是软的。 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可排便1~4次,并逐渐过渡到每天1~2次。九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新生婴儿大便图解(20200517213425)

婴儿大便图解 新生儿大便(胎粪) 宝宝刚出生时,你会在他的尿布上看到黑绿色,像汽油一样粘粘糊糊的大便。由于新生儿的胎粪由羊水、粘液、皮屑和其他子宫里吸收的东西构成,没有什么味道,所以,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该给宝宝换尿布了。 在新生儿出生2?4天后,他的大便颜色会变浅,有点儿军绿色,也不那么粘了。这叫做过渡大便”,这种大便表明宝 宝开始消化最早吃到的母乳或配方奶,他的肠道功能运转正常。 母乳喂养宝宝的健康大便

的是,这种大便不难闻。 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的正常范围很宽泛。如果你看到宝宝的大便颜色比以前绿了,那可能说明你吃了某种你平常不吃的食物。如果宝宝没有其他症状,多半无需担心。 如果你看到宝宝尿布上的大便是亮绿色,有泡泡,差不多像海藻一样,那说明他多半是前奶吃得太多,后奶吃得不够。前奶是你的乳房最先分泌的乳汁,里面的卡路里含量低。后奶的脂肪含量更高,营养最丰富。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让宝宝吃一边乳房的时间不够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喂奶的时候,要从上次宝宝吃完的那个乳房开始喂。 配方奶喂养宝宝的健康大便

吃配方奶的宝宝的大便是浆状的,像花生酱一样。大便颜色是棕色系的,包括棕褐色、黄棕色、绿棕色等。这种大便比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味大,但又比吃辅食的宝宝的大便味小一些。别担心,你肯定能闻得出来。 吃强化铁的食物后的大便 如果你给宝宝吃铁补充剂,他的大便可能会变成暗绿色,或者几乎全变黑了。虽然这种情况不常出现,但完全正常。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宝宝的大便发黑,但他又没有吃铁补充剂,那你最好带他去看医生,以便排除黑粪症的可能。 宝宝吃辅食后的大便

一旦你开始让宝宝吃辅食,米粉和香蕉泥之类的食物,你差不多马上就能注意到宝宝的大便变化,特别是如果他是母乳喂养的话。宝宝吃辅食后的大便往往是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酱稠,但仍然是糊状。大便的味道也会大一些。 食物没有消化完的大便 宝宝的大便里偶尔会有看得见的食物块或令人意外地带着彩虹的颜色,比如红色、橙色或深蓝色。红色可能是他吃的

两个月宝宝大便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多图)

两个月宝宝大便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多图)两个月宝宝的大便性状是如何的呢?有多少种常见的婴儿大便性状?哪种性状的婴儿大便是正常的?哪些种性状又需要特别留意呢?今天我们就跟各位新生儿父母分享,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的基础知识,只要勤加观察,婴儿大便能成为观察和了解宝宝健康状况特别是营养消化及吸收状况的好帮手。 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 1绿黑色,粘性的婴儿大便,又名胎粪:通常类似柏油状。胎粪是婴儿出生后最初的大便,是由羊水中带来的残渣形成的。它看上去黑中带绿,是正常现象,因为其中含有胆红素,这是红细胞的降解产物。婴儿在刚出生的3天内排出这样的大便是正常现象,妈妈不用担心。 2黄色,松软的大便,又名母乳喂养型婴儿大便:通常是黄色的凝固状。母乳中含有完美的营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一般不臭,大便时伴随放响屁,听上去拉得很多。一直母乳喂养,这种类型的婴儿大便就会持续下去,直到添加配方奶或固体食物为止。

3 黄褐色,厚实的大便,又名配方奶喂养型婴儿大便:通常是糊状。这样的大便是配方奶的副产物,可以来自完全的配方奶喂养,也可以来自对母乳的补充喂养。在此阶段,当大便过硬或水样时妈妈应引起注意。 4 绿褐色,糊状的大便,又名固体食物掺入型婴儿大便:这是日常食品的混合产物,是正常的。当婴儿开始吃固体食物时,通常会排出绿褐色的大便,但你也可能在这之前就看到过这种颜色。这种颜色的婴儿大便,一般是正常的,但如果婴儿还有其他症状使你担忧,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5水样,褐色,松散的大便,又名腹泻型婴儿大便:通常呈水样,夹杂块状物。婴儿偶尔拉肚子不需要引起警觉,但如果持续两天或更长时间,就可能是腹泻。腹泻会造成脱水,也可能是感染的征兆。通常这种感染并不危险,但由于拉稀而流失大量体液从而导致脱水,这应该引起注意。需要给宝宝补充流质——配方奶和水,或进行多次母乳喂养。 小儿腹泻分为急性感染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轻症者仅有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大便可多达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出现粘液便或脓血样便,表现感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其中一个常见

