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考察论文——论传统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学院:商学院

班级: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

姓名:***

学号:*********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地认识传统孝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求其合理内核,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合理的批判与继承,对中国在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以德治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孝文化传承发扬

一、孝文化的内涵

(一)什么是“孝”

孝,本生于血缘亲情之爱。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最根本,最首要的,莫过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姊与弟妹的关系,故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说。孝,主要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与养。孝的概念形成于西周时期,由于西周以血缘宗法立国,因而孝道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1.善事父母,孝敬父母

孝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家庭伦理,孝首先倡导就是孝敬尊重父母。

敬养父母即是“敬爱”、“奉养”父母。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也?”这种援敬入孝的思想,使一般的亲缘血亲关系规定上升为规范化的道德情操。

2.珍爱生命,生儿育女

《孝经•开宗明义章》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敬养父母以保全身体为前提,尽到敬奉父母的责任;即使身体健全,但品行不端,名声有损,也是尽不敬养父母的职责的。因此,全身是事亲的前提,而全身又是为了更好的敬养父母,实现孝道。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孟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摆在了孝行得首位。

(二)什么是孝文化

首先,孝的基本要求在于继承父志。其次,孝顺以礼为准则。第三,孝是仁德的根本,“亲情之爱”即孝道。第四,孝是为政的根本。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人伦之基,事业之本。汉司马迁曾言:“且父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颂”。这就把修身、齐家、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孝是中国封建道德的核心。

孝文化是指孝行为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的体现。孝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孝文化。孝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应,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孝文化包含经典孝文化和民俗孝文化。所谓经典孝文化,即中国传统的儒家孝文化,包括:孝与仁,孝与义,孝与礼,孝与信,孝与忠。。

二、弘扬孝文化的重大意义

孝文化就是道德文化,也就是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团结互助、爱国爱家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上古时期五帝之中的舜帝,不仅在孝行为上树立了典范,而且还要求人们按照“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义办事。孔子最早提出了“仁”的道德原则,而“孝弟”则是“仁”的根本,足见他对血缘关系上的常有道德标准的高度重视。墨子的“慈孝”,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程朱理学的“存理灭欲”,都是孝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与传承。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就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的具体内容。把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和人格魅力的民族文化瑰宝发掘出来,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体系,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三、孝文化的重建

(一)重拾传统孝文化的教育

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当今社会孝道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孝道文化,需要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地加以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在学校的教育中,从学前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孝道的意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孩子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国学书籍的学习,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发扬光大,越走越远,与时俱进。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孝道的教育,为孩子树立良好地榜样,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觉地受到良好的熏陶,让“孝”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组织开展“孝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大孝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力度。在社区、农村和家庭广泛宣传孝文化知识和孝文化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孝文化氛围。

(二)培养感恩意识

孝文化跟感恩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意味着我们懂得了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在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我们小时候,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老师的教育之恩贯穿我们学习过程的始终,工作以后,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帮助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我们走向成熟;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或社会的赡养、照顾之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知道父母的艰辛,老师的不易,曾经帮助你的所有人的真诚,因此,感恩,就是在践行孝道,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孝行你的父母、老师及他人。

(三)聚全社会之力,大力弘扬孝文化

我们研究孝文化,不仅仅是因其优秀的文化理论和其重要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要与我国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而现代社会弘扬孝文化的意义可归纳为:

1.和睦家庭

敬亲养亲的思想,维持了家庭的和谐。“孝”最基本和核心的涵义就是“事亲”,而且不仅要在物质上奉养亲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尊敬亲人。

2.稳定社会

珍爱生命是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正是每个人都珍爱生命,才是法律拥有了可行性。人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因而不会轻易去触犯法律,以免获得物质、肉体或者是精神上的惩治,有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种珍爱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法律束缚,巩固了法律的有效性。而孝文化中所倡导的慈老爱幼,提倡的是一种博爱与广敬的思想。博爱的思想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互助、友爱,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广敬的思想所要求人们尊重万物,也是从侧面时刻要求自己修身养性,以仁爱之心对世间万物。

3.振兴民族

由古代孝文化中承志立身,忠孝相通而繁衍出来的是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人们由对父母、家庭的爱以及对于祖国的爱的情感升华,必然能够转化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践行为,为社会、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这就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责任心,使全球的炎黄子孙在孝文化的陶冶下,更加热爱中华民族,团结一起来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振兴中华民族。由爱家,爱社会,到爱国家,每一个人都将为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振兴,做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一个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里,我们迫切的渴望一切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养料。孝文化,以它优秀而独特的文化精髓,以及其日益完善的文化内涵,引导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繁衍生息,衍生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