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两相流泵的边界层理论及其应用(梁冰,朱玉才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边界层理论PPT课件

边界层理论PPT课件

第四节 平板绕流摩擦阻力计算
所以,总阻力
S LB yx
y0
1 2
C
f
2
0
LB
0.664 03B2L
另一方面,由边界层积分方程的解,也可以计算 出层流平面绕流摩擦阻力,
即由
和 x
0
3 2
y
1 2
y
3
4.64 x 4.64 x
0
Rex
可得到
x 3 1
yx y0
y y0 2 0
x
y
y
y
Y
1
p y
2 y
x2
2 y
y 2
y方向动量传输方程
注:x
t
x
x
x
y
x
y
z
z
z
X
1
p x
2x
x2
2 x
y 2
2z
z 2
第8页/共48页
第二节 方程)
平面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普朗特边界层微分
考虑不可压缩流体作平面层流(二维流场),此时质
量力对流动产生的影响较小,则有方程组
m l
m x x
m x
d dx
l
dy x
0
x
BC面在边界层之外,流体沿x方向的速度近似等于υ0,故此由BC面流入 的动量在x方向的分量Ml
M l
m l0
0
d dx
l
dy
x
x
0
4)AD面没有质量流入、流出,但有动量通量存在,其值为τ0,故此由
AD面在单位时间内传给流体的粘性动量为τ0Δx。
2! 2 5! 4 8!
8 11!
n1

第6章 两相渗流理论基础

第6章 两相渗流理论基础

9
10
11
※ 上式即为考虑毛管力的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2. 不考虑毛管力的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1>运动方程
油相: 水相: vo K o (s ) grad P o K w (s ) grad P w 1 2
vw
<2>连续性方程
油相: ( v ox v oy v oz So ) x y z t 3
(6)
q(t ) g sin A( x)k (C1 w C2 o ) p x (C1 C2 )kA( x)
式中
C1
krw
w
; C2
kro
o
将(6)代入(1)式:
q(t ) g sin A( x)k (C1 w C2 o ) qw kC1[ w g sin ] A( x) kA( x)(C1 C2 ) C1 C1C2 q(t ) A( x)kg sin C1 C2 C1 C2 f ( S )q(t ) f1 ( S ) A( x) V
由 7 式: P q(t ) C2 S ' w Pc ( s) x KA( x)(C1 C2 ) C1 C2 x
7
8
由 8 式代入 1 式: C1q(t ) C1 C2 ' S qw KA( x) Pc ( s) C1 C2 C1 C2 x
活塞式水驱油
活塞式水驱油:假设水驱油过程中,油水间有明显的分界面,且分 界面垂直于液流方向向井排移动,并把油全部驱走,就像活塞一样 向井排移动,称活塞式水驱油。
一、考虑油水粘度差异的单相渗流
Le
如图 为均质等厚油藏, 且认为液体不可压缩且不考 虑液体密度差。设供液压力

固液两相流污水泵PPT学习教案

固液两相流污水泵PPT学习教案

产品介绍
xylem飞力潜水排污泵概述
飞力用于建筑楼宇的常用产品-C泵
飞力用于建筑楼 宇的常用产品-N 泵
潜水泵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 由于人们对经济、环保、建设周期要求的提高和加快,对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的考虑, 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提高,潜水泵所需的特殊材料和关键工艺基本得 到解决,因此,潜水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国外,像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发 达国家,它们的潜水泵开发、生产、应用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且具有相当的规模, 在许多场合大有取代其它泵种的可能。我国大型潜水泵的开发、生产、应用是近十年 来的事,由最先的设备引进、尝试性使用,到今天初具规模的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 尤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污水泵的分类
污水泵可以分为:液下污水泵、管道污水泵、潜水污水泵、立式污水泵、耐腐蚀污水泵、 耐酸污水泵、自吸污水泵。
污水泵型号有:PW型污水泵和PWL型污水泵。 PW型污水泵采用的压水室最常见的是蜗壳,在内装式潜水泵中多选用径向导叶或流道式 导叶。 PWL型污水泵叶轮、压水室、是污水泵的两大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也就代表泵性能 的优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污水泵已被人们熟悉,应用 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宽广。 当然,污水泵只是一个应用命名,事实上,衬胶渣浆泵作为卧式污水泵应用是很不错的。 在处理工业污水时,由于污水中含有酸性或者碱性物质,衬胶泵的使用非常广泛。根据泵业的 一些应用案例,衬胶泵中使用橡胶护套,金属叶轮,既可以达到金属泵的高压高效,又可以充 分发挥橡胶材质的抗腐蚀性。在处理城市污水时,一般都会在污水处理池前,都会加一个过滤 网,将纤维缠绕物等拦在泵的吸入口之前,使得不能进入泵腔,从而使得泵能够更好的工作, 寿命更长。