婴儿大便种类

坏“臭臭” 1母亲肚子里地不同平常羊水 B超显现母亲腹中羊水混浊,抽样显现有浊体。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啦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能够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地。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不同平常胎动。 坏“臭臭”2 新生儿二十四小时不排便 足月地新生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应对措施:请医生检查宝宝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坏“臭臭”3 新生儿灰白便 小孩从出生拉地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 应对措施:赶忙通知医生,很有能够是先天分胆道梗阻所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会招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坏“臭臭”4 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能够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地小孩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假如宝宝有上述地疾病症状,需到专科医院就诊。

坏“臭臭”5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十次,含有较多未消化地奶块,通常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地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持续,不用改变喂养方式,也不用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复原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恰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恰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恰当减少每次地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假如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坏“臭臭”6 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状况常常是因为喂养不足造成地,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您地小孩没吃饱,这时只需给足营养,大便就能够转为正常。 坏“臭臭”7 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恰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复原正常。未增加辅食前地宝宝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啦,应恰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曾经开端增加辅食地小孩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地糖类不消化所造成地,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正常大便和9种异常大便的特点

正常大便的特点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判断幼儿异常大便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两个宝宝大便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多图图文稿

两个宝宝大便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多图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两个月宝宝大便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多图)两个月宝宝的大便性状是如何的呢有多少种常见的婴儿大便性状哪种性状的婴儿大便是正常的哪些种性状又需要特别留意呢今天我们就跟各位新生儿父母分享,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的基础知识,只要勤加观察,婴儿大便能成为观察和了解宝宝健康状况特别是营养消化及吸收状况的好帮手。 婴儿大便十二种性状 1绿黑色,粘性的婴儿大便,又名胎粪:通常类似柏油状。胎粪是婴儿出生后最初的大便,是由羊水中带来的残渣形成的。它看上去黑中带绿,是正常现象,因为其中含有胆红素,这是红细胞的降解产物。婴儿在刚出生的3天内排出这样的大便是正常现象,妈妈不用担心。 2黄色,松软的大便,又名母乳喂养型婴儿大便:通常是黄色的凝固状。母乳中含有完美的营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一般不臭,大便时伴随放响屁,听上去拉得很多。一直母乳喂养,这种类型的婴儿大便就会持续下去,直到添加配方奶或固体食物为止。 3 黄褐色,厚实的大便,又名配方奶喂养型婴儿大便:通常是糊状。这样的大便是配方奶的副产物,可以来自完全的配方奶喂养,也可以来自对母乳的补充喂养。在此阶段,当大便过硬或水样时妈妈应引起注意。 4 绿褐色,糊状的大便,又名固体食物掺入型婴儿大便:这是日常食品的混合产物,是正常的。当婴儿开始吃固体食物时,通常会排出绿褐色的大便,但你也可能在这之前就看到过这种颜色。这种颜色的婴儿大

便,一般是正常的,但如果婴儿还有其他症状使你担忧,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5水样,褐色,松散的大便,又名腹泻型婴儿大便:通常呈水样,夹杂块状物。婴儿偶尔拉肚子不需要引起警觉,但如果持续两天或更长时间,就可能是腹泻。腹泻会造成脱水,也可能是感染的征兆。通常这种感染并不危险,但由于拉稀而流失大量体液从而导致脱水,这应该引起注意。需要给宝宝补充流质——配方奶和水,或进行多次母乳喂养。 小儿腹泻分为急性感染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轻症者仅有大便次数增多,重者大便可多达10余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出现粘液便或脓血样便,表现感染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其中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乳糖消化不良”。当宝宝吃奶后,其中的乳糖在小肠内经过乳糖酶的水解后被吸收利用。但有的宝宝肠道先天缺乏乳糖酶,致使乳糖在小肠内不能被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气体,刺激肠道因而导致腹痛、腹胀和腹泻。无论是吃母乳或是吃牛奶的宝宝均可发生。宝宝乳糖消化不好的典型粪便是水样便,可能有泡沫,酸臭味,然而大便常规往往是阴性的。宝宝一般食欲尚好,发育正常。此类宝宝可以改服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以雅培亲护为例,乳糖含量低至2g/L能够改善乳糖消化不好引起的腹泻。 6干,褐色,硬的大便,又名便秘型婴儿大便:通常外形和质地如泥土、粘土或卵石。偶尔的便秘是真长的,特别是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这类大

