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
天堂和地狱作文(优秀8篇)

天堂和地狱作文(优秀8篇)天堂和地狱作文篇一在一片渺无边际,干燥无比的大沙漠中,艰难地行走着两位饥渴难忍,汗流浃背的旅行者。
他们迷了路,已经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天,旅行包中的水粮已所剩无几。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快要绝望之际,忽然远看到远处有个叉路口,路口前立着一牌子。
他们快步走到牌子前。
牌上有字,写着:左←天堂右→地狱。
他俩沉思良久,不约而同地说道:“先去地狱看看吧!”走了不一会儿,便来到地狱大门前。
大门金光闪闪,里面一派繁荣:花天酒地,又是干杯,又是跳舞,到处金碧辉煌,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
但他们还是决定到天堂看看再说。
走了几分钟便到天堂之门前了。
天堂之门十分简陋,里面沧沧凉凉,只有极少的人一手拿工具,一手拿零件忙碌地做着机器。
这时,一位旅行者对另一个人说:“这地方哪儿是天堂?傻瓜才呆在这儿,我要去地狱!”而另一个人却说:“这地方很能磨炼人的意志,我去!兄弟,咱们只得分别了啊!”于是,便毅然走进天堂之门。
另一个想:他可真傻,怎么会到这鬼地方!便返回地狱。
在地狱生活的旅行者整天高枕无忧,只知贪杯享乐;而在天堂的旅行者则与其他人一起顶着烈日的炙烤,辛辛苦苦地干活共建家园。
一晃几年过去了,地狱的人们因为每天都毫无顾忌大把大把地用着金银,一点都不懂得顾惜,使地狱变得越来越穷;而天堂呢,则因为人们辛勤劳动,变得美丽壮观,一片繁荣。
但人们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不浪费,所以自己也越发富裕。
这时,伟大的上帝出现了,他化于天堂与地狱之间,说道:“现在你们明白了吧,幸福是劳动创造的,也是劳动者才能得到的!天堂虽看似‘贫穷’,但这种‘贫穷’是一种动力,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成功;而地狱虽看似‘幸福’,可这种‘幸福’能让人颓废潦倒!”朋友们,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呢?天堂和地狱作文篇二我是一棵广玉兰树,我生活在属于我自己的大自然里,我觉得我是大自然中的幸运儿。
当我看见自己的叶子在慢慢的发芽时,我屏息凝视着,那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叶子,绿的那么自然,那么纯朴,而背后又白的那么透明,带着春的气息与花竞相斗艳着,渐渐的,我长大了,还是那么的绿,身旁似乎大了些,比起以前,更是富有勃勃生机。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是本令人深思的小说,阅读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死后世界的故事,人们死后会进入天堂或地狱,根据自己一生的善恶行为而定。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类善恶行为的思考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人们在天堂和地狱中的生活,展示了人们死后的命运取决于他们一生中的行为。
在天堂中,人们过着幸福而美满的生活,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奖赏。
而在地狱中,人们受尽痛苦和折磨,承受着他们一生中所犯下的罪孽。
这种对人类行为的善恶判别,让我不禁思考自己一生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要求。
另外,小说中对天堂和地狱的描写也让人深思。
天堂被描绘成了一个美丽而和谐的世界,人们心怀善意,彼此关爱,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
而地狱则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漆黑一片,人们被火焰烧灼、恶鬼折磨,生不如死。
通过这样的描写,我明白了善恶行为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命运,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天堂与地狱》还通过对主人公悔过与转变的描写,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只要人们悔过自新,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有机会走向天堂。
这给我带来了希望和勇气,说明即使犯错误也不是绝对无法挽回的,只要我们努力改变和进步,就有可能得到重生与救赎。
总而言之,读完《天堂与地狱》后,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的行为和道德观念。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对善恶行为的评判是多么重要。
这本小说不仅让我思考了自己,还带给了我对死后世界忧虑与期望。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一)《天堂与地狱》这一个故事讲的一个大善人死后。
天使飞来接他上天堂的时候,大善人想到地狱去看看地狱与天堂的差别,结果才知道,天堂与地狱其实只相差一点点:自己给自己夹食物---地狱;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食物-相互养活对方。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意思。
我们平常形容两种很大差别的时候,总是说“好比天堂与地狱”。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
可见,人们之间的态度很重要。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千人糕”这样一个故事吧;哪怕一点点也是通过许多只手作成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在一个森林里,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人理你,难道这不是地狱吗?你能坚持多就久?只有我们先帮助别人,别人自然会帮助你。
人人付出一点点的爱,这个世界更温暖、幸福。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一篇《天堂地狱之别》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带着教士去看地狱,地狱里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
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勺,但是汤勺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有办法进入口中。
他们又来到了天堂,这里跟上次的房间一模一样,但这里的人看起来又快乐又饱足,而且他们的汤勺和刚才那群人的一样长,教士很疑惑,上帝说:“因为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文章用天堂和地狱的对比手法描写出了真实生活中人们对朋友、邻里之间的关心。