两相流体力学及设备PPT课件

两相流体力学及设备PPT课件

Fd
d
2 p
u
2
f (dpu )
u
f (Re p )
Fd
d
2 p
u2
f
(Re
p
)
Fd
A u 2
2
N
投影面积A
A:颗粒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对于球形颗粒,
A
4
d
2 p
m2
阻力系数
8
f (Re p )
阻力系数ξ与Rep的关系要通过实验确定。
阻力系数ξ
因颗粒在流体中相对运动的情况不同,与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一样,也有着几种不同的流态。在不同的流态下, 阻力的性质不同,因而阻力系数ξ与Rep的关系也就不同。
第十一章
§11-3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
一、颗粒在静止流体内的沉降 (一)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自由沉降 1、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自由沉降
当物体在真空中降落时,降落速度
u gt
m/s
物体降落时,没有阻力,由于重力的作用,物料自始至终以匀加速度方式降落。降落速度随时间而异,而与物 体性质无关。
运用此式来计算尺寸和比重较大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降落,也能相当准确。因为此时空气阻力不大,可以忽略不 计。但是如果颗粒在液体中降落,或者细小的颗粒(小于 100 μm )在空气中降落时,流体的阻力较大,此时 便不能不考虑流体du 0 dt
u0
4gd p ( p 3
) m/s
当 Rep< 1 时
u0
d
2 p
(
p
18
)g m/s
阿纶( Allen )公式
1<Rep<1000时,属过渡流区。
u0 0.104

8 两相流动

8 两相流动
4 R 3 g 2 Ru 3
2

浮力 Fb 与流体运动无关
2010/4/26
流体对颗粒的形体曳力 Fp 正比于流速 u — — 形体曳力(Form drag)
5
曳力与曳力系数(Drag and drag coefficient) 流体流动对颗粒表面的总曳力为摩擦曳力与形体曳力之和
u p u ut
u = 0,up = ut 流体静止,颗粒向下运动; up = 0,u = ut ,颗粒静止地悬浮在流体中; u > ut , up > 0, 颗粒向上运动; u < ut , up < 0,颗粒向下运动。
2010/4/26 13
沉降速度的求法:
求沉降速度通常采用试差法。 ① 假设流体流动类型; ② 计算沉降速度; ③ 计算Re,验证与假设是否相符; ④ 如果不相符,则转①。如果相符,OK !
2010/4/26
2

— — 表面曳力 (Wall drag)4
曳力与曳力系数(Drag and drag coefficient) 流体静压强对整个球体表面的作用力在流动方向上的分量为
Fn d cos p
2

0
0
r R
R
2
sin d
3 u d p0 gR cos cos R 2 sin cos d 2 R 0 0
A
ap a
非球形颗粒4个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d eV A d eA
d ea d eV
2
工程上多采用可以测量的等体积当量直径 deV 和具有直观意 2010/4/26 15 义的形状系数A。

第5章-边界层理论基础PPT课件

第5章-边界层理论基础PPT课件
第五章 边界层理论
虽然对Re很小的流动,惯性力可以忽略, 但对于Re很大的流动,粘性力却不能忽略, 否则会带来很大的误差,这是何故?
如水和空气,其粘度都很小,在处理其高
速流动时,如果忽略粘性力的影响,就会
导致与实际不符的错误结果。这个矛盾在
普兰德(Plandt)提出边界层学说之后,才获
得令人满意的解答。 -
-
20
卡门边界层方程即适用于层流,也适用 于湍流。
例:流体沿平板壁面流动时层流边界层 的计算,主要目标是边界层厚度和曳力 子数的计算
大量观察和测量得知ux与y的关系与抛 物线近似,因此可假设:
uxabycy2dy3 a,b,c,d 待定
边界条件:
-
21
y 0处ux 0 a 0
dux dy
-
5
随着边界层的厚度逐渐增加,边界层内
部也会发生变化,在边界层厚度较小处,
其内部流动为层流,该区域称为层流边
界层,当其厚度达到其临界厚度δc或临
界距离xc时,其内的流动逐渐经过一过
渡区转变为湍流,此后的边界层称为湍
流边界层,即使在这区域靠近壁面极薄
的一层流体内,仍然维持层流,称为层
流内层。
-
6
临界距离xc的长度与壁面前缘的形状、粗 糙度、流体性质和流速大小有关。壁面愈 粗糙xc愈短。
-
10
但实际中流速ux接近u0到一定程度时,便 可赋予其有应用价值的边界层厚度定义:
(1)
取ux达到u0的99%时的y值,即
ux u0
0 .9 9
处,y的值即为边界层厚度。
(2)可假设一个表示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
公式,如抛物线方程,计算当ux达到
u0时的y值,即为边界层厚度。

