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痛风的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研究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研究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研究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关节炎和尿酸沉积为主要特征。

传统中医药学中认为,痛风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通所致。

因此,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重点是调理肝肾功能,以及改善气血循环。

在中医药治疗痛风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气血运行,恢复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针灸疗法可分为手法针灸和电针灸两大类,其中手法针灸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中,主要应用了以下几个穴位:1. 足三里穴(ST36):位于膝盖下方,小腿前侧,比胫骨外侧缘高三寸,是治疗痛风的主要穴位之一。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肝肾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缓解痛风的症状。

2. 冲阳穴(GB30):位于臀部的腹股沟下方,大腿外侧,当大腿骨头与髂骨之间的凹陷处。

刺激冲阳穴可以舒筋活血,缓解关节炎痛,减轻痛风症状。

3. 大椎穴(GV14):位于颈椎的第七椎突下方,是治疗痛风的重要穴位之一。

刺激大椎穴可以调理肝肾功能,平衡阴阳,缓解疼痛。

除以上几个主要穴位外,针灸疗法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适宜的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消毒操作,确保操作区域的卫生。

然后,针具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具进行治疗。

接着,定位穴位,准确找到患者相应的穴位。

在插针时,要确保针刺入适当的深度,并注意力道的掌握。

最后,保持针刺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针灸疗法在治疗痛风中的疗效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例如,一项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减轻关节炎痛。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针灸与传统草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痛风患者中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针灸疗法在治疗痛风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治疗痛风需由具备相关经验的执业医师进行,以确保操作安全和疗效。

其次,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并饮食调理。

治痛风最好的土方法

治痛风最好的土方法

治痛风最好的土方法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患者常常会出现
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痛风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在民间,也有一些传统的土方法被认为对治疗痛风有一定的效果。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治痛风最好的土方法。

首先,中药熬膏。

中药熬膏是一种传统的治疗痛风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当归等。

将这些中药材熬制成膏状,然后敷在患处,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

其次,艾灸。

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进行热疗的方法,对于痛风患者也有
一定的效果。

艾灸可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红肿,同时也有一定的祛湿作用。

另外,针灸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痛风的土方法。

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促
进体内的阴阳平衡,有助于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症状。

此外,适当的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痛风的重要方法。

痛风患者应该避免食用高嘌
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
助于降低尿酸的含量,缓解症状。

最后,适当的运动也是治疗痛风的土方法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关节的灵
活性,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关节的负担。

总之,治痛风最好的土方法有很多种,中药熬膏、艾灸、针灸、饮食调理和适
当的运动都是传统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痛风患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避免盲目尝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痛风病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关节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伴有尿酸水平升高。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与风、寒、湿、热、痰瘀等因素有关。

二、证候诊断根据痛风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证型:1. 湿热蕴结型: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等症状。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 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重着,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3. 痰瘀互结型: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变形,伴有关节周围痰核结节。

舌暗红有瘀斑,脉弦涩。

4. 肝肾阴虚型: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伴有关节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症状。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如湿热蕴结型可用四妙丸加减;寒湿痹阻型可用乌头汤加减;痰瘀互结型可用桃红饮加减;肝肾阴虚型可用左归丸加减。

2. 针灸治疗: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如湿热蕴结型可选用大椎、曲池等穴位;寒湿痹阻型可选用肾俞、关元等穴位;痰瘀互结型可选用膈俞、血海等穴位;肝肾阴虚型可选用太溪、三阴交等穴位。

3. 饮食调理:痛风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嘌呤、低脂肪、低热量为主,适量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

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和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4. 运动指导:痛风病患者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应适中,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

5. 心理干预:痛风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同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四、护理与调摄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2.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食高嘌呤食物。

4. 定期进行尿酸水平检测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发布时间:2022-02-09T01:47:17.2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罗仁华[导读]罗仁华(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兴文644400)医学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出现了紊乱状况,其血尿酸(UA)持续升高,导致其机体组织发生了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

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单关节发作,之后慢慢发展至多关节,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自述会出现强烈、明显的疼痛感受,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甚至可能诱发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

一、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技术,多年以来中医里面关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及报道屡见不鲜,且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毫针刺法、刺血法、火针刺法还是电针刺法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一)毫针治疗在毫针治疗中,可以清热、利湿以及通络为治疗原则,可在患者受累关节局部瘀阻较为明显的脉络(阿是穴)及足三里、阴陵泉、筑宾、内庭以及三阴交等穴位上进行针刺。