地狱的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从不顾及他人,就觉得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很冷漠,从而每个人都吃不饱饭;而天堂的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觉得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也要帮着做,从而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快快乐乐的。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生活无助而苍白,但彼此的关心和爱却使每一个人渺小的力量汇成江海。
所以,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团结友爱,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这样别人也能在危难时刻帮助我们。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对道德的思考,
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小说以天堂和地狱作为象征,通过描述主人公在人生中的选择和经历,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善良与邪恶,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挣扎和矛盾,他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最终
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选择,让人深思生活中的抉择和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各种选择,有时候我们会被外部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内心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真正的信念和追求。
另外,小说也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善良面。
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失望和绝望,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良和邪恶,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让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通过阅读《天堂与地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我们需要不
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到自己真正的道路和信念。
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我们才能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的天堂。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时光,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读《天堂与地狱》有感

读《天堂与地狱》有感1. 引言《天堂与地狱》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并于186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法国19世纪初的社会背景为背景,描写了法国社会的黑暗与堕落,以及人性中的天使与魔鬼的斗争。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人性与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下面将从人性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小说带给我的思考三个方面,谈谈我读《天堂与地狱》的所感所想。
2. 人性的复杂性《天堂与地狱》以广泛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既有善良纯洁的天使,也有堕落邪恶的魔鬼。
这些形象的交织与碰撞,使人对人性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其中,主人公让·瓦尔简(Jean Valjean)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形象。
他曾经是一个被剥夺人性的囚犯,但在善良的主教的帮助下,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从此以后,他成为了一个充满仁爱和宽容的人物。
通过对让·瓦尔简的描写,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潜能。
与让·瓦尔简相对应的是切纳赛市长(Chenonceau Mayor)图尔伯·多浴尔伯(Tholomyès)等人的堕落形象。
这些人物的出现使人们更加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而人的行为往往受到某种环境和诱惑的影响。
3. 社会问题的反思《天堂与地狱》以法国19世纪初的社会为背景,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与堕落。
小说通过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描写,使我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中,小说中关于贫困问题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生活贫困的人物形象,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尽了社会的剥削和压迫。
这些形象令人感到心痛,反思社会对贫困人群的漠视和不公。
通过揭示这一社会问题,小说对社会产生了批判性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贫富差距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了其他诸多社会问题,如法律与公正、道德与良知等。
这些问题的描写使我们反思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并对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思考和启示。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精选14篇)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篇1《天堂与地狱》这一个故事讲的一个大善人死后。
天使飞来接他上天堂的时候,大善人想到地狱去看看地狱与天堂的差别,结果才知道,天堂与地狱其实只相差一点点:自己给自己夹食物---地狱;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食物-相互养活对方。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意思。
我们平常形容两种很大差别的时候,总是说“好比天堂与地狱”。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