小儿排便反射要及时训练

小儿排便反射要及时训练 一放寒假,门诊上不少幼儿园的家长带着小孩来咨询小孩“粑粑”问题,“天天吃蔬菜水果,大便还出血,小孩疼得直哭”,“小孩都上一年级了,还要兜着尿不湿”……这些问题让家长头疼不已。专家提醒,小儿排便反射要及时训练,必要时可以借助如开塞露等辅助手段训练宝宝,警惕本来只是由饮食不当、大便不规律而转为肠道系统永久性损害的“器质性”疾病。 给孩子用开塞露要适量 去年九月份,优优刚上幼儿园,让家长省心了不少,但是“粑粑”又成了新问题。上幼儿园之前,优优每天都是早饭后拉“粑粑”的,因为早上要赶去幼儿园,有时候等不及,一段时间过后,几天才一次大便,而且又干又硬,家长也天天给优优吃蔬菜水果,但是优优每次都大哭大闹,可能是因为害怕,都很少听到优优主动说要上厕所。 据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丁曙晴介绍,在门诊上小儿便秘、肛裂的患者还挺多的,大多不是器质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挑食、上幼儿园后没有合理的排便习惯,引起了便秘。像优优这种情况,小儿因为上厕所疼痛而惧怕,导致感觉功能下降(便意感不强),可以适当借助开塞露等润滑工具辅助排便。首先家长在小儿排便前,可以用坐浴的方式,但是注意不要烫伤宝宝;其次,可以用点小儿专用开塞露,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开塞露头上抹点润滑油,减少对宝宝的刺激(也可以在开塞露中注入温开水或者麻油)刺激宝宝排便,排便要定时,家长要做好记录工作。比如第一个两周,每天定时(一般选择饭后排便)使用开塞露;第二个两周,隔天使用开塞露,观察自然排便的状况;第三个两周,隔两天使用开塞露,基本上6周左右,小儿排便应该能够恢复正常。当然,有的家长图省事,一便秘就给小儿用开塞露也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儿童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太完善,容易带来伤害。 7—9个月就可训练排便 丁主任介绍,门诊上还有一些“大龄”尿不湿小朋友,都要上一年级了,每天还要兜个尿不湿上学,被小伙伴取笑,家长着急不已,其实还是和家长没有适时训练排便有关。一般来说,刚生下来的小婴儿是无意识地排便,4个月左右开始有排便反射,7-9个月家长就可以训练宝宝排便,也就是常说的“把尿把屎”。如果小儿比较抗拒的话,可以增加趣味性,比如用造型卡通的尿盆,大人示范等等。此外,专家提醒,小儿便秘要及时去医院治疗,防止出现其他病变如肛门裂、肛门狭窄等,不能长期自行使用药物强制排便。 A winter vacation, many parents with children to the kindergarten on outpatient counseling children "BaBa", "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every day, move bowels still bleeding, child crying in pain straight", "the children were in first grade, but also the pocket diapers"... These questions let parents headache.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6198574.html, expert reminds, pediatric defecation reflex to timely training, may, when necessary, with the aid of auxiliary means such as such as open plug training baby, alert, originally from improper diet, defecate is not law and permanent damage to the intestinal disease "organic". Give the child with a plug in moderation