将毫针消毒之后,在阿是穴处进行围刺,对其他的穴位进行直刺,针刺的过程中要实行小幅度的捻转提插之法,刺入后要将毫针置留半个小时,然后每隔10分钟就要加强一次手法。

而除了上述这种常规的针刺操作外,有学者认为还可以利用辨证分型论治法来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比如:①针对湿热痹型患者,可选取大椎、曲池、合谷、行间、解溪等穴位,运用毫针泻法对穴位进行直刺,针感直达患处为最佳;②针对骨痹型患者,可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太白等穴位,背俞穴行捻转补法,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法。

(二)梅花针治疗以梅花针搭配艾条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样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皮肤肿胀或者疼痛最为明显处进行回旋艾灸,要让患者自述有热感渗透,然后再在其每个出现了红肿的关节皮肤处用梅花针进行重度叩刺,以皮肤出血为最佳。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肿胀关节处的内压,从而使得关节周围的炎性渗出物顺利向外排出,渗出物排除干净后,方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内的血液循环,从操作医生的角度来说,此法方便简单,易于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中医针灸是什么?如何治疗痛风

中医针灸是什么?如何治疗痛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痛风的发病率出现增加趋势。

痛风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

当患者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常常会出现单一或者多个关节疼痛,且疼痛难以忍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此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通过穴位刺激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瘀滞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疼痛的缓解,并加快患者的新城代谢,促进患部的尿酸结晶的溶解代谢。

当患者处于痛风静止期时,患者可以日常进行针灸穴位治疗,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

那么中医针灸是什么呢?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治疗痛风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什么是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一种统称,包含了针法与灸法。

针灸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充分使用,最初是人们的特定部位受到刺激后,会出现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对此表现出很大的重视,而后开始有意刺激身体的特殊部位,这就是针法的开端。

随着火的使用逐渐广泛,灸法也被古人应用。

二者合一就是现在的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理念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调和,处于平衡状态。

人们的身体开始出现阴阳失调现象后,就会比较容易有疾病的发生。

而对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和阴阳,通过刺激穴位,促进人体内经络的疏通,并改善患者气血瘀滞的现象。

中医理念认为,通则不痛,因此疏通经络,改善气血瘀滞现象,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并逐渐达成缓解疾病发展,促进疾病治愈的目的。

而且中医包含了标本兼治的理念,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不仅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还能健脾运以治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采用中医针灸对痛风进行治疗,能在加温刺激穴位的过程中促进血尿酸的溶解,促使血尿酸顺利排出体外,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痛风的危害当一个人体内的尿酸值较高,且尿酸很难顺利排出体外,人们就会出现痛风症状,随着社会的进步,痛风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当人们得了痛风后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痛风针灸治疗方法

痛风针灸治疗方法

痛风针灸治疗方法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积聚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痛风石。

痛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针灸治疗痛风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络穴位针刺、灸法、耳穴针刺等。

首先,经络穴位针刺是指针灸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舒经活络,达到疏通经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痛风时,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太冲、阳陵泉等。

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症状。

其次,灸法是针灸治疗痛风的常用方法之一。

灸法是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灸壶,将热量传导到穴位上,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目的。

在治疗痛风时,常用的灸法穴位包括曲池、三阴交、委中等。

通过灸法的刺激,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从而缓解痛风引起的疼痛。

此外,耳穴针刺也是针灸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法之一。

耳穴是人体的微缩反射区,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在治疗痛风时,常用的耳穴包括肾、肝、脾等。

通过耳穴针刺,可以调整病人的体内环境,改善尿酸代谢,从而减轻病症。

总的来说,针灸治疗痛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针灸治疗痛风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必要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更多的痛风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痛风】

【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痛风】

【董氏针灸十大处方之痛风】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引起这个的多数原因是错误的飲食習惯方式,如喝酒过度、吃火锅飲食过辣且喝火锅湯,海鲜生冷,熬夜不寐,身体的尿酸累积成毒,导致手脚各个关节区域红肿熱痛,疼痛难忍,而且屈伸不利行动不便!董氏针灸痛风处方:【手解、腕顺、中白下白、五虎,骨关木关中关、下三皇,分枝上下放血】临床上全部对侧取穴#痛风病案分享#1.由于我的周身痛楚多而复杂,考虑【主治痛风】。

