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案例分析

农业案例分析
农业案例分析

农业案例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现状分析

何冯光,张伟

摘要

在分析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扶持政策,总结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提出了改变传统的甘蔗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研究,各级政府应加强与制糖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和重视甘蔗机械的推广,创新推广机制等对策措施,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推广;对策;广西

Abstract

In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Sugarcan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existing status quo, based on elaborate mechanization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in Guangxi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ve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mechanization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summary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propose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ugar cane planting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agricultural and agronomic research combining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with the sugar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gar cane machinery promotion, innovation promotion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sugarcan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Keywords: sugarcane; mechanization;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 Guangxi

前言

广西是我国甘蔗种植大区,也是我国蔗糖的第一生产省区,同时制糖行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2000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是546.07千公顷,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2.21%;甘蔗平均年产量是3162.74万t,占全国甘蔗产量的47.42%。目前,全区生产甘蔗的蔗区涉及10个市56个县2600多万人口,占全区农村人口的65%左右。[3]全区有糖厂100多家,产业工人10多万人。2007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01.2万hm2。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20%。发展甘蔗生产,提高生产效益,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创利、地方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

1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

目前,除试点示范区外,广西农垦甘蔗生产只有耕作机械和中培土机械发展比较成熟,机械种植和收获仅处于试行阶段,甘蔗种植和砍收两大环节,仍主要依靠人力、畜力作业。追根查源,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以下几方面:

(1)甘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广西农垦农场大都是家庭农场小规模经营,职工平均每户种蔗面积约20 亩,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没有形成集中连片大规模经营。同时,土地大部分没有经过整治,坡地多、不平坦,客观上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

(2)农机与农艺未能完全融合,制糖企业对推广机械化收割的积极性不高。收割机收获的甘蔗含杂率较高,尤其是受不良天气影响,倒伏的甘蔗含杂率在10%以上;切断式收割机收获的甘蔗被切成约30cm的蔗段,须具有液压自卸功能的专用车辆才能卸入糖厂压榨输送机上,为此制糖企业需建造相关配套的处理设备,因而对推广机械化采收积极性不高。此外,目前与收割机配套的田间收集车常常压破甘蔗根头,影响宿根蔗的发芽,造成来年甘蔗减产,限制了甘蔗收割机只能在不留宿根蔗的地块上收割。

(3)甘蔗生产机械设备不够成熟,实用型机械的个人研发未能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长期以来,适应广西丘陵地甘蔗机械化生产的理想机具少,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主要依赖进口,而进口的收获机械价格较高,零配件且不能享受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另一方面,生产实践中一些职工自行研制的如甘蔗种植

机及宿

根蔗管理机械,实用性、针对性较强,全靠自筹资金研发,无法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影响了普及推广使用。

(4)广西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虽已设立到乡(镇),但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的重视不够和经费的短缺都是其中的原因,全区1/3以上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条件太差,甚至连办公的场所都没有。另外就是推广技术的人员素质不高,适用的机具也没有能力去宣传,观念也比较传统,对新的机具了解不多,技术水平不高,推广的缓慢,服务的水平不高。

(5)蔗农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蔗农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些偏远的地区蔗农甚至不知道有机械化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认为只要把甘蔗种得密集一点,就可以保证产量。但并不是种得多就可以获得好的产量,通常种植的行距要保持在0.6~0.8 米之间,因为窄行距也会限制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破解目前的难题以及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广西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相关扶持政策。政策的推广,大大改善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状况。

2推广内容

(1)2001年,广西各级农机部门把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摆在重要位置,并且自治区农机化管理中心在南宁市岂宁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百色市平果县、柳州市柳城县等市、县实施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2)2003年,广西区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明确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鉴于广西目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应在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广西的农业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的基础上,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123590”:即在l0个甘蔗生产市,每个市建立1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3.33 hm2(200亩),辐射带动666.67 hm2(1万亩);每个基地配备2套甘蔗生产全程机械;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每公顷增产30%以上;重点推广5大技术,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种植机械化技术、中耕施肥培土机械化技术、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使农民

每公顷增收1 350元(亩增收90元)以上。农机部门要在抓好示范基地建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模式,进而加速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政府和农户对农机的投入,扩大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的拥有量,逐步使我区的甘蔗生产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发展格局。[1]

