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基督教的衰落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中世纪基督教的衰落

从发自良心的自我折磨 和公开忏悔,到形式化的 朝拜圣墓和购买圣徒务, 再到买卖赎罪券的赤裸裸 的金钱交易,赎罪券方式 的变化意味着基督教信仰 和道德的沦丧与虚伪化。 从而导致中世纪基督教文 化临近崩溃的边缘。
二.宗教裁判所
如果说基督教最初是通过宽容而赢 得了世界,那么他在中世纪后期则 是由于极度不宽容而失去了世界。
除了在密室忏悔和苦行这算之外,抢 占和朝拜圣徒陵墓,购买圣徒遗物和 向教会捐赠财产都成为教会确认的有 效赎罪方式。从而导致基督教信仰和 道德的虚伪化。
购买赎罪券的影响很大,它是教会公 开发行的一种证书,这样一来就为人 们公开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种卑 劣的兜售活动成为马丁.路德发起宗教 改革运动的导火索。
在中世纪,教会高高的凌驾于在世俗社会之上, 他的权力也日益膨胀,不仅掌握着人们灵魂进天 国的钥匙,而且也拥有了极大地经济,政治权力。 教皇和神职人员除了利用权力来兼并土地和兜售 赎罪券之外,还把神圣的教职也纳入了金钱交易 的范围。神职人员不再是由信众推选,而是由教 皇或较高教阶的神职人员指派,甚至是用金钱来 购买。
衰落的原因: 到了中世纪,随着教会权势 的确立和信仰的强制化,赎 罪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世纪基督教会变化的表现
以往那种内心真诚忏悔和肉体自我折磨的 赎罪方式,除了在修道院中以一种苦行竞 争的变态走上极端,一般情况下已被教会 认可的种种赎罪方式所替代。如:购买圣 徒遗物,向教会捐赠财产,参加十字军圣 战和购买赎罪券等等。而在众教徒面前进 行公开忏悔也让位于悔罪者与神父在密室 中私下进行的灵魂赎罪交易。
西 班 牙 宗 教 裁 判 所
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 的宗教裁判所,就是基督教这种不 宽容的暴虐态度的“杰作”。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

1、兴起与原因(1)兴起(a)大约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与当地的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犹太人之间开始产生不幸意识和罪恶意识。
(b)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之间出现了先知摩西,其著名的摩西十诫构成了犹太人不可违背的基本行为规范,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苛严刻板的律法。
(c)面对现实的苦难,犹太人一面小心谨慎地恪守着各种诫命和律法,一面殷切地期待复国救主的降临。
(d)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
公元前586年,在著名的犹太人“巴比伦之囚”事件中衍生出“受膏者”(即弥撒亚)和“千禧年”的观念。
(e)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热认作弥撒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
(2)原因:(a)文化渊源上:普遍推崇“两希”(即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传统之说,具体而言,就是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b)历史渊源上:a.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由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迦南人融合而形成以色列部落后,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开始后的1000多年里几乎都在处于被异族所征服和奴役之下,犹太族产生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把民族的苦难归咎于祖先和族人对上帝的不虔诚。
他们坚信,虽然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但雅赫威只有在使他们受尽磨难、洗尽罪孽之后才会降福于自己。
b.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后,处于奴役的犹太人仍然相信会有弥撒亚来解救他们,但因当时犹太教中在宗教态度和观点方面的分歧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派别,且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
(c)思想渊源上:伴随着犹太人的充满罪孽意识地奴役苦难史,产生了“摩西五诫”和“摩西十诫”,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苦难只是暂时的,只是上帝的一种“考验”,“复国救主”终会降临的思想深深植根于其精神追求中。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一、基督教概况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
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宗教是历史的产物。
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
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
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
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
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
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的事件和关键人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督教的发展简史,从其起源到现代的发展。
1. 起源与早期发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社群,其核心信仰是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在地球上降世并为人类的罪而受难。
耶稣的教导和他的死亡与复活成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石。
最早的基督徒是耶稣的十二门徒和一些跟随者。
2. 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这一举动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迅速传播,许多罗马人皈依了基督教。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相反,它在这个时期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3. 中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教会成为了欧洲社会的核心,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皇成为了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教会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同时,修道院和教堂的建设也达到了巅峰,许多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至今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4. 宗教改革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马丁·路德等改革者对教会的腐败和滥权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新的信仰观念和教会组织模式。
这些改革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的教派。
5. 现代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基督教面临了来自科学、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挑战。
然而,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持续发展。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将基督教带到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使基督教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宗教。
6. 当代基督教在当代社会,基督教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它在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亿的信徒,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世俗化、多元化和宗教自由等。
然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仍然吸引着许多人。
总结:基督教的发展简史展示了它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第五节 中世纪西欧教会和文化