分枝拔罐,(放血自己不能楚及)而后针:手三火、手解、上三黄、下三皇、驷马、踝灵、五虎、灵、大+足三正、四肢(强筋壮骨),现在已经接近正常人们的体温了。

解决了循环通畅的问题,头晕脑胀、视觉模糊同时苦解了。

接下来继续治疗枝节问题,少走远途,轻松治愈。

2.病例分享:患者男55岁,【多年顽固性失眠,轻度抑郁症】,每晚一粒安定才能入睡。

针灵骨,大白,镇静,手三火,肝灵,上下三黄,心灵,木斗,木留,火主硬,前二次扎完说睡眠无改善。

怕针,每周只扎二天,昨日四诊说前三天没再吃安定了,可以入睡。

但痛风发作,非常痛,膝关节上肿胀,吃了降尿酸的药,上医院打点滴,稍有缓解。

立即给痛点,大椎,分枝,背部肝反射区泻血拔罐。

泻血后除上述穴位再针手解,手三关,五虎,通肾胃背,50分钟取针疼痛减轻70%左右,肿消,非常开心。

今日再针一次加强效果。

泻血配合董针效果杠杠的3.分享两个病例,女,62岁,急性膀胱炎,夜尿几分钟一次,来针一次,今早称一夜只起床一次。

七快,六快,通肾,背,胃,其门,其角,其正,手解!二一例男,21岁,痛风,脚课,脚姆指变形,痛不着地,整夜未睡,昨早晨来诊,痛点放血,针手解,手三关,五虎,下三皇!今晨其母来谢言昨下午着地走路,一夜大睡至晨未醒,4.昨夜2点被叫醒,【说老伴在家痛风疼的上气不接下气的】,碰都不能碰,去了扎上腕顺,手解,五虎,骨关中关,下三皇,火主,火硬牵引,五分钟后痛减,40分钟后好了百分之70。

使用针灸治疗痛风

使用针灸治疗痛风

使用针灸治疗痛风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

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

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

2、合谷。

二治法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

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

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

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1.5年内未见复发;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酸下降,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者;无效:症状、体征及血尿酸检查均未见改善。

以上法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上述标准,临床痊愈7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刺血一取穴主穴:分2组。

1、阿是穴、太冲、内庭、对应点;2、曲池、阳池、阳溪、太冲、丘墟、太溪、阳陵泉、血海。

阿是穴位置:红肿热痛最明显处。

对应点位置:健侧手部阿是穴的对应部位。

二治法每次取一组,二组可交替应用,亦可单用一组。

第一组每次均取,仅取患侧穴;第二组每次取2~3穴,交替选取,其中除阳池、太溪、血海取患侧外,余均取双侧。

第一组穴刺法:先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放血数滴,然后以26号1.5寸毫针,刺对应点1针,患侧太冲、内庭及以15度角三针围刺阿是穴此三针针尖指向三棱针放血处,使用泻法,留针30分钟。

第二组刺法:在所选穴区先用手指拍打数次,使局部充血,行常规消毒,押手按压穴位两旁,使皮肤绷紧,以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深度视腧穴而定。

挤压出血,部分穴中加拔火罐,出血量以3~10ml为宜。

消毒局部,并加敷料包扎固定。

上述二法每周治疗1~2次,3~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疗效评价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3例,按前述标准评定,临床痊愈3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达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的方法
痛风多发生在老年人和中年人的群体中,主要是因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积极的接受医生的治疗,不能一拖再拖最后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发生,那么中医针灸治疗痛风的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痛风发作起来造成患者关节红肿疼痛、行动不便,给患者的身心和正常的生活、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积极治疗是改善痛风病症的重要手段。

中医在治疗痛风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论和方法,例如中医针灸,可以帮助治疗痛风病。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

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

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如果患部没有明确瘀络显现,则在该关节基底部周围寻找到瘀络并刺血(刺血的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

刺血后选用针刺疗法,具体用穴为百会、神庭、曲池、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丰隆、内庭、阴陵泉以及阿是穴。

毫针泻法,以期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每日治疗一次,5次一个疗程。

通常2~3次即可直折病势,安神定痛。

痛风静止期的治疗。

对于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也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以预防痛风发作。

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机能下降有关。

痛风病静止期的患者应该补益肾气,增加排泄机能。

临床可选太溪、复溜、神门、曲池、合谷、足三里、关元、气海、水道等穴,毫针补法,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

也可以长期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补,改善体质。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中国的针灸技术从古至今发展到现在,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和便利,让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不那么痛苦,当然痛风患者在饮食方面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吃的快擦以及辛辣食品一概不能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