根据广西甘蔗生产发展现状和广西农业机械化“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到2010年,全区甘蔗生产深耕深松、中耕施肥培土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甘蔗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20%;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水平达到50%;机械化喷灌达到25%以上;甘蔗平均产量达到90 t/hm22(亩均6 t)以上;全区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左右。[1]

(3)2012年,广西农机化管理局在南宁、崇左等十个甘蔗主产市各建立了一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重点引进甘蔗种植机、联合收获机等开展试验示范,推进甘蔗机种机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4)为了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从2013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将广西甘蔗收获机单机最高补贴额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 4 500 万元农机购置累加补贴资金,明确优先补贴甘蔗收获机。

农业部实施广西融资租赁支持采购切段式甘蔗收获机项目,2014年7月下达贷款贴息资金600万元,以融资租赁方式为广西提供甘蔗收获机。一是从2014年开始,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主要对购买甘蔗机具贷款给予贴息补助。二是创新金融支持。农业部近年来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广西甘蔗示范基地建设;将扶绥县作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联系点,定期深入扶绥蔗区开展现场指导。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通过补贴机收、机种作业等方式,扶持甘蔗主产市、县(区)开展耕种管收试验示范。三是组织开展机具研发。2014 年,自治区政府安排科技专项380万元,补助8家农机生产企业研发亟需的甘蔗田间装载转运机、甘蔗种植机和甘蔗中耕培土机,提高机具配套水平。

(5)2014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牵头制定了《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方案》。农业部牵头建立了支持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部际联席会议制

中国大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分析

中国田园综合体5大成功案例分析 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其实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横跨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早在2012年底的时候,我国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版中国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咨询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有5个成功的田园综合体,详细信息如下: 1、无锡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是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田园综合体落地案例,是田园综合体的先行者。由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国内首个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6年3月份启动,项目规划总面积6246亩,于4月初启动建设,力争通过3至4年全面完成。位于江苏无锡阳山镇,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2、多利成都农庄 成都多利农庄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共占地2700多亩,其中农业用地1950亩。其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在成都近郊中极具竞争力,具有集优质有机蔬菜种植、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为一体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已完成投资5.2亿元,实施了8.1万平方米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首批示范农庄和有机生活体验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来体验乡村风光、有机蔬菜种植以及乡村酒店等特色旅游。 3、蓝城农庄小镇 宋卫平魂牵梦绕的“农庄”,终于有了第一个实体。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

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7173079.html, 编制工程师:范兆文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生态休闲农业山庄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

农业休闲综合体概念及案例分析

农业休闲综合体概念及案例分析 农业休闲综合体是在“休闲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在架构上,“农业休闲综合体”在“旅游综合体”构架下,基于一定的农业资源与土地基础,将农业和休闲游憩相结合,以农业为切入点,以景观打造为基础,引入泛旅游产业,形成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 在功能上,“农业休闲综合体”在农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观光、休闲、娱乐、创意、研发、地产、会展、博览等三种以上的相关功能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 农业休闲综合体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物流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它是“大农业”的复合结构形态,是资源整合的“驱动器”, 产业价值的“放大器”,城乡共生的“交响曲”,是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它能有效提高产业集成度、产业集聚度、

产业融合度和产业关联度,改变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和运作模式,增强产业间互动与支持效应,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创造收益递增机会,催生出新型业态,提高产业附加值,扩大产业价值,形成产业复合的“倍增效应”。它是一条破解“三农”困局之路,也是一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之路。 一、景观吸引核 景观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是农业休闲综合体打造的关键。农业休闲综合体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往往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可以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 二、休闲聚集区 休闲聚集区,是为满足由核心吸引物带来客源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实际上是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Mall构架的游憩方式)。主要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三、农业生产区

农业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农业特色小镇经典案例分析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跨产业、跨功能的综合体。发展田园综合体需要做到发展优势项,做出特色,保存长久生命力,这样才能使之得到循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力图归纳总结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及对投资田园综合体的启示。 一、台湾清境农场——“小瑞士”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的成功转型,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0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成的百花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世界,清境农场也因此而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清境云雾,山岚徐徐弥漫,如梦如幻,小瑞士花国又有了“雾上桃源”这一美称。 “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的景色让民众可以放松身心,别有洞天的景色,辽阔的绿意,遍洒的花海,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清境乡村亲子体验—海拔2000多米的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分队表演令人赞叹,工作人员会给小朋友讲解羊咩咩的趣事,讲述清境农场的历史。大溪花海农庄是春天常在的地方,台湾人气剧《流星花园》里面的薰衣草花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徜徉花海中,