通过大便的性状判断宝宝的健康情况

通过大便的性状判断宝宝的健康情况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

宝宝0-1岁育儿知识

宝宝0—1岁育儿知识 亲爱的爱心3结晶,你好!以下是第1周的育儿要点提示。 经历了艰辛的怀胎十月和刻骨铭心的分娩,准妈妈从怀孕伊始就期待的那个时刻终于来临了,你现在看到了你的小人儿,那个在你的子宫里,和你朝夕相处了280天的小生命。作为新妈妈,相信你对宝宝充满了足够的爱心,但也许会缺乏一定的耐心和经验。面对一个又小又软的生命,您是否不知如何是好?面对哭闹不停的宝宝,您是否手足无措呢?不用担心,从今天开始,在育儿的道路上,有我们——《宝宝树孕育周刊》陪伴在你的身边,为你解决育儿中的问题。 刚出生的宝宝通常看起来有些不是很好看,脸部、眼睛都有些肿、紧紧地握着小拳头。虽然他看上去很柔弱,实际上宝宝有着令你惊奇的视、听、闻、味觉能力。出生后半小时内他就能吮吸和吞咽母乳,出生当天,就开始排泄大小便。还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帮助自己与外界沟通。 ·妈妈的乳汁是宝宝最好的营养供应,特别是初乳,必须要喂给宝宝。 ·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爽。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 ·注意倾听宝宝的哭声,仔细观察,分辨你的宝宝哭声背后的意义,以满足他的需要。 ·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每天都要清洗私处。 ·抱起宝宝时,一定要用手支撑他的头部 ·宝宝吃完奶,要给宝宝拍嗝,也就是把宝宝吃奶时吃进去的空气拍出来,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吐奶了。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60%的宝宝在出生72小时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 素释放过多,而肝脏功能由于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将全部胆红素排出体外,胆红素聚集在血液中, 引起了皮肤变黄。这种现象先出现于脸部和眼白,进而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在出生后7-10天后自然消退。很 多母乳喂养 的宝宝,由于母乳的原因,黄疸消褪的会慢些,可以给宝宝多晒太阳、喂些葡萄糖水来帮助黄疸的消褪,必要时可以暂停母乳几天。若黄疸程度较严重,可根据医生诊断采用光照疗法。 当黄疸过高或者持续不褪时,就需要就医以判断宝宝是否是病理性黄疸了。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有:由于母亲与宝宝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婴 儿出生时有体内或皮下出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或败血症、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黄疸过高有可能对新生儿智力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及早就医。 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专题:新生儿黄疸 升级当妈妈了,比起孕期你现在又有了一件更加幸福 的使命。你伟大的“奶牛”生活就开始啦!自豪的将乳房靠 近你宝贝的小嘴儿吧。 正确的姿势及吸吮方法,对于宝宝与你都非常重要。 找个让你感到舒服的位置,用枕头或靠垫支撑你的背,以及 放在膝盖上垫高宝宝的身体来让自己获得最放松和舒适的姿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1、宝宝高烧几天不退是怎么回事? 1)首先判断婴幼儿高热期间有无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平时总是说婴幼儿高热期间若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应怀疑幼儿急疹。特别是对于生后第一次发烧的婴幼儿可能性更大。一般高热持续3天后,随着体温下降会有皮疹出现。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对于皮疹无需特别治疗。当高热持续已超过3整天,还是应该去看医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约一周。头三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度。此间,除了高热往往无其它不适。三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持续3天左右自然消退。整个过程除退热,无需特别治疗。幼儿急疹是考验新手父母的一道难题。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2)如果是感冒发烧,一定要记住,给孩子体内补充充足水分,这样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 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准确。任何一种方法测量出体温超过38.5度,都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多喝水、热水浴、温湿敷等)。家长一定要记住,体内水分充足,退热药才能起作用。所以,保证液体入量,对退烧来说,至关重要! 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其中经皮肤散热是最主要途径。退热药只通过刺激人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若体内水分不足,即不能有效散热。这就是为何发热几天,退热药“不灵”的原因。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 2、宝宝在春季为何特别容易腹泻? 1)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都可引起腹泻。 孩子出现腹泻,应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考虑是应用抗生素3天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仅可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乳糖不耐受。建议:益生菌;母乳+乳糖酶或不含乳糖配方粉;简单易消化辅食。坚持一到两周。 如果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腹泻,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益生菌制剂(不含牛奶、不含乳糖)。如果3天后腹泻仍严重,说明婴儿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建议此时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配方粉喂养婴儿患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一定要将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轮状病毒等病菌可损伤小肠黏膜表面,造成位于其表面的乳糖酶受损,从而引起对配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加重和延长腹泻。无乳糖配方,是利用麦芽糖糊精替代了乳糖,仍属均衡营养配方,利于腹泻的治疗。

便秘的分类(DOC)