两相流动概述PPT学习教案

两相流动概述PPT学习教案
效率高、可优化利用堆芯内的铀等),但也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造价高、 难于提高更大功率反应堆的安全性等),相比之下,不如水堆(压水堆、沸 水堆)的经济性能好。
第19页/共30页
2. 第二代核电站
目前,世界各国在运行的核电站基本都属于第二代反应堆技术。第二代反应堆的诞生有其必 然性:一方面,核能在70年代提高了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意识到化石能源市场的紧 张局势,希望通过发展核能,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性。
第3页/共30页
气液(汽液)两相流动的应用
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广泛应用于热能动力 工程、核能工程、石油化工、低温工程、 航天以及制冷、食品、冶金等工业的基本 物理过程。
然而,气液两相流动由于两相的共存且相 界面形状不规则与变形等复杂性因素,对 于气液两相流动的理解还远不充分,深入 的研究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氢,或制氢/发电共用; 2、GFR:用氦气作载热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3、SFR:用钠作载热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4、LFR:用铅合金作载热剂的快中子反应堆; 5、SCWR:超临界水堆; 6、 SR:熔盐反应堆。
第27页/共30页
5. 未来的核电发展前景
可控热核聚变核反应堆是未来核电的发展目标 由于可控热核聚变的原料极为丰富,并且无污染,因而发展前景
第20页/共30页
3. 第三代核电站
第三代反应堆的特性比较符合形势的发展,尽管在运行机组的安 全性已经很高,但其研发工作仍以提高安全性为重点,同时还保 持了最好的经济性能。
设计特点: 第三代反应堆一方面提高了安全冗余系统的性能,以减 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设计了事故状态下非能动安全保 护系统。此外,在设计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主要是在压力壳 下部设一个堆芯熔化物收集装置,限制反应堆熔堆事故造成的后 果。

固液泵的两相流动

固液泵的两相流动

单圆弧型线, 双圆弧型线的中间圆半径 rΑ 的
大小对其本身有较大影响, 选用 rΑ= [ r1 r2 + 0. 5 ( r1+ r2) ] 2作为中间圆半径时, 这 时双圆弧和变角螺线较接近。变角螺线由于 符合叶轮中介质的运动迹线, 是最理想的型 线。
根据固液流动分析, 吸水室进口直径计 算式
D 0=
例, 分析叶轮中固液两相速度场, 液相相对 运动方程为
固液泵系指煤水泵、 渣浆泵等用于固体 物料水力输送的叶片泵, 在煤炭、 冶金及电 力等行业被广泛应用。按均质—相流论设计 的固液泵在抽送固液混合流体时效率普遍偏 低, 工作寿命短, 造成了能源和设备的大量 浪费。本文对固液泵内两相流动作了理论分 析。由两相流相对运动方程导出固液泵的基 本方程式, 并与清水泵的基本方程作了比较, 应用于离心泵的设计中, 推导出固液泵的两 相流设计计算式。
圆周分量
式 (8) 是固液泵的基本方程式, 是泵的
两相流设计的理论依据。这和清水泵的设计
理论既有一定的联系, 又有本质的区别。若固
液两相速度场相同, 则式 (8) 为
H T = (u2vu2- u1vu1) g n
(9)
上式是清水泵的基本方程式。以往用清 水泵的设计理论来设计渣浆泵、煤水泵等, 其 实质就是把固液两相流体作为单一流体流动 模型来考虑。由于泵内固液两相始终存在不 同的速度场, 采用单一流体流动模型设计的 泵的叶型和流道不能适应能量最有效的转 换, 使流道内流动状态恶化, 造成泵的效率 低, 使用寿命短, 运行噪声大, 振动大。研究 泵的两相流动设计, 使之与实际运行条件相 适应, 是提高固液泵性能的根本途径。
实践表明, 两相流理论设计原理考虑了 泵中固液速度比的变化规律, 符合泵的工作 条件, 可有效地转换能量, 防止泵过流件的 局部高速磨蚀破坏, 使固液泵高效节能, 耐 磨长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