农业旅游案例分析

二、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1.成都三圣花乡 (1)基本概述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锦江区,涵盖五个村落,总面积12平方公里,按照“因地制宜、政府补助、产业支撑、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思路,创造性地打造了以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为主的五个主题景区为主的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度假胜地。三圣花乡是中国第一家农家乐的诞生地,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核心项目 五朵金花之一:花乡农居 “活色生香花乡农居” “花香农居”位于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的红砂村,全村辖4个社,971户。红砂村种花历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种花为生。目前已经形成了3000余亩的花卉种植规模,是西南地区最早发展花卉产业的地区之一,经过10余年的经营,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花卉产业的重要基地。如今,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种花、卖花的单一模式,而是发展到以观光、赏花为主题,对花卉的科研、生产、包装、旅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开发的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产业。

景区内有蜀中茉莉花故里的茉莉园、具有农耕社会图腾崇拜的牛王庙、百亩玫瑰主题风情园、维生花卉园艺等众多景点,拥有科技示范区、苗木种植区、精品盆花区、鲜切花展示区、川派盆景区、彩色植物区等六大花卉生产、观光片区,以及形形色色、林林总总近百余家休闲娱乐场所,成为了成都近郊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 五朵金花之二:幸福梅林 “疏影横斜幸福梅林” 幸福梅林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消费、美食、品梅、赏梅为一体的返朴归真的农业休闲旅游观光胜地。 景区总面积3000余亩,1500余亩的梅花环抱124余亩的湖面。约有各色梅花20万余株,200余个品种,其面积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品种数仅次于武汉,位居全国第二。主要栽种的梅花品种为品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 梅林区域内共涉及农户600余户,农居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的特点。景区内,林木葱笼,竹树掩映,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点缀其间,显得古朴典雅、秀丽清朗。景区内建有“梅花知识长廊”、“照壁”、“吟梅诗廊”、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

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 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把高效设施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功能拓展成集生产、加工、科普、采摘、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产业内涵,将科技、文化、民间技艺、园林艺术等元素植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江苏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融入了“两弯半”蟠扎技艺,创新出花木盆景休闲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了花木之乡顾庄村特色产业发展。 3、浙江: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1)创新完善投入机制

(完整版)国内6大“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国内6大“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后,财政部又连续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通知》和《意见》,确定今年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建设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本文为江苏,上海,安徽,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的田园综合体样板间建设案例分析。 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农业产业区 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为综合体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

生活居住区 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 文化景观区 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主题 休闲聚集区 满足客源各种需求的综合产品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休闲体验乐趣 综合服务区 城镇化支撑功能,为综合体各项功能和组织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

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国内落地实践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2012年,在“中国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大力支持下,内地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落地实践。田园东方综合体分三部分,农业、文旅和居住,以及内在的复合业态。 农业商业化 田园东方的农业是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辅助,把农业进行商业化,定位是企业化服务型的农业平台。阳山本身有优质的水蜜桃资源,而该项目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的运作,使得形成

的产业园能作为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自然多样的文旅产业 文旅是以生态自然型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组合,以此作为产业的根本。比如主题乐园、不同的度假产品和度假村、精品酒店、民宿集群和营地等。 创新社区居住方式 田园社区属于居住的一部分,服务于原住民和新移民,以及旅居的客群,最终形成新的社区和新的小镇。社区分两类,一是结合宅改、土改的政策和试点,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进行开发。另外,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为基础的开发,这两种社区混合进行。 决策点评 田园东方项目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绿维创景: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 案例分析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d17173079.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国外农业观光发展历程 观光农业从明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外己先后出现了农业观光园区、度假农场、家庭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游客的旅游动机来划分,国外乡村旅游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游。 三、国外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

四、著名乡村度假国家及代表案例 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1、日本——度假农业园: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 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有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 <特点> 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 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过半数的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由政府机关或当地集体组织开发经营;