大便的类型及对身体的影响力 用大便的状况检查健康状态的要点是:“颜色”、“形状”、“硬度”、“气味”四种。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形状”和“硬度”。 根据硬度和形状,大便分为六种类型。 1. 园滚状(痉挛性便秘) 水份含量低于70% 2. 坚硬状(迟缓性便秘) 水份含量低于70% 3. 香蕉状(情况良好) 颜色黄,水份含量70%--80% 4. 半膏状(软便) 水份含量高于80% 5. 泥状(腹泻) 水份含量超过80%

6. 水状(腹泻) 水份含量高达90%以上 这六种类型大致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形状。就像每个人的容貌都不同,却可以根据某些特征来分类一样。 决定大便的硬度,是大便中所含的水分比率,普通的大便含有70%~80%的水分。 水分超过80%就是软便,亦即相当于图中的半膏状、泥状的腹泻便;如果水分高达90%以上,大便就会呈水状。若是便秘,水分的含量就低于70%,如图示的圆滚状或坚硬状类型。 通常大便在大肠中,以时速10厘米的速度移动。如果是痉挛性的便秘,速度就会减缓,水分也会减少,排出来的大便就像兔子大便一样,又小又硬。 肠内停滞的大便会产生有害物质 相信各位都听过“肠内停滞的大便”这句话,但明确知道意思的人大概不多。事实上,这也是产生便秘的一个原因。 人在便秘时,大便会卡在肛门,跟在后面的大便有时就受到妨碍而无法通过。这样一来,像黑色、未燃尽木炭的大便,就会牢牢地黏在肠的肉褶之间。这种肠内停滞的大便,就成为妨害肠机能的累赘。

就算停滞于肠内的大便排出,此时肠也并未吸收水分,所以经常会拉出软便;由于大便呈半膏状或泥状,我们往往会误以为是腹泻。可是,以医学的观点来看,这也算是一种便秘。 此时因大便停滞的缘故,肠内也开始腐烂,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被肠吸收后,将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便秘会带给我们身体各式各样不良的影响。虽然我们说过“便秘不会使人致命”,但事实上,有时便秘却是令人丧命的间接原因。 我们在排便时因为用力,所以血压会比平常还高。以血压正常的人来讲,大便时的血压,比平时上升10至20。尤其是冬天,常发生高血压的人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迅速窜高,因此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 便秘的类型及其原因 便秘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称为“机能性便秘”。这是大肠或直肠的作用减弱,或老是忍住便意而引起的便秘。

婴儿护理--大小便护理篇

新生儿大小便护理 一、新生儿大小便的状况 (一)大便 大多数婴儿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粪便,即胎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便,颜色通常是深绿色,棕黑色,呈黏糊状,没有臭味。接下来几天,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便排尽,婴儿粪便转为黄色。 如果婴儿出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便排出,应报告医生,请其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情况,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二)小便 多数婴儿出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很少,全天尿量通常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不多,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婴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小便次数也逐渐增多,到出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加到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慢慢变淡。 少数婴儿出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只需增加喂奶量,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 (三)不同喂养方式的排便次数 1.母乳喂养婴儿的排便次数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每天会有几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后都排便,通常是浅黄色面糊状或浓奶汤状。在1—3个月时排便次数慢慢减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还有的需隔1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婴儿没有不适,就不必担心。母乳喂养的婴儿即使2—3天排便1次时,大便都应该是软的。 2.人工喂养婴儿的排便次数 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可排便1—4次,并逐渐过渡到每天1—2次。作为母婴护理员,要注意婴儿大便的质地是否正常,如果大便的质地正常,排便的次数多少并不重要。 二、大小便后的清洁处理 新生儿不懂得控制大小便,屁股经常会沾上大小便,清洗时不仅要注意是否洗得干净,还要注意不要因为手力过重伤到婴儿。下面分男女婴来介绍大小便的清洁处理。 (一)女婴清洁的基本步骤 步骤1:解开健康宝宝纸尿裤,擦去肛门周围残余的粪便,用湿由纸或洁净的温湿毛巾擦洗小肚子各处,直至脐部。 步骤2:用一块干净的湿巾擦洗婴儿大腿根部所有皮肤褶皱,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擦。 步骤3:抬起婴儿的双腿,并把一只手指置于女婴双踝之间。接下来清洁其外阴部,注意由前往后擦洗,防止肛门处的细菌进入阴道和尿道。用干净的湿巾纸清洁肛门,然后清洁屁股及大腿,向里洗至肛门处。 步骤4:擦干双手,用纸巾抹干婴儿的屁股。如果患有红臀,可以先让婴儿光着屁股玩一会,使屁股干透,并在外阴部四周、阴唇及肛门、臀部等处擦上护臀膏。 (二)男婴清洁的基本步骤 步骤1:让婴儿平躺在床上,解开健康宝宝纸尿裤,男婴常常在此时撒尿,因此,解开健康宝宝纸尿裤后仍将尿布的前半片停留在阴茎处几秒钟,等他尿完。利用健康宝宝纸尿裤的吸水性,兜住尿液,以免弄湿和污染床垫。 步骤2:母婴护理员站在婴儿身体的右侧,先用左手抓住婴儿的两只脚踝向上拉起,一只手指置于其两踝之间,以免因两腿挤压得过紧造成婴儿疼痛不适。再用右手翻开健康宝宝纸尿裤,用相对洁净的健康宝宝纸尿裤内面擦去肛门周围残余的粪便,将健康宝宝纸尿裤前后两片折叠,暂时垫在屁股下面。然后,放下婴儿的两脚,用专门的湿巾纸或洁净的温湿毛巾擦洗屁股。 步骤3:先擦洗肚皮,直到脐部。再清洁大腿根部和外生殖器的皮肤褶皱,由里往外顺

