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历史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南移动,最终定居在长江流域。
首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农业的发展使得黄河流域的土地贫瘠,而长江流域的土地肥沃,因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其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商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商业的发展使得长江流域的港口和商业活动更加繁荣,而黄河流域的港口和商业活动则比较落后,因此,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最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政治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政治的发展使得长江流域的政治活动更加繁荣,而黄河流域的政治活动则比较落后,因此,政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农业、商业和政治的发展都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它们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得更加迅速。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典型史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典型史料】方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典型史料】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问题是什么?
【案】(1)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北宋,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朝代政治中心均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
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
(2)从史料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时期南方地区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逐渐增多,客观上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而变化。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
1.原因
(1)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江苏周学平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就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可见,南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与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的时间

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的时间
答案:
唐朝安史之乱(755年12月--763年2月)
扩展:
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并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而且南方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
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其中太湖流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江南迅速开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北方战祸频繁、社会动荡,而南方地区相对安定;
②由于战祸,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很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⑤南方自然环境较北方优越,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南方的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说法正确的是A. 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 完成于唐朝时期C. 北方经济从此一蹶不振D. 南方经济始终领先北方答案:A解析: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导致的。
这一过程在唐朝时期继续,但直到南宋时期才最终完成。
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同时,经济重心南移并不意味着北方经济一蹶不振,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所以选项C错误。
在历史上,北方经济也有其繁荣时期,故选项D错误。
2.下列关于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落后D.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解析: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确实严格限制了对外贸易,并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固。
然而,将中国社会的全面落后完全归咎于“闭关锁国”政策是片面的,因为中国社会的落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法得到了顽固派的全力支持B. 变法内容全面,且最终获得成功C. 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 变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其主要的改革目标。
然而,变法并没有得到顽固派的支持,反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所以选项A错误。
戊戌变法虽然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最终未能成功,故选项B错误。
戊戌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选项D错误。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
这种转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方经济中心的崩溃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以其肥沃的土地和多样的资源而成为了经济的中心。
在这个阶段,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非常繁荣,大量的粮食、商品和财富都集中在北方。
然而,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北方经济中心逐渐开始崩溃。
这个阶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北方地区的经济衰退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失和社会动荡。
许多人被迫离开北方,前往南方或者其他地区寻找生计,这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其次,北方地区的衰落使得南方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南方的经济逐渐兴盛起来。
二、南方经济的崛起南方地区以其湿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耕地而被广泛认为是农业的天堂。
这个阶段,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种植水稻和茶叶成为了南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农业,南方还拥有丰富的手工业资源,如丝绸、瓷器等,这些产品远销海外,给南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方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南方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使得南方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加,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南方地区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南方兴起。
这些城市不仅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在这个阶段,南方已经完全取代北方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
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南方的商品和财富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
这使得南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和经济中心。
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方地区的繁荣带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的持续战乱,大量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在唐朝前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同时,南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开始吸引了大量北方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和矿产资源。
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方的丝绸、茶叶、大米等农产品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商贾前来贸易。
政治因素: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的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而南方地区则相对稳定。
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生活环境,大量北方人选择向南迁移。
同时,南方的官员也积极引进北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文化因素: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的进步。
同时,南方地区的文化繁荣也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和定居。
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改变。
大量的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使得南方的城市和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和进步。
经济重心南移还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全国经济的支柱。
这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中国古代的繁荣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涉及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和南北文化的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 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 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 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 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 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 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 开发好。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 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 宜在江南种植。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 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 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 土地面积减少。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 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历史专题)
•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 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 行调整的变法、改革。 • ②科技: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 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 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 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 ③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 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 (2)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 展经济。 •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 了江南。 •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 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 沿海逐渐转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为:
• (1)从西晋末年“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乱”至南朝末年 为止的时期 •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 。 的南宋时期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 显特征:
•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 水平。 •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 时最突出。 •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 一定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 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 然结果。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 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 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 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 结合上述原因和联系有关时事理解,在我国当前的西 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 道理,应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 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 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 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 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 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 济中心。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 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
从历史角度来看,南方经济的发展 过程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