教 堂 弥 撒
4.隐修制度及其派别 4.隐修制度及其派别 基督教隐修制度最早产生在埃及, 基督教隐修制度最早产生在埃及,6世纪本笃派 本尼狄克派)隐修制度在意大利的形成, (本尼狄克派)隐修制度在意大利的形成,标志着 西方教会创制了适合自己的修道制度。 西方教会创制了适合自己的修道制度。 西方的隐修制度与注重神秘主义和玄虚思考的东 方隐修制度不同,更注重实际勤苦和清静诚心。 方隐修制度不同,更注重实际勤苦和清静诚心。 克吕尼修会 托钵修会:方济各会、 托钵修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克吕尼运动;教会大分裂;经院哲学; 克吕尼运动;教会大分裂;经院哲学; 中世纪大学 问答题: 问答题: 1.教皇权力兴衰的过程 教皇权力兴衰的过程。 1.教皇权力兴衰的过程。 2.如何评价经院哲学 如何评价经院哲学。 2.如何评价经院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 圣殿下的私语: 阿伯拉尔(1079-1142) 和海洛伊斯
海洛伊斯不愿意和阿伯拉尔结婚?
“一个需要在神学或哲学的默想中沉思的 怎么能忍受婴儿不住啼哭、 人,怎么能忍受婴儿不住啼哭、保姆哼着 摇篮曲、男男女女嘈杂喧闹的干扰呢? 摇篮曲、男男女女嘈杂喧闹的干扰呢?他怎 能忍受家里有了小孩后的脏乱? 能忍受家里有了小孩后的脏乱?富人可以做 ……但知识分子 哲学家) 但知识分子( 到……但知识分子(哲学家)没有这样的生 活条件。那些为钱财动心、 活条件。那些为钱财动心、为俗务奔走的 人不会有时间致力于《圣经》和哲学。 人不会有时间致力于《圣经》和哲学。”
4.文学和建筑 4.文学和建筑
文学 民间文学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
《尼伯龙根之歌》中 尼伯龙根之歌》 英雄齐格弗里德的雕像
加冕的贝奥武甫
罗兰之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班 牙 宗 教 裁 判 所
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 的宗教裁判所,就是基督教这种不 宽容的暴虐态度的“杰作”。
宗教裁判所为什么会出现呢?
基督教文化本来就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结 果,当他在罗马站稳脚跟后,尤其是成为中 世纪唯一的宗教信仰之后,就变得故步自封 和心胸狭隘,把一切与正统教义不想温和的 思想观点贬斥为“异端”,并采取赶尽杀绝 的暴虐的态度。
除了在密室忏悔和苦行这算之外,抢 占和朝拜圣徒陵墓,购买圣徒遗物和 向教会捐赠财产都成为教会确认的有 效赎罪方式。从而导致基督教信仰和 道德的虚伪化。
购买赎罪券的影响很大,它是教会公 开发行的一种证书,这样一来就为人 们公开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种卑 劣的兜售活动成为马丁.路德发起宗教 改革运动的导火索。
在中世纪,教会高高的凌驾于在世俗社会之上, 他的权力也日益膨胀,不仅掌握着人们灵魂进天 国的钥匙,而且也拥有了极大地经济,政治权力。 教皇和神职人员除了利用权力来兼并土地和兜售 赎罪券之外,还把神圣的教职也纳入了金钱交易 的范围。神职人员不再是由信众推选,而是由教 皇或较高教阶的神职人员指派,甚至是用金钱来 购买。
衰落的原因: 到了中世纪,随着教会权势 的确立和信仰的强制化,赎 罪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督教会变化的表现
以往那种内心真诚忏悔和肉体自我折磨的 赎罪方式,除了在修道院中以一种苦行竞 争的变态走上极端,一般情况下已被教会 认可的种种赎罪方式所替代。如:购买圣 徒遗物,向教会捐赠财产,参加十字军圣 战和购买赎罪券等等。而在众教徒面前进 行公开忏悔也让位于悔罪者与神父在密室 中私下进行的灵魂赎罪交易。
变化
早期的教会施加的惩罚仅限于精神方面,最 重的不过革除教籍。 中世纪早期,教会只是零散的对异端施加迫 害,并没有建立专门性机构。 到了13世纪,教会感到了不安。1233年教皇 格利高里九世发布通谕,赋予多米尼克修会 以审判异端的全权,标志着宗教裁判所的正 式产生。
一个人只要被宗教裁判所认定 为“异端”,等着他的就只有酷 刑和死亡。 到了中世纪后期,整个基督 教世界陷入自我撕裂的内在痛苦 之中:一方面是教士们纵情声色 的恣睢放荡,另一方面士修道士 们迫害异端的疯狂暴行。
从发自良心的自我折磨 和公开忏悔,到形式化的 朝拜圣墓和购买圣徒务, 再到买卖赎罪券的赤裸裸 的金钱交易,赎罪券方式 的变化意味着基督教信仰 和道德的沦丧与虚伪化。 从而导致中世纪基督教文 化临近崩溃的边缘。
二.宗教裁判所
如果说基督教最初是通过宽容而赢 得了世界,那么他在中世纪后期则 是由于极度不宽容而失去了世界。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
早期的基督教会是什么样子呢? 早期的基督教会是一个相互救济 的慈善团体,又是一个自我反省 的悔罪场所。
实行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教会内实行公开的忏悔制度,有罪 的人要当着众教徒的面公开忏悔, 这种忏悔有时候要持续数年之久才 能得到众信徒的宽恕。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三.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
• 基督教的理想力图将人提高 到光明圣洁的神性生活,然 而罗马教会的实践活动却把 基督教徒引向了最粗鄙野蛮 的肉欲放纵之中。
最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冲击着中世 纪基督文化的脆弱堤岸,成为 中世纪文化与近现代文化的重 要分水岭。
谢谢观看!
BEY B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