婴儿大便颜色常识(图解)

婴儿大便颜色常识(图解) 吃、喝、拉、撒、睡是刚出生婴儿的主要成长任务,每样都不能缺,都极其重要。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宝宝“拉”的问题。食物被吃进人体后,营养会为人体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废物、残渣,就会变成排泄物,借着粪便将毒素与废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体循环。 大多数新妈妈新爸爸看到宝宝的大便,都会觉得很吃惊!也难怪,婴儿大便的形状和质地多种多样,即便是有经验的父母,也未必都见过。还不会言语的宝宝,他的健康状况其实都表现在“臭臭”(大便)里,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对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清二楚。“臭臭”是否正常,是宝宝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工具/原料 在宝宝排便后,父母要准备好以下工具,方便替宝宝及时进行清洗 新生儿衣服、尿布、纸尿裤、浴盆、毛巾、爽身粉 下面所介绍中,“坏臭臭”是指宝宝不正常的大便,此时父母应该多加关注孩子情况,必要时要及时求医,由医生进行专业指导 婴儿正常大便颜色 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1)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 (2)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3)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4)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1)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但治疗和护理却不可大意,否则可能变得很严重,爸爸妈妈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需要多多储备一些常见疾病的知识,以便在情况发生时,可以最快的做出反应。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皮肤发黄。 巩膜黄染。 体重减轻。 嗜睡、吃奶无力。 病理性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且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并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现象。 新生儿黄疸原因及其分类 50%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黄疸,常常是因为婴儿肝脏不能快速代谢胆红素所引起。首先出现在头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可扩展到全身。如果分娩时有产伤的婴儿可能会患上黄疸,因为大量血液在损伤处分解形成更多胆红素。早产儿也是因为肝脏不成熟,容易出现黄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脏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会引起黄疸,但并不常

见。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即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过低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其愈后差,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首先应检查婴儿的胆红素水平,确定并没有达到高危的程度,以免损伤神经系统。可以从婴儿的静脉或者脚后抽血检测,最新的检查方法,可以用光感器。黄疸可以用光纤疗法治疗和酶诱导剂,最新的治疗方法则是胆红素包裹法。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要注意防止如孕期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妈妈妊娠需要注意的:

婴儿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婴儿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平时家长们总是会观察一下孩子的大便,婴儿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这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通过大便可以很好的反应出孩子的身体的健康情况,也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饮食是不是出现问题,或是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出现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婴儿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1.新生儿的正常大便 新生儿最初两三天会排出胎粪.胎粪粘稠,呈黑绿色,是你怀孕期间宝宝肠道里积累的排泄物,由胆汁、黏液、肠壁细胞、分泌物和羊水等构成.胎粪可能不太容易从小屁股上擦干净,但胎粪的排出说明宝宝的肠胃系统开始正常工作了. 一两天后,当宝宝能够正常吃奶,而且胎粪也已经排完后,宝宝大便就会变成棕绿色的,呈稀软的颗粒状,之后会变成比较黄的大便. 新生儿一天几次大便才算正常呢?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