可见,人们之间的态度很重要。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千人糕”这样一个故事吧;哪怕一点点也是通过许多只手作成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在一个森林里,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人理你,难道这不是地狱吗?你能坚持多就久?只有我们先帮助别人,别人自然会帮助你。
人人付出一点点的爱,这个世界更温暖、幸福。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篇2从前,人本有一名子隐禅师,他身份受人敬仰。
有一日,一位王侯慕名而来,向他请教佛法大义。
王侯见了白隐禅师侯,态度谦恭地问禅师:“听人说,做善事就能上天堂,造恶业机会下地狱,但是我在人间,上不见天堂,下不见地狱,可否禅师您显个境界,让我相信真的有天堂或是地狱。
”白隐禅师听完他的话后,脸上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接着便开口用一些话雨不断责骂王侯。
王侯听到莫名其妙的职责,立刻满脸通红,火冒三丈。
正要开口还击是,禅师随即开口对他说:“你现在就是在地狱啊!”王侯听见后,既有所悟,连忙跪这对禅师说:“竟不知师傅的教示,真是失礼。
”白隐禅师面带微笑地接着说:“对了这就是天堂。
”感悟:心存恶念,即是地狱;一心向善,就是天堂《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篇3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从地狱到天堂》,我能大概的给你们讲述。
天堂与地狱的小故事及大道理

天堂与地狱的小故事及大道理天堂和地狱的分别是什么呢?是像天堂和地狱的小故事里面那样,只是人们用勺子的方法有所不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以及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一位行善的基督徙,临终后想见天堂与地狱究竟有何差异于是天使就先带他到地狱去参观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瘦骨如柴的饿鬼鱼贯地入座。
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
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夹得到.吃不到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
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可爱的人们.他们也同用同样的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
而对方也喂他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人生哲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着别人,永远将是一锅看得见喝不着的汤,只有互相帮助,相互扶持,才能够共同求发展。
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启发谁说天堂一定纯?谁说地狱一定恶?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何方?我之前并不明白,但在听了一个天堂与地狱的小故事后,终于豁然开朗了。
天堂与地狱的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基督教徒,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
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
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
”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嘛!”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
2.寓言故事《天堂与地狱》

寓言故事《天堂与地狱》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
——年轻人问:“这里如何?”
——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答:“糟透了!我很讨厌。
”
——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
后来,又来了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
——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务……”
——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
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
——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
相反,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
总结
天堂和地狱的大门钥匙就捏在我们自己手中。
有一颗天使的心,学校就是你的天堂;有一颗魔鬼的心,学校就是你生活的地狱。
”
“态度决定一切”,地狱还是天堂,就看你的心放在什么地方,自身的态度才是钥匙。
把学校看得一无是处的学生必定苦不堪言。
要想走进“天堂”,就必须改变态度,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看到学校的优点和长处,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
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够让平凡的教室里充满赏识的阳光,让脸上每天都绽放笑脸,那么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天堂”里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堂与地狱》
经文:希伯来书10:22-24
金句:「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
」(来10:24)
有一个古旧的比喻,内容是描述天堂与地狱的景况,说到两者并没有甚么天渊之别。
话说天堂与地狱都有一张长桌子,桌子上摆满各种美食,桌子的四周被一些高出桌面半米多的高椅围著;而每张高椅都有手持长筷子的人坐著。
从外在客观条件来看,天堂和地狱是一样的。
原来天堂与地狱的分别在於人的活动和情绪。
天堂里人是开心和白胖的,手持筷子来来往往,高兴吃喝。
地狱的人则是怨恨和消瘦的,拿著筷子久久不动;那里的人都在埋怨长筷子不易将食物夹入口中,埋怨别人不照顾自己。
但天堂中各人却注意到别人的无助,并乐意地把食物从桌上送到他人的口中。
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并不是天堂与地狱的真象;但它却反映出天堂与地狱分别的其中一重点,就是那种人际生活模式。
我们太惯常说天堂是黄金街、地狱是不灭火湖,这种说法强调一个具体实在的环境;但我们却从未想到在一个彼此独立又不相顾的群体中,已是先尝了地狱的滋味。
在基督徒群体中,信徒常说自己如何受冷落,缺乏爱心的关怀。
这些人忘记了团契生活是「彼此」的,是要学习并先明白别人的需要。
请记著,爱心可以激发更多的爱心和善行,爱的果子就是爱。
默想:生活中除了感受自己需要外,你有对别人注意关心吗?在人人不愿意付出的世界中,我们可以靠著主先付上第一份爱,以致先尝天堂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