休闲农业地产开发模式和经典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地产开发模式和经典案例分析 各界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成为时下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国家出台土地扭转等相关政策,农业、农村和农民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休闲农业地产必然会成为未来建设、投资的一个热点。 一、休闲农业地产概念 1989年,台湾大学通过系统研究,正式提出休闲农业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农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劳作、体验、参与、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形态。而休闲农业地产则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在经营休闲农业项目时,引入房地产的经营思维,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地产化运作,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优势,更加深入的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 二、休闲农业地产类型 休闲农业地产是休闲农业同地产业的一个嫁接,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地产业,要对其进行分类是一个综合的提炼和概括过程,以休闲农业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与房地产业进行融合、对接,从而形成休闲农业地产分类,主要包括以下5种: (1)以农家乐为基础的地产开发 农家乐是休闲农业中最广泛的模式,是以农家为重点,即该地区农民的生活现状、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为吸引物,满足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产业形态。以农家乐为基础的旅游地产开发可以称之为农家乐升级版,它整合乡村旅游与旅游地产,使旅游经济和地产经济相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凭借旅游地产提升内涵,旅游地产依托乡村旅游提高品牌价值。北京市旅游局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国际驿站、养生山庄、休闲农庄、旅游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采摘篱园、生态渔村、山水人家等8个乡村旅游新型业态的标准,将成为农家乐开发的新潮流。 (2)以农业观光园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农业观光园是以高科技农业或者成规模种植、养殖农业为主体吸引物来满足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相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产业形态。因为农业观光园本身是具有一定土地规模的,可以某项农作物、养殖业或手工副业为卖点,综合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多项休憩内容,采用庄园式地产开发,如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等系列农庄、酒庄、水庄、山庄。 (3)以古村落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国内休闲农业与创意体验案例分析

国内休闲农业与创意体验案例分析 1.莫干山的乡村改造 1.1朱胜萱先生刚进入浙江德清县莫干山山区的时候是2011年,当时莫干山存在很多问题: 这里有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但景区属于浙江省,本地享受不到任何门票收益;该地又作为湖州水源保护地,所有产生污染的畜牧业、加工业都被清退。整个乡村,几乎没有更多除了小农耕作之外的更多收入来源;小农户经营一年,劳动力投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小农经济已衰落,年轻人留在村里,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他们宁愿离开土地去城市,留下很多凋敝的建筑,社区被废弃,没有业态发展。 1.2方法: 他看到乡村凋敝的现实,引入了台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建设模式,力图在莫干山建立农垦、乡居加集镇的乡村生态圈。 他们2011年开始推行“山间民宿、山腰农耕、山下休闲”的联动经营模式,分别对应三个项目:清境原舍、清境农园、庾村文化市集,位置分散在山间、村里、镇上。(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莫干山体现的玲离尽致) 1.2.1农园:恢复土地产能 他们采用标准的自然农法种植。由此,清境农园诞生。他们还制定出了一份详尽的农业运营计划。比如,会员馈赠制度,会员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我们的应季农品。(这些制度都非常新颖、灵活) 1.2.2原舍:营造乡情 对原舍建筑景观的设计,他们要求,营造回到乡村的感觉。(这是一大特色,很多失败的乡村建设失败原因都是失去了乡村的本色)而且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地化的主人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1.2.3文化市集:以交流激发活力 他们提出文化“市集”的概念,即将空间、场所、舞台、市场、作坊等元素及其职能进行聚集,以之作为城乡互动的空间节点、物资集散的商业节点以及邻里关系的社区节点等,并凸显当地文化价值。 1.3尝试引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 1.3.1莫干山一带有很多骑行者,由此,我们植入自行车主题,以一位台湾收藏家的20件藏品做展览,营造骑行氛围。装点好餐厅后,我们又招聘厨员,开始运营。由我定菜系,观察村民饮食特色,采摘当地有机食材,根据不同时节引入当地的做法,加上大厨的创意,列为餐厅菜品。切合当地的口味,又提升了传统的品质。 1.3.2他们做了一间“属于乡村的书屋”,布置上简单亲近,便于乡间孩子随意进出。 1.3.3咖啡厅、面包坊、青年旅社等 乌镇模式 2.1乌镇成为了一个古镇开发保护的新样本。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乌镇的

《农业文化与休闲农业》案例分析报告

《农业文化与休闲农业》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 专业: 年级: 学号:

四川省西充县双龙桥休闲农业园区 文化资源利用分析与评价 一、 园区发展现状 南充市西充县双龙桥村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36′至106°4′,北纬30°52′至31°15′,距西充县城7公里,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有320户1138人。该村是西充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四位一体”乡村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多次承接中国有机论坛、四川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国省会议(节庆)现场;是中国美术家、书法家培训基地,国际微电影拍摄基地。这里已经参拍电影7部,吸引施瓦辛格、刘亦菲、黎明等明星巨腕前来。2015年2月被住建部评为国家级宜居村。 “双龙吐出元宝, 北山步步登高,祥云 缠绕山腰,神仙醉卧 绿草。”这就是双龙 桥村的真实写照,踏 入双龙桥村,映入眼 帘的是青山环抱中, 一座座白墙青瓦、富 有川北民居建筑风格 的新房错落有致,房 前有花园式的小广场, 新栽的绿化树青翠碧 绿,屋后的菜地蔬菜满园。台湾乡村风情湿地带、十里有机生态画廊、台湾特色果蔬区、有机畜禽养殖区、景观花卉观赏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新村聚居点……这里一应俱全。园区主要景点包括:玫瑰情人谷、印象田园酒店、民俗村、野生垂钓基地、北山寺遗址摩崖石刻巨龙等。 西充县双龙桥地理位置

二、园区所在地的农业文化资 源调查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双龙 桥景区所在地的农业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俗文化 民俗旅游在一定意义上讲,是 现在休闲农业旅 双龙桥田园印象酒店 游和文化结合较 好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汉书·王吉传》一书中记载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而四川省西充县,具有川东北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双龙桥景区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一些民俗体验项目,如模拟农民丰收时“打谷子”的体验项目、模拟过年时一起“敲糍粑”的体验项目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体验项目是真的由当地农民 指导操作的,因为双龙桥景区在规划当初占用了大量农田耕地,为了补偿当地农民统一修建了新的房屋,景区内还提供工作岗位,让农民们有了生活来源。所以景区内随处可见真实的乡村生活,自 然形成一种自然的不受拘束的氛围。(二)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 如自然环境的舒适感,整体建筑环境 的代入感,村落建筑到农田果园,从生 产方式到生活习俗,这些对于城里人 来说,都有很大的吸引力,都会感到好 奇和陌生,都增加游客对旅行的满足度 和再回访意图。双龙桥景区对园区所 有建筑进行总体规划,几乎还原了乡 村真实场景,加以现代设计。让人们 双龙桥当地农户所居住的房屋

田园、康养、休闲综合体成功案例分析

田园、康养、休闲综合体成功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田园养生集养生资源与旅游活动交叉渗透,实现融合,以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全方位需求,开始受到全球性关注。本文在分析田园养生客源市场,国内外田园养生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田园养生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田园养生--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国家政策支持 2017年5月,国家旅游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依托各地自然、人文、生态、区位等特色资源和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和休闲疗养机构等为载体,重点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打造健康旅游产业链。

这就要把健康服务业从在城市里的医疗机构、疗养院,搬到旅游目的地或者生态保护良好的地区,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和旅游需求。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图1显示,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3万亿元,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但是包括养生旅游在内的一些细分领域还是一片蓝海,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升级,将焕发新生。 据统计,养生旅游占旅游交易总规模的1%左右,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为46900亿元,养生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600亿元。根据数据预测,现阶段,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空间巨大。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将会是下一个投资关注点。

休闲农业案例经典

休闲农业案例经典:用浪漫打造农庄—设计“蓝调庄园” 2008年底,受北京森禾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邀请,我们对朝阳区的1100亩土地进行了概念性的规划及设计。 项目地位于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村南,隶属朝阳区CBD板块,区位独特且交通便利;项目地土地平整,种有蓝莓、草莓等水果,有待开发的温泉资源。从发展旅游的角度,该项目具备了很好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 打造“蓝调庄园”关键点: 关键点一:区位优越,确定高端消费 根据项目地位置,我们将消费群体定位为中高端。这从本质上决定了,蓝调庄园区别去其它的农业生态园和郊野观光园,而是一种以身心的愉悦、放松、享受、高端消费为特征的田园会所。故此,项目中的温泉也朝着高端的方向发展,“私密园”温泉,便采用独立空间的设置,营造生态的环境,尽显高端的华贵。