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2.吃母乳的宝宝的正常大便 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的宝宝大便看起来很不一样.你的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帮助宝宝排出胎粪.大约3天后,当你开始正常分泌乳汁,宝宝的大便就会逐渐变为金黄色或暗黄色,没有难闻的气味.吃母乳的宝宝大便稀软但有质地,有时呈颗粒状,有时呈凝乳状. 在最初的几周里,宝宝可能会在每次喂奶时或喂奶后排便,但他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排便规律,每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排便.这个规律会阶段性地发生变化,比如当你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感觉身体不舒服、或者吃奶的次数逐渐减少时,宝宝的排便规律都会有所调整. 如果因为某种情况,你要将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喂养,一定要记住慢慢来,至少要有两个星期的过渡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宝宝的消化系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便秘或腹泻,同时,也可以减少你发生涨奶疼痛的几率.一旦宝宝适应了配方奶,他就可能形成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排便规律.

婴儿大便解读

婴儿的大便与健康 在一些人看来大便是最肮脏的“东西”,臭气难闻,很少有人便后会认真观察大便。在看病时问起大便多是一问三不知,年轻的父母们更是不知道认真观察孩子的大便。自古以来中医注意观察大便以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还把大便制成“人中黄”、“粪清”作为治疗药物。看来有必要与年轻父母谈一下宝宝大便与健康。 一、婴儿大便的成分 正常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有形成分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三分之一是细菌,叫人吓一跳,其实,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供人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母乳喂养儿大便中主要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牛奶喂养儿大便中则主要是大肠杆菌;只有新生儿生后2—3天内排出的墨绿色粘稠胎粪不含细菌。 二、婴儿大便的外观 正常婴儿大便为黄色或棕色,软条状或糊状。大便软硬度与小儿饮食的排便次数有关。母乳喂养儿每日大便2—7次,呈黄色膏脂样,内可有奶块;牛奶喂养儿大便每日1—2次,淡黄色,较硬;添加辅食后,如喂含绿叶的蔬菜可排绿色大便,吃动物肝血或服铁剂后大便则呈黑色。婴儿大便中偶有不消化的瓜籽、菜叶、黄豆、玉米等,只要量不多都是正常现象。 三、正常婴儿大便的气味 新生儿的胎粪不臭,母乳喂养儿大便稍有酸臭味,而牛奶和奶粉喂养儿的大便较臭,但还不及成人大便臭。添加辅食后大便中的细菌便与成人相同,其臭气加重,与成人大便相似。一般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会产生吲哚、氨等物质,都具有一定臭味,但不太重。如果婴儿大便臭气过重或放难闻的臭屁则可能为病态。 四、婴儿大便的酸碱度 正常婴儿在母乳喂养时大便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较多,分解大便残渣会产生较多酸性物质,大便的pH 值(酸碱度)常小于5.5;牛乳或奶粉喂养儿大便中的菌与母乳喂养儿不一样而呈中性或偏碱性,pH值常为6— 8。测试小儿大便pH值可购市售“精密试纸”,把试纸条一端浸入大便半秒钟后取出与试纸所附的标准比色板比较即可知道pH值。年轻的父母不妨家中备一套,以便怀疑小儿腹泻病时可自测pH作参考。如果小儿腹泻大便pH 值小于6,多是因为小儿受凉、饮食不当或其他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小儿大便pH值常大于7。 五、大便异常与婴儿疾病 大便次数、性质、气味的改变均可反映婴儿疾病,尤其判断消化道疾病意义更大。 次数改变:大便次数突然减少并且大便干燥称为便秘;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或突然变稀同时内容物有变化称为腹泻。 性质改变:婴儿大便除变稀外,如出现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大便伴小儿排便时哭吵,大多是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大便如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病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则可能是患了霍乱病;大便呈汤样可能为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海水样大便为金葡萄肠炎;豆腐渣样大便为霉菌性肠炎;大便中混有寄生虫诊断是一目了然的,但是虫蛹肉眼是看不见的,用显微镜检查大便中的虫卵可以诊断肠道、呼吸道、胆道部位的寄生虫病。 颜色改变:婴儿大便呈白色,并伴全身黄染、骚痒是胆道梗阻表现;绿色稀便常为婴儿受凉或添加辅食不当所引起的食饵性腹泻;大便像赤豆汤样暗红色伴恶臭,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果酱色大便为肠套迭或阿米巴痢疾;柏油样黑便在排除服铁剂和大量食用动物肝血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