私密园——瓜果温泉 关键点二:蓝莓特质,营造浪漫情怀 蓝莓是项目地所种的水果之一。这是一种原产地美国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中的皇后”。关于蓝莓,我们更多的是从电影中了解,著名导演王家卫拍过的电影《蓝莓之夜》中浪漫的爱情故事,为我们项目中的“浪漫元素”注入了基础。由此,我们在项目中设立“爱的伊甸园”——用花草(秋冬用夜光拼图)拼成“I love you”的大地景观,并设立求婚台、求爱台、婚礼场地等,营造浪漫的气息。 关键点三:蓝调音乐,演绎时尚生活 蓝调也称布鲁斯(blues),是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形式,传达着一种优雅、深沉的气质。现在,人们多用“蓝调”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表达一种浪漫、恬静、与世无争的意境。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蓝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与项目的定位不谋而合,蓝调庄园,应运而生。并在项目中设立“布鲁斯餐厅”、“蓝调派对吧”等,将蓝调的意境进行到底。 关键点四:四季果蔬,品味健康生活

典型案例:农业特色小镇经典案例分析之台湾清境农场

农业特色小镇经典案例分析之台湾清境农场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的成功转型,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0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成的百花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世界,清境农场也因此而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清境云雾,山岚徐徐弥漫,如梦如幻,小瑞士花国又有了“雾上桃源”这一美称。

“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的景色让民众可以放松身心,别有洞天的景色,辽阔的绿意,遍洒的花海,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清境乡村亲子体验—海拔2000多米的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分队表演令人赞叹,工作人员会给小朋友讲解羊咩咩的趣事,讲述清境农场的历史。大溪花海农庄是春天常在的地方,台湾人气剧《流星花园》里面的薰衣草花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徜徉花海中,品尝地道的熏衣草奶茶,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六福村主题乐园,有原始的非洲部落、西部牛仔、阿拉伯皇宮等。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在于通过“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创造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清境农场整体规划 ◆线:车行路、六大步道意境深远

田园康养 休闲综合体成功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田园养生集养生资源与旅游活动交叉渗透,实现融合,以一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全方位需求,开始受到全球性关注。本文在分析田园养生客源市场,国内外田园养生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田园养生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田园养生--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国家政策支持 2017年5月,国家旅游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依托各地自然、人文、生态、区位等特色资源和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和休闲疗养机构等为载体,重点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打造健康旅游产业链。 这就要把健康服务业从在城市里的医疗机构、疗养院,搬到旅游目的地或者生态保护良好的地区,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和旅游需求。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图1显示,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3万亿元,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但是包括养生旅游在内的一些细分领域还是一片蓝海,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升

级,将焕发新生。 据统计,养生旅游占旅游交易总规模的1%左右,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为46900亿元,养生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600亿元。根据数据预测,现阶段,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空间巨大。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将会是下一个投资关注点。 图1:2011年-2016年大健康产业规模 中央1号文件指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二)发展休闲养生农业的相关土地政策 1.休闲农业用地使用范围 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因此在进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但在休闲农业园区开发过程中,开发者的惯性思维常常是将这些破旧的房子拆掉重建,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基础进行改造和装修。殊不知这不仅破坏了乡村田野的

生态休闲农业PPP模式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生态休闲农业PPP模式的现状及 案例分析 【导读】生态休闲农业即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把发展农副业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观光休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通过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功能,生态休闲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文件强调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当前生态休闲农业与PPP模式结合的投资模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本文将重点分析PPP模式下生态休闲农业投资的类型、案例与优势。 一、农业领域PPP发展现状 (一)农业领域基本概况 生态休闲农业市场容量巨大,农产品消费具有不可替代性,且潜在需求巨大,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民众对于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特点可以为投资提供稳定的收益保障,与PPP要求长期收益稳定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PPP 模式在此时介入休闲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即是应时而为更是应势而为。生态休闲农业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类: 1.农业绿色发展。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 2.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支持耕地治理修复。

3.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4.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农业领域PPP示范项目概况 今年8月4日,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第一批试点项目的通知》,列出了此次拟入选的20个第一批农业领域的PPP试点项目以及开展规定。通过研究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我们发现传统农业亟待升级,多项因素制约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化农业,此次农业领域试点项目的推出构建农业PPP发展导向标,有望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热情,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图1 第一批农业领域PPP试点项目类型分布 农业领域的PPP项目可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物流与交易平台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本次公布的20个第一批农业领域的PPP试点项目中,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绿色发展这两种类型的项目占据了80%,政策侧重性较为明显。这两种类型的项目所需的前期资本投